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2017年臺灣預計難現上千萬入島遊客盛景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17日在北京發布的一份《旅遊綠皮書》分析稱,受最大的入臺旅遊市場——大陸遊客巨量減少的影響,臺灣入島旅遊市場將難以明顯發展,2017年,數量上很難再現上千萬入島遊客的盛景。

  1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旅遊綠皮書:2016~2017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以下簡稱《綠皮書》)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綠皮書》指出,自島內局勢和兩岸關係大背景發生變化以來,大陸赴臺遊人次逐月下降,導致臺灣整體入島旅遊人次出現下滑。截至2016年8月,臺灣入島旅遊人次為863540,較上年下跌3.44%。

  為此臺灣行政管理部門推出了開拓多元市場、協助產業轉型、擴大島內旅遊、創新產品穩固大陸遊客、放寬到臺籤證、爭取郵輪旅客到臺、新南向政策等因應策略,同時撥出經費積極推動。

  與此同時,臺灣還明確觀光旅遊短期的發展方向,包括打造觀光遊憩新亮點,推出「跨域亮點計劃」,初步核定雲林、苗慄、新竹、嘉義、桃園、彰化等地的發展計劃書,預計2018年底陸續完成。

  資料圖:臺灣日月潭風景旅遊區 中新社記者 宋吉河攝

  臺灣交通部門還將會同各權責單位,檢視各風景區英語標示不全的情形;經濟部門鼓勵東協商務人士來臺洽談並順道旅遊;財政部門增加小額退稅商家數量及加強宣導增設外幣兌換處等。

  儘管如此,《綠皮書》分析稱,受最大的入臺旅遊市場——大陸遊客巨量減少的影響,臺灣入島旅遊市場將難以明顯發展,大陸遊客銳減導致購買力下降,這是其他地方客源增加也無法彌補的。臺灣觀光業者在具體計算分析後認為,「總體來臺旅客人數下降是意料中的事。」2017年,數量上很難再現上千萬入島遊客的盛景。(記者 張尼)

