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驚現恐龍足跡 發現一個多元化土城子恐龍動物群

2020-12-15 中原網視臺

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召開「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表示,通過對恐龍足跡的研究,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龍動物群。

據介紹,1992年4月5日,美國哈佛大學福爾曼教授以及北京大學地理系的黃潤華教授和高豫功講師來到避暑山莊參觀考察。當他們來到「熱河泉」畔,欣賞此處美景時,腳下的石板路把福爾曼教授吸引住了。他指著一塊石板上碗口大小的三趾狀印跡說:「這不是恐龍的足跡嗎?」

2018年7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帶領團隊來到避暑山莊,根據當年留下的線索,開展了一場「恐龍足跡」發現之旅。通過深入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實地探勘,最終發現近300枚恐龍足跡化石。

很快,避暑山莊恐龍足跡成為國際古生物學者研究關注的焦點,更讓「多元化」的避暑山莊再次呈現在世界舞臺。

至少保存了以下幾種類型的恐龍足跡

一,恐爪龍類足跡。產於麻地溝足跡點,平均長度為8.7釐米,足跡具有兩趾印痕(第III 趾和第IV 趾)和圓形腳跟,這種形態表明了其與恐爪龍類的親緣關係,被歸入伶盜龍足跡(Velociraptorichnus)。恐爪龍類足跡在世界上的發現較少,目前僅有我國山東的馳龍足跡、四川的伶盜龍足跡、韓國的哈曼馳龍型足跡等。這些足跡都發現在白堊紀早期,而土城子組此前發現過猛龍足跡,是這個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恐爪龍類恐龍包括了伶盜龍類與傷齒龍類,這類恐龍的共通之處就是它們都長著大型的、彈簧刀般的第Ⅱ腳趾,這是它們捕獵的「殺手鐧」。有趣的是,該第Ⅱ腳趾在恐龍平時行走時並不與地面接觸,於是就留下了兩趾型的足跡,這些足跡統稱恐爪龍類足跡。

二,實雷龍足跡(Eubrontes)和蹺腳龍足跡(Grallator)。分布在承德各個足跡點,這些三趾足跡至少有140個足跡,其中130個是完整的足跡。這些足跡平均長13.4釐米,長度在4.1釐米到23.4釐米之間變化,其中長度小於10釐米的足跡被歸為小型足跡,長度在10釐米到20釐米的足跡被歸為中型足跡,長度大於20釐米的被歸為大型足跡。所有的足跡中,以中型足跡為主。這些足跡分為兩個類型,形態類型A,中趾比較短,屬於獸腳類恐龍足跡中的實雷龍足跡(Eubrontes),形態類型B,中趾比較長,歸屬於蹺腳龍足跡(Grallator)。這些足跡屬於兩足行走的中小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所留,由於沉積物比較柔軟潮溼,因此腳墊不是很清楚,末端的爪痕明顯,功能趾為第二、三、四趾,只有極個別足跡留下拇趾跡。

三,韓國鳥足跡(Koreanaornis),分布於麻地溝足跡點。該足跡點保存了至少四條連續的三趾行跡。這些足跡平均最大長度為3.4釐米,最小長度為2.5釐米,最大長度為4.6釐米。從形態上看,這些鳥類足跡被歸為韓國鳥足跡類型。韓國鳥足跡最初發現於韓國鹹安郡,是一類非常典型的中生代鳥類足跡。韓國鳥足跡屬於鴴鷸類足跡,鴴鷸類在英文中被稱為Shorebirds,直譯為濱鳥類,這些鳥類中最大的不過體長70釐米,體重400餘克,因此也稱之為小型涉禽。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大部分時間棲息於各種溼地,主要以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為食,絕大多數種類有遷徙習性。

