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打工一代:不想再進工廠了 機器吃掉我3根手指老闆要私了

2020-12-19 三聯生活周刊

「90後」打工群體正慢慢成長壯大,至少從工齡上看如此。他們不少人已打工多年,軌跡相似:中學輟學,跟著父老鄉親外出,開啟漫長的打工生涯。在他們身上,也呈現出了和父輩們不同的烙印。碎片化的多地輾轉後,暫且落腳在新經濟服務業下。

「工廠技術升級,吃掉我三根手指」

▲▲▲

陳小倉

23歲,廣東梅州人

打工8

當前職業:外賣小哥

我是廣東梅州人,家裡有三個兄弟姐妹,我排老二。四人都是初中輟學打工了,因為家裡太窮了,供不起我們讀書。外面都覺得廣東很富,其實珠三角周邊也有很窮的地方。

2010年我15歲,初一剛完就出來了。最早是在親戚那兒學家電維修,我個子很小,家電太大了,抬不動也搬不動,特別累。搞了大半年就沒搞了,沒學到什麼技術就退出了。

姑姑帶我來東莞,進了一個小模具廠學技術,貨物賣到國外,那是我第一次進流水線。30~40人一條線,一個車間好幾十條線,特別大。我主要工作是放貨在線上,上班時間12個鐘頭,一月休兩天,但工資最高才1800塊。

特別累,每天回去倒頭就睡,我幹了大半年就不幹了。之後做了挺多工作,去了五金廠幫人開注塑機、在廣州洗車店洗車、在修車店學習修輪胎……但都覺得太累了,工資又低,都沒做長。我當時還未成年,工作基本都是親戚朋友介紹。

2013年9月,我進了一個五金工廠,做衝床工。工廠自動化程度很高,聽說很輕鬆,但我之前沒有做過,以至於進廠剛24天,還不太懂流程時,就受了傷。當時工廠為了提高效益,把機器兩個需要一起按的啟動開關調整成了一個,這樣更加提升效率。效率確實高了,啟動速度更快,但我之前按兩個按習慣了,所以當天早上就悲劇了。我記得那是早上的8點30分,我慣性地把右手中間三根手指放在模具裡,按下啟動開關,結果三根手指全被吃掉了。

在醫院和家養了大半年後,我就開始在網上摸索舉報:工廠為了提高效率擅自更改設備。東莞安監局來取證,老闆說給我10萬塊私了。我不同意,工廠最後被罰款,還被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之後我又打民事賠償官司,搞了一年拿到一些賠償。整個過程中無工作,去找工作,別人一看受傷了就不要,非常迷茫困擾,覺得生活怎麼這麼難,特別難,真的特別難。

我回了老家,不想在外面了。想在家承包種田,我父母不同意,說我不現實,種田掙不了錢。

他們找到村幹部施加壓力,勸我說年輕人不能在老家待著,我就又來東莞流浪了。那會兒不知道有殘疾證,我想進工廠,工資高一些,但花了好幾個月都找不到。肯德基要我,但需要我騎車送外賣,我看著東莞滿大街卡車就覺得危險,最後沒去。那會兒覺得,東莞真的待不下去。

走投無路下,就給親戚打電話,被介紹去了中山做倉庫管理。從2016年8月做到2017年6月,管理倉庫特別累,裝貨卸貨配貨,貨到人得到,沒有上下班時間,經常就是睡覺期間一個電話打來,搞得我很頭疼。我就想加工資,從4000元/月漲到5000元/月,老闆不幹,說我要你就不錯了,還漲工資?我一怒之下就不幹了。

後來又回到東莞——我整個青春都耗在這兒了,從未成年到成年。去年開始在市區送外賣,勤快點一天也掙100多塊。這是我做得最久的工作了,之前很少超過半年。

掙得多,花費也多。保險特別貴,每天3塊一月就是90多;電話費特別貴,一個月接近200塊,我辦的最長的400分鐘套餐不夠打啊,一天30個單至少20個單需要打電話。市區很多巷子是單雙號,搞死人找不到,還被人投訴,有時誤了一個單,就耽誤三個單。所以寫字樓一般不送,一上去不知道就困多久,有一次我就被困在東莞環球經貿中心,人多樓高,等電梯耽誤半小時,誤了三單。

