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傳統農耕文化 體驗「農民」辛苦與收穫喜悅

2020-12-15 八百裡皖江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正逢金秋颯爽,碩果纍纍之季,在9月末的最後一天,和即將迎來祖國69歲華誕之際,安徽省石臺縣丁香鎮庫山村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這裡正式迎來開鐮收割。

曾經熟悉的割稻子、谷桶打稻、鎖稻草、耕牛犁田、打餈粑、打黃豆、風扇吹稻殼、堆草垛、剝板慄……,當再次展現在我們面前時,你還是否記得?呼吸著豐富含氧量的空氣、釋放著都市生活的壓力、讓身心靈都找到一個慢下腳步的理由,感受秋收的喜悅,正是此次活動的訴願。

據了解,本次旨在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多方宣傳,提高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動,豐富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展示新時代新農民的精神風貌。

以節為媒,釋放情感、傳承文化、尋找歸屬,匯聚對這座山、這片水、這塊田的情感寄託,享受農耕文化的精神薰陶。通過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營造重農強農的濃厚氛圍,凝聚愛農支農的強大力量,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加快發展。

圖為打完稻子後,將稻草鎖成一捆一捆再分開站立晾曬。

擔著裝滿稻穀的稻籮筐,走在田野的小道上。那種豐收的喜悅讓曾經多少人在記憶裡抹不去忘不掉。

為了體驗傳統打稻子,遊客們更是直接上陣。雖然不是專業,卻也做的有模有樣,他們在體驗中感受農村生活,在體驗中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很多像稻桶打稻,鎖稻草,篩稻穀,等等,這些在很多都市人未曾見過的農忙活,在這次當地舉辦的農民豐收節上得到了全面體現,也讓很多參加此次活動的遊客有機會體驗了一會當「農民」的辛苦與收穫時的喜悅。

最後,本次活動還包含了由當地舉辦的一個全國攝影大展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他們將以鏡頭的形式來記錄下石臺縣這個中國原生態最美山鄉。更多精彩圖片故事,請關注百家號:八百裡皖江。

