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村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增強 主動報案珍稀大鯢放歸自然

2021-01-13 紅網

—分享—

綏寧縣畜牧水產局漁政監督管理股工作人員成功將野生大鯢放歸自然。

紅網時刻3月19日訊(通訊員 袁學龍 宋三龍)3月17日,夜幕降臨,綏寧縣畜牧水產局漁政監督管理股工作人員楊銳一行來到黃桑國家自然保護區某小溪流內,在村民們的幫助下,成功將一隻野生大鯢放歸自然。

野生大鯢,俗名娃娃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月12月,綏寧縣河口苗族鄉竹舟江村雞子頭組村民楊光貴、楊光棋等人在該組小溪內發現一個奇怪的「東西」,它頭部扁平,四肢短平,背部呈灰褐色,表面光滑無鱗,抱起來一看,原來是一隻娃娃魚,他們立即打電話向縣畜牧水產局漁政監督管理股報案。

縣畜牧水產局漁政監督管理股工作人員接到報案電話後,立刻驅車趕往村民家中收繳大鯢。經測量,該只大鯢5公斤,大約15年生。為了確保野生大鯢生命無虞,工作人員將大鯢送往該縣關峽大園大鯢生態館寄養,寄養前工作人員用食鹽水給大鯢清洗、消毒。觀察、靜養5天後,野生大鯢生命跡象良好,工作人員於是將野生大鯢「放生」,讓它重返自己的棲息之地。