四,可能的雷龍足跡(Brontopodus)。承德避暑山莊足跡點產生了一些橢圓形的痕跡,長度28.9釐米,寬22.6釐米。在形態上類似於蜥腳類動物的後足跡,例如白堊紀最出名的蜥腳類動物足跡:雷龍足跡(Brontopodus)。但是,由於保存較差,沒有行跡,目前還不能完全確認。

據了解,下一步,承德市文物局和邢立達教授團隊將就恐龍足跡的保護與利用進行討論,促進承德旅遊與科學普及的發展與落地,以文旅融合激活寶貴遺產的活力,使避暑山莊更好地滿足遊客的多樣化需求。

有網友表示:「所以以後去避暑山莊就是去侏羅紀公園?!太神奇了!」

還有網友腦洞大開表示:「恐龍也需要避避暑」

相關焦點

  • 河北承德存在大量侏羅紀恐龍足跡
    河北承德存在大量侏羅紀恐龍足跡  本報承德12月7日電(記者耿建擴、陳元秋通訊員鹹力東)日前,記者從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召開的「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由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副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的恐龍足跡研究。
  • 承德驚現恐龍足跡 這裡原來是侏羅紀公園
    承德驚現恐龍足跡 這裡原來是侏羅紀公園時間:2019-12-07 17: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承德驚現恐龍足跡 這裡原來是侏羅紀公園 12月6日,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召開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
  • 河北真是個風水寶地 潮州籍學者承德發現近三百個侏羅紀恐龍足跡!
    河北真是個風水寶地 潮州籍學者承德發現近三百個侏羅紀恐龍足跡!時間:2019-12-06 17:41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河北真是個風水寶地 潮州籍學者承德發現近三百個侏羅紀恐龍足跡!
  •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足跡,網友:原來是侏羅紀公園
    12月6日,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召開「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這次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地面上不僅發現大量侏羅紀恐龍足跡,而且保存完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 避暑山莊恐龍足跡是怎麼發現的?
    專家介紹,這批足跡最早是兩名專家在避暑山莊知名景點「熱河泉」邊的石頭上休息時,偶然在地面的石板上發現的。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腳印化石  「承德避暑山莊裡發現恐龍化石了!」6日,北青報記者從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調研員周餘良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萬曉樵、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等專家處獲悉,科研人員近日在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地面上發現了大量保存完好的侏羅紀恐龍足跡,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屬於一個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龍動物群。
  • 石板路驚現恐龍足跡!避暑山莊原來是「侏羅紀公園」
    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大,保存完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並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及其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承德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足跡雖然一直備受各界關注,多年來一直有媒體陸續報導,但從沒得到官方權威機構證實。
  •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腳印化石 皇家園林原是「侏羅紀公園」
    專家介紹,這批足跡最早是兩名專家在避暑山莊知名景點「熱河泉」邊的石頭上休息時,偶然在地面的石板上發現的。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腳印化石  「承德避暑山莊裡發現恐龍化石了!」6日,北青報記者從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調研員周餘良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萬曉樵、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等專家處獲悉,科研人員近日在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地面上發現了大量保存完好的侏羅紀恐龍足跡,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據介紹,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屬於一個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龍動物群。
