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入臺遊客首現下跌,出境遊市場更迭起伏

2020-12-14 21世紀經濟報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21君~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

導讀:2016年入臺大陸人數首次出現大幅下滑,成為臺灣旅遊產業的轉折點。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jjbd21)

記者丨盧杉上海報導

中國出境遊目的地近九成分布在亞洲地區,傳統上以東北亞、港澳臺和東南亞三個地區為主。今年以來,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地區出現下滑,地區結構性的替代競爭比較明顯。

「花蓮現在一個陸客團都沒有,只有三三兩兩像你們這樣的散客。」三月初,在開往臺灣花蓮的蘇花公路上,租車司機陳師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以前是很多的,近一年大陸客越來越少。」

相比於臺北、臺中、臺南一線地區的人文、歷史景觀,花蓮以自然風光佔優,太魯閣和清水斷崖是臺灣東部地區最熱門的觀光景點。

臺灣是大陸出境遊目的地中,最先發展和成熟起來的地區之一。自2008年臺灣開放陸客赴臺觀光,大陸遊客湧入臺灣,赴臺人數逐年增長,年增長率高達三至四成,至2015年達到418.4萬人次,佔2015年全臺入境遊旅客人數1043萬人次的40%,成為臺灣旅遊業最重要的客源地。

(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臺灣2015年觀光外匯的收入為4589億新臺幣,如果只按四成粗略計算,大陸遊客貢獻了大約1835億新臺幣的收入。

不過,2016年入臺大陸人數首次出現大幅下滑,成為臺灣旅遊產業的轉折點。根據「臺灣觀光局」數據,2016年1-12月入臺旅客累計1069.03萬人次,與2015年同期相較增長2.40%;其中大陸赴臺351.17萬人次,同比下降16.07%;相比之下,日本為189.57萬人次(增16.50%)、韓國88.44萬人次(增34.25%)、馬來西亞47.44萬人次(增9.95%)等均有所上升。

2017年初延續了這一趨勢,1月份赴臺主要客源市場人次中,韓國11萬,增長30.87%,大陸25萬,下降30.22%。

這一數據也直觀地體現在了實際情況中。「之前海灘上都是大陸遊客,現在來買蔥油餅的都是韓國人了。」一位常年在花蓮七星潭賣炸彈蔥油餅的大叔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蔥油餅的銷量降了不少。」

除了人數減少,赴臺遊的另一趨勢是跟團遊客減少,自由行人數增多。即便是在大陸遊客人數較多的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和墾丁等地,「大陸團客近幾年越來越少,更多的是自己來玩的人。」在墾丁為自由行遊客提供租車服務的程師傅對記者表示,「以前自由行的年輕人比較多,現在各種年齡層的遊客都有。」

「小清新」旅遊經濟下行

出境遊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出行選擇已不新鮮。根據國家旅遊局「2017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發布的數據,2016年旅遊總收入預計達4.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達11%。

其中入境旅遊人數1.38億人次,同比增長3.8%;出境遊人數達1.22億人次,同比增長4.3%;出入境遊客總人數首超2.5億人次大關。旅遊服務貿易順差102億美元,較上年擴大11.5%。排名上,我國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和第四大入境旅遊接待國。

作為第一批與日韓、港澳及東南亞一起發展起來的出境遊目的地市場,臺灣具有強大的語言及文化優勢,「小清新」、「小確幸」等臺灣獨特的文化吸引了大批遊客。在國人消費升級的紅利釋放下,成為最早受益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極大地依賴於入境人數的變化,波動明顯。

「由於大陸的旅遊者對臺灣這個目的地有很多情結和嚮往度,前幾年臺灣的旅遊業迅猛增長,在景點的接待量、食宿的供給上有了很大提升。」勁旅網創始人魏長仁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數突然下降導致資源供過於求,對於後期投資者來說,甚至可能還沒收回成本,這對於整個產業有很大的影響。」