相關焦點

  • 村民發現野生「娃娃魚」 主動上交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娃娃魚」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東南網莆田4月27日訊(通訊員 謝於思)4月19日下午,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接到涵江區鰲山村一村民電話,稱其在涵江區鰲山村頂柯附近,發現一隻水生野生動物,擔心該動物的安全,就先帶回家暫放
  • 內鄉救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
    林業工作人員立即驅車前往,經鑑定,確定該「大魚」為國家二級兩棲類野生保護動物—大鯢(俗稱娃娃魚)。經林業工作人員測量和仔細檢查,這條娃娃魚重6.5公斤,長近1米,體表沒有外傷,健康有力,符合放生條件,內鄉縣林業執法人員將娃娃魚放歸湍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娃娃魚,學名大鯢,因其叫聲似嬰兒啼哭,故稱「娃娃魚」。此次的放生地內鄉縣湍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水域開闊、水體清澈,是大鯢理想的棲息環境。
  • 城口左嵐鄉:村民發現野生麂子 主動放生回歸自然
    華龍網4月18日11時訊(通訊員 何香)近日,在重慶市城口縣左嵐鄉幸福村,村民發現一頭野生麂子後,主動聯繫村委會及鄉林業站將其放生,送回大山。據在場人冉洪祥介紹,麂子是他在上班途中的意外發現的,灰褐色,體長約1米,四肢細長,短角。
  • 辰溪:保護生態森林公安在行動,野生娃娃魚放歸自然保護區
    懷化新聞網訊 3月21日,辰谿縣森林公安民警將一條娃娃魚,放歸小龍門鄉肖家溪村「張家界大鯢自然保護區」辰溪分段。3月20日下午,辰谿縣火馬衝鎮燕子洞村茂林溫泉工人在疏通寒管時,發現一隻褐色有腿有腳的「小怪物」,大家十分的驚訝這個「小怪物」像一個「活化石」一樣。
  • 密雲水庫現巨型野生娃娃魚 漁民及時保護放歸水庫
    方軍攝   重9.3千克、身長103釐米的野生大鯢(俗稱娃娃魚)日前現身密雲水庫,這也是密雲水庫近十餘年來發現的最大娃娃魚。由於健康狀況良好,目前,它已被重新放歸水庫。  「19日夜裡,我們划船進入庫區起網,突然發現上來一個黑乎乎的『大塊頭』。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條大鯰魚,但仔細一看,它沒有魚鰭還長著爪子!」
  • 渭河武山段大南河發現野生大鯢
    近日,武山縣洛門鎮大南河流域發現一條野生大鯢,經測量該大鯢體長72釐米,體重4.72斤,身體狀況良好,無外傷。這是近年來我市首次在武山縣境內發現野生成年大鯢,證明在黃河流域渭河水系生存有古老的大鯢物種。
  • 雲南西雙版納:71隻查獲的野生鸚鵡全部放歸自然
    新華網昆明7月5日電(記者 張東強)記者從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了解到,2日,該局將近日查獲的71隻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鸚鵡鳥放歸自然保護區。  據了解,自今年4月份以來,西雙版納州森林公安局納板河派出所通過走村串寨等方式在轄區範圍內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專項行動,督促村民主動上交無證飼養的野生動物。
  • 野生大鯢安家烏龍山大峽谷景區鰱魚洞
    (烏龍山景區放生野生娃娃魚) 娃娃魚,學名大鯢,屬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野生動物,由於過度捕撈,現野生娃娃魚已經瀕臨滅絕。娃娃魚多活動在清澈、低溫的溪流或者天然溶洞中,對生存環境要求非常高,棲息地的破壞和喪失、人類的大量捕殺,使其成為珍稀、瀕危動物。
  • 河溪鎮村民山溝溝裡抓鱔魚,卻意外捕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0月13日,市民王先生在捕抓鱔魚時,意外捕獲一條1.5公斤的娃娃魚,準備適時放歸自然。據王先生介紹,這條娃娃魚是他12日晚間在河溪鎮何家壩一條山溝中意外捕獲的,當時他正在收捕鱔魚的籠子,撈起籠子才發現裡面有一條怪魚,仔細辨認後才發現是一條娃娃魚,因娃娃魚是保護動物。所以,他將娃娃魚帶回家中,將其放在水盆中,供大家參觀,並向鄰居宣傳野生動物的保護常識。希望大家抓到野生保護動物時不要殺不要吃,主動放歸自然。
  • 研究者4年僅發現24隻野生大鯢,曾賣出萬元高價
    中國大鯢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1.7億年,曾與恐龍處於同一時代,被認為是「活化石」。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車靜和中國大鯢(攝影:Robert Murphy)然而,在野外,這種古老而珍稀的野生動物,卻面臨著危險的境地。
  • 成都放歸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活動中還舉行了野生動物放歸。其中,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成功放歸。(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據介紹,近年來,成都市不斷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救護工作。
  • 霍山村民撿到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怪魚 上交獲獎勵
    日前,霍山縣森林公安局民警在大化坪鎮深山水庫邊放生了一隻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大鯢,也就是俗稱的「娃娃魚」,這是今年年以來霍山縣森林公安第二次放生野生大鯢。
  • 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
    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時間:2018-11-22 15:38   來源:彭州市府辦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猴歸山鳥歸林多種野生動物 放歸白水河自然保護區 11月9日,由成都市林業園林局組織的保護月野生動物放歸活動在彭州舉行,近百隻(頭)野生動物放歸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人區
  • 保護野生動物守護綠水青山
    珍稀野生動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看到了嗎?都蘭牧民救了一隻赤狐!」近日,一段我州都蘭縣溝裡鄉牧民群眾救助受困赤狐的視頻走紅網絡。央視新聞直播間、青海新聞聯播、西海都市報等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先後播報。
  •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高山兀鷲覓食被困 警民聯手救助
    近日,雲南劍川縣公安局接到馬登鎮村民報警稱,在自己家中發現了一隻覓食被困的「大鳥」,看著很兇猛,請求民警幫助。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往現場救助,經辨認,該物種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高山兀鷲。據報案村民介紹,當時他在屋裡聽到外面有東西撞擊的聲音後出門查看,發現了一隻「大鳥」,可能是來覓食的時候被困在自家過道裡,因大鳥看上去非常兇猛,不敢擅自處理,才打電話報警求助。經民警仔細檢查,高山兀鷲精神狀態良好,身上沒有發現明顯傷痕。為避免高山兀鷲受傷,民警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繫對接,將其進行有效安置。
  • 梅小檢的保護野生動物日記……
    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於2000年5月在北京召開專家論證會並制定了《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不乏各種哺乳類、兩棲類、爬行類和昆蟲類的珍稀動物,還有刺蝟、松鼠、烏龜、山麻雀這類常見的動物品種都名列其中呢。
  • 體重九斤半,身長近三尺,這麼大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出現在徐莊鎮!
    劉凌梅對這條魚充滿好奇,沒有貿然的去打擾它,通知了村裡的其他村民前來辨認,這條怪魚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身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身體背面為黑色和棕紅色相雜,腹面顏色淺淡,有人認出這是一條娃娃魚,是國家保護動物,屬於珍稀物種
  • 成都:數十隻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今日放歸自然
    2018年,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野生動物67種,205隻,其中一級6種8隻,二級31種115隻;成都市各野生動物臨時救護機構共計救護野生動物57種121隻;其中一級1種1隻,二級23種59隻。
  • 湖北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生保護動物鳳頭鷹
    鳳頭鷹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聶才愛 攝中新網宜昌1月11日電 (董曉斌 陳正宇)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1日發布消息,該保護區工作人員日前在接到村民報告後,發現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鷹,在確認其身體狀況健康後放歸大自然。
  • 國家林業局:保護國家公園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國家林業局近日印發《關於切實做好東北虎豹、大熊貓、雪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迅速組織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切實做好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內東北虎豹、大熊貓、雪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