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鎮:米倉道上的重要古鎮—陝西南鄭區青樹鎮

2021-01-11 桃花源裡話五柳

自古以來,由陝入川的路線不多,其中有一條稱為米倉古道,米倉古道以翻越米倉山而得名。《辭源》記載;「米倉道,在今陝西南鄭縣南,位於川陝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自南鄭經此山為入蜀要道,路皆險峻,古稱米倉道。古代用兵,自陝入蜀,多出此道」。米倉山作為南北屏障,米倉道為南北出入要塞,遠古巴人在米倉山中開闢了多條道路,形成了一個道路網絡,通稱米倉道。

米倉道示意圖

在今天看來,米倉古道是由漢中經周家坪,至青樹鎮、紅廟鎮、到達喜神壩最終穿越米倉山的一條道路,也就是現在的211省道,漢南公路漢中段沿陝西「省道211」線(S211)起於南鄭城南7公裡的強家灣(南湖風景區),經青樹、塘坊、紅廟、白楊唐、東溝、喜神壩、小田壩、五裡浸,止於川陝交界處臺上,全長44.7公裡,為高等級公路。公路於1999年9月完工,2001年1月10日竣工驗收。二期工程起於喜神壩,至(陝川界)臺上,全長20公裡,已建成通車。漢南公路是陝西漢中中心城市進入四川最為便捷的通道,被譽為「川陝大陸橋」。

俯瞰青樹鎮

青樹鎮是米倉古道沿線的重要集鎮之一,它地處省級風景名勝區南湖、紅寺湖和大漢山的中心地帶,211省道、青黃公路和正在建設的定漢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是通往川東北、紅廟、紅寺湖和黃官方向的交通樞紐是南鄭縣城西南部的交通樞紐,2009年被省建設廳確定為「陝南重點鎮」,也是南鄭重要的旅遊名鎮之一,在地圖上可以看到,南鄭縣南部與四川省通江縣、旺倉縣接壤,邊界長度分別為48.7公裡、94.2公裡、15.8公裡;西與陝西省寧強縣、勉縣為鄰,邊界長度分別為37公裡、83公裡;東與城固縣、西鄉縣毗連。而青樹鎮位於南鄭縣中心位置,東、南、西、北分別於牟家壩、紅廟鎮、黃官鎮、協稅鎮相鄰。從南鄭縣城周家坪出發沿著211省道,大約10公裡就到了青樹鎮。

從山上俯拍青樹鎮全貌

關於青樹二字的來歷頗有意思,根據縣誌記載,在清初年間,此處有一棵四季常青的大樹,後有人在此居住,故名青樹子,青樹便是得名於此,如今,四季常青的大樹早已不在,而青樹的名字沿用至今,現在青樹鎮人民政府駐地就在青樹子。

現在的青樹鎮便民服務中心

民國時期,南鄭縣被劃為五區,青樹子屬於五區中的雙坪鄉,範圍為東至旱麓、西至褒城、南至喜神、北至旱麓(漢山古名「旱山」,故「漢、旱」通用,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因諱天旱,始由南鄭縣政府明令公布,改為「漢山」)。

青樹主街道

1956年,南鄭縣被劃為8個區,68個鄉,1個鎮,青樹鎮屬於紅廟區。

1958年9月,人民公社運動如火如荼,青樹鄉在當年成立,也稱為紅星人民公社,與紅廟鄉(紅光人民公社)並存。

1961年,南鄭縣設7個區工委,56個人民公社,青樹人民公社屬於紅廟區工委。

1963年8月,區工委改為區公所,青樹人民公社屬於紅廟區工所。

1967年,青樹人民公社更名為青樹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2年恢復青樹建制,設立青樹鄉人民政府,鄉域範圍有所調整