周六周日單量少、競爭多,我一般排不到單。外賣小哥也有等級階層的,就跟玩遊戲一樣,高的更易分到優質單。一般中午、傍晚和夜晚9點後會比較忙,一天6個鐘,收入比工廠高,還更自由,早晨能一覺睡到10點。但我們一般不建議工廠工友轉行過來,因為沒有保障。我們只跟浙江的派遣公司籤了合作協議,是合作關係,不算勞動關係,也不屬外賣平臺。

對於未來我真是不敢去想,總不可能30多歲了還去送外賣。現在看到什麼無人機、機器人配送外賣快遞我就心慌,想到未來外賣可能無人配送,感覺這個行業也搞不起來了,那樣我也難生存了。我一直打零工,就算後面退休了也沒有社保,很可怕。所以我也就不想未來了,過一天算一天。

「工地很少看到年輕人了」

▲▲▲

侯國安

28歲,廣西苗族人

打工10

當前職業:返鄉務農

今年剛好是我出來打工第10年,這10年好像什麼都沒做好。10年間,我想過很多,但都未實現,比如開店、發財、公益。感覺我們這代人跟父輩相比,接受的信息更多,選擇和誘惑也更多,就容易迷茫。

剛打工時,看見街邊的早餐店都會很嚮往,想著打工存點錢,以後我也要做個小老闆,要麼在工廠一直奮鬥到主管。帶著這種夢想,覺得自己會比別人打工混得好點。10年過去了,目前看還很難實現。

我來自廣西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苗族人。家裡世代務農,苗族喜歡在山頂居住,離鄉鎮和縣城很遠,種地收入越來越低,農業養不活我們了。沒有太多選擇,我就輟學了。輟學後在家務農,放牛放馬,也在採石場打工。有一天,村裡叔叔說,四川那邊在修高速公路,聽說一天能掙150元,幹一月能頂上在家大半年,我就衝著錢去了。

老闆是老鄉,帶了一撥人過去。我以為修路是在地面,結果去了才知道是西雅高速,號稱「天路」,一路都是挖樁洞,就是埋橋梁下頂柱下面樁基的洞。去了兩個月,我們停停做做,挖了三批樁洞,算下來每人有3000多塊。但老闆有一天帶了項目組的人過來,檢查後說質量沒過,他虧大了,沒錢給我們。最後勉強給了每人600塊回家。

那時村裡還有很多人在雲南修水電站。我回家後,就聽說表哥在那工地被砸死了,骨灰被老鄉叔叔送回。叔叔說,修水電站一月至少能存1000元,我本來不想去,聽到這就去了。

工地在雲南宣威,男工住宿全滿,只有逝去表哥的床位還空著,沒人願意睡。我看著幾百米高的石壁,總想著石頭從石壁上掉下來打到表哥的場景。晚上我也不敢睡,怕表哥來「接」我,經常夢見他坐在工棚外提著煙筒對著我笑,咧嘴笑,露出幾顆大門牙。

工作很危險,全是重活兒。3個人要卸60噸水泥,14歲的堂弟要扛著200斤水泥走百米,當時還有未成年人,有人爆破時就被飛出的亂石打死了。工資45塊/天,原本能接受,但年底工資很不好要,個個想回家,老闆就不想結。

現在的工地,很少看到年輕人了。堂弟運氣好,進了做半導體的工廠,一月1000多塊,找主管把我弄了進去。

工廠做壓封機,需要穿連體無塵衣服、戴口罩進車間,人都長一樣,誰也不認識誰,看上去白茫茫一片。機器內部全密封,只有倆孔,需要人帶手臂長的膠手套伸進去操作,時間一長指甲就磨掉了。一天12小時要做2萬個零件,計件才有2000塊/月,但我最多只能做1萬多,工資就低了,所以後面一琢磨就走了。堂弟做得很快,在裡面半年,到後面手筋就壞了。

後來進DVD廠,計件要求一月1萬個,然後加到2萬、2萬5,工時越來越長,到3萬個時已不止12小時。我是唯一能做3萬個的,最多拿過2100元/月。但有一次操作時壓到了手,找主管、老闆都不管。我當時很憤怒,在外面亂逛,遇到一個義工宣傳隊,給我普及勞動法,我才知工廠有很多違法的地方:無勞動合同、社保,也未達最低工資標準。

