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中伊等國古生物學者宣布他們在伊朗北部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區域的中侏羅世地層發現了神秘的二趾型恐龍足跡,這意味著一類長有羽毛的兇猛恐龍在1.7億年前曾經漫步在伊朗大地上。
化石的研究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伊朗贊詹大學的納斯魯拉·阿巴西(Nasrollah Abbassi)副教授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教授在最近出版的《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雜誌撰文描述了這批足跡標本。
阿巴西副教授在考察恐龍足跡。攝影:邢立達
伊朗處於連接中東、亞洲、歐洲的「心臟地帶」,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地形地貌高聳的厄爾布爾士山脈橫貫伊朗北部,東西長960公裡,平均寬90公裡,山勢陡峭。其中的達瑪萬德峰海拔5671米,是伊朗最高峰。在過去幾年中,伊朗的地質學者在巴拉代地區發現了一批恐龍足跡,並邀請中國同行一起做了大量細緻的野外調查。
「巴拉代的足跡非常棒!它們非常『新鮮』,是近幾年修建公路才暴露出來的,這對我們研究非常有利」阿巴西副教授介紹道,「這裡的足跡多數是圓形的蜥腳類足跡,三趾型的肉食龍足跡,但是,在和邢立達的一次考察中,我們意外在山腰發現了2個小小的足跡,足跡非常小,長還不到10釐米。更獨特的是,這批小足跡竟然只有兩根趾頭。」
恐爪龍類的代表——伶盜龍。繪圖:劉毅
兩趾的恐龍足跡非常特別,它們讓古生物學家馬上聯想到一類著名的恐龍——恐爪龍類。恐爪龍類中最著名的成員,是出演過《侏羅紀公園》系列的伶盜龍(又名迅猛龍)。
恐爪龍類的殺手爪。供圖:邢立達
這類恐龍的共通之處就是它們都長著碩大的彈簧刀般的第Ⅱ腳趾,這是它們捕獵的「殺手鐧」。有趣的是,該第Ⅱ腳趾在恐龍平時行走時並不與地面接觸,於是就留下了兩趾型的足跡,這些足跡統稱恐爪龍類足跡。
一個保存完好的恐爪龍類足跡。攝影:邢立達
「上世紀90年代初,恐爪龍類足跡首次發現於中國四川,但足跡非常少,只有寥寥數個。」邢立達回憶道,「此後,中國山東、甘肅、四川,韓國南部等地都有陸續發現,但這些足跡基本都發布在早白堊世,個別在晚侏羅世。伊朗的發現刷新了這個記錄,將這類恐龍足跡在世界上的分布提前到中侏羅世。」
這個發現也與中國東北部的化石記錄互相呼應。中國古生物學家在中侏羅世髫髻山組和九龍山組發現了豐富的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和植物化石,被稱之為燕遼生物群。燕遼生物群發現了一批馳龍類恐龍,這些恐龍雖然是樹棲的,但兩趾型的腳部非常明顯。「有趣的是,伊朗的恐爪龍類足跡顯示,它們的造跡者體長約1米,這與中國燕遼生物群,以及隨後的熱河生物群記錄較為吻合。」邢立達解釋說。
足跡化石點發現的蕨類植物化石。攝影:邢立達
受電影《侏羅紀公園》的影響,大眾總是認為恐爪龍類為集群捕獵,就像現生的狼群一樣。但化石證據並不完全支持這點。「伊朗的恐爪龍足跡並沒有平行或密集出現,這表明它們可能是孤獨的獵手。」論文作者之一,權威恐龍足跡學者洛克利教授告訴記者。(編輯:婉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