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工業技改支撐 資金穩鏈:企業跑出創新發展「加速度」

2020-12-21 上遊新聞

位於重慶市巴南區蓮花街道的大江車橋公司,廠房雖陳舊,但機器轟鳴,生產忙碌,行業領先的生產技術、滿屋子的錦旗和榮譽令人嘖嘖稱道。12月16日下午,大江車橋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娘家人」,原來是巴南區政府區長何友生、副區長楊亞平率隊來走訪關心企業。走訪過程中,何友生一行觀看了公司產品展廳、機加生產線和裝備生產線,詳細了解了生產經營狀況,對公司改制兩年來轉型發展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這麼一家企業,何以引得政府的關注呢?

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江車橋在其控股公司塞北股份「南向戰略」的引領下,於2018年底成功改制,實現轉型升級;2019年實現扭虧為盈,依法納稅1100餘萬元。今年,公司積極克服疫情衝擊帶來的不利影響,既有望完成年度利潤目標,又能在積極足額納稅、穩崗就業等方面為巴南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做貢獻,履行社會責任擔當。

目前,大江車橋是國內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的典範,在特種車輛傳動系統領域具有較高行業影響力。企業堅持創新驅動、高端製造,加快產品和市場結構調整,著力「建設行業一流的企業,打造中國特種車橋第一品牌」。

其實,大江車橋只是巴南工業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個成功典範和縮影。據區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巴南區政企合力,與銀行、金融機構並肩作戰,鼓勵、扶持、支撐企業創新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增強企業的發展信心和獲得感。

實施四個倍增推動創新。實施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機構、新產品開發和製造業創新中心「四個倍增」計劃,專家會診,一企一策。累計建成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7個市級企業創新主體、3個市級工信重點實驗室、2個博士後工作站,獲評12個市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6個全市創新型企業100強企業等。

鼓勵技術改造扶持創新。聚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支持企業融合創新,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創新。累計建成18家智能工廠和數位化車間,完成智能化改造項目80餘個,獲評1家「隱形冠軍」、2戶「小巨人」和14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4家企業獲得2020市研發準備金補助1290萬元,529個項目獲得市、區項目獎補10462萬元。工業綠色示範標杆創建獲全市第一。

突破信貸瓶頸支持創新。設立3000萬元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搭建「工易貸」,啟動「逾企金服」,雙平臺、多渠道解決融資困境。企業獲得增信融資貸款101筆5.87億元,短期應急貸款234筆10.62億元,54家企業掛牌上市。百亞股份A股上市,四方新材上市獲批。

據了解,1-11月,巴南區25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5.0%,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醫藥、汽車、裝備等主導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為巴南工業經濟「十三五」完美收官和「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譚柯 實習生 嶽慧 通訊員 姚小娟