我記得那時上21.75天班的最低工資標準是1320元,但我們26天班才1600元;最低加班工資標準是11.37元/小時,但我們加班費才7塊/小時。打工這麼多年,工資是在漲,但能給員工交社保的企業不多,我只遇見過兩家。

很多工友想辭職,老闆不讓,規定一條幾十人的線一月只能走一人。跟7個工友商量後,我們一起去辭職。老闆很聰明,兩個開除、兩個加薪、兩個減量,把我們各個擊破,只剩下我一個最不服的。他同意我走,但不給工資,我就申請勞動仲裁,為此打了一年多官司,春節連家都沒回。

因為那場官司,我對工人權益保護有了認識,想學一點相關東西,於是進了公益機構。當時想著多少工資沒關係,只要能幫到別人。但我只有初中學歷,儘管申請多次,培訓機會都給了機構裡的大學生,待遇就比最低工資高100元。慢慢地,我就走了。

2016年我結婚了,老婆是親戚介紹的,來自貴州貧困山區,我們認識一周就閃婚。彩禮6萬6,但打工這麼多年,我只能拿出1萬,其他5萬6都是我爸媽出的,為了這彩禮,我爸也出去打工了。娶了老婆後我就留在家裡,種田伐木,等著孩子出生後就出來,因為農業確實賺不到什麼錢。2011年左右,當時種玉米能掙點錢,約4元/斤,算下來包70畝地能掙3萬多,但玉米後來降了1元多/斤,不虧本就不錯了。

「買車後我立誓,再也不給人打工了」

▲▲▲

張正益

28歲,重慶人

打工13

當前職業:代駕

我生於1990年,重慶人,2005年初中退學打工。家裡每學期都為學費發愁,我就不想讀了,想早點出來。當時我親姐輟學後在廣東打工,我就來投奔。正好有個堂哥在這兒開了餐館,我就給他幫忙,每天起早貪黑幹些雜活兒,就算打工開始了。

17歲和父母輾轉到江蘇做餐飲,幹了一年虧了。所以不到18歲,我就進了工廠打工,沒有身份證,就借了堂哥的混進去。工廠每天12個小時,上完班就睡覺,很累很累,基本無休,工資1000多元/月。我有點受不了,正好快滿18歲,就辭工回家辦身份證了。

後來我姐有個同學說要支持她做生意,叫我姐和我一起去內蒙古。到那兒剛吃了一頓飯,就感覺像傳銷。因為菜全是青菜蘿蔔,但他們吃得連一口湯都不剩,像很久沒吃飯了。我姐那時剛滿20歲,認識姐夫很多年了想結婚,但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要賺錢發達,未來才有希望。她看了很多成功學的書,差點鑽進傳銷了。

逃出來後,我去了新疆,我姐南下廣東。在火車上,我的錢包被人偷了,靠著一張老家寄來的暫住證,在新疆庫爾勒的一個國營鋼廠裡,我一幹就幹了兩年。雖然工資不高,1800元/月,但每天只上8小時。

新疆特別好玩,每天下了班,我就騎摩託車到處跑,去釣魚、去網吧。那裡上網便宜,一塊錢能上一小時,葡萄才2元/公斤,我經常買一公斤葡萄坐到網吧,一邊吃一邊玩。那日子太舒服了,耗費了兩年光陰,和當時談的女友分了手才回家。

後來的10年打工生涯很碎片化,去過多少廠我完全記不清了,因為很多次都是進廠做幾個月然後又走。我實在不想進工廠了,又累工資又低,還是給人家打工。一直以來,我都想學車,然後買車。車是身份,也能創業做點小生意,當自己的老闆。

2015年,我貸款買了一輛麵包車做生意。買了車後,我就立誓,說再也不給別人打工了。當時我跟親戚合夥在全國各大趕集市場跑,賣棉被。一套棉被成本20多,可以賣到100塊錢。但競爭太大了,在湖南、江西,沒人的時候自己去逛,一個市場有好幾家都賣這個。

貸款買車,掙不了錢壓力非常大。雖然不想打工,但還是被現實給逼得沒辦法,就又去廣東了,在一個五金店做工兼送貨。我剛去不熟悉業務,鋸木板時把手指鋸斷了一截。這是工傷,打了兩年官司,到二審後老闆選擇了賠償私了。

