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匈牙利的雙邊經貿逆勢增長

2020-12-25 機經網

  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中國和匈牙利雙邊貿易額在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仍然保持了12.3%的大幅增長。匈牙利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沃爾高表示,匈中兩國雙邊貿易額超95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匈牙利在歐洲以外的最重要貿易夥伴,無論是在經濟、貿易、投資還是金融領域,匈牙利與中國之間的務實合作關係都堪稱典範。

  合作朋友圈越來越大

  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投資數據。僅2020年9月份至11月份,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內,多個中國企業投資的大項目接連在匈牙利落地。其中,聯想宣布投資約2200萬歐元(1歐元約合1.2美元)建設歐洲首家工廠,南京泉峰汽車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約6000萬歐元設立全球首家海外子公司和建設汽車零部件智能製造歐洲生產基地,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83億歐元建立鋰電池隔離膜工廠,萬華寶思德化學公司增資3300萬歐元啟動新化工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在未來將為匈牙利帶來大量就業崗位,更為匈牙利增添了恢復經濟的信心。

  據統計,2020年中資企業全年共有10個投資項目選擇匈牙利,總投資額超4.6億美元。截至2020年,中國對匈牙利累計投資超過55億美元,佔中國對整個中東歐國家投資的一半。匈牙利已連續多年成為中東歐地區當之無愧的投資熱土。

  中匈友好關係牢固和穩定,這是兩國政治關係中最重要的壓艙石。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曾表示,儘管國際環境不斷變化,中匈深厚友誼建立在堅實基礎上,並經受住了時間考驗,匈牙利與中國建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向東開放」政策與「一帶一路」倡議和「17+1合作」的對接長期有效。

  中匈間經貿互補性強,匈牙利投資窪地效應明顯,且佔據歐洲物流中心的天然地理優勢。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到匈牙利發展,看重的就是匈牙利政局穩定和投資環境良好,中匈合作夥伴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

  新思路帶來「金鑰匙」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劉波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傳統優勢只意味著具備良好基礎,在世界經濟低迷,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的嚴峻形勢下,找準新著力點,探索出新辦法、新思路,才能迎難而上,在危機中孕育出新的中匈發展機遇。」

  疫情期間,中匈兩國企業由於以往線下的商務洽談會和會展取消了,找不到合適的合作夥伴,信息渠道不暢,老辦法又不靈,這使企業傳統經營模式遇阻。

  因此,2020年11月份中匈地方合作機制正式啟動,作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間首個雙邊地方合作機制,直接在中匈企業間實施點、面、線結合的「矩陣精準對接法」,包括在中匈企業間推動點對點對接;在具有資源互補、有合作潛力的中匈城市間對接,以面對面形式提高對接效率;中匈兩國間政府層面對接,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工作垂直責任線方式,自上而下連接到底。尤其城市合作為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延伸提供了新平臺,開闢出「城市+行業協會+企業」的多層次、寬領域、深互聯的雙邊合作道路。

  目前,地方合作機製成效初顯,共有 40多家匈牙利企業和投資促進機構與20多家中國企業實現了精準對接,達成多個合作意向,受到中匈企業界的歡迎。同時,國內城市已向匈方城市提出達成友好城市的意向。

  新發展格局為中匈經貿提供了解開難題的「金鑰匙」。2020年首創的「雙區聯動」,就是有效面對複雜國際營商環境,落實國家穩外貿、穩主體工作任務,助力企業延伸產業鏈供應鏈的另一項創新舉措。

  「雙區聯動」是指通過推動境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與境外國家級經濟貿易合作區達成聯動合作,助力打通外貿進出口全鏈條各環節,實現兩類園區跨地域、跨試點平臺資源整合、功能優勢互補,以「雙區」促「雙驅」,達到「1+1>2」的效果。

  位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是國家級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國家級跨境電商海外倉試點單位和國家級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同時運營中歐班列、中歐陸海快線及鄭州至布達佩斯貨運航班。在「雙區聯動」機制下,中歐商貿物流園區已與山東省臨沂市綜試區籤署合作備忘錄,為其提供跨境電商、國際物流倉儲和國際營銷等全鏈條一站式服務;已與青海省海東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及江西省贛州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達成合作意向,相關協議正在推動中。

  目前,「雙區聯動」效果明顯,節約了50%以上的貨運時間、約33%的物流成本以及10%以上的倉儲費用。保守預測,2021年通過「雙區聯動」,僅臨沂綜試區首批7家企業即可實現對歐出口逾1億歐元,同比增加超20%。

  跨境電商成新亮點

  疫情帶來了電子商務的繁榮和發展,2020年匈牙利電子商務強勁增長。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了21%,第二季度增幅更大,達到47%。匈牙利前9個月的在線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0%,約增加了15億歐元。數據顯示,2020年銷售增長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組裝家具、食品、藥品和家居產品等領域。通過中歐班列等由中國抵達的貨物,除中東歐急需的抗疫物資和設備外,與匈牙利線上熱銷的貨品種類大致吻合。

