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對於很多人來說,就像人生經歷一樣。每個人都必須有的經歷。但是對於一直在工廠打工。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沒有能力的表現。因為很多人的常識裡是打工是沒有出路的。很多90後一代年輕的打工者。在工廠打工一段時間後便出來,另謀他路。
小軍是一名90後的打工者,在深圳打工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一直在富士康。並且是在流水線的車間當操作工。因為文化水平不高,他初中畢業後便來到了深圳,在中介的推薦下進了富士康。
兩年的工廠生活讓他意識到了,自己越來越迷茫了,除了打工根本想不到自己還能做什麼,工廠的生活很乏味,所有的時間都是在工廠裡,沒有多餘的時間接觸外界,這讓她擦覺到打工並不是唯一的出路,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都已經脫離了工廠,並且找到了很好的工作。這讓他越發的感到了危機感。因為身邊很多的年輕人,都漸漸地走出了工廠,現在工廠很少有年輕人了,大部分都是35歲以上的中年人。
對於90後的小軍來說,不趁著年輕去打拼一番。自己的人生一定會有遺憾。因此小軍想趁著年輕,走出工廠出去闖蕩一番,哪怕是失敗了也總比一直在工廠裡面強。
再者自己身邊的同事都是三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已經沒有多少同齡人了,與這些大叔一起總感覺自己會更加墮落,自己更應該跟同齡人待在一起。於是小軍決定了辭職,並且決定出來後,再也不要進工廠了。
兩年的打工生活,自己能夠堅持已經很不錯了,現在自己受夠了,太累,不想再進工廠打工了。哪怕自己跑跑快遞,外賣也不願意回到那個乏味的工廠上班。
對此我們來聽聽90後的心聲。
91年的我出來社會12年了,2017年7月出來的,整整12年,做過搬運工,進過工廠,幹過中介,做過餐廳服務員,學過電焊搞招牌,最後16年學了電子商務,去年在老家自己建了房子,有個窩了,但是卻負債十來萬,現在連電商都不想幹了,工廠又打死不想進,出來兩個多月了都不知道該幹嘛,迷茫了。
92年,06年出社會打工,在廣州一個小工廠呆了近十年,實在是看不到未來很迷茫,16年過年從廣州騎單車回老家湖北,回家老姐跟姐夫商量著讓我在家裡學燒烤,然後一起開個小燒烤店,學了近一年出來開店,開店4個月買了帝豪GS,今年買了房子,月入1-3萬不等,做燒烤很辛苦,就看自己能不能吃那個苦堅持下來,不過我現在最感謝的是我老姐跟我姐夫。
我十五歲不到出門打工。現在什麼技術都沒學到,一個人就拿著五千多的工資,但是我也不氣餒。本來我就沒想著打工能掙錢,我只不過是出門見見世面,找找媳婦兒。掙點創業的本錢。現在媳婦兒找好了。創業項目考慮好了。就是本錢還差一大截。再過最多兩年我就回家。創業錢不夠就找銀行借一點吧。
小編有話說我發現這些打工的朋友們最大的共同點也是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恆心沒有耐心,沒有明確的目標,做事都是喜怒隨心,想幹就幹不想幹就走人,沒錢了幹一下救急,掙到點錢又覺得累不幹,一點工資就這樣東扯西拉消耗完了,做到最後錢也沒掙到,反到蹉跎了歲月。
我也打過工,進過廠,做過普通工人,做過管理人員,做過銷售,做過大區經理。打工我就從來沒後悔過。打工你得要有目標,為什麼打工?打工是為了什麼?打工能達到什麼目的?我自己能做什麼?我能掙多少錢?掙多少錢後要準備做什麼?打工不是貶義詞,打工是可以學習和完善自己的過程,也是積累以後自己創業啟動資金的過程。打工對於農村的或偏遠山區的孩子幫助是最大的,可以讓你大開眼界,可以讓你學習到很多新的理念,也可以讓你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的。說到底還是人,有能力的打工就是一種鍛鍊,也是一種修行。打工掙錢拿工資是重要,但對於那些有目標有想法的人,工資多少是其次,只要是合情合理就可以,重要的是這工作能讓他學習到什麼,能讓他懂得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