我拿著賠償貸款買了一輛小車跑滴滴,有時能掙6000~7000元。很累,經常熬夜,還會遇到壞人。2016年,我在網上看新聞說有種新型迷藥,能讓人昏迷失憶、醒來不知發生了什麼。

那年有一次,我載了三個15歲左右的小孩,從東莞到佛山。他們兩人上車,一人騎摩託車。車到一條小路後,我開始感到頭暈、缺氧,眼睛要閉上了。我猛然想起那條迷藥的新聞,懷疑自己被下藥。頭一發麻,我馬上打開窗戶透氣、踩下油門,然後把他們全部趕了下去。往回的路上,剛好看到那個騎摩託車的同夥從後面趕來。我敢肯定他們是合夥的,搞了鬼。

事後我去報了警,警察問我是否想多了,是否是心理原因。警察都這樣說,我就覺得安全無保障了,夜裡開車經常感覺有鬼、有壞人,嚇得不敢做了。後來轉做代駕,每天晚上七八點上班,做到夜裡一兩點就不做了,也熬不動夜了。

代駕時間比較自由,哪裡人氣旺就往哪兒走,目的地覆蓋珠三角。開到佛山、中山等地就得自己搭順風車回來。有一次接單,去了是幾個香港人,讓我從東莞開到深圳。面前擺了四輛賓利,他們讓我隨便挑,我沒敢接。迄今為止,開過的最好的車是卡宴。即使價值幾百萬,在我眼裡都是一樣四個輪子。中途剮過一次客戶的車,平臺還賠了9000塊。

打工十幾年,基本沒存下什麼錢,因為經常換工作,沒工作時只出不進。創業和工作都沒有成就,可能是自己不夠努力吧。年輕喜歡自由,不能吃苦。父母那一輩人打工就是打工,喜歡說勞動創造財富,但很多年輕人會想,要麼就做有錢人,要麼就做不累的工作,我是不想再進工廠了。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39期,有刪減。張正益、陳小倉為化名,圖片由張雷拍攝)

