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這位老人叫茹普桂,他是山西省臨猗縣孫吉鎮一個農村人,老人已經是80高齡,但是他老有所樂,在家裡養著2匹棗紅大馬,專門在農村為娶媳婦的人家服務,冬日的一天我們在當地一個農家婚禮上見到了他,他說2匹棗紅大馬一年能為他帶來6萬多元的收入,這個就是老了圖個樂,鬧著玩。我們今天看看他的故事。
茹大爺在農村當了一輩子農民,當年就是為集體養騾馬,後來土地承包下放,他開始為自家養,這些都是為了耕種土地種莊稼方便,上個世紀的90年代後,當地農村產業調整,大面積的種植上了蘋果,桃和梨子,作為耕田的騾馬就慢慢沒有了作用,茹大爺一生喜愛騾馬,所以家裡一直養著騾馬就是為了自己開個心。
臨猗縣和萬榮縣的黃河岸邊一帶農村,歷史上相傳有結婚都要騎大馬戴紅花的風俗,茹大爺的騾馬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一般人家結婚娶媳婦主要是新娘新郎和伴娘伴郎4人要乘騎4匹騾馬,也有的家庭使用8匹,所以茹大爺就組織了自己的小團隊。今天這戶農民家庭要使用4匹馬,茹大爺就帶著他的2匹和其他兩個團隊成員一起來了。
老人說一般結婚用騾馬就是進村子騎一下,每天一匹騾馬價格是200元,如果路程元就是400元,遇到節假日就成了高價錢,1天600元,有時候一天2家事,忙著趕場活,一年下來收入過了6萬元,自己既能賺錢還能玩,一舉兩得。
今天住戶農家距離茹大爺的家有30多裡的路程,早上6點鐘他騎著馬趕到這裡,服務完還要騎著馬兒再跑回家,路途較遠收費一匹馬是400元,2匹馬能賺800元錢。圖為老人給馬背上鋪蓋棉被子。
茹大爺的兩匹棗紅大馬今年有六七歲,正當壯年,經過他的訓練已經完全適應結婚的場面,對鞭炮聲和鑼鼓聲也不害怕,但是為了安全起見,茹大爺還是要牽著馬兒走。
要出發了,茹大爺拉著自己的兩匹棗紅馬走在前邊,2位同伴來著2匹跟在後邊,據他講他們三人已經合作很多年了,彼此配合非常默契,服務的時候馬兒也是很自覺的走成一排。
當地農民對結婚不坐「寶馬」騎寶馬很得意,他們認為只有騎上高頭大馬才能馬到成功,一馬當先,馬上幸福。圖個好的開始。圖為茹大爺指揮馬兒排成一排讓婚禮攝影師給新人照相留念。
這位白髮大叔今年也已經75歲了,他是茹大爺團隊的成員之一,他在家裡養著1匹棗紅馬,一年的收入也在3萬左右。他說自己和老茹一樣,幹這個行當就是圖個樂呵。
各位您那邊有這個婚俗習慣嗎?您對茹大爺養騾馬怎麼看?歡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