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油田楊武寨區帶勘探紀實

2020-12-18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在華北油田饒陽凹陷南部的楊武寨區帶,相繼投產的強161x、強162x、強163x等5口探井及楚26斷塊的9口開發井,均「油花」怒放。截至6月底,這個區帶已產油8.4萬噸。

  在楊武寨區帶,勘探開發已歷經40餘年。華北油田在這個老區帶通過創新思維和成藏模式、深化認識,採取立體勘探、高效勘探,實現了多層系發現,從老油藏裡探出「新寶」,展現出新的活力。

  從單層繫到多層系

  創新思維,新層系挖出寶藏

  楊武寨構造帶鑽探工作始於1976年,40年間共鑽探井78口,發現了沙二、沙三段等5套含油層系,目前已累計產油超140萬噸。

  經過多年勘探開發,楊武寨地區中央背斜勘探程度高,已發現油藏儲量佔總儲量的63.9%,要在勘探上有新突破非常難。

  但是,地質科研人員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創新思維,從全局著眼,將勘探視野放到未涉足的禁區、空白帶,從思路中找出路。

  2015年以來,科研人員再次結合井震資料,重新梳理分析這個區帶的地質情況和潛力所在,發現從背斜核部主體下至一臺階的西部斷階帶存在區域較大的儲量空白區,且勘探程度較低。

  資料顯示,楊武寨西部斷階帶具有厚度大、機質豐度高、生油能力強等特點,是該區主力生油巖。同時,通過持續數年對西部斷階帶進行成藏分析,研究人員認定西部斷階有優越的「生儲蓋」條件,增強了在該區打井的信心。

  為有效推進楊武寨勘探工作,華北油田抽調精兵強將組成楊武寨勘探項目攻關組。科研人員創新構建了多層系成藏模式,改變了以往油層僅僅在沙二、沙三段富集的傳統認識,油層自沙一上下段至沙二、沙三段均能形成富集油藏,實現了「由以往單一層系油藏模式向多層系油藏模式」的轉變。

  成藏模式轉變帶來勘探新成效。科研人員按照新的成藏模式,通過多輪次研討和審核,科學部署鑽探強161x井。該井油氣顯示及電測解釋均超百米,在新層系沙一上段試油獲日產超23立方米的工業油流,實現勘探層系新突破。

楊武寨區帶探井試油產量

  從轉思路到解難題

  深化認識,掀起鑽探新高潮

  強161x井取得成功,讓科研人員興奮不已。緊接著,華北油田部署強162x井,獲日產66.7立方米的高產工業油流。而獲得工業油流的這套砂巖儲層段下盤對應的也是砂巖,這改變了以往的地質認識。

  以往,這一類型砂巖油藏主要有兩方面認識,一是認為反向斷塊中油氣受斷層遮擋,成藏可能性大;二是認為砂巖與泥巖對接形成封閉,才能成藏。而強162x井所在斷層上下兩盤砂對砂的成功出人意料。

  有研究顯示:成藏的關鍵並不在於圈閉是否為反向還是順向斷塊,而在於控藏斷層自身的封閉能力。可又該如何評價斷層的封閉性?攻關組通過平時掌握的國內外對於斷層封閉性的定量評價方法,根據楊武寨獨有的地質條件,從中優選出適合定量評價該區斷層封閉性的方法。

  隨後,科研人員對強162x西圈閉進行順向斷塊斷層封閉性定量評價,其定量評價結果表明該圈閉斷層封堵率高,成藏可能性大,於是在該圈閉部署鑽探了強163x井。該井在沙一上段和沙二下段均獲自噴工業油流,實現了二臺階勘探類型的新突破,同時證明「順向斷塊也成藏」。