相關焦點

  • 90後打工一代自述:不想再進工廠了,工廠很少看到年輕人了
    打工對於很多人來說,就像人生經歷一樣。每個人都必須有的經歷。但是對於一直在工廠打工。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沒有能力的表現。因為很多人的常識裡是打工是沒有出路的。很多90後一代年輕的打工者。在工廠打工一段時間後便出來,另謀他路。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90後打工一代拒絕進工廠
    大家好,我是大家最可愛的小編,每天給大家帶來很多新奇,讓大家感興趣的文章,我會儘量做到我寫的文章不會讓各位讀者們失望,也是希望各位讀者們可以多多關注我,支持我,點讚評論666,我們沒有打賞,沒有要錢,只是需要大家多多支持就行了,我也會給大家每日上新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夠喜歡。
  • 尤其迷茫的90後打工一代:不進工地不進廠 不實幹卻想出人頭地?
    於是,被成為「荒廢」了的一代的90後,走進了社會,有人大學畢業選擇創業,努力奮鬥在路上,有人通過家人或者自己的學歷,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而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漂泊他鄉,過起了和自己父輩們極其相像的工作。「打工」一詞,在90後的眼中好像本就不存在。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打工就是在工地做苦力活,在工廠幹活,或者是在別人的手底下幹活。
  • 90後女生曬出在工廠圖片,引發網友熱議,網友:又想騙我進廠打工
    導讀:90後女生曬出在工廠圖片,引起網友熱議,網友:又想騙我進廠打工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僅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人們的閱歷見識也在逐漸提高。一講到工作,相信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會選擇去工廠上班吧,除非是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有的甚至寧願沒工作上班賺錢也不去工廠上班。到底是為什麼呢?
  • 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了,這個說法對嗎?
    越來越多的人,抱怨工廠裡太辛苦了,不僅工資低,還沒有自由,尤其是加班加點的時候,憋了一肚子火,恨不得馬上就辭職不幹了。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了,這個說法對嗎?看看以下幾個工友怎麼說。1.張先生:當初進工廠打工,就是一種錯誤;第二次進工廠打工,就是錯上加錯。
  • 東莞打工妹不想進工廠,去哪裡工作工資比較高又輕鬆呢?
    東莞打工妹不進工廠還能幹什麼工作。最近一個以前的同事的小編幫她介紹一個輕鬆點的。工資不要特別高。3000元左右就可以。她在工廠幹了幾年,感覺人都快崩潰了。公司裡面白夜班,流水線。從電子廠做到印刷廠。最後又進鞋廠。電子廠。打工幾年附近的廠基本進了一遍。
  • 工人都想辭職回家過年,不想在工廠上班,老闆:有年終獎!
    導語:工人都想辭職回家過年,不想在工廠上班,老闆:有年終獎!差不多12月份的到來,離過年還有兩個月時間,很多在外面打工的工人,都想家人了,都想辭職回家過年,不想在外面工作了,特別是在工廠上班,很多時候都無奈選擇了這份工作,每天做著重複性流水工作,特別現在過年也到了,都會想著回家過年,不想天天加班了,畢竟也想跟家人團聚。
  • 來自打工女孩的心聲:我想早點回去相親成家,不想再在廠裡打工了
    那麼來自深圳某工廠打工女孩的心聲是怎麼樣的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卻是小雪最真實的心聲,爸!我想早點回去相親成家,不想再在廠裡打工了。原來小雪18歲剛滿就來到深圳龍華最大的電子廠打工,期間也有不少追求者,但是都被她拒絕了,原因很簡單,家裡人告誡她必須努力打工掙錢,家裡房子還沒蓋,再加上弟弟還要讀書,所以小雪非常省吃儉用,除了在廠裡面的花費,基本沒有什麼別的費用,每次發工資總是準時寄回家,轉眼弟弟也慢慢長大了,自己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這些年打工的錢基本給了家裡,手頭也沒有什麼錢,本來還以為出去學點技術的,家裡人卻認為女孩子沒有必要學習太多
  • 廣東廠老闆:工資每月開5000無人應聘,打工仔都不想賺錢了?
    導語:廣東廠老闆:工資每月開5000無人應聘,打工仔都不想賺錢了?廣東可謂是無數人心目中,能夠給自己創造財富的富貴之地,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到這裡來尋找個人的致富之路。所以工廠這樣人員需求大的工作,就比較能吸引務工人員的關注。曾經擠破頭都要去的工作,如今卻少有人再去,廠老闆甚至開出月薪5000,但還應聘者還是太少,讓廠老闆們不僅疑惑,如今的打工仔難道都不差錢了麼?
  • 紀錄片在線放映|90後打工人《工廠男孩》