相關焦點

  • 2017年《旅遊綠皮書》|梳理中國旅遊十大熱點
    中國網1月17日訊 今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旅遊綠皮書:2016~2017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發布會在京舉行。
  • 曾是我國第一島,面積比臺灣大兩倍,如今只能遊客身份登島參觀
    引言:「曾是我國第一島,面積比臺灣大兩倍,如今只能遊客身份登島參觀」歡迎收看本期本期內容,小編在此感謝觀眾大大們的賞臉,小編致力於傳播最優質的旅遊內容,讓你足不出戶,看遍天下!如果問大家,現如今我們國家有幾座海島呢?
  • 大陸遊客遊澎湖或月底放行 仍不能中轉臺灣本島
    大陸遊客遊澎湖或月底放行仍不能中轉臺灣本島 2007年03月25日 14: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旅遊綠皮書:09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發布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王茜 丁可寧)中國社會科學院20日在京發布的《旅遊綠皮書:2009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預計,到2010年,我國旅遊餐飲將達到2000億元規模。    綠皮書介紹,從中國旅遊餐飲資源開發情況來看,美食文化是重要的旅遊目的吸引物。
  • 2011年《旅遊綠皮書》:中國旅遊發展全景透析
    中國網訊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組織專家編寫、反映我國旅遊發展動態和行業最新熱點的權威讀物——《2011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旅遊綠皮書No.10》)日前出版面世,並於4月27日在北京舉行了新聞發布會。這是自2000年以來,該中心連續出版的第十本系列著作。
  • 陸生回憶入島經歷: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圖:2011年兩岸開放大陸學生入島深造,有助於兩岸青年人加強溝通和彼此了解。在臺灣難得的求學經歷使張夢楠和袁中傑不僅學有所成,也感受到臺灣淳樸的風土人情,更與島內年輕人結下深厚友誼。兩岸的未來屬於年輕一代,彼此加強了解和信任,有助減少誤解和消除偏見。大陸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放臺生申讀大陸高校,但臺灣方面直至2011年才開放陸生入島求學,由此開啟兩岸教育雙向交流的大潮。
  • 2017臺灣燈會雲林閉幕 吸引1360萬名島內外遊客參觀
    華夏經緯網2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2017臺灣燈會於昨(19)日晚上10時30分,在雲林縣立蔦松中學及臺灣飛鴻館龍獅團帶來的精彩的開場表演,並在主燈「鳳凰來儀」也進行了最後1場展演後,繽紛震撼的聲光特效及炫彩奪目的煙火秀,為燈會尾聲帶來璀璨,也正式宣告2017年臺灣燈會已閉幕。
  • 預計2019年大陸遊客增加 臺旅遊業有望「轉正」
    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根據臺灣「觀光局」統計,今年前10個月赴臺旅客總數為89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3.59%。旅遊業預估今年赴臺旅客將超過1100萬人次,預估大陸遊客約270萬人次,仍是入境臺灣的最大客源,繼續蟬聯對臺灣觀光外匯收入貢獻度「第一名」。
  • 郵輪綠皮書:2019中國郵輪產業發展
    (參見《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p1~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9月)亞洲郵輪遊客年輕化趨勢明顯2019年10月10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2019 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聯合發布了《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中英文版)。
  • 「新南向」下,還能有臺灣漁民的「第一鮪」盛景嗎?
    「新南向」下,還能有臺灣漁民的「第一鮪」盛景嗎?前幾天到臺灣屏東,正趕上捕黑鮪魚的漁船陸續靠港。雖然沒有等到屏東「第一鮪」拍賣的盛況,但鮮美肥嫩的黑鮪魚片,真是令人流連。2018年3月22日,菲律賓北呂宋軍區發言人宣布,菲律賓將在距臺灣小蘭嶼僅98公裡的雅米島興建海軍基地,「用以在『盜漁』旺季捍衛海上疆域」。「盜漁」,是菲律賓對臺灣漁民在菲律賓與臺灣地區「專屬經濟區」重疊區域捕漁的專稱。臺灣地區與菲律賓依照國際海洋法劃定的200海裡「專屬經濟區」嚴重重疊,巴丹群島等臺灣漁民世代捕魚的海域,都位於「重疊區域」。
  • 《2019郵輪綠皮書》解讀全球郵輪經濟十大最新熱點
    據國際郵輪協會(CLIA)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郵輪遊客量達到2850萬人次,同比增長7%(見圖1),高於國際郵輪協會(CLIA)最初預測的2820萬人次,增長速度超出預期。其中,北美地區郵輪遊客量達到1420萬人次,同比增長9%,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郵輪市場。而沿岸國最多的海域加勒比海地區一直是全球最為熱門的郵輪旅遊目的地,2018年的郵輪遊客量達到1130萬人次,同比增長6%。
  • 臺灣詐騙犯一個月騙上千萬!竟設功德箱求神明保佑
    臺灣詐騙犯一個月騙上千萬!竟設功德箱求神明保佑2017-03-11 13:51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 【PConline 資訊】現如今,臺灣的經濟可以說是發展得並不是很順遂,尤其是在引以為傲的高科技行業更是一直被其他地區超越,但是有一個行業卻是傲視全球,那就是電信詐騙,甚至被調侃為詐騙島,行騙天下!
  • 大陸入臺遊客首現下跌 出境遊市場更迭起伏
    (原標題:大陸入臺遊客首現下跌,出境遊市場更迭起伏) 中國出境遊目的地近九成分布在亞洲地區
  • 泰禾·昌平拾景園90-400平 預計2017年入市
    項目預計2017年入市,主推住宅、新中式疊墅產品,住宅戶型面積為90-140平,新中式疊墅戶型面積為230-400平,70年產權,2018年下半年精裝交房。泰禾·昌平拾景園(資料、團購、論壇)是泰禾園系產品的又一力作,涵蓋新中式疊院,高層住宅,大型shopping mall,企業總部辦公等多種業態,是泰禾集團傾力打造的高端城市綜合體項目。
  • 臺灣屏東車禍 大陸遊客1死15傷
    臺灣屏東車禍 大陸遊客1死15傷     據新華社福州8月27日電 (記者張逸之)一輛搭載大陸遊客的車輛27日下午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發生翻車事故,造成1名大陸遊客死亡,另有15名大陸遊客受傷送醫
  • 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市場進入戰略調整期
    在10月10日開幕的2019 Seatrade亞太郵輪大會上,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郵輪綠皮書: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報告(2019)》(中英文版)。
  • 臺灣昔日最繁華夜市,現如今遊客稀少,商戶:都怪大陸遊客
    現如今,隨著飛機高鐵等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我國的交通也越發的便利。而交通的便利推動了我國旅遊產業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在大陸內部旅遊了,也有越來越多的遊客會選擇到我國的臺灣,香港等地區旅遊。而去到這些地方不能錯過的遊玩方式之一就是逛當地的夜市。
  • 2018-2020年臺灣旅遊業發展分析與展望
    2018年入島旅遊的主要客源市場分布與前兩年大體相同,分別是中國大陸、日本、中國港澳地區、韓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大陸市場雖呈減縮態勢,但仍是臺灣進島旅遊的第一大客源市場。2018年大陸遊客赴臺旅遊人次下跌1.35%,較之2017年22.19%的跌幅,回升明顯。
  • 旅遊綠皮書:2013年中國近半數遊客選擇自駕車出遊
    中國網1月8日訊 (記者 唐佳蕾)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3-2014年《旅遊綠皮書》新聞發布會」今日在北京舉行。《旅遊綠皮書》發布了《2013年我國自駕車旅遊發展報告》。
  • 大陸入臺遊客首現下跌,出境遊市場更迭起伏
    自2008年臺灣開放陸客赴臺觀光,大陸遊客湧入臺灣,赴臺人數逐年增長,年增長率高達三至四成,至2015年達到418.4萬人次,佔2015年全臺入境遊旅客人數1043萬人次的40%,成為臺灣旅遊業最重要的客源地。(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臺灣2015年觀光外匯的收入為4589億新臺幣,如果只按四成粗略計算,大陸遊客貢獻了大約1835億新臺幣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