相關焦點

  • 「技改」助力新舊動能轉換跑出「加速度」
    □記者 李廣寅通訊員 王亮 報導本報東營訊 日前,東營百華石油技術開發公司新上了連續油管智能化作業技改項目。技術改造,正推動著許多像百華公司這樣的製造企業由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東營高新區緊緊圍繞石油裝備產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集聚發展新動能,將技改作為有效抓手,以高端、智能、綠色、精品、服務型製造為主攻方向,緊盯企業發展趨勢,靠前服務,通過前期走訪企業,獲悉企業發展現狀,積極對接上級部門,做好技改項目申報的宣傳工作,謀劃一大批技改項目,積蓄高質量發展後勁,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跑出「加速度」。今年,東營高新區共25個工業技改項目成功入選東營市擬扶持項目名單。
  • 跑出發展「加速度」——城廂區助力工業高質量發展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經濟發展第一支撐。城廂區突出重點、精準發力,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重大戰略機遇,高標準謀劃,「三抓三促」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倍增發展,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工業是支撐地方經濟快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導力量。
  • 兩會聚焦:集眾智匯眾力,跑出創新「加速度」
    這幾日,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如何建設創新型省份、如何為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貢獻福建力量展開討論。全國人大代表、三棵樹塗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傑認為,去年公司業績同比增長34.45%,源於主打健康環保的創新產品。這背後,是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和研發團隊在發揮作用。
  • 乘風起航,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量子信息、鐵基超導、胚胎幹細胞等科學前沿斬獲重大成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國之重器相繼建成運行;載人航天、移動通信、高速鐵路、能源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5G、自動駕駛、無人快遞等加速走入百姓生活……中國創新跑出「加速度」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全國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集眾智匯眾力
  • 高密:點燃創新引擎 跑出職工全員創新「加速度」
    近年來,高密市總工會把實施「全員創新工程」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印發《關於在全市開展全員創新的實施方案》,通過推廣「豪邁理念」、搭建創新平臺、健全創新機制,引領職工創新創業創造,助推企業跑出職工全員創新「加速度」。推廣「豪邁理念」,點燃職工全員創新引擎。
  • 提升城市吸引力 日照跑出「招才引智」加速度
    已過而立之年的日照,亦加足了馬力,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快速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繼而通過人的集聚釋放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跑出日照的發展加速度。  產業集群加速崛起留住人  產業是城市發展之本,興市之基,就業之源。
  • 我市科技金融創新發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創新發展工作,為科技型企業量身定製信貸服務
  • 威海乳山市:跑出動能轉換「加速度」
    漢泰麻紡織產業園項目經理高志傑說,漢泰正抓緊再造生產流程,由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創新型企業轉型,以更有「智慧」的麻滌梭織布等新產品回答「市場之問」。 通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向「三化」轉型這「三駕馬車」的帶動,乳山市「3+3+3」現代產業集群愈發完善,新舊動能轉換跑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3大傳統優勢產業,一直是乳山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頭戲」。
  • 發力智能製造 聚力優質項目 靖江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1至9月,靖江實現工業開票銷售943.89億元、同比增長11.51%,高於泰州全市增幅6.58個百分點,創近年以來的最好成績。列統工業利潤、列統工業總產值等主要指標的同比增幅均列泰州第1位。今年以來,靖江全市上下圍繞「智能製造城」建設,不斷提高經濟工作的組織能力,發力智能製造,聚力項目建設,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加快打造靖江產業新優勢。
  • 海安: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海安: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來源:海安市 發布時間:2020-09-15 字體:[ 大 中 小 ]
  • 【湘潭市】雨湖高新區 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
    高新技術產值62.19億元,同比增長24.6%;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3家,規模企業4家,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2.68億元;引進中科富海、柏屹智能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引資近30億元……2019年,湘潭市雨湖工業集中區成績斐然,創新發展跑出「加速度」。
  • 輕資產的新地環境跑出創新加速度
    輕資產、少信用、有效抵質押物不足,創新型中小企遇到這樣的發展窘境究竟該怎麼辦? 近期,記者經過採訪發現,作為深圳本土最大的國有擔保機構之一,深圳擔保集團正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打出組合拳,真金白銀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位於深圳市南山區工業五路5號的新地環境科技就是受益者。
  • 巴南以「數智」產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全力建設千億級「數智」產業...
    熊瓊告訴與會媒體記者,巴南區圍繞「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補鏈成群,現已聚集鏈上企業如惠科金渝、大江美利信等32家,1-8月實現產值148.7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35.2%,同比增長6.3%。桴之科、中迪醫療、理工清研凌創、愛科思等本地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培育發展「數智」產業鏈。
  • 新泰著力打好工業經濟發展攻堅戰
    今年以來,新泰市以項目建設為依託,科技創新為引領,再造工業發展新優勢,聚力做強做優企業,跑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度」。今年1—5月份,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5.4億元。「我們設立了2.3億元醫療創新投資基金,投向優質入園企業。目前深圳極簡派、上海伊明生物等企業已經入駐。」
  • 慈湖高新區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
    慈湖高新區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慈湖高新區重點圍繞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求全力推動主導產業量質齊升不斷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奮力打造創新、智慧、綠色、和諧的現代化新型園區招大引強 強基固本打足發展底氣
  • 跑出資本市場發展「加速度」:上交所鎮江基地落戶丹陽
    10月28日,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鎮江基地落戶丹陽,旨在引導更多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轉型升級、提速發展。全市擁有各類市場主體10萬餘家,其中製造業企業近2萬家,規模以上企業800餘家,億元企業293家,百億元企業4家,位列全國工業百強縣第12位。 他表示,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鎮江基地落戶丹陽,是丹陽產業發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丹陽經濟發展中的一件喜事。自此,丹陽優秀企業進軍資本市場多了一份更專業的助推力,增加了一個就近的資本市場高速入口。
  • 武當山工業企業跑出「加速度」
    日前,記者從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了解到,1至10月,武當山特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6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950.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7%、2.5%,保持較強增長態勢。 降成本,真金白銀紓解壓力。
  • 創新驅動,長沙品牌建設跑出「加速度」
    創新驅動,長沙品牌建設跑出「加速度」 長沙每年投入品牌建設資金1億多元,通過政策引導、機制激勵、行業統籌等舉措,推動「長沙產品」向「長沙品牌」跨越 截至目前,全市品牌保有量754個,一批榮獲政府質量獎、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國家工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大禹獎、魯班獎、老字號、5A旅遊景區等榮譽的企業鑄就長沙的品牌競爭力。 創新與突破 持續創新提升企業品牌競爭力 1979年,姜天武走進長沙被服廠,先後做搬運工、鍋爐工。
  • 企業技改缺資金怎麼辦 揚州這場融資對接會直擊「痛點」
    記者 何世春 張玉菁 王珂實施技改項目,加快車間智能化改造,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產品競爭力,但面對動輒上千萬元的技改設備投入,不少中小企業可能「有心無力」。如何解決資金問題?昨日,一場銀企對接會現場破題。
  • 「澳珠極點」建設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澳珠極點」建設跑出加速度   從珠海國際會展中心外的情侶路南延線海邊向東北眺望,澳門的西灣大橋和澳門塔盡收眼底,將視野轉向東南,則是如火如荼建設中的橫琴金融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