2016年,在前往臺灣觀光的大陸遊客大減,而來自其他地區的遊客難以填補空缺的情況下,臺灣旅遊產業不可避免地趨於下行狀態。

窮遊網副總裁張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窮遊監測的數據來看,7~10天的環島或者半環島是比較主流的玩法,佔比在50%以上。熱門線路中臺北的遊玩時間相比前兩年減少。遊客開始尋找和體驗深度遊。除了常規詢問線路和入臺手續相關外,最多提問和關注的還是安全和政策問題。」

對於大陸遊客驟減的原因,張棋認為,加上2016年受到匯率波動和各種突發事件影響,出境遊市場整體回落,增長率不及2015年。

「臺灣在旅遊安全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和完善。」一位臺灣旅遊從業者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大陸遊客數量多的時候,部分人可能只想著賺更多錢的錢,而不注重遊客的體驗,也不反思自身的服務問題。」

除了臺灣市場自身的原因,「大陸出境可選擇和熱點的目的地越來越多。遠程目的地中,除傳統的北美、歐洲以外,新興目的地如非洲、南美洲和澳新等地的興起,也降低了臺灣遊的選擇熱度,遊客方面具有替代性。」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彥鋒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但臺灣遊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存在,中短期下降的形勢,將來有可能會有長期的回歸。」

楊彥鋒認為,對比港澳來說,臺灣一是沒有語言障礙;二是價格相對便宜,人文底蘊、購物環境比較好,是長期的優質旅遊目的地。

臺灣方面則側重於採取多元化方針來對衝這些影響。開拓多元市場,採取日韓主攻,歐美深化,南進布局,大陸為守等戰略,透過簡化來臺籤證,推廣特色產品,創新多元行銷,獎勵優惠措施等手法,深化臺灣觀光品牌形象,營造友善接待環境,並吸引會展旅(MICE),郵輪等主題客源,並以此輔導產業轉型:調整產業結構,輔導陸客團接待業者轉型,以提升接待新興市場能力;優質服務品質,輔導產品品牌化及電商化;引導獎優;加強人才培訓,加強導遊外語(韓,泰,越,印尼語)訓練等。

出境遊市場的周期更迭

「中國出境遊目的地格局是比較清晰的,近九成的市場分布在亞洲地區。傳統上以東北亞、港澳臺和東南亞三個地區為主。」楊彥鋒認為,今年以來,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受影響比較明顯,出現下滑,「地區結構性的替代競爭比較明顯,隨著日本放寬籤證限制,日本市場又要逐步火起來。彼此之間有一定的替代和更迭性。」

從整體情況看,在去年遊客人數下滑以前,與日韓一樣,臺灣在前幾年的出境遊中是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尤其是日本超過以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成為國人出行最熱目的地。由於價格方面的優勢,購物遊在日韓市場中有較高佔比,觀光遊多以城市遊為主。而東南亞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以休閒度假為主要旅遊目的。

「但赴日遊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遊客是以購物為目的,2016年的匯率變化直接影響了這部分人的出行意願,增速明顯放緩。」張棋認為,2017年日本將繼續保持第一的位置,但考慮到人民幣兌日元匯率或將維持現狀,「赴日旅遊人次增速會維持在一個低位。同時也有利好消息,日本似乎意識到了中國遊客對日本經濟拉動的巨大能量,最近放寬對華籤證政策,進一步開發中國市場。」

這些傳統出境遊市場的各有特色,成為其最早積累遊客的基礎優勢。

「所以在旅遊產品開發方面也會有不同的側重。如臺灣更注重於發掘當地體驗類產品,住宿更偏重於特色民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當地文化。」張棋表示,「日韓遊更偏重提供交通便捷、購物便利的酒店,同時提供多樣化的交通產品供用戶選擇。東南亞則要把環境優勢發揮到極致,臨海、環境服務優秀的酒店是我們選品的首要考慮條件。」