    紀錄片導演將鏡頭對準沿海城市大型工廠的打工人並不稀缺。大多影片從打工這件事衍生開來,聚焦於城市化進程中的種種現象,譬如《厚街》的出租屋,《歸途列車》的春運,《工廠青年》的工作環境,還有最近火爆的《殺馬特我愛你》的群體。90後導演方亮的紀錄片《工廠男孩》屬於這一類別,但有所不同。
  • 在工廠,他們只有十分鐘從機器變回人 | 眼光
    情侶默契地向同一個方向匯合,牽手,行走,到茶水間去,用同一隻水杯,接滿水後,你喝一口,我喝一口。上廁所的道上都故意地拉著手不放,走到分岔口,有意地將彼此攬入懷抱,各入各廁。那些不想走動的人,就趴在工位上小睡一會兒,緩解一下疲勞。等鈴聲再次響起,人群又被捋回生產線的兩旁,從騷動到平靜,車間裡只有機器運作和喘息的聲音。他們只有十分鐘的時間從機器變回人。
  • 縣城裡開餐飲店的老闆為何很多都進廠打工了,工廠的錢更好賺嗎?
    而那些餐飲店裡更是一個人都沒有,後來跟一個餐館的老闆聊天后得知,現在餐館生意不好做,很多人都將門店關了,進工廠上班去了,就連餐館老闆的老婆,也是進工廠去了,所以目前就他一個人守著這家餐館。在小編的記憶力,縣城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店鋪生意還是可以的,即便不是過年的時候,街道上也不會如此蕭條,那麼,為何現在這麼多餐飲店老闆都去工廠打工了呢?是工廠的錢更好賺嗎?
  • 90後小夥曬出工廠食堂飯菜後感嘆:難吃,只能管飽
    90後小夥曬出工廠食堂飯菜後感嘆:難吃,只能管飽!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去工廠打工了,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收入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工廠的年輕人每個月差不多只能拿4-5千左右的工資。其中還包括不少加班費。其中還有個原因,那就是工廠夥食問題。
  • 投幣搖擺機生生絞斷18個月男童三根手指
    一陣音樂和搖擺後,機器停了下來,這時衛衛又看中了旁邊一臺直升機造型的搖擺機。這個體型較大的機器不僅本身可以旋轉,還可以升降。「我問寶寶,他點頭要玩(這個機器),因為我們之前很少玩這臺機器,所以我還特意去問了一下超市的服務員,她說投幣2元。」把衛衛抱上搖擺機、投入2元硬幣後,「飛機」很快「啟動」了。但讓衛衛媽媽沒想到的是,這次的「飛行」卻給衛衛帶來了終身難以彌補的傷害。
  • 女子手指裡密密麻麻扎進34根鋼針!頭皮發麻……
    本月中旬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樣來到廠裡上班,沒成想期間一個無心的舉動,導致一場意外的發生,幾乎是頃刻之間,蔣女士的兩根手指就被扎進了34根鋼針!當時蔣女士伸進機器裡的手被順勢打下來的針板壓了個正著,幾十枚鋼針瞬間齊刷刷地扎進了她右手拇指和中指。「當時手已經夾在機器裡面,然後我就開始喊:把機器關掉電源關掉!後來喊人把機器蓋掀開,把我手拿出來了。
  • 90年代,一代打工族的青春與愛情
    沒有工廠敢要17歲的未成年人,「正是當年把年齡改成19歲,才有了後來在東莞的快樂時光」。1992年以來,每年都有1000萬以上外省人來粵打工。 九十年代後期,這個數字達到1500萬。加上廣東本省流向珠三角和城鎮地區的人數,廣東流動人口在2600萬以上。湖南人黎永漢和河南人晁停的經歷,是2600萬外來人口九十年代在珠三角打工的真實寫照。
  • 工廠招工難用工荒,以後製造業可咋整?
    曾幾何時,工廠可是很多年輕人就業的首選,而今很多工廠都面臨招工難用工荒等問題,等到60後70後這些製造工人幹不動的話,你說那些條件差一點的工廠到哪裡去招工呀?現在一些80後90後寧願風裡來雨裡去去送外賣快遞,也不願進廠打工,還有直播帶貨電商自媒體等新興行業也在源源不斷在搶製造業的人。
  • 為何進工廠打工的買房了,工資更高的白領還是月光族?原因很現實
    如果你上了大學卻還是跟初中生一樣進工廠,那肯定會被說了。尤其是在農村,鄰居都會冷嘲熱諷說白花了那麼多錢送孩子上大學,現在虧本了吧。為何進工廠打工的買房了,而工資高的白領還是月光族?原因很現實不過在現實當中,並非進工廠就不好,去當白領就好。很多時候進工廠打工的買房了,而在當白領的卻是屬於月光族,現實的差距就是那麼大,所以真的不應該為了有面子就去當白領的,只要能夠賺錢的工作,大學生也是可以去嘗試的。
  • 17萬賠償一條命 山陽籍六礦工遇難被私了(圖)
    礦方與死者家屬在山西省介休市經過數日協商,最終以每名遇難礦工獲賠17萬元的代價私了。當記者前往山陽了解此事時,死者家屬說不清事故煤礦在哪兒,而一位礦難倖存者面對記者竟堅決不說事故礦在哪兒。  談 17萬私了一條命  1月18日,山陽縣伍竹鄉土橋村幾名村民結伴外出打工。
  • 松鼠在工廠打工剝堅果,速度比機器還快,工資只要堅果?
    導語松鼠在工廠打工剝堅果,速度比機器還快,工資只要堅果?大家好,歡迎進入今天的閱讀時間,你們準備好接收接下來的內容信息了嗎?那麼接下來就請閱讀今天的文章,我是小編環球任旅遊。眾所周知,松鼠一般體形細小,花鼠屬與松鼠屬其臉頰內側有頰囊的構造,能儲存很多食物。松鼠的嗅覺極為發達,它能準確無誤地辨別松子果仁的空實,凡是松塔尖上被松鼠放棄的種子都是無種仁,雖然這種種子的外殼沒有被咬開,松鼠還是一嗅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