  • 福建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本報福州1月12日電 (記者劉曉宇)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據了解,該足跡群距今8000萬年,共有240餘枚,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 承德避暑山莊原來是侏羅紀公園?發現大量恐龍足跡
    原標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發現大量侏羅紀恐龍足跡新華社石家莊12月6日電(記者秦婧、楊帆)記者6日從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召開的「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地面上發現大量保存完好的侏羅紀恐龍足跡
  • 西藏昌都發現恐龍足跡群—新聞—科學網
    考察隊在巖壁上考察恐龍足跡 馬門溪龍類復原圖 12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發現了多處蜥腳類恐龍足跡點。此次發現增加了昌都地區的恐龍足跡數量,豐富了當地恐龍足跡類型,並擴大了西南地區的恐龍的分布範圍。
  • 蘭溪驚現浙江省最小食草恐龍足跡!小恐龍腳印形似酒杯……疑似存在恐龍足跡群!
    該發現對研究中國白堊紀中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以及民間傳說對古生物學的影響都有著重要意義。位於梅江鎮群聲村八仙崗的「八仙下棋」遺蹟,巖石上留下來的8個神仙「屁股印」,被中國地質大學專家邢立達證實是1億年前的巨型恐龍足跡。一石激起千層浪。眾多媒體紛紛轉載報導此事。
  • 新恐龍動物群!世界級規模侏羅紀「恐龍化石牆」有了新發現
    世界級規模侏羅紀「恐龍化石牆」新動物群,是一個有特定地理分布空間、組合種類多樣而獨特、有代表性新屬種的動物類群組合,其組成分子明顯區別於其他已知動物群。多種恐龍及其伴生動物在一個獨立的區域內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鏈、生態鏈。而且具有獨特的動物組合種類,如陸相動物和湖相動物群的特殊組合埋藏。
  • 臥龍首次拍攝到雪豹,秦嶺天然林超五千萬畝,承德發現恐龍足跡
    雪豹是一種重要的大型貓科食肉動物,由於其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由於人類無休止的亂砍亂伐和非法捕獵,迫使雪豹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小,雪豹的數量正在急劇地減小,現已成為瀕危物種。在中國,國寶大熊貓的數量都比雪豹的數量要多。
  •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蜥腳類恐龍行跡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黑龍江化石資源豐富,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該化石點還有暴龍類、馳龍類、鯊齒龍類、大盜龍類、似鳥龍類化石發現,但鴨嘴龍類的化石佔絕大多數。新生代脊椎動物化石包括松花江猛獁象、梅氏犀、河套大角鹿等,構成了豐富的哺乳動物生物群。
  • 中國面積最大晚白堊紀恐龍足跡群現身 | 恐龍世界年末福利
    震撼 | 中國面積最大晚白堊紀恐龍足跡群現身!恐龍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相當久遠,那我們如何去認識恐龍、了解恐龍呢?當然是依靠考古學家啦!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 承德避暑山莊地面上的石頭大有來歷,竟然是恐龍足跡化石
    今天(12月6日)上午,中美澳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的恐龍足跡研究,令人稱奇的是,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這個世界聞名的中國皇家園林的地面上,是世界罕見的將古生物遺蹟化石與人文歷史相結合的案例。
  • 驚現恐龍足跡的承德避暑山莊,原來還有這樣一段歷史
    近日中美澳科學家的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的恐龍足跡研究,在承德避暑山莊發現了大量恐龍足跡,這一消息讓大眾對避暑山莊有了新的認識,紛紛感嘆它原來是「侏羅紀公園」。今天小方給大家談談這座神秘的皇家園林。
  • 新疆發現世界最大亞洲足跡屬恐龍腳印
    《科學通報》2020年第18期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的論文「新疆準噶爾盆地發現世界上最大的亞洲足跡」。新發現的兩類恐龍足跡均被歸入亞洲足跡屬,其中大型足跡為一新種:牛氏亞洲足跡,是世界上亞洲足跡屬中最大的類型。
  • 五天內兩次發現恐龍足跡!古藺黃荊曾是「恐龍家園」?
    曾多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古藺縣黃荊鎮,又發現了一處「恐龍家園」。7月14日,在古藺縣黃荊鎮黃荊老林景區一個名叫長灘的地方,一塊面積達3000多平米的巨石上,再次發現大面積恐龍足跡群。這是繼7月10日在黃荊鎮金魚溪發現實雷龍足跡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 四川發現巨大恐龍足跡 證實確實是侏羅紀晚期的恐龍足跡
    10月18日,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一行來到四川宜賓百花鎮,現場考察發現了獸腳類實雷龍足跡,這是侏羅紀晚期巨大食肉恐龍足跡,也是在四川盆地首次發現的侏羅紀晚期大型食肉恐龍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