1984年,南鄭縣設9個區,63個鄉,5個鎮,青樹鄉屬於紅廟區。

1996年6月18日,撤銷青樹鄉建制,成立青樹鎮。

2001年11月,撤銷原塘坊鄉建制(原屬於紅廟區,與青樹鄉平級),整體併入青樹鎮,成立現青樹鎮。

青樹鎮主街道

經過幾次大的調整之後,如今的青樹鎮轄22個行政村,148個村民組,2.9萬人,鎮域面積60.19平方公裡。鎮區面積0.9平方公裡,現有常住戶1800戶,鎮區人口6800人,駐鎮單位23家,日商品交易額達80多萬元,已成為省道211線上的陝南土特產品集貿交易中心。

青樹鎮鎮域區劃圖

青樹集鎮逢單日趕集,本地人成為「趕場」,與之相對應的是紅廟鎮,逢雙日趕集,儘管青樹鎮已脫離紅廟多年,但還是有些印記在訴說著這裡曾經屬於紅廟區,例如在青樹鎮財務管理中心對面,還立著紅廟法律事務所的一塊牌子,青樹鎮主要有兩條街道,呈十字形交叉,另外還有幾條輔街,現在除了有一段老街依舊是泥路外,其餘的都已經硬化。

青樹鎮的菜市場,農村的老人們將菜拿到

現在已經找不到幾十年前的青樹菜市場的照片了,我記得這裡曾經是一大片法國梧桐林,菜市場便在一顆顆梧桐樹下,塵土飛揚,下雨天也是汙水橫流,也記不清哪一年菜市場改造了,旁邊新修了超市,真正方便了群眾。曾經的青樹鎮破敗不堪,90年代只有主街道是水泥路,很窄,兩邊的房子還是民國乃至明清時代的木質房屋。

背著背簍趕集的人們

青樹鎮單日趕集的習俗形成於什麼時代沒有資料說明,縣誌記載,與其同方向的紅廟鎮集鎮逢雙趕場的習俗形成於民國時期,作為從縣城去往紅廟、喜神壩集鎮的必經之路,不難推斷,青樹集鎮的形成大約也形成於民國年間,因為路途遙遠,青樹鎮為歇腳的第一站,經過一天到達紅廟,所以二者有單雙之分,如此推斷不知是否合理。趕集當天稱為「逢場」,街上小販均可沿街叫賣,很是熱鬧,尤其是每年臘月,可謂人山人海,賣各種東西的將街道兩旁塞得滿滿當當,一眼望去,全是人頭,集鎮的中心位置有一片寬闊地帶,現在已然成了去往冉家營、塘坊這些短途麵包車(俗稱蛋蛋車)的聚集之地,如今,像上面圖中這樣背著背簍的場景已經不多見了。

曾經的燒餅鋪子

特意突出這個買燒餅的,是有特殊用途的,這個燒餅鋪子承載了很多青樹90後的記憶,很多人記事開始,上街無非就是稀飯麵皮、再一個就是燒餅了,就是芝麻餅和紅糖餅,小時候,這個大餅5毛一個,小的2毛5一個,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小孩子上街總會買。後來什麼東西都開始漲價,它的價格也翻了倍。原來有兩家,後來撤走一家,再後來,這個燒餅攤不知道何時都撤走了。

以前令人嘴饞的芝麻燒餅

不知不覺中,燒餅鋪搬走,青樹鎮的面貌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南鄭縣欲將青樹鎮打造成旅遊古鎮,因為離南湖風景區和紅寺湖風景區都比較近,青樹鎮油作物主要是油菜,所以每年三、四月間全國最美的油菜花海吸引八方遊客來到青樹,走在春風裡,置身大自然,放眼望去,滿眼是「金」,仿佛遊入了花的海洋。無論旅遊還是不旅遊,青樹鎮的這種變化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街道寬闊,建築也看著比以前好很多,移民新村也在離集鎮不遠的地方,看起來一片繁榮。

