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飛機,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動輒上百萬的價格顯然難以想像,但對於身價上億的明星、富豪來講,這些錢都是小巫見大巫。
1996年8月,遠大集團CEO張躍耗資7000萬元購買美國「塞斯那」公務噴氣式飛機及「貝爾206」直升飛機各1架,成為國內首架企業公務飛機和直升機的擁有者。
2003年10月,廣東佛山市民田威新駕駛廣東省第一架私人飛機——國產「蜜蜂3C」超輕型飛機飛上了藍天,他同時也是廣東省第一個有證的「民間飛行員」。
成龍私人飛機
而在此後,浙江、廣東、內蒙古等地相繼也爆出富豪購買私人飛機的新聞,私人飛機數量開始井噴。與此同時,在演藝界,眾多明星的私人飛機也開始亮相在公眾面前,而且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
大陸著名演員趙本山在2010年斥資3000萬美元(約2億元人民幣)購買的私人飛機有「空中辦公室」之稱,可載15至19名乘客,飛機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819公裡。
曾經有愛較真兒的中國記者,根據比爾?蓋茨一天在幾個不同地方出現的新聞報導,由此斷定:美國的航班一定「特發達」,而且「多得要命」。後來才知道,人家乘的是私人飛機。
與民航相比,乘坐私人飛機的人便擁有了如下諸多優勢:可以指定起降時間、地點、乘機手續簡單,不用候機。客艙內有先進的衛星電話、電腦網路接口、傳真等完善的辦公設施,是真正的「空中辦公室」。
當國內媒體仍在一廂情願中將「私人飛機」與「奢華」聯在一起時,一份來自業界的統計數字讓我們感到了些許意外:在美國,乘坐公務機旅行的公司僱員當中,僅有14%來自最高級管理層,其餘86%的乘客中,14%為高級經理,9%為中層管理者,另外19%來自專業人員。
開著飛機上下班的老美們都是千萬、億萬富翁嗎?誰是私人飛機的大買家?中國富人們青睞私人飛機嗎?私人飛機的真相是什麼?
在國外85%空中為民用,70多萬人持有飛行駕照
據資料顯示,美國共有70多萬人持有飛行駕照,有1.4萬多個小機場。許多人把它像汽車一樣作為城際之間的交通工具,自己開著飛機前往異地進行商務活動。
自二戰後,政府將大約85%的美國空域劃分為民用,保證了飛行空域。有一些國家和美國情況相似,幾乎所有空域都可為民用。這些國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和大部分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歐盟國家、南非等等。
輕型飛機
許多人把輕型飛機當作一個娛樂工具,在假日裡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美國飛機實驗協會提出了一個幼鷹計劃,就是要在近年內讓100萬個6歲至17歲的青少年 至少上天飛行一次,這一計劃進展十分順利,為超輕型飛機的未來發展做好了人才儲備。超輕型飛機在美國已帶動了許多產業的發展,飛機製造業、培訓業、商業、旅遊業每年至少從中獲得超過20億美元的收入,並且它使美國空軍及民航飛行員的挑選有了很大的選擇餘地。
而在捷克,私人飛機有權利降落國際機場,提前一天申請即可,而且是不交費的。威風飛機的銷售負責人保羅說,「在捷克,我們看天上的飛機,就像中國人看天上的風箏一樣,很普通,誰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飛機。 」
在中國購買私人飛機,究竟該不該上奢侈品稅?
在近日舉行的通航與媒體交流論壇上,財政部透露正研究對公務機徵收奢侈品稅,多位參會業內人士表示強烈反對,認為將對公務機市場造成巨大打擊。
公務機不是炫富和特殊身份的標誌,國內公眾對公務機的認識存在偏差,就連財政部也在探討公務機的奢侈品稅問題,這將對公務機市場帶來很大壓力。國內公務機市場才剛剛起步,不應再增加市場成本。
「實際上私人飛機中的一部分是奢侈品,但絕大部分是很普通的交通工具,就像汽車一樣你不能定義汽車是奢侈品,但可以定義蘭博基尼和法拉利是奢侈品,所以公務機其實是一臺 時間機器 ,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可以節約企業的時間成本,可以降低我們的交易費用。」金鹿公務機副總經理焦健認為,如果說大飛機是公交車, 公務機頂多只能算是計程車而已。
公務機
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購買一架公務機除了最基本的飛機售價外,買家還須交納一定的增值稅和進口關稅。按照現有規定,空載重量25噸以下的進口飛機進口關稅為5%、增值稅為17%,合計22%。國內進口的大部分公務機須按上述稅率徵稅。
多位通航業內人士在會上表示,在現有稅率下,如果自有公務機的利用率不高,已經很難抵消日常運營的成本,如果再加收奢侈品稅,勢必大大挫傷買家的積極性,對整個行業而言也是一種打擊。
私人飛機網 www.sirenji.com
本文連結地址:在中國買私人飛機 究竟該不該交奢侈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