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子公司虧損,桃李麵包還是無法取悅南方人的胃

2020-12-23 界面新聞

記者 | 馬越編輯 | 牙韓翔1

有「麵包第一股」之稱的桃李麵包剛交上了一份不錯的半年報業績單。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7.39億元,同比增長7.0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37.5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5.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12%。

從產品上看,核心產品桃李品牌的麵包及糕點實現的營業收入27.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2%,佔公司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為99.70%。

其中「桃李醇熟」等明星產品繼續獲得穩步增長,華夫糕點、臻軟山型吐司麵包等新產品呈現較高速增長。

早餐是桃李麵包主要的消費場景,疫情期間由於很多早餐店無法營業,麵包便成為了很多消費者的早餐食品,加上桃李麵包廣布生產基地、銷售終端又覆蓋了許多大中小型超市及社區便利店,在供應上所受影響並不大。

消費者之所以購買桃李麵包,和它多樣化的口味也有關係。

報告中提到,公司在充分保障產能的同時加大產品研發的力度,開發新單品,優化了產品結構,推出芝士蛋糕、華夫糕點、巧克力丹麥麵包等中保類產品,以適應不同渠道、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同時,推出麥香芳芳、列巴麵包等高品質產品。

界面新聞記者在桃李麵包的微信公眾號上觀察到,它在近半年來定期推出不少新產品,比如華夫糕點、豆小朵麵包、口袋三明治麵包、乳酪芝士風味蛋糕、香鬆蛋糕、1995俄式列巴麵包等等,除了在商超等渠道購買之外,還在電商促銷。

桃李口袋三明治麵包 (圖片來源:桃李微信公眾號)

桃李1995俄式列巴麵包(圖片來源:桃李微信公眾號)從瀋陽起家的桃李麵包,其最重要的銷售區域也是北方地區。從財報數據上看,桃李麵包仍然沒有擺脫對原有市場的依賴,東北和華北是其成熟市場。2019年,東北市場營收佔比達47.20%;而華東地區的營收佔比為20.67%;西南地區為12.07%;西北地區和華南地區都在7%左右;華中地區則還不到1%。

2020半年報顯示,桃李麵包37家子公司中,有17家虧損,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其中上海桃李虧損最為嚴重,淨利潤為-440.34萬元,以及江蘇桃李、武漢桃李、廈門桃李、深圳桃李的虧損額都超過了200萬元。

事實上,這也反映了麵包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2020年中國麵包行業數據發展研究報告》,2019年中國麵包行業規模達到2400億元,並且10年間的增長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20年我國烘焙食品行業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5500億人民帀。

麵包行業集中度較低,生產企業的數量多且分散,區域性發展,產品競爭激烈且同質化現象嚴重。

與桃李麵包形成競爭的,還有類似的「中央工廠+批發」模式的賓堡和曼可頓。賓堡是全球最大的烘焙食品生產商,在2018年,賓堡收購了北京曼可頓、上海曼可頓、廣東曼可頓和四川曼可頓的100%股權。二者聯合之後,供應鏈優化,可以與桃李麵包進一步爭奪市場。

而華東作為國內烘焙食品消費更為成熟的市場,則有更多中小烘焙企業,以及各類烘焙麵包房競爭。

2018年10月,達利食品切入短保麵包領域,推出新的品牌美焙辰,包括5大系列33種規格的產品。達利食品、盼盼食品等進入短保麵包領域的華南品牌,也加劇了桃李麵包南下的競爭難度。