  科研人員乘勝追擊,轉變思路,以預探淺層沙一段,評價深層沙二、沙三段為主線,相繼部署強165x井、強166x井,掀起該區鑽探新高潮。

  從速度戰到效益戰

  經濟評價,勘探提質增效

  在當前油價持續震蕩的新常態下,精細勘探、效益勘探是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去年以來,勘探人員在楊武寨地區工作中,用經濟評價槓桿計算出勘探效益的上線、下線和臨界線,為效益勘探定出指標。

  以前,楊武寨主力效益層係為沙二、沙三段,牙刷狀油藏模式造就了大斜度井,探井斜深一般在4400米,主要目的層系跨度不斷增大,從上到下全部鑽遇構造高部位難度大且成本高,要實現效益勘探不容易。

  近兩年,隨著地質認識不斷深化,勘探目的層逐漸上移至沙一段,甚至是東營組地層,層系由深變淺,勘探成本隨之降低。同時,井位目標研究人員積極轉變思路,將「優選淺層鑽探,降低勘探綜合成本」作為效益勘探出發點。為此,科研人員首創了「複式疊置」斷塊油藏井位設計流程,鑽井斜深可大幅減小至3800米左右,勘探成本降低成為可能。

  效益勘探還體現在勘探井位向產能建設轉化中,通過勘探開發一體化工作運作,強163x斷塊部署評價井1口、產能井兩口。先行完鑽的產能井楚26-15x井、楚26-16x井均見到厚油層,為隨後在西部斷階整體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工作打下基礎。

  楊武寨西部斷階帶從零星探井出油到現在塊塊含油、層層含油,展示了良好勘探前景,有望在饒陽凹陷形成新的優質儲量接替區和產能建設高效區。

  目前,楊武寨—孫虎項目組深化勘探研究,繼續尋找新的高效富集區塊,重點針對西部斷階—中央背斜帶結合部中淺層落實評價,新部署的強70x井已完鑽並見到油氣顯示,楊武寨勘探的序幕已徐徐拉開。

專家點評:創新驅動,老油藏再現活力

  王餘泉(華北油田勘探事業部副經理兼冀中勘探項目部經理)

  目前,我國陸上大部分油田已進入勘探開發中後期,產量穩產難度大。但是,這些老油田仍然是產量的主要貢獻區。以含水超過80%的老油田為例,其剩餘可採儲量佔全國總量的40%左右,產量佔全國總量的50%以上。老油田能否老而彌堅、持續穩產,對我國石油穩定供應意義重大。

  對於經歷勘探開發40餘年的華北油田來說,同樣面臨資源劣質化加劇,穩產難度大等嚴峻形勢,如何穩油增氣成為發展主線。近兩年,面對困難和挑戰,華北油田勘探系統人員沒有畏難不前,而是迎難而上,勇挑重擔,以提質增效為根本,以科研創新為手段,以提出效益井位為目標,立足富油凹陷,突出中淺層勘探,努力尋找優質規模儲量,為穩健發展夯實資源基礎。

  楊武寨區帶勘探的新突破來自創新驅動。科研人員主動打破原有思想束縛,積極轉變思路,重新深化地質認識,探索禁區、空白帶,開展了複雜斷塊圈閉精細刻畫、圈閉成藏有效性評價等研究工作,創新構建了「斷—砂階梯式輸導、沿斷稜複式疊置聚集」的油藏模式。

  目前,楊武寨西部斷階帶淺層目標沙一下段新層系的突破,進一步展示了該區沙一段是一個尋找優質、高效儲量的現實層系,有望形成新的規模效益儲量接替區,也有助於深化饒陽凹陷的整體地質研究與效益勘探。接下來,科研人員將以此為契機,針對楊武寨中淺層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力爭實現高效井位與效益規模可採儲量的雙突破,更為類似區帶的勘探突破積累難得的經驗,給予有益借鑑。