由於這些區域的特點不同,旅遊市場受到的影響因素也不一樣。

楊彥鋒認為,東北亞市場上,韓國轉向日本;港臺方面下降,利好國內遊、珠海澳門聯動;東南亞常年受到國人追捧,而菲律賓、緬甸、泰國等地,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影響,「特別是泰國,自由行增長非常快,在區域的結構性變化和調整過程中,是獲益最大的國家之一。」

「但東南亞商業開發成熟,這意味著市場趨於飽和,增速所有放緩。從窮遊數據來看,近兩年遊客出現向東亞和美國轉移的傾向。」張棋補充。

而隨著旅遊消費升級,國人出境遊花費也越來越高。

根據攜程和中國旅遊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6年中國出境旅遊者大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出境遊人數達到1.22億,旅遊花費高達1098億美元(約7600億元人民幣),人均花費900美元。出境遊人數隻佔旅遊總人數的3%,但出境遊消費卻佔到全國旅遊花費的16%。

報告認為,中國大陸旅遊者越來越傾向於選擇更便利、更安全穩定、更熱情友好、自然與生活環境更好的目的地。出境的目的也從觀光旅遊轉向享受海外優質生活環境和服務,包括氣候、空氣、物價房價、商品、醫療、教育等。

根據攜程出境遊訂單數據,2016年中國遊客花費總額最多的十大出境目的地依次是:泰國、日本、韓國、美國、馬爾地夫、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義大利、馬來西亞;遊客花費總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首爾、曼谷、東京、大阪、新加坡、清邁、倫敦、莫斯科、紐約、羅馬、雪梨。

而人均花費最高的十大旅遊線路分別為阿根廷、智利、馬達加斯加、衣索比亞、法屬玻里尼西亞、大溪地、墨西哥、巴西、肯亞、留尼旺(法屬)。以南美線路為例,去年人均消費超過5萬元,遊客量增長了200%。

顯然中國的出境遊客們已經不局限於短程的目的地選擇了。

出境遊的新機遇

2012年,中國家庭平均可支配年收入超過1萬美元,消費模式升級被認為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之一。

根據野村證券發布的《消費升級,誰是贏家》報告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2年,中國每年可支配收入超過1萬美元的家庭,從2000萬戶增加到2.43億戶,佔比從4%上升到53%。家庭財富的積累,帶來可自由支配開支迅速增長。

相對於以往主要用於實體產品購買,消費者的預算正逐漸向服務傾斜。2014、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出境遊強勁增長,遠高於零售增長額度,可以說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上述野村證券報告中給出的出境遊預測:2016-2020年中國出境遊每年將持續增長8%;2017年看好亞洲、日本和港澳市場。

除了宏觀市場上揚,對於消費者來說,2016年中國護照的含金量大幅提升也是促進出遊因素之一。截至2017年1月,出境旅遊目的地已擴大至151個國家和地區,持中國普通護照可以有條件免籤或落地籤前往的國家和地區61個。繼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韓國、日本和以色列之後,澳大利亞正式加入對華「十年籤證」隊伍。

而根據此前的經驗,優惠的籤證政策很容易讓部分目的地成為出境遊黑馬。

根據上述攜程報告顯示,2016年遊客量增長最快的前十大人氣目的地依次是:越南、菲律賓、印度、阿聯、斯裡蘭卡、日本、新加坡、泰國、英國、加拿大。由於採取了對中國遊客更優惠的籤證政策,遊客增長最高的超過100%以上。

在出境遊越來越便捷的情況下,自由行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這亦成為傳統和新興旅遊企業的發展方向。

「出境遊裡呈現典型的散客化、小眾化、消費升級特徵等表現得比較明顯,自由行是很重要的趨勢。」楊彥鋒認為,相對於1990年代東南亞跟團遊、低價團,現在是高端團、體驗團逐步發展,「短途出境遊的國家有可能變成『後花園式』的旅遊概念,比如東南亞,這與其開始整治零付團費、吸引高端和自由行遊客有關。」