古鎮掠影

青樹是一個革命聖地,1932年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大轉移進川時,途徑青樹鎮,曾在鎮內尖山子同國民黨地方武裝進行了戰鬥,擊退了國民黨殘餘武裝分子的進攻,並在此作了一段時間休整,休整期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革命宣傳,受其影響,青樹籍青年王華庭等3人隨徐向前部隊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發展明樂天、餘海峰等4人為秘密中共地下黨員,灑下了革命種子。在中共地下黨員的秘密倡導和發動下,恢復了原湖北籍進步青年賈自強等人在青樹興辦的「自強中學」,由此,隨後將學校更名為「復興中學」,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縣政府才統一編為「南鄭縣第六中學」。

便民服務中心

青樹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歷代沿積而成的風尚、習俗、內容紛繁,形式獨特,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中,風情民俗可以分為交往禮節、生活習俗、婚嫁喜慶、喪葬禮俗和勞動風情,而生活習俗中以住房習俗為主要代表,利用當地的土、石、竹、木資源,修成「土木屋」、「竹木屋」和「石頭屋」,勞動風情則以民間藝術為主要代表,如舞龍、彩船、踩高蹺、唱山歌、報春、山鄉牛馬會、美術、音樂、戲曲等。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1935年紅軍西徵後成的「巴山遊擊隊」的許多軍需物資都在青樹鎮集結,在中共地下黨員秘密護送下,運送到了遊擊隊員手中,為巴山遊擊隊的英勇鬥爭提供了重要的後勤支持,因此,青樹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川陝革命老區鄉鎮,2009年,縣政府為紀念紅四方面軍的英雄事跡,鼓舞后人繼承和發揚紅軍革命精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將從集鎮穿境而過的漢南路(211省道一部分)定為「紅軍西路」。

青樹鎮文體中心

2017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撤銷南鄭縣,設立漢中市南鄭區。但願在這一機遇下,青樹鎮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相關焦點

