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內樹木鬱鬱蔥蔥,地面乾淨整潔,偶見一隻小鳥在修剪齊整的草坪上歡快地啄食。與這種勃勃生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除了保安小夥和清潔工阿姨,整個小區空空蕩蕩,毫無住戶活動的痕跡。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在深圳坪洲新村一期門前看到上述場景。坪洲新村是深圳市寶安區海城路上的一處保障性住房。自2008年該樓盤主體部分竣工以來,已經空置8年。在深圳房價高企、很多人「望房興嘆」的今天,該樓盤的長期空置頗受爭議。
不過,空置已久的保障性住房終於將迎來主人。寶安區住房與建設局負責保障房事宜的吳穎青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個月底,坪洲新村一期的房子已經全部分配完畢,預計今年年底能入住。
政策變化導致定性不清
作為深圳規模較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區,坪洲新村分一﹑二﹑三期規劃建設,由寶安區住宅局開發建設。其中,一期2002年5月立項,2005年動工建設,2008年主體部分竣工。
按照規劃,坪洲新村一期住宅建築面積為10.95萬平方米,主要為寶安區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職員提供住房。小區一期共有9棟,776戶,停車位1023個,還配套有幼兒園、超市、文娛中心、健身中心等。
海城路將坪洲新村一分為二,一期對面是二期和三期。本報記者看到,三期的主體部分已經竣工,二期則已經有入住的痕跡。門口的保安表示,已經入住幾個月了。在記者採訪期間,不斷有裝修工和維修人員在保安處登記進出信息。
2008年坪洲新村一期竣工之後,寶安區相繼出臺了一些文件,試圖將這700多套住宅分配下去,當時還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入圍人員名單,原計劃在公布第三批名單後開始統一分房,可是第三批名單卻遲遲未能公布,分房工作也因此被擱置。
寶安區住宅局原新聞發言人歐初林曾告訴本報記者,分房是個系統工作,比較複雜,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2016年8月5日,寶安區住宅局正式更名為寶安區公共物業管理局,原住宅局 「住房發展、住房保障、住房制度改革、政策性住房及物業行業管理」等職能劃入寶安區建設局,後者更名為寶安區住房與建設局。
吳穎青說:「坪洲新村一期在2002年立項的時候,深圳還沒有保障房的概念,這個小區主要是為了解決2002年之前沒有分過住房的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和職工的歷史遺留問題。」
深圳以前的住房體系主要包括全成本房﹑全成本微利房和商品房等。全成本房相當於政府福利房,申請者只需要出土地成本和建造成本。全成本微利房的申請者同樣要出土地成本和建造成本,但還需出開發商的部分利潤。
2008年左右,就在坪洲新村一期竣工的時間點,深圳原有的住房體系被打破,住房主要劃分成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和安居型商品房等。
隨後,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概念逐漸淡化。2012年,深圳當年新開工的保障性住房中不再有經濟適用房。2016年6月23日,深圳市政府官網發布《深圳市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實施辦法》,規定自7月1日起,公租房和廉租房並軌運行。這意味著,深圳不再有廉租房,而是將其納入公租房範疇。
當地一位熟悉保障房建設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十二五」期間,深圳的住房保障其實主要就是指公租房和安居型商品房。
住房政策的改變給分房工作帶來了變數。此前,坪洲新村一期建成後,其定性長期在安居房和經濟適用房之間徘徊。安居房主要面對引進人才,經濟適用房主要面對低收入人群。
深圳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解釋,此前深圳的許多房子在建設之初,是計劃提供給公務員或引進的人才,但建設過程中國家政策出現變化,要求面對低收入群體,這便造成兩種利益之間的協調困難,分房的時間自然被延誤。
面積超標增加分房難度
政策銜接的不順暢加上開發層面的原因,造成深圳保障性住房建成之後空置一段時間,並不罕見。而對於坪洲新村一期來說,個別房子超標,也給整體分房工作帶來了難度。
本報記者現場走訪時,坪洲新村一期有工作人員表示,小區內戶型多樣化,有120平方米、14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等,並且不在少數。
歐初林曾表示,一期房子面積以90和120平方米為主,部分超出公職人員使用標準的房子是在頂層,但這些主要是給國家級的高層次引進人才使用。
根據相關規定,深圳高層次專業人才享受住房補貼的,按照以下建築面積標準計算:兩院院士200平方米;其他國家級領軍人才150平方米;地方級領軍人才100平方米;後備級人才80平方米。
吳穎青也告訴本報記者,2002年坪洲新村一期立項時設計的面積比較大,沒有預料到十幾年之後住房政策的變化,這導致符合條件的人沒有那麼多,房源供過於求。
8年過去,坪洲新村周邊的房價一路攀升,早已超過當初的1萬元/平方米了。附近的一名地產中介介紹,緊挨的小區海語西灣和富通城一期的單價已經飆到五六萬元/平方米。在他看來,坪洲新村一期門前馬路開闊,不遠處就是高速路,交通便利,並且附近有知名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育配套完善,房子存在增值空間。
吳穎青說,分房工作已經有序完成。其中,2015年年初分過一批,2016年年初又分了一批給寶安區的衛生系統職工,作為拆遷安置房。「去年年初只是分配了一小部分,今年年初分配的這批安置房共200多套,已經移交給寶安區政府負責拆遷安置的部門。不過因為那些職工的房子還沒拆,還未選房,估計今年年底會選完房。」
他補充道,剩下的一批在今年7月底分配出去,主要是以出租的形式面向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職工,以及高端人才,租金是市場評估價的50%~70%。
此次分房,如何解決面積超標的問題?吳穎青解釋,7月底以出租形式分配出去的房子如果面積超過人才等級標準,就採取多個家庭合租的方式,而之前以銷售形式分配出去的房子都是不超標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過程中,有申請者表示,部分房子面積超出人才等級標準,不過每超出一平方米,就要補交5萬元。
吳穎青表示,這有可能是拆遷安置房的住戶,如果住房面積超出了政府許諾給他們的面積,就要補市場價。
他說,樓盤已經空置了一些年頭,部分供水供電等設施存在損壞,需要維修,預計今年年底之前可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