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傑趁著靈感,以一個晚上的時間,綜合了他對臺灣的印象以及對愛情的感受,寫出歌詞。潘英傑說,他當年一到臺北,看到高大的椰子樹,覺得很新鮮。此外,他覺得臺灣是個綠油油的島嶼,因此歌詞中的「綠島」指的就是臺灣,並不是指「火燒島」綠島。
第二天潘英傑就把交給周藍萍,正處熱戀的周藍萍看了相當滿意,有深獲我意之感,在愛情甜如蜜的企盼下,立刻譜成《綠島小夜曲》。這是一首以「綠意盎然」的臺灣景觀為背景,描寫戀愛中男女的患得患失、起伏不定的心情,並交由紫薇(本名胡以衡)在中廣錄音室灌錄。歌曲首先在「中廣」白茜如主持的綜合節目中由紫薇主唱,一唱而紅,至今流行不衰。
潘英傑出身「中央音樂幹訓班」第一期,與周藍萍是前後期校友,抗戰時期知名的「千人大合唱」畫面中,就有潘英傑、周藍萍的身影。紫薇靠著《綠島小夜曲》走紅,周藍萍也因此替電影《梁祝》配樂。《綠島小夜曲》曾被評為二十世紀「百年金曲十大排行榜」的第三名。
周藍萍過世時,潘英傑給他的輓聯是:「低吟綠島小夜曲,永懷家在山那邊。」潘英傑對紫薇主唱也有絕佳的推崇,他說:「紫薇的音色婉麗,音質特佳,技巧熟練,以及情感適切的運用,擅長演唱抒情歌曲,她唱這首歌時,其中的詞句及旋律,也如清澈溪水般地從歌聲中流出,沁人心田。可惜伊人已逝!但她的歌聲,永留人間。」
《綠島小夜曲》原本要用在一部電影中,但是沒有成功,想不到菲律賓的萬國唱片看上這首歌,把它灌成唱片後引介到菲律賓,立刻在當地十分風行起來,甚至還流傳到馬來亞(當時馬來西亞還沒有成立)、印尼一帶。馬來亞的報紙還繪影繪形地描述,說這首歌原來是一名爭風吃醋的殺人犯在獄中寫給女友的一封情書,情意感人。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這首充滿「悽美」故事的流行歌曲,博得了許多人的同情,而且廣為流傳,大家都以為這個故事是真的。
1958年,臺灣的鳳鳴唱片發現這首悅耳動聽的歌曲,居然是臺灣創作的,於是取得紫薇當年在「中廣」的錄音在臺灣發行,歌迷才初次接觸到這首歌曲。1961年,四海唱片重新灌錄此曲,仍由紫薇演唱,配合廣播的播送,很快就在大街小巷流行起來。大人小孩都會唱,各學校社團也紛紛採用此曲當做演唱的曲目。
歌曲《綠島小夜曲》的綠島
綠島原名「火燒島」,每年冬春季節,島上草木經常受到海風鹽分侵襲,呈現枯黃的狀態,仿佛被火燒過。
在這樣的土地上,關押人卻必須通過種地來獲得食物。除了體力勞動,思想上的刑罰對新生們來說才是最嚴酷的考驗。人們每天中午都會有一個小時的午休時間,多數人都用來讀書、寫字和學習,但內容受到嚴格控制。這些教科書是他們每天必修的課本。
為了加深對「政治犯人」們的思想改造,1953年,綠島當局在島上發起了「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要求新生「政治犯」響應並籤名參加,宣誓每天做一件「好事」,以效忠國民黨。為表示忠誠,還要「自願」實為強迫在手臂上刺青「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等口號。
一旦發現違反規定的「新生」,重則送回臺灣本島定罪甚至槍決,輕則也要在綠島被關押禁閉。如今,綠島年輕一代的人甚至不知道它們曾經的用處,唯有這些政治受難者與歷史永載記憶。
根據文獻記載,綠島設監獄最早是在一百多年前的1910年4月,當時日本人為了隔絕所謂的「犯罪人口」,特在綠島設置收容所,直到1920年止。據了解,當時是讓犯人們以「放牧」為生,任其自生自滅。
文獻記載:早在1896 年夏天 ,日本鳥居龍藏等人受派遣,來到臺灣從事所謂人類學之旅。他們的足蹄遍布臺灣本島、綠島蘭嶼等地,真對原住民雅美族群著有《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大陸兩宋時期日本毫無人性的人種改良計劃就開始進行了,兩宋人在日本眼裡就是最優良的人種,於是日本人就派遣相貌較好的女子來到中國,碰到帥氣的男子,就主動獻身,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生下具有優質血統的後代,然後回到日本成日本人。後面日本在綠島蘭嶼等地掠搶東亞原民從事東南亞原人種和細胞疾病研究機構為事後侵佔臺灣與東南亞準備服務。