相關焦點

  • 帶孩子體驗農耕文化接地氣
    彭愛珍 據11月15日《寧波日報》報導,北侖郭巨街道首屆「鮮香郭巨」農耕文旅節11月14日在金色稻田中拉開了帷幕。有家長告訴媒體記者,帶孩子來田間體驗一下農耕生活挺有意義,讓孩子感悟到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 稻田小火車-【傳承農耕文化,留住傳統根基】
    學農耕  知農辛 懂感恩  惜糧食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弘揚中華傳統農耕文化倡導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學習農業文化、切身體驗農耕的辛苦真正體會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勤勞樸實的農民們手拿鐮刀收割稻穀雖然辛苦,但對於農民們來說豐收的喜悅要勝過辛苦千萬倍再苦再累也是甘甜的孩子們將親身體會收割的過程
  • 帶孩子體驗農耕文化接地氣
    彭愛珍 據11月15日《寧波日報》報導,北侖郭巨街道首屆「鮮香郭巨」農耕文旅節11月14日在金色稻田中拉開了帷幕。有家長告訴媒體記者,帶孩子來田間體驗一下農耕生活挺有意義,讓孩子感悟到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 中國農大學子開展農事體驗農耕教育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
    本次活動作為人文與發展學院「農耕文化」主題教育的首個活動,在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以農事勞作體驗的形式,組織青年學生走出校園,走進鄉野,通過學生在農場親自體驗播種、採摘等農事勞動工作,切實引導學生體驗豐收氣氛、傳承農耕文化。
  • 秋收時刻 重溫農耕文化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農民在春天播下希望,經過辛勤的勞作,終於迎來了期盼的豐收。秋分時節,我們迎來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與全國農民共慶豐收的時刻,我們通過傳統農耕用具,來重溫農耕文化帶給我們的記憶。
  • 體驗農耕文化,在勞動中學習
    為鼓勵和感謝天津本地家庭及孩子們的愛心善舉,市婦聯在6月份的4個休息日,組織參與幫扶的圓夢家庭開展「農耕體驗」活動。6月6日到7日,首批100餘個圓夢家庭近300人在靜海多興莊園參加了農耕體驗活動。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農耕文化、體驗勞動技能、分享勞動喜悅,參與了插秧、稻子脫粒、做年糕、聽農耕課、採摘蔬菜等活動內容。
  • 在先農壇秋收 體驗農耕文化
    9月5日上午,位於先農壇的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舉辦秋收儀式,帶領公眾共同體驗豐收的喜悅,領會農耕文化內涵,增強生活體驗,感受農事快樂,引導公眾關注、重視農業。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的先農壇,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親耕耤田典禮的場所。
  • 萬年:兒童下田體驗農耕文化
    5月30日,在江西萬年縣裴梅鎮荷橋泉谷灣,一群少年兒童並在當地農業專家指導下體驗插秧農耕作業。 萬年縣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該縣稻作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青團萬年縣委為加強廣大青少年對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聯合縣農業部門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地——裴梅鎮荷橋村泉谷灣「網際網路私人定製農場」開展農耕文化節活動,組織近100名青少年學生變身「農民」,體驗傳統農耕生活。這些趣味體驗活動增進了青少年對我國悠久農耕文化的了解,同時也使他們領略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諦,以這種體驗方式迎接「六一」兒童節的到來。
  • 豐收節可體驗農耕文化 將展示2000多件傳統農具
    黃海恩向記者演示農耕器具的使用方法。  福州晚報記者 王光慧 文/攝  古時紡紗織布的機器、保存蜂蜜的木桶、噴水滅火的筒唧、碾米去殼的土礱……這些日漸消失的傳統農具,你見過嗎?想知道傳統碾米機是如何碾米的嗎?那麼,9月23日,來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福州(福清)會場吧。
  • 摘果、野炊、農耕文化科普…下周日到順德玩轉首屆農民豐收節
    9月23日,中國首屆農民豐收節來了!佛山五區將同時開展系列慶祝活動!訪順德新地農場體現休閒農業,看順德傳統民俗節目表演,摘果、野炊和農耕文化科普……順德會場將為你帶來一場美妙派對。一個專屬於農民的節日今年6月7日,國務院同意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讓全國億萬農民慶祝豐收、享受豐收。
  • 兒童節 合肥小學生體驗農耕文化
    5月30日,周六, 合肥市臨泉路第二小學學生在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跟著農民伯伯體驗割麥子、插秧等農耕活動。
  • 時代與傳統的融合,讓農耕文化源遠流長
    秋分時節,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期而至。2018年起,每年農曆秋分日被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中國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歷史悠久、生生不息。從這一點來講,「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也可視作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延續,其目的是為了讓農業文明、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確切地說,「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還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影響深遠的大事,也是一件彰顯人民情懷、順應時代發展的好事。而選擇秋分這樣一個時間點作為具體的慶祝日子更是寓意深長。春華秋實,夏榮冬枯。
  • 東源義合鎮舉辦「稻田文化節」 展示傳統農耕文化
    來自深圳的任先生開心地收穫第一名,他表示,參加這次稻田文化節,讓他回想起了小時候的生活,同時也希望讓孩子可以體驗到農耕的艱辛,更加認識到糧食的可貴。深圳遊客 任先生:「因為我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所以覺得這種氛圍可以,很快樂、很和諧。」
  • 【研學遊】走進重渡溝農耕村,傳承中原農耕文化!
    奇境欒川重渡溝,不僅有不遜色於江南水鄉的迷朦景色,更有豫西山村中的傳統村落農耕文化,重渡溝研學遊的推出將為您帶來另一番體驗。
  • 漳州東山:從東山農耕文博館看閩南農耕文化
    「土地,因農耕而生動;農人,因農耕而踏實。」「刀耕火種」是原始農耕文化的主要特徵,起源於河姆渡時期。戰國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族融合,農業技術和農耕理念廣為傳播,從中原流傳到閩南。農耕文化歷程如一部厚重磅礴的詩篇,從遠古吟詠而來。農耕文化的歷史,創造了長盛不衰的中華傳統文化。東山島農耕文博館是閩南農耕文化的一個縮影。
  • 參觀農耕展館 傳承傳統文化
    中原農耕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根脈,蘊藏著中華文化的基因密碼。為更好地學習和了解中原農耕文化,2020年7月28日,中牟縣中華公益小記者招募組張俊峰老師組織小記者到中牟縣文化活動中心,對展示農耕文化歷史及實物的六大主題展覽館進行參觀。
  • 東源義合鎮舉辦「稻田文化節」 展示傳統農耕文化
    來自深圳的任先生開心地收穫第一名,他表示,參加這次稻田文化節,讓他回想起了小時候的生活,同時也希望讓孩子可以體驗到農耕的艱辛,更加認識到糧食的可貴。深圳遊客 任先生:「因為我們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所以覺得這種氛圍可以,很快樂、很和諧。」
  • 「小農民」體驗農耕
    近日,平湖市鍾埭街道大力村組織村裡的孩子們開展「我是『小農民』」農耕體驗活動。孩子們趁著暑假走進農業大棚,認識蔬菜瓜果,並親手種下盆菜,體驗勞動的快樂。(原標題:《我是「小農民」》,原作者王強、徐冰豔、曹金鳳。編輯鬱馨怡)1594332495000
  • 時代與傳統的融合,讓農耕文化源遠流長
    秋分時節,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期而至。2018年起,每年農曆秋分日被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中國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歷史悠久、生生不息。從這一點來講,「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也可視作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延續,其目的是為了讓農業文明、農耕文化源遠流長。確切地說,「中國農民豐收節」的設立還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影響深遠的大事,也是一件彰顯人民情懷、順應時代發展的好事。而選擇秋分這樣一個時間點作為具體的慶祝日子更是寓意深長。春華秋實,夏榮冬枯。
  • 楊凌小麥文化節再現麥客場景傳承農耕文化
    楊凌小麥文化節再現麥客場景傳承農耕文化 2017-06-11 23:49:00來源: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