  劉波說:「跨境電子商務合作將是未來中匈合作的另一個亮點。中東歐地區最大電商Emag和匈牙利本土最大電商Arukereso正在與中國企業接洽,阿里巴巴等電商和物流企業也都有意向到匈牙利拓展市場。在布達佩斯已成功舉辦過6屆、中東歐最大中國品牌商品展今年轉至『雲』推介,就是為今後中國商品數位化展示走出的一條探索路徑。」

  匈牙利外交和對外經濟部部長西亞爾託在多個場合表示,匈牙利是中國在歐洲最好的夥伴,兩國經貿強勁增長,更顯示出健康和良好的發展勢頭。劉波說:「這種信心和優勢經過疫情衝擊更具韌性,中匈友好合作節奏也不會變,將促進匈牙利共享更多的中國發展機遇,相信中匈經貿合作在新發展格局下必將再創輝煌。」(記者 翟朝輝)

相關焦點

  • 中國與東協國家經貿合作逆勢增長,已成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國新辦今日(9月27日)就中國—東協經貿合作情況舉行發布會。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表示,今年以來在各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國與東協國家經貿合作逆勢增長。今年以來,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持續增長。
  • 2019年中國匈牙利經貿合作簡況
    一、雙邊貿易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中匈貿易額102.1億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中國對匈出口64.7億美元,同比下降1.1%;中國自匈進口37.5億美元,同比下降13.7%。中國對匈貿易順差27.2億美元,同比增長23.8%。
  • 匈牙利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投資目的國
    匈牙利是第一個同中國籤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政府間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匈兩國經貿合作駛入快車道,合作水平不斷提高。中匈雙邊貿易近年來保持穩定增長勢頭。匈牙利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第三大貿易合作夥伴,中國則是匈牙利在歐盟以外的第一大貿易合作夥伴。據中方統計,2018年,中匈雙邊貿易額再創歷史新高,達108.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5%。其中,中國自匈進口43.4億美元,增長6.5%;中國對匈出口65.4億美元,增長8.1%。中國對匈牙利投資也在穩步增長。
  • 匈牙利智庫學者: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將為匈牙利乃至中東歐國家帶來...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康一人):5月27日,匈牙利雅典娜地緣政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埃斯特海依 · 維克多接受採訪,就中國經濟發展、後疫情時代的「一帶一路」和雙邊關係回答了記者提問。埃斯特海依高度評價了中國在「全球抗疫」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感謝中國政府以及人民對匈牙利的無私幫助和支持。談到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時,埃斯特海依認為,今年中國政府沒有設定具體經濟增長目標,體現了務實的作風。
  • 年終特稿: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年終特稿)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兩岸經貿2020:逆勢上揚 布局未來  作者 李雪峰  2020,即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民進黨當局有意阻撓,兩岸經貿仍逆勢增長。
  • 中國和葡萄牙雙邊貿易快速發展
    中國和葡萄牙雙邊貿易快速發展葡萄牙若熱-桑帕約總統應邀將於1月11日至1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日前,商務部歐洲司有關官員向記者介紹了當前中葡經貿關係簡況。  自1979年中葡建交以來,中葡雙邊貿易不斷發展。
  • 中歐經貿關係研討會在匈牙利舉行
    中歐經貿關係研討會在匈牙利舉行 2019-04-09 06:05:   中新社布達佩斯4月8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匈牙利安塔爾·約瑟夫知識中心共同主辦的中歐經貿關係研討會8日在布達佩斯舉行。
  • 習近平在匈牙利國會大廈會見匈牙利總理鮑伊瑙伊
    我很高興能在這個喜慶時刻訪問匈牙利。希望通過此訪與匈方共同慶祝佳節,鞏固傳統友誼,擴大互利合作,推動中匈友好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發展。    習近平說,中匈建交是兩國關係發展中的裡程碑。2004年兩國建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以後,中匈關係掀開新的一頁。雙方高層接觸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貿合作成果豐碩,人文交流日趨活躍,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密切協調和配合。
  • 中國—東協自貿區建成10周年 經貿合作碩果纍纍
    11月27日-30日,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將在南寧舉辦。即日起,廣西臺推出系列報導《自貿區成立十周年》,聚焦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十周年背景下中國與東協的合作成果和經驗。今天請聽第一篇《中國—東協自貿區建成10周年 經貿合作碩果纍纍》。
  • 首屆中國-阿聯經濟貿易數字博覽會將進一步加強雙邊經貿關係