相關焦點

  • 渤海灣盆地複式油氣聚集(區)帶勘探理論及實踐
    1985年,"渤海灣盆地複式油氣聚集(區)帶勘探理論及實踐"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並成為新中國石油工業兩項巨大科技成果之一。  該科研課題以勝利石油管理局為主,由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遼河石油勘探局、中原石油管理局、華北石油管理局、大港石油管理局、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等參與合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濟陽坳陷為重點的渤海灣油區油氣形成、分布和富集規律研究等領域。
  • 華為助華北油田建設智慧油田 - 專家觀點 - CTI論壇-中國領先的ICT...
    在2014 HNC大會期間,華北油田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副院長、數據中心副主任李鳳民向我們分享了華北油田建設智慧油田的思考與實踐。  走信息化道路  《營贏》:油田的運營涉及勘探、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所以它的信息化相對也複雜些,那麼華北油田在這方面有什麼實踐?
  • 中石油玉門油田非常規資源勘探多元並舉
    截至6月30日,中石油玉門油田第一口緻密油探井墩1井經過三段試油改造,油氣流生產逐漸穩定。同時,這個油田部署的煤層氣探井武試1井也實現穩定出氣。這些標誌著玉門油田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邁出穩健步伐。   經過70多年開發,玉門油田剩餘可採儲量嚴重不足,急需尋找新的資源接替。
  • 青海油田實現陸相油氣勘探理論新突破
    來源:【經濟日報】統計顯示,2007年以來,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公司累計探明儲量5.6億噸,新增三級儲量10.8億噸,油氣勘探勢頭強勁,帶動公司油氣年產量從418萬噸上升到738萬噸。柴達木盆地位於青藏高原北部,是青海油田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主戰場」,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地質情況最複雜、地表條件最艱苦、工程技術保障最困難、油氣賦存條件最特殊的油田。
  • 中石油長慶油田油氣勘探取得重要進展
    &nbsp&nbsp&nbsp&nbsp近日,中石油長慶油田在內蒙古河套盆地部署的預探井松5井試油後獲62.6方/日高產油流,顯示了河套盆地具有良好石油勘探潛力。
  • 服務三餘載喜獲感謝信,煙臺海事助力渤海灣億噸油田勘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梁瑩瑩 通訊員 周洪洋6月4日,記者從煙臺海事局獲悉,近日,煙臺海事局收到中國海洋石油天津分公司發來的感謝信,通報億噸油田喜訊,對煙臺海事局多年來在墾利6-1油田勘探期間給予的大力支持與服務保障表示感謝。
  •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優化投資結構,強化高效勘探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採氣一廠搶工期、抓質量,保障油田重大天然氣增壓深冷提效項目加快推進。截至5月12日,瑪河氣田深冷工程總體已完成96%。中國石油新疆油田按照集團公司投資管控新要求,緊緊圍繞「三大戰略」和「十大工程」,突出效益導向,堅持「五保一壓」,對全年的投資和項目進行效益評價和排隊優選,於4月中旬全面啟動實施年度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 跟著旅發遊滄州 | 永恆的力量—華北油田礦山公園的石油精神
    華北油田礦山公園是一個集深奧的石油知識、先進的開採工藝,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性科普教育、文化娛樂、生態觀光的綜合型礦山公園,也是首批28處國家礦山公園之一。華北油田礦山公園的所有景觀設計都是圍繞石油勘探
  • 青海油田測井新技術助推柴達木油氣勘探開發
    鍾欣 攝中新網西寧2月13日電 (孫睿 王得剛 楊府榮)記者13日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稱「青海油田」)獲悉,隨著青海油田產能建設的加快,該油田結合高原油田的地質特點,引進了系列高溫小井眼測井儀器,並經過探索和總結,形成了高原油田超高溫高壓測井的技術體系,滿足了柴達木油氣勘探深井超高溫作業的需求。
  • 新疆油田在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天然氣勘探首獲重大突破
    新疆油田供圖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7日電 (袁波 張睿 黃鴻)記者17日從中石油新疆油田獲悉,新疆油田16日在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呼圖壁縣境內的風險探井呼探1井獲得重大突破,在7367-7382米井段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日產天然氣61萬立方米,日產原油106.3立方米。