「出境自由行的大趨勢在日、韓、泰,北美、澳大利亞、歐洲少一些,周邊近的地方人流量更大。」攜程海外用車CEO安晶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海外市場是跟著人流量走的,自己開拓市場的投資回報率很低,一般的考量標準是目的地市場的GDP、人均收入,從航空公司運力看人流量變化,來增減地面接應團隊的量。」

以UGC(用戶原創內容)內容起家的窮遊網,也將業務線逐漸延伸到了線下,應對自由行的趨勢。2015年8月,窮遊首家海外線下旅遊社區Q-Home在清邁設立,2016年8月京都Q-Home開業。「2011年我們判斷自助出境遊是不可逆的大勢,雖然當時中國人出境80%是跟團。」窮遊網總裁及聯合創始人蔡景暉說,「自助旅行過程的信息價值巨大,如果這個趨勢成立,那旅行者的消費需求和服務是非常多樣化和個性化的。」

攜程發布《2017中國旅遊者意願調查報告》顯示,旅遊超過購房買車等成為消費的首選必需品,98%的受訪者今年有出遊意願。73%的受訪者今年在旅遊上的人均預算將超過1萬元,一成受訪者消費將超過5萬元。58.6%的旅行者希望通過自由行的方式出遊。

而出行意願最高的目的地分別為日本、泰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臺灣、新加坡、紐西蘭、英國和法國。其中出境長線遊興趣度明顯上升,大洋洲成為新寵,對歐洲的興趣也大幅提升。

(編輯:張偉賢,如有意見建議請聯繫:zhangwx@21jingji.com)

21君

你又會基於哪些原則來選擇你旅遊的目的地呢?來留言說說你的旅遊心得吧!

推薦

閱讀

記者暗訪網上招工騙局:「小說打字員」、「網店刷單」多是坑!