    首屆中阿經貿數字博覽會將於7月15日至7月21日在線上舉辦。此次博覽會由阿聯經濟部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主辦,「擁抱中國」與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承辦。眾多來自中國和阿聯各領域的領軍企業將在線展示企業信息及參與互動、與各行業領導者進行分組線上研討,共同探索中阿企業和經濟合作的新機遇。
  • 數據解讀:中國與馬爾地夫雙邊貿易額13年增長71倍
    中馬經貿關係始於1981年。1982年,兩國恢復直接貿易。2004年3月,雙方籤署兩國政府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  中國與馬爾地夫的雙邊經貿發展十分迅速,駐馬爾地夫大使王福康接受不久前接受《亞太日報》專訪時表示,中馬雙邊貿易額從2000年的136萬美元大幅增加至2013年的9800萬美元,增長71倍。
  • 西班牙對華出口逆勢增長 中國經濟迅速復甦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西班牙工業、貿易和旅遊部發布對外貿易報告指出,因疫情持續蔓延,2020年前9個月,西班牙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2.6%,而中國和西班牙雙邊貿易逆勢增長,西班牙對華出口總額超過57億歐元,同比增長19.6%。在西班牙主要出口目的國中,中國成為其出口貿易額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 2019中泰(長沙)經貿合作論壇舉行 1-8月長沙與泰國雙邊貿易額同比...
    2019中泰(長沙)經貿合作論壇舉行 1-8月長沙與泰國雙邊貿易額同比增三成 華聲在線9月22日訊 9月21日,2019中泰(長沙)經貿合作論壇在長沙舉行,中泰雙方圍繞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對接「一帶一路」戰略下的經貿合作開展了深入探討交流,致力推動湖南裝備製造
  • 廣西與東協經貿往來不斷升級 2010年至2019年雙邊進出口總額達2119...
    南寧雲—南寧晚報訊(記者 廖欣 通訊員 蘇飛雨 何鐵軍)2020 年是中國 - 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 10 周年。10 年來,中國與東協經貿往來進一步加深,東協一躍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昨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了解到,10 年來,廣西與東協的貿易合作持續升溫,雙邊貿易規模和增速實現較快增長。2010 年至 2019 年,雙邊進出口總額達 2119 億美元,年均增長 19.9%,高於同期全國對東協貿易年均增速 10.7 個百分點。
  • 商務部就中國和歐盟、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情況等答記者問
    自2010年3月生效以來,協定實施效果總體良好,利用率逐年提升,充分發揮出中秘兩國經濟的互補性,挖掘出雙邊貿易的增長潛力,有效提升了兩國經貿合作水平,進一步豐富了中秘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內涵。目前,秘魯已經成為我國在拉美地區第四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投資對象國。我國是秘魯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其主要的投資來源國。
  • 曼谷隨筆:泰國和中國經貿關係:對手?夥伴?
    中新社記者 羅欽文  儘管世貿組織不久前在墨西哥坎昆會議上的全球貿易談判以破裂不歡而散,地區性經貿合作、雙邊經貿關係的加速發展卻紅紅火火。泰中在東協——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下果蔬零關稅協定的實施,即是一顯著說明。  十月一日始,中泰兩國一百零八種蔬菜、八十種水果的貿易實行零關稅。
  • 中國—東協經貿關係發展的特徵與前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半成品和零部件貿易比重從2009年的52.5%不斷回升,在2018年達到58.8%,接近危機前水平。在中間產品貿易拉動下,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據聯合國商品貿易資料庫統計,1995—2019年,中國—東協雙邊貨物貿易年均增長率為15.5%,比中國對外貨物貿易年均增長率高出3個百分點。
  • 中國奈及利亞經貿合作向高質量發展 2018年雙邊貿易額達153億美元
    (王新俊 攝)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王新俊):記者從1月29日舉行的奈及利亞中資企業2018年度工作會議上了解到,過去的一年,中尼經貿合作向高質量發展,兩國貿易額達153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10.8%。奈及利亞繼續保持中國在非洲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場、第二大出口市場、第三大貿易夥伴及主要投資對象國地位。
  • 中國與斯裡蘭卡雙邊關係
    一、 雙邊政治關係回顧    中斯友好交往歷史悠久。中國史稱斯裡蘭卡為師(獅)子國或僧伽羅國。公元410年,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從印度赴斯遊學兩年,取回佛教經典並著有《佛國記》一書。明代航海家鄭和曾多次抵斯。15世紀,斯一王子訪問北京,回國途中在福建泉州定居,被明皇賜姓為世,其後代現仍在泉州和臺灣定居。斯淪為西方殖民地後,中斯關係一度中斷。
  • 中國和新加坡啟動雙邊自貿協定升級後續談判
    今天(12月8日),中國和新加坡宣布啟動中新自貿協定升級後續談判。雙方將基於負面清單模式開展自貿協定項下服務和投資自由化相關後續談判,以期進一步提升兩國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此舉釋放了兩國通過加強經貿合作深化互利關係、共同應對挑戰、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