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裡搖啊搖……」傳唱南北的《綠島小夜曲》成了人們熟悉的名曲,充滿神秘美感的綠島由此也為更多人嚮往。到綠島可以盡情領略島上淳樸的自然人文風情以及絢麗的海底風光。綠島是座山丘縱橫的火山島,島上東南面都是崎嶇的山路,將軍巖、牛頭山、燕子洞、觀音洞等都很具可看性。綠島上有一座「綠洲山莊」在臺灣人盡皆知,初來乍到的你不要誤以為這是個度假山莊,其實這就是著名的綠島監獄。 就像綠島的環島遊必定要經過三座監獄一樣,綠島的綠意,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一段政治的血腥。在臺灣人心中,綠島幾乎成了監獄的代名詞。陶醉在綠山綠水中的遊人會從當地老人們的講述中隱約感到一絲恐怖的氣息。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政治犯」在臺灣成為歷史名詞,綠島監獄的囚室成了歷史「古蹟」。曾在綠島坐過監獄的著名作家柏楊多年努力奔走,呼籲在綠島立——塊「垂淚碑」,追念這一段黑暗的歲月,1998年這座「垂淚碑」以「人權紀念碑」之名豎在了綠島上。
佇立在人權紀念碑前,紀念碑無語,海浪有聲,向世人訴說著臺灣戒嚴時期的政治環境。在人權紀念碑的背後,是囚禁「政治犯」的「綠洲山莊」,它把人們帶人了那個陰森的世界。
1949年「登步島」戰役後,國民黨軍隊陸續將解放軍戰俘強押到綠島。1951年國民黨在綠島設立了「新生訓導處」,從此綠島成為國民黨政治思想改造中心之地。有記載說,綠島「新生訓導處」最多時有1000多人。此後在綠島的中寮至牛頭山一帶,成立了六七個「職訓隊」,收容來自臺灣全省各監獄的特殊分子、幫派分子、政治犯等,尤其是因關押「政治犯」、 「思想犯」使小小的綠島名聲遠播。綠島上逐漸建成今日的「綠洲山莊」、「進德山莊」和「自強山莊」三座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