  • 南鄭區青樹鎮開展河道治理專項整治行動
    為深入推進青樹鎮集鎮容貌提質提效,全面營造文明、有序、乾淨、整潔的城鎮綜合環境,12月10日,南鄭區青樹鎮黨委政府決定,從即日起開始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河道治理專項整治行動。南鄭區青樹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總河長張鐵山帶領鎮城管執法中隊、河長辦、水管站、生態辦等科室負責人,會同區水利局水政監察大隊執法人員,在鎮域內相關河道,聚焦環境治髒、設施治損、綠地治雜、水體治汙,紮實開展河道非法採砂、隨意向河內傾倒垃圾等整治行動。
  • 風過菜花黃、古鎮青樹美名揚
    我的家鄉古鎮青樹、位於陝西南鄭區以南9公裡,地處南湖風景區、紅寺湖風景區和大漢山的中心地帶,是中國鄉鎮地理米倉古道上的重鎮。古鎮青樹、巴山環抱 、湖水瀅繞、民風淳樸,是環境優美、社會管理規範有序,極具陝南民居特色,與自然山水和當地文化資源相融合的陝南風情小鎮,精品小鎮,文化旅遊鄉鎮。
  • 中國鄉鎮:形成於民國,被譽為「陝西藤編之鄉」——南鄭區黃官鎮
    (資料來源於南鄭區政府網站)解放後,為西南山區重要的山貨土特產集散地。天天逢集〈舊時為農曆單日逢集,現在的青樹鎮便是如此)。正街、閱樓壩、賣梁子、模街子、蘇家坡等主要街道分別開設離蛋、柴草、竹木器和木材專集 ;街區東部又新壁肉食、糧油、薦菜等農貿市場一處。黃官集鎮早期的街道比較狹窄,數量也較少,建築多以土木結構為主,下層經營工商業、小手業,上層為居住使用。街區依地勢而建,呈「T」字形布局,為當時縣境西南部農副產品交易市場。
  • 【古道】米倉道為旺蒼留下了多處文化遺產!
    廣元文廣旅 廣元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官方微信,帶你發現廣元每個角落的美麗古時候旺蒼境內的交通運輸通道,除了東河、後壩河的水道外,陸路交通就是米倉道(亦稱米倉古道)。米倉道與金牛道、荔枝道並稱三大古蜀道。「上至秦隴,下達蒼閬」。
  • 陝西漢中市南鄭區:讓百姓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2020年12月18日,記者來到陝西漢中市南鄭區東方小區,室外寒風呼嘯,小區住戶家中卻溫暖如春。「自從小區改為由熱源站統一供暖,家裡比開空調舒服多了。」小區住戶張春華高興地說。為東方小區供熱的大河坎熱源站,是漢中中心城區集中供熱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鄭區2020年度重點民生工程。
  • 中國鄉鎮:位於米倉山腹地,川陝交通要道及革命老區—南鄭碑壩鎮
    從陝西漢中一路向南,從大河坎,牟家壩,小南海一直往前,翻越米倉古道,就來到了南鄭縣(現在為南鄭區)最偏遠的一個地方,碑壩地區,如今的碑壩與福成分別成為了兩個鎮,而在1996年之前,碑壩和福成一直都屬於碑壩區。
  • 四川:全國政協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專題調研組赴巴中考察米倉古道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高度重視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工作,於2012年10月21日至24日,組織全國政協蜀道文化線路保護與申遺專題調研組成員、蜀道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30餘人,對米倉古道(南江、巴州區段)進行了實地調研。  調研組是在結束子午道陝西安康段的考察後專程來巴開展米倉道調研工作。
  • 東山島美麗鄉鎮之:旅遊風情古鎮
    美麗的東山島由各個美麗的鄉鎮組成,今天九先鮮就為大家重點介紹東山島的美麗鄉鎮:旅遊風情古鎮—銅陵鎮。 美麗的東山島 銅陵鎮位於東山島的東北角,東、南、北三面瀕海,是一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
  • 東山島美麗鄉鎮之:旅遊風情古鎮
    美麗的東山島由各個美麗的鄉鎮組成,今天九先鮮就為大家重點介紹東山島的美麗鄉鎮:旅遊風情古鎮—銅陵鎮。先後榮獲「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重點鄉鎮」、「福建省綠色鄉鎮」、「福建省百強鄉鎮」、「市級文明鄉鎮」、「《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整體性保護重點區域」、「漳州市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之美譽。
  • 南鄭區成功創建2020年陝西省全民健身示範區
    12月22日,陝西省體育局命名華陰市等十個縣(市、區)為「2020年陝西省全民健身示範縣」,南鄭區位列其中,也是2020年漢中市唯一創建成功的縣區。近年來南鄭區全面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積極踐行體育惠民理念,緊扣體育強省「1155」戰略,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科學實施全民健身計劃,不斷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為全民健身示範區創建提供有力的保障。區級「四個一」體育設施完善,漢中體育館改造一新,全民健身中心實現社會、學校共享,體育場館免費開放,國民體質監測站進機關入社區。