相關焦點

  • 桃李麵包一口氣關閉兩家公司,「麵包第一股」還是無法徵服全國人的胃
    圖片來源:桃李麵包官網11月26日,桃李麵包發布公告稱,為優化資源配置及資產結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運營管理效率,擬註銷全資子公司南昌桃李麵包有限公司及濟南桃李麵包有限公司。根據公告,截止2020年9月30日,南昌桃李麵包淨虧損125.55萬元(人民幣,下同),濟南桃李麵包淨虧損191.61萬元。
  • 桃李麵包4成子公司虧損難擋擴張步伐 長沙桃李三年累虧1200萬擬註銷
    6月22日,桃李麵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桃李麵包」)發布公告稱,擬註銷全資子公司長沙桃李麵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沙桃李」)。據了解,長沙桃李自2016年成立以來,淨利潤一直虧損,2016年-2018年三年累計虧損1228.19萬元。
  • 2018年桃李麵包4成子公司虧損 難擋擴張步伐
    華中地區銷售墊底不及預期  長江商報梳理上市4年以來財報發現,2015年-2018年桃李麵包營收分別實現25.63億元、33.05億元、40.80億元、48.33億元,同期增長分別為24.55%、28.95%、23.24%及18.47%,呈現放緩趨勢。
  • 桃李麵包市盈率被指偏高,16家子公司賠錢
    截止3月20日收盤,桃李麵包的市盈率(動/靜)都在41以上,而其他食品企業市場率(動/靜)普遍則在30左右。公開資料顯示,桃李麵包核心產品為桃李品牌的麵包,麵包及糕點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47.29億元,增長18%以上,其佔公司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在98%左右。
  • 桃李麵包遇「中年危機」:虧損達千萬,不討年輕人喜歡?
    憑藉超高市值,桃李曾被譽為「最貴的麵包」。但近兩年,這位麵包界風雲人物似乎走下神壇,不再意氣風發了。 桃李麵包被按下「暫停鍵」 先給部分不太了解桃李麵包的人,簡單科普一下它吧。
  • 桃李麵包四思:創新、品控、血拼、套現 吳氏兄弟王冠之戰
    作為市值近400億的桃李麵包創始人,其低調得仿佛空氣一般。沒有媒體採訪,沒有名人圈的富麗堂皇,甚至網上也難搜其照片。但在資本市場,吳志剛乃至吳氏家族又是另面人設,頻頻豪橫的減持動作,顯得強彪高調聚焦桃李麵包,麵包第一股的光環背後,身姿不乏窘態:子公司虧損、業績增速下降、擴張遇阻、競品強勢入局。
  • 桃李麵包入困局
    上市以來,桃李麵包通過新設成立多家子、孫公司,積極拓展全國市場,但是新設公司基本上處於虧損狀態。其中,長沙桃李麵包有限公司2016年-2018年累計虧損1228.19萬元,於2019年清算註銷。從下圖可以看到,桃李麵包盈利能力出現逐年滑坡,其總資產淨利潤率逐年下降,營業利潤率和銷售淨利率除2018年外,也呈下降狀態。
  • 桃李麵包嚴重依賴華北市場中報光鮮卻信心不足?實控人家族減持24億!
    再看其他地區的營收,則顯得十分尷尬,尤其是上海桃李幾乎是連年虧損。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桃李虧損123.94萬元,2019年虧損擴大至1268.82萬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在桃李麵包整體業績出現雙增長的背景下,依然虧損440.34萬元。
  • 9.9元的桃李麵包遍布全國,桃李麵包的供應鏈是如何運作的?
    一款桃李麵包,保質期只有5到7天。9.9元一袋的價格並不算貴。在每個清晨,許多上班族從一份麵包加牛奶的早餐,開始了元氣滿滿的一天。然而購買這樣的麵包並非難事,在大型商場,便利店,社區商店都隨處可見,問題在於購買這樣的短保質期的麵包,桃李麵包的供應鏈又是如何運作來保持麵包新鮮度的呢?與大多數人在街上看到的連鎖麵包房不同,桃李麵包採用的是「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
  • [發行]桃李麵包:桃李麵包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意向書摘要
    ) 大連桃李 指 大連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發行人的全資子公司 北京桃李 指 北京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發行人的全資子公司 上海桃李 指 上海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發行人的全資子公司 哈爾濱桃李 指 哈爾濱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發行人的全資子公司 長春桃李 指 長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原名:長春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發行人的全資子公司 丹東桃李 指 丹東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原名:丹東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發行人的全資子公司