狙擊天價「學區房」!北京祭出殺手鐧:義務教育推廣多校劃片

本期編輯黎雨桐

相關焦點

  • 大陸入臺遊客首現下跌 出境遊市場更迭起伏
    (原標題:大陸入臺遊客首現下跌,出境遊市場更迭起伏) 中國出境遊目的地近九成分布在亞洲地區
  • 十一黃金周大陸遊客出境遊火熱 臺旅遊業只能看著流口水
    十一黃金周期間,赴臺大陸遊客從每天2、3萬減少至1萬人。(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0月4日訊 今年十一黃金周恰逢中秋,罕有8天長假,據國家旅遊局估計,從10月1日到8日,光是大陸境內旅遊人數將達7.1億人次,出境亦將有小高峰。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兩岸關係急凍,島內業者眼看著大陸遊客巨額商機,卻只能流口水,日本及其他東南亞地區則大開紅盤。
  • 大陸首個對臺小額免稅市場現臺灣化妝品熱
    大陸首個對臺小額免稅市場現臺灣化妝品熱 2017-08-04 21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郭炘蔚   中新社廈門8月4日電 (陳悅 林熙彥)廈門大嶝對臺小額交易市場是大陸最早的對臺免稅小額交易市場
  • 赴臺大陸遊客銳減 全臺景點遊客數「雪崩式」下跌
    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赴臺的大陸遊客銳減,許多知名景點變得空空蕩蕩,其中墾丁、花蓮等地是重災區,由於景區吃住昂貴,也難以吸引島內遊客,面臨客源雪崩式下跌。  據臺灣觀光部門最新統計,去年1到9月,島內各旅遊景點的遊客數量均大幅下滑。其中墾丁貓鼻頭公園遊客數減少59%,降幅最大。排名第二的是花蓮太魯閣公園,遊客減少43%。
  • 十一黃金周大陸遊客出境遊火熱 臺灣旅遊業只能看著流口水?
    大陸遊客十一黃金周出境遊火熱  《中國時報》援引攜程網發布的《2017年國慶中秋長假旅遊預訂報告》指出,十一黃金周將有600萬陸客出境旅遊,但前10熱門地卻是泰國、日本、新加坡、美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澳洲及俄羅斯。臺灣地區及韓國皆光芒不再,跌出排名之外。
  • 臺媒聲音| 大陸遊客「十一」瘋狂出境遊,臺灣地區、韓國卻賺不到
    根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假日旅遊指南,預計從10月1日到8日,境內旅遊人數將達到7.1億人次,出境遊也將迎來小高峰。往年這一時期,臺灣地區,韓國會異常火爆,然而,今時不同往日。臺灣《工商時報》今日凌晨發文感嘆:大陸遊客「十一」瘋狂出境遊,臺灣地區、韓國卻賺不到。 攜程發布的預測報告指出,今年黃金周將有600萬陸客出境旅遊。
  • 申請入臺大陸遊客大跌8成 逾半數旅業現倒閉危機
    申請入臺大陸遊客大跌8成 逾半數旅業現倒閉危機 2019-09-05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使得臺灣島內旅遊業受挫。
  • 黃金周大陸遊客出境遊火熱| 臺灣旅遊業只能看著流口水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兩岸關係急凍,島內業者眼看著大陸遊客巨額商機,卻只能流口水,日本及其他東南亞地區則大開紅盤。十一黃金周期間,赴臺大陸遊客從每天2、3萬減少至1萬人  大陸遊客十一黃金周出境遊火熱
  • 大陸遊客赴臺人數暴漲 入臺證大面積延誤
    南都訊記者王燁 《旅遊法》10月1日起實施,受此影響,近日大陸遊客赴臺遊人數暴漲,導致臺北移民署電腦大塞車,入臺證無法按時辦理,每天有幾十個團行程延誤。深圳有臺灣遊資質的組團社也出現遊客延滯。何仕新說,受《旅遊法》的影響,十一之後,赴臺遊的價格將毫無懸念地大幅上漲,許多遊客便選擇在9月「抄底」參團赴臺遊。「以前入臺證3個工作日就可以辦妥了,現在則要5個工作日甚至更長的時間」。她轉述臺灣地接社反饋的消息,臺北移民署每天都要面對兩三萬份入臺申請,嚴重超出了每天僅9000多的配額人數限制。入臺證無法按期辦下來,導致後面機票、酒店、行程安排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 綠皮書:2017年臺灣預計難現上千萬入島遊客盛景
    17日在北京發布的一份《旅遊綠皮書》分析稱,受最大的入臺旅遊市場——大陸遊客巨量減少的影響,臺灣入島旅遊市場將難以明顯發展,2017年,數量上很難再現上千萬入島遊客的盛景。  《綠皮書》指出,自島內局勢和兩岸關係大背景發生變化以來,大陸赴臺遊人次逐月下降,導致臺灣整體入島旅遊人次出現下滑。截至2016年8月,臺灣入島旅遊人次為863540,較上年下跌3.44%。  為此臺灣行政管理部門推出了開拓多元市場、協助產業轉型、擴大島內旅遊、創新產品穩固大陸遊客、放寬到臺籤證、爭取郵輪旅客到臺、新南向政策等因應策略,同時撥出經費積極推動。
  • 臺灣雄獅董事長王文杰:布局大陸出境遊市場
