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斯主教座堂是法國東北部城市蘭斯的主教座堂,歷史上共有31位法蘭西國王在此加冕。教堂始建於公元5世紀,最初是是獻給聖母瑪利亞的教堂。國王克洛維斯一世在約公元496年在此由聖雷米古斯進行了洗禮儀式,由此揭開了蘭斯主教堂作為皇家儀式舉行地的悠久傳統。1027年,法國亨利一世在蘭斯主教堂舉行了加冕禮,從而確立了這一傳統。法國之後的所有國王,除了七位外,其他所有國王都在蘭斯主教堂完成了加冕禮。蘭斯也因此得名「王者之城」。因為這座教堂的象徵意義重大,一戰時期,為了打擊法國人民的士氣,德國人甚至專門炮轟過這座教堂。
大教堂的入口上是一組精美的雕塑,基本屬於同一時期完工的作品,因此雕塑的藝術風格統一。上方和稍稍後側是天窗處的一個大玫瑰窗,高高的拱形窗戶兩側是雕像,下方是向前突出的尖頂簷篷。中間雕刻的是聖母瑪利亞,描繪了基督與以瑪麗為代表的教會的象徵性婚姻。南門的雕像描繪了約翰的最後審判和啟示錄,北門的雕塑描繪了基督被釘十字架。北門的左側有一座微笑的天使雕塑,是蘭斯所有雕塑中最知名的雕塑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天使雕塑被損壞,但最終被修復,不過據說放回原位的是一尊複製品,真正的微笑天使雕塑被收進大教堂內部。
加冕禮有眾多的觀禮者參加,人們站在教堂兩側,見證著每一位國王加冕的榮耀時刻。隨著法蘭西的不斷壯大,加冕儀式也越來越盛大,為此蘭斯主教堂不斷進行擴建。因為擴建所需要的資金、稅金和土地問題,教堂的教職人員與當地居民和各時期的國王發生過多次衝突。因此教堂的每次改建速度都非常緩慢,修建時間經常跨度在幾十年以上。這座教堂也由此成為了一座文化與藝術的博物館,留下了不同時期的見證。
大教堂中的風琴是法國第五大風琴,原始大風琴風琴可追溯到15世紀,被毀於大火又重建,後面又歷經三次毀壞三次重建,可以說是飽經滄桑。風琴演奏的聲音獨特,現在這裡時常舉行音樂會,讓人們在和平的環境中享受風琴的美妙。
北面的牆壁上裝著一架14世紀的天文鐘,別看它不起眼,卻是不可錯過的景點。時鐘採用教堂立面的形式,帶有精美的窗飾、山牆和雕刻的天使。在一個小時當中,你會看見一系列代表季節、月相和聖經賢士的數字從鐘錶的門上出現再消失,它是這種機械鐘錶中最古老的例子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大教堂被作為戰時醫院使用,隨後德國軍隊開始炮擊蘭斯。炮彈擊中了蘭斯主教堂含鉛屋頂下的木材,引起了熊熊大火,並完全摧毀了屋頂。鐘樓融化,玻璃花窗被炸開,雕塑和部分牆壁被破壞。屋頂中的鉛融化並傾倒在石像怪獸的嘴裡,進而損害了毗連的主教宮殿。戰爭結束時,有人提議將大教堂保持在受損狀態,作為戰爭受害者的紀念碑,但這一想法最終遭到拒絕。1919年法國人開始了主教堂的修復,修復工作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大量資助,利用現代技術和材料來加固結構,教堂裡因此增加了一些由現代人製作的藝術作品。比如大教堂東端的小禮拜堂有一組著名的花窗是現代製作的。由馬克·夏加爾與玻璃藝術家查爾斯·馬克聯合製作的三個窗戶,分別代表耶西樹、舊約新約和蘭斯大帝。
蘭斯主教堂就像一部雕刻的時光之書,等待著人們前來探索。在這裡還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講述,在接下來的文章中請聽我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