  • 賞雪洗肺逛古鎮,品美味,陝西漢中冬日出遊打開方式已為你備好
    地址:漢中留壩縣二、懷古青木川古鎮一腳踏三省, 雞鳴三省 驚,了解青木川古鎮源於一部電視劇《一代梟雄》,以青木川為原型的風雷鎮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木川古鎮在陝西川甘三省交界,「回龍場」古街由南向北拉開村莊,兩邊明清民居交錯,雕刻精美的文雪酒、商人房、瓦堂風格優雅,古樸的青石板街呈現出古晉的寧靜和寧靜。
  • 推薦陝西十大古鎮,看歷史,品美味
    陝西,美麗古都西安,巍峨神秘的秦嶺,雄壯奇險的華山,金黃滿地的漢中油菜花,陝北的黃土高原,還有九曲黃河,涇渭分明的涇河和渭河,革命聖地延安,兵家必爭之地潼關......,這裡是水旱碼頭,是為陝鄂豫蜀物資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古鎮保護的並不好,很多老民居,已經拆掉了,然後又新修,最後新樓舊居夾雜在一起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的;古鎮的武昌會館和騾幫會館也被稱做馬王廟,保存的非常完整的,對面的雙戲樓完全是木樓雕刻建造而成的,非常的值得一遊。
  • 廣元米倉道溯源(上)
    米倉道木門寺曬經石。   □蔡勇  上通秦隴,下達蜀川。這是廣元米倉古道的真實寫照。古時,旺蒼境內的南北交通、運輸通道,除了東河(原宋水、宋江,流入嘉陵江)、厚壩河(木門河、恩陽河,流入渠江)的水道外,就是米倉古道。發源於陝西南鄭和寧強的東河與米倉古道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隨著其不斷發展,成為米倉山南麓的重要交通孔道和運輸大動脈,根據其主要作用米倉古道又稱為官道、兵道、商道(在民間有水路和旱路之說,即米倉水道、米倉旱道)。
  • 陝西漢中市南鄭區漢山村創新「院落自治」
    原標題:小院落裡的大治理——陝西漢中市南鄭區漢山村創新「院落自治」調查「幾年前我們村還是一個戴著『窮帽子』的貧困村,依託『院落自治』,我們村現在發生了巨大變化。」
  • 陝西的冷門古鎮,曾是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驛站,白居易三過留詩
    當然,除了西安以後,陝西的其他城市,也有著不同的底蘊和魅力,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商洛的一個歷史古鎮。棣花古鎮是因為早年盛產棣棠花而得名的,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曾三過棣花鎮,並留下了「遙聞旅宿夢兄弟,應為郵亭名棣華」的名句,為古老的棣花鎮增添了幾許文化底蘊。此外,著名作家賈平凹所寫的小說《秦腔》,也是以棣花鎮為原型,描寫出了當地的美麗風光和風土人情。
  • 這座陝西先民最早居住的千年古縣,秘藏著「被上帝寵壞」的美景
    這裡被譽為「被上帝寵壞的地方」即使是三伏天裡依舊有著清涼和恬靜既不缺美麗的自然風景也保留著淳樸天然的田園風光這裡坐擁北緯22度「東方瑞士」北臨漢江南依巴山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為一體也是陝西先民最早居住的地方之一被聯合國地名組織命名為「千年古縣」
  • 在南鄭區之後,漢中的另一個縣預計是「設區」
    位於陝西西南,漢中是關中平原到成都平原和大西北的重要交通咽喉,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漢中下有2個區和9個縣,其中市政府位於漢臺區,而另一個區在3年前才正式「撤縣設區」,即南鄭區。南鄭區的總面積為2809平方公裡,南鄭縣由「撤銷」創建,漢中南鄭區於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在南鄭區之後,漢中市下還有一個縣,預計將正式「撤縣設區」,該縣距漢中中心僅35公裡,發展前景良好。
  • 山陽縣漫川關鎮 藉助古鎮旅遊 建設美麗鄉村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商洛訊(張亞男 李勇 張新龍 記者 張斌文/圖)以古鎮建設為核心,美麗鄉村建設同步走,整體提升旅遊名鎮的社會效應是山陽縣漫川關鎮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獲益匪淺的經驗。  地處山陽縣東南一隅的古鎮漫川關,以地貌廣闊,水域寬衍而得名。隴海鐵路通車之前,漫川為水旱碼頭,是陝鄂豫蜀物資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
  • 「陝西」漢中市南鄭區政府序列事業單位公開遴選工作人員34名
    四、遴選條件(一)報考的基本條件1、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品行端正,業務能力強,勤奮敬業,身體健康;2、服務期滿且目前在編在崗(教育、衛生系統工作人員除外);3、近三年年度考核均為合格以上等次;4、具備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學歷,年齡原則上控制在45周歲以內(即1974年8月20日以後出生),具體要求以《2020年漢中市南鄭區政府序列事業單位公開遴選工作人員崗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