    王文杰指出,以大中華經濟為範圈疇,不論是 Inbound 入境市場、Outbound 出境市場,發展機會都相當好。早在 10 年前,WTO 就預測大陸將在 2020 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旅遊國家。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可預見未來主流發展是從製造業轉移服務業,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於觀光產業、休閒產業、文化 創意產業、生活產業等都持續關注,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時,也要富裕民眾精神層面,「一帶一路」開發區域與投入資源極為巨大。「這是擴大經營的大好機會,也是雄獅切入資本市場的主因。若僅在臺 灣營運,資金髮展需求並不大。」
  • 出境遊郵輪遊價格皆現下跌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全傑 通訊員伊同程  杜拜免費落地籤、突尼西亞5人起免籤、泰國免籤證費等,出境遊線路已經成為市民的主要搶購對象。
  • 「五一」大陸赴臺遊火爆 入臺證「一證難求」
    而據臺灣出入境管理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3月底,大陸遊客赴臺個人遊已超25萬人次,團體遊已超52萬人次,其中3月份更是創下大陸遊客團體旅遊開辦以來單月新高。  「一證難求」成遊客赴臺難題  此前,為了迎合大陸遊客赴臺旅遊的需求,除了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之外,還有新竹、臺中、彰化、屏東、嘉義等地的多家旅行社聯合起來,成立了12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力爭大陸客商赴臺觀光旅遊和投資。  臺灣旅遊的高人氣和配額的增加,也使大陸旅行社紛紛加大對赴臺遊市場的開發力度。
  • 一個臺灣運營商,怎麼跟大陸出境遊扯上關係的?丨微頭條
    臺灣第一大綜合電信運營商中華電信,則從數據中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一年裡有超過500萬的大陸赴臺遊客,而這些遊客幾乎都是微信的用戶。 一方面,對中華電信而言,相比臺灣的2350萬人口,中華電信擁有其中1200萬行動用戶,佔整體市場的四成左右,這每年超過500萬的大陸遊客,甚至可以說微信用戶,居然接近中華電信一半的用戶量! 目前臺灣移動市場共有5家運營商,競爭非常激烈,如何把數量龐大的大陸赴臺遊客,變成自己的用戶?
  • 大陸遊客暴增 臺官方來不及核發入臺證件
    大陸遊客暴增 臺官方來不及核發入臺證件 2010年03月13日 10:0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部分大陸遊客今起可申辦入臺證一年多籤
    原標題:部分大陸遊客今起可申辦入臺證一年多籤自8月1日起,臺灣方面開始實施便利大陸人士入臺的兩項政策:符合條件的赴臺個人遊大陸旅客可申辦入臺證「一年多籤」;大陸文教等優秀專業人才可一年多次入臺。
  • 臺飯店餐飲業現復甦行情 看好大陸遊客商機
    由於看好馬英九就任後將開放大陸居民來臺旅遊的商機,島內飯店餐飲業出現復甦行情,紛紛籌劃開闢新店,迎接大陸遊客的人潮與錢潮。   據此間媒體報導,晶華酒店將進駐大陸遊客最愛的景點臺北「故宮」,投入近4億元新臺幣打造的「故宮晶華」餐廳預計於5月中旬開業。
  • 大陸遊客自由行人數將歸零 臺或每月損失45億臺幣
    原標題:大陸遊客自由行人數將歸零 臺灣或每月損失45億臺幣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對於大陸是否恢復自由行,臺灣旅遊業者並不看好,估計今年1月大陸遊客赴臺人數將從去年的10萬下跌到約2萬人次。
  • 臺灣實施兩項入臺便利政策 部分大陸遊客可一年多籤
    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溫雅瓊) 自8月1日起,臺灣方面開始實施便利大陸人士入臺的兩項政策:符合條件的赴臺個人遊大陸旅客可申辦入臺證「一年多籤」;大陸文教等優秀專業人才可一年多次入臺。  個人遊符合條件 入臺證可以辦理「一年多籤」  臺灣方面規定,赴臺個人遊的大陸遊客要「一年多籤」必須符合兩種條件之中的一種:1、最近12個月內曾赴臺個人旅遊2次以上,且無違規情形;2、持有經大陸核發往來臺灣之個人旅遊多次籤。
  • 臺灣旅遊業現寒潮,國慶大陸遊客劇減影響生計!
    國家旅遊局10月8日發布了2016年國慶假日旅遊市場信息。國慶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數量高達5.93億人次,10月1日至7日,出境跟團遊客總數量約為139.9萬人,日均團隊出境遊20萬人,同比增長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