日本統治臺灣50年時間中,對臺灣進行奴化殖民統治,為讓臺灣能徹底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從國內移民大批居民,並且對於當地的臺灣愛國人士進行了大量的屠殺,對臺灣進行日式教育。這一情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籤訂無條件投降協議,日本當時向日本移民近50餘萬人,當時的臺灣人口也僅僅600萬左右,國民黨落敗1949年,國民黨最終帶領150餘萬人退守臺灣,當時的臺灣人口數量達到了900多萬,日本從臺灣撤除駐軍撤僑約38萬人,留下臺灣日裔隱姓或日臺結合後代或血源數量達到100多萬人。
國民黨抵臺後,於1950年在綠島成立了「新生訓導處」,後更名為「新生總隊」,專門收押「匪諜」等政治犯。
1950年6月原國民黨軍某長官公署總務處交際科長、協助朱楓離臺的吳石副官聶曦上校被槍斃前一刻。同年,3400多名地下黨員在臺灣被抓,被槍斃的地下黨員和左翼人士數以千計。
1954年4月25日,25歲的河北人王孝敏(前排左二),因涉嫌參加地下黨於1952年被關押在臺灣綠島監獄。
1950年7月17日,臺灣國民黨憲兵對臨行前的地下黨員劉晉鈺(左)與嚴惠先餵酒。
據資料顯示,當時,綠島幾乎成了白色恐怖的代名詞。金門失利被俘部分人員也轉押於綠島新生營。其中包括244團的團長邢永勝,251團團長劉天祥,政委田志春,244團政治處主任孫樹亮,251團副團長馬兆唐等百餘人,大部分被殺害於關押期間。
1962年以前,移送綠島「新生訓導處」的「犯人」就在10000名以上,
1962年,臺東的「泰原感訓監獄」落成後,一部分刑期較長的人就被轉到泰原監獄,關押在綠島的人數稍有減少。
1970年,臺東泰源監獄發生越獄暴動。遭鎮壓後,當局又在新生訓導處西側趕建了一所高牆式監獄:國防部綠島感化監獄,對外稱綠洲山莊以掩人耳目。之後,原泰源監獄和全島各軍事監獄的「政治犯」都被送到此處集中關押。坐牢最久者竟長達34年。當時常以山莊之名代稱監獄,除綠洲山莊外,還有「進德山莊」、「自強山莊」等監獄。
綠島的監獄有三座:
「法務部矯正署綠島監獄」,即地處中寮的綠島監獄,是關押頑劣難於管教犯人(當地人稱黑道人物)的地方。
兩座是當年白色恐怖時期關押政治犯的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綠洲山莊 1972-1987)和新生訓導處(1951-1965),這兩處現在都被作為人權歷史的見證開放給世人參觀。
從1947年的「二二八」到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反專制、反獨裁、爭民主」的政治犯全部囚禁於此兩座。
柏楊、施明德、李敖、陳明忠等人都曾被關押在此。
柏楊《醜陋的中國人》一書而聞世界名華人圈的作者
柏楊(撤到臺灣的大陸人)(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漢族,初名郭定生,後改名郭立邦、郭衣洞,出生於河南通許縣,祖籍河南輝縣常村鎮常北村。
柏楊在1968年1月,畫了一幅漫畫(內容是父子兩人購買一個小島,島上只有他們父子兩人,建立一個王國,並由父子兩人競選總統)觸怒了國民黨當局,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於3月4日被逮捕,身陷囹圄長達9年零26天。1998年12月,柏楊發起籌建的人權紀念碑動工,1999年12月揭牌。碑上的很多人都已被迫害致死,在他們的名字下,記錄著他們被捕入獄的日期和被處決的日期。
