位於重慶市巴南區蓮花街道的大江車橋公司,廠房雖陳舊,但機器轟鳴,生產忙碌,行業領先的生產技術、滿屋子的錦旗和榮譽令人嘖嘖稱道。12月16日下午,大江車橋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娘家人」,原來是巴南區政府區長何友生、副區長楊亞平率隊來走訪關心企業。走訪過程中,何友生一行觀看了公司產品展廳、機加生產線和裝備生產線,詳細了解了生產經營狀況,對公司改制兩年來轉型發展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這麼一家企業,何以引得政府的關注呢?
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江車橋在其控股公司塞北股份「南向戰略」的引領下,於2018年底成功改制,實現轉型升級;2019年實現扭虧為盈,依法納稅1100餘萬元。今年,公司積極克服疫情衝擊帶來的不利影響,既有望完成年度利潤目標,又能在積極足額納稅、穩崗就業等方面為巴南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做貢獻,履行社會責任擔當。
目前,大江車橋是國內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的典範,在特種車輛傳動系統領域具有較高行業影響力。企業堅持創新驅動、高端製造,加快產品和市場結構調整,著力「建設行業一流的企業,打造中國特種車橋第一品牌」。
其實,大江車橋只是巴南工業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個成功典範和縮影。據區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巴南區政企合力,與銀行、金融機構並肩作戰,鼓勵、扶持、支撐企業創新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增強企業的發展信心和獲得感。
實施四個倍增推動創新。實施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機構、新產品開發和製造業創新中心「四個倍增」計劃,專家會診,一企一策。累計建成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7個市級企業創新主體、3個市級工信重點實驗室、2個博士後工作站,獲評12個市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6個全市創新型企業100強企業等。
鼓勵技術改造扶持創新。聚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支持企業融合創新,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創新。累計建成18家智能工廠和數位化車間,完成智能化改造項目80餘個,獲評1家「隱形冠軍」、2戶「小巨人」和14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4家企業獲得2020市研發準備金補助1290萬元,529個項目獲得市、區項目獎補10462萬元。工業綠色示範標杆創建獲全市第一。
突破信貸瓶頸支持創新。設立3000萬元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搭建「工易貸」,啟動「逾企金服」,雙平臺、多渠道解決融資困境。企業獲得增信融資貸款101筆5.87億元,短期應急貸款234筆10.62億元,54家企業掛牌上市。百亞股份A股上市,四方新材上市獲批。
據了解,1-11月,巴南區25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5.0%,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醫藥、汽車、裝備等主導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為巴南工業經濟「十三五」完美收官和「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譚柯 實習生 嶽慧 通訊員 姚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