  • 新疆油田在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獲重大突破 康探1井連獲百方高產
    新疆油田傳來喜訊:部署在準噶爾盆地東部阜康凹陷的風險探井康探1井獲重大突破,三層均獲高產工業油氣流。烏爾禾組二段日產油133.4立方米,日產氣6000立方米;烏爾禾組一段日產油158立方米,日產氣1.12萬立方米高產;二疊系蘆草溝日產油24.1立方米,日產氣1.44萬立方米。
  • 長慶油田石油勘探連續9年新增探明儲量超3億噸
    長慶油田西安油氣綜合實訓基地員工現場實訓。 田進 攝中新網西安6月23日電 (記者 田進)記者23日從「中國石油開放日」活動中了解到,長慶油田石油勘探連續9年新增探明儲量超3億噸,累計探明石油儲量55.83億噸,發現了儲量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引領了中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天然氣勘探連續10年新增探明儲量超3000億方,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6.5萬億方,慶陽氣田的發現改變了隴東革命老區近50年有油無氣的歷史
  • 記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測井地質研究所夏曉敏
    7月17日,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測井地質研究所工程師夏曉敏主持的關於十三五緻密油國家重大專項階段成果匯報工作已經完成主體部分。  2014年,他碩士研究生畢業,來到了青海油田。柴達木盆地乾燥缺氧、風沙肆虐,地質地理結構異常複雜,勘探開發面臨世界級難題。
  • 港5井:大港油田的發源地
    大港油田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1964年12月20日,隨著一聲怒吼,蟄居地下的「油龍」,掙脫了億萬年的束縛,呼嘯著衝出井口,而在此之前,這曾是1955年的石油大會戰中「不被抱多大希望」的華北最後一個探井。 1963年7月,石油工業部在大慶石油會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做出了一個科學而又有決斷性的「戰略」選擇:將石油勘探的重點向南轉移,在遼闊的渤海之濱開拓新的石油基地。
  • 藍色國土的奇蹟—中國近海建成海上大慶油田紀實
    「藍色國土」上的「中國奇蹟」——中國近海建成海上大慶油田紀實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記者安蓓、吳雨)這是「藍色國土」上創造的「中國奇蹟」:截至2010年12月19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海域年油氣產量首次突破5000萬噸油當量。
  • 中國又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四川頁巖氣勘探也獲重大進展
    中國又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四川頁巖氣勘探也獲重大進展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19-09-29 16:30 來源:澎湃新聞
  • 長慶油田在甘肅隴東發現10億噸級大油田
    發布會現場中國甘肅網10月25日訊(本網記者 劉姍)25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長慶油田在甘肅慶陽勘探發現了儲量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目前已探明地質儲量3.58億噸,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
  • 【我的中國夢】付鎖堂:把隴東油區打造成長慶油田穩健發展的...
    48年的勘探開發歷程中,長慶人建成了我國目前年產油氣當量最高的油氣田,被譽為「西部大慶」。近期,長慶油田提出「加快隴東發展」的新目標、新戰略,這將為隴東發展帶來哪些新機遇?新華社記者專訪了長慶油田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付鎖堂。
  • 中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在甘肅發現億噸級整裝大油田
    新華社蘭州12月12日電(記者 王志恆)記者從中石油長慶油田公司獲悉,近日,長慶油田公司第七採油廠在勘探開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在甘肅環縣北部地區探明一座儲量超過1億噸的整裝大油田,每口油井平均日產2.6噸至3噸。
  • 天津至濰坊高鐵將新設大港油田站!濱海站、濱海南站不變
    天津至濰坊高鐵天津段將新設大港油田站!天津至濰坊高鐵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年版)》「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和京滬高鐵二線重要的組成部分。線路經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等3省(市)。正線長度349.12km,全線共設車站10座,分別為濱海站、濱海南站、大港油田站、黃驊站、海興西站、無棣東站、濱州站、東營南站、壽光市站、濰坊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