施明德,1941年1月15日出生於臺灣省高雄市,早在60年代就因反對國民黨的專制統治而被捕下獄,先後坐了國民黨25年的大牢,是少於南非曼德拉27年入獄的世界著名民權領袖,為民權在臺灣民進黨奮鬥了大半生的施明德在陳水扁上臺後,因不滿民進黨的迅速腐敗、墮落而離開了臺灣民進黨。施明德兩度獲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是臺灣「百萬人反貪腐倒扁(陳水扁)運動」紅杉軍總指揮召集人。
李敖反對「臺獨」,支持兩岸統一,其主要著作包括《李敖大全集》《李敖回憶錄》《北京法源寺》等。
陳明忠先生是主題書《無悔:陳明忠回憶錄》的主人公作者
陳明忠 出生於1929年臺灣南部,祖先跟隨鄭成功在明末來到臺灣,住在臺灣南部。他出生於地主家庭,出生時是日本統治佔領臺灣時期,日本人佔領著臺灣。他從小一直以為自己是日本人,上了中學以後,由於和日本學生打架,經常受欺負,才知道自己原來是中國人。在臺灣二·二八時期,他參加了二·二八的起義,反抗國民黨政權的統治。
二·二八事件以後他加入了共產黨,國民黨1949年敗退臺灣以後,實行白色恐怖,陳明忠先生被捕入獄。在獄中儘管受了很多的嚴刑拷打,但是他沒有承認自己的共產黨員的身份,因此逃了一命,坐牢十年。1960年出獄以後,他安家立業,到企業工作,最後成為一個大企業的總經理。在這個過程中他仍然不忘探索革命的道理,閱讀左翼書籍,和很多同志研究馬列主義,研究革命的道路,探索社會主義的真理,結果在1976年又因他人出賣被捕入獄,罪名是叛亂罪、顛覆罪。因為是要推翻國民黨統治,在當時被判處死刑。消息傳出以後,在世界上激起了很大的反響,由於外部的壓力,國民黨當局沒有執行死刑,改判15年徒刑,1987年才以保外就醫的方式脫離了牢籠,坐牢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綠島監獄。
在牢裡他受了很多非人的刑法,灌辣椒水、汽油、牙籤往手指頭裡釘、睡冰塊,但是他始終沒有背叛自己的信仰,也沒有招供他的同志。陳先生出獄之後,正好是大陸改革開放。他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和探索,在臺灣也思考大陸問題,對於大陸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的進展他都非常關心,進行自己的研究,有很多的體會。他的經歷和他的認識都體現在《無悔》這本書裡,《無悔》也表明了他對自己過往的經歷,和他的信仰的態度。
綠島現己為臺灣旅遊觀光景區
綠島四周全被裙狀珊瑚礁所圍繞,再加上臨海高峭的臺地崖,經海水侵蝕,巖石嵯峨雄偉,景色自然天成,構成特殊的景觀資源。海岸線火山礁巖與白色貝殼沙灘相間羅列,海水一片湛藍,展現十足的海洋情調。火山巖長年受強烈的海蝕,因而形成有許多天然奇觀,不但景致宜人,且充滿了神話的傳奇。
島上有一條長約20公裡的環島公路,皆是平坦的水泥路面,把所有的景點幾乎都連接了起來,包括南寮灣、綠島燈塔、綠島公園、朝日溫泉、龜灣、樓門巖、將軍巖、觀音洞等「綠島八景」和袖子湖、海參坪、海岸木林、馬蹄橋、龍蝦洞、烏鬼洞等,不論搭乘汽車或機車(電動車)或步行方式遊覽皆宜。
綠島監獄 綠島地標之一
朝日溫泉綠島地標之一位於綠島東南方帆船鼻附近(大湖滾水坪海岸之珊瑚礁中),在綠島潮間帶的礁巖間有汨汨泉流湧出形成潮池稱為海底溫泉,又稱為朝日溫泉或旭日溫泉的美稱,於日本佔領時期名為「旭溫泉」。
朝日溫泉位於綠島東南海岸嶙峋礁巖間,為世界少有的鹹水溫泉之一,屬於硫磺泉質,但是無濃厚硫磺臭味,洗後也不會有黏澀感,相當特別。
溫泉池面積3個約各有16公尺,水深約一公尺,溫泉是海底溫泉,屬於硫磺泉,為海水滲入巖層之中,經地熱加溫後,受高壓湧出,為極罕見之鹹水溫泉,此泉可浴而不可飲,帶有海水的鹹味,頗為獨特。
溫泉附近海邊石隙中,生長有珍奇的海芙蓉,傳可治療風溼症。
綠島海水溫泉極為罕見,在世界上僅發現三處,臺灣綠島外 日本九州、義大利北方西裡島各有一處,是世界級的稀有地質景觀溫泉頗為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