  • 桃李麵包深度報告:桃李芬芳,麵包品牌化的全國擴張
    截止2016年年底,公司下設30家全資子公司,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多次增加註冊資本,目前註冊資本為4.71億人民幣。公司主要採取「中央工廠+批發」的經營模式,已在全國擁有17萬多個零售終端。公司一直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努力提升品牌形象,擴大市場份額,逐步發展成為國內面包行業的龍頭。
  • A股最貴麵包誕生!以後還吃的起嗎?桃李麵包年報透析
    來源:巨豐投顧4月14日桃李麵包公布2019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56.4億,同比增16.8%;歸母淨利6.8億,同比增 6.4%;EPS為1.04元。2、桃李麵包從東北地區起家,部分子公司已經增長停滯,深耕20年以後還能有14%的增長實屬不易。 華北、華東地區是目前收入較高地區,西南、華南、西北等潛力地區開始發力,華中地區仍屬於空白區,收入僅0.11億元,武漢工廠去年底投產將彌補這一空白區。各區域如果對標東北地區的話,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 達利+桃李 才啃了8%的份額,誰才是中國麵包的未來?
    實際上由於我國消費者的地域習慣問題,目前我國麵包市場跨地區經營的知名麵包生產廠商較少,絕大多數麵包生產廠商屬於地方區域內的中小型企業,並不具備擴張中央工廠的實力。而除了兩大巨頭以外,其他一些網紅品牌相對而言體量也不足以挑戰第一陣營,所以競爭主要還是在兩大巨頭之間。 雖然目前行業集中度不高,但發展速度卻還是很可觀的。
  • 「促銷戰」、「打後方」,桃李麵包會是達利的下一個犧牲品嗎?
    01、銷售承壓「近幾個月來,超市內桃李麵包的促銷活動確實增加了不少。一直以來,桃李麵包對臨期產品的促銷活動就很多。但近期這種密集型的促銷活動,還是不多見的。」「就在最近,桃李麵包都不給我們送貨了。送貨也可以,但桃李麵包附加了一個條件——要商家『根據自己的銷售情況確定準確的訂貨量,如果產品沒有及時銷售,桃李麵包不再接受退貨』,這明顯是為難我們商家。以前的桃李麵包,都會上門為我們鋪貨,還會及時回收臨期的產品。如今,桃李麵包搞出這麼個規定來,我們都不敢訂貨了。」一位社區超市的負責人表示。
  • 桃李麵包業績增速下滑 原董事長祭出鼠年第一份千萬股減持計劃
    這已是桃李麵包實控人家族一年多時間以來,第四次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吳志剛的持股比例也從2018年12月24日的17.07%,降至減持前的14.44%  繼2018年12月24日,桃李麵包(603866.SH)實控人家族開啟第一次減持計劃之後,似乎從未有停下來的打算。
  • 因「生活需求」瘋狂減持,桃李麵包85歲創始人再套現4.54億
    1997年1月23日,吳志剛與次子吳學群成立了瀋陽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萬元,吳志剛佔60%,吳學群佔40%。這就是上市公司桃李麵包的前身。2015年12月22日,桃李麵包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中國A股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型企業。
  • [年報]桃李麵包:2015年年度報告
    目前國內面包生產企業較為分散,跨區域的麵包生產企業較少,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食品報的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上萬家糕點麵包生產企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資格,但全國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規模以上的糕點麵包生產企業僅有621家。
  • 桃李麵包為何取名為「桃李」?
    大家知道桃李麵包為何取名為「桃李」嗎?這一切還得從瀋陽這位60歲的退休老教師下海經商說起。90年代中期,吳志剛剛從學校退休,閒不住的他很快就對大街小巷裡的麵包店產生了興趣。於是他開始進行走訪研究,歷經半年,他也創立了自己的麵包作坊。
  • 大佬持倉|桃李麵包:麵包龍頭能否春風依舊?
    引言:桃李麵包,一個在大眾視野裡容易被忽略的消費品牌,作為起家於東北的麵包企業,自誕生以來就非常低調,卻成為A股市場寥寥無幾的烘焙上市公司。都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為何桃李麵包,成立20餘年卻風採依舊?桃李麵包成立於1997年,始終專注麵包及糕點等烘焙類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公司主要生產「桃李」牌麵包,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短保麵包生產加工企業,是名副其實的短保麵包龍頭。用一句話來概括桃李麵包內在邏輯,即麵包行業龍頭優勢明顯,得益渠道效率與產能擴張,穩步提升中望迎發展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