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塞納河畔文化遺產瑰寶【14】

2020-12-13 人民網國際

近日讀書,看到150多年前恩格斯對巴黎的讚譽: 「只有法國才有巴黎,在這個城市裡,歐洲的文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行走在塞納河畔,「你就能更清楚地認識巴黎了,在塞納河上,一直到塞納河口,都散發出巴黎的大氣。」讀著這段文字,不僅使近期和多年前兩次遊覽巴黎蘊藏於腦海的畫面呈現在眼前;而且令人想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1年將「巴黎,塞納河畔」整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名錄的決定是何等睿智。

巴黎 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地處法國北部的巴黎是法國首都、歐洲大陸最大的城市,也是與紐約、倫敦、東京並列的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巴黎首都核心部分的小巴黎有220.16萬人口和105平方公裡的面積,囊括周邊7省構成的名為「法蘭西島區」的大巴黎則擁有1098萬人口、超過全國人口1/5,面積達1.2萬平方公裡。巴黎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最初僅是個商品交換的小鎮,其發展始於公元4世紀,6世紀法蘭克王國在此定都;此後巴黎成為歷代王朝京都和歷屆共和國的首都。現在,作為首都這裡仍是總統府、總理府和議會兩院的所在地。在香榭麗舍大道東段我們看到了總統府愛麗舍宮,位於塞納河南的兩層樓房馬提翁大廈就是總理府;法國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其辦公地分別設在協和廣場以南的波旁宮與塞納河南的盧森堡宮。巴黎不僅是法國的政治權力中樞,也是國家的經濟、交通中心,它掌控著全國1/5以上的經濟命脈。巴黎北部諸郊區是汽車、電器等現代化工業生產區,服裝、化妝品、皮革生產和金融、商業、服務業集中於中心城區,光學與精密儀器、鞋類與家具分布於外圍城區;巴黎也是全國航空、鐵路和內河航運中心,這裡有3個現代化機場,除了我們所乘航機降落的戴高樂機場外,還有奧利機場和布爾熱機場;巴黎有6座設施完善的火車站,其放射形鐵路通往全國各地和歐洲各國;巴黎建有環城高速公路和擁有370座車站的地鐵網;塞納河自巴黎以下終年水運暢通。

巴黎是世界文化藝術名城。法國人才輩出,早在1997年前,法國已有47人獲得諾貝爾獎,僅次於美、英、德,居世界第4位。文化是法國的國家名片,首都巴黎是法國的文化教育中心。這裡有創建於1253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巴黎大學」、有建於16世紀的「法蘭西學院」、有著名的「高等師範學院」、有被譽為工程專家搖籃的「綜合工科學校」,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也設在巴黎。我們在巴黎參觀先賢祠時竟在附近看到了兩所不凡的中學,即亨利四世高中和路易大帝高中,這可是兩所載入史冊、兩百年來為法國培育出無數精英的赫赫有名的中學。遊覽手冊顯示巴黎還有眾多的文化設施:全市有大型博物館近70座,劇院、劇場、音樂廳近80座,電影院200多座;還有75座書館,建於1364年的國立圖書館規模最大,藏書1000多萬冊,且珍本居多,門類齊全。

巴黎有歐洲最大的歌劇院。我們來到巴黎市中心的時尚精品區,這裡有以80,000個不同品牌商品而著稱的拉法葉百貨公司(Galleries Lafayette),它又被暱稱為「老佛爺」,其7層樓高的彩色玻璃拱頂雄偉瑰麗,已被列為巴黎古蹟之一;在7樓天天都有免費的時裝表演,展示著巴黎領導全球的時裝文化。巴黎國家歌劇院就與「老佛爺」毗鄰,這是一座兼具哥特風格和羅馬風格的建築,其正面柱體和建築橫眉上有許多精美的浮雕,走近仰望正門上方有莫扎特、巴哈、海頓、貝多芬和亨德爾等音樂大師的雕像;進入劇院大廳,立即被壯觀閃亮的樓梯所震撼。劇院佔地11萬平方米,除容納2000多名觀眾的大劇場外,還有供觀眾休息的古堡式走廊、供公眾參觀的歌劇院博物館和一座圖書館,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芭蕾舞學校也設在這裡。劇院是拿破崙三世頒令建造的,1861年由35歲的建築師夏爾.加尼耶設計,歷經15個年頭,1875年才建成這座藝術殿堂。建築師大量採用了來自法國各地的不同色彩的大理石和青銅材料,整座建築絢麗多彩。國家歌劇院又以建築師名字命名,稱為加尼耶歌劇院。近140年來,許多著名的經典歌劇在此首演,如德國作曲家格魯克的《奧菲歐與優麗狄茜》、《伊菲姬妮在託裡德》,義大利歌劇作曲家羅西尼的《奧裡伯爵》,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貝文努託.切裡尼》,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西西里晚禱》,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等。在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之際,巴黎又在巴士底廣場邊上建成一座巴士底歌劇院,此後巴黎大多數歌劇移至巴士底歌劇院演出,國家歌劇院主要演出芭蕾舞劇。其實,作為世界文化名城的巴黎,文化藝術不只是局限於博物館、劇院與學院裡,這裡的「街頭藝術」活躍至極。就在我們下榻的19區「Forest Hill Hotel in Paris」附近街角開闊處,曾連日看到自帶樂器的市民和學生在那裡舉行音樂會或表演戲劇、舞蹈、雜技節目;還在艾菲爾鐵塔下的草坪上和香榭麗舍大道旁的樹蔭下,看到不少專業的或業餘的畫家在那裡神情專注地即興作畫。音樂表演藝術似乎浸潤著每一個巴黎人的靈魂,繪畫藝術似乎塑造著每一個巴黎人的氣質。此景令人感悟:巴黎之所以被譽為「花都」,原來就是琳琅滿目的文化藝術之花滿城盛開、處處飛花終年不謝。此景只應「花都」有?何不借鑑巴黎,大力倡導我們的同胞熱愛文化藝術呢!提高民族素質非一日之功、更非空談,只有當民眾自覺地將文化藝術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寶貴元素之時,才是全民族素質提高之日。

塞納河畔  最具魅力的文化瑰寶

塞納河是法國四大河流(羅亞爾、羅納、塞納和加龍河)之一,全長776公裡,蜿蜒於巴黎盆地和諾曼第沃野,最終注入英吉利海峽;其中有13公裡呈弧形流經巴黎,許多精美建築分布於塞納河兩岸,猶如一條銀鏈串連著一顆顆散落的珍珠,形成全河最美麗的一段。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稱為右岸、將南岸稱為左岸。兩次來到巴黎,我們都在塞納河畔流連忘返,還乘船遊弋於塞納河上,伴著河面的微風、盡賞了兩岸如詩如畫的美景,羅浮宮、協和廣場、凱旋門、艾菲爾鐵塔、亞歷山大三世橋和塞納河心的巴黎聖母院等著名建築的影像已經深深地埋藏於腦海之中。

世界最大的美術博物館羅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的羅浮宮是一座U字形的精美宮殿,內藏世界頂級藝術品達40萬件。從金字塔的入口進來,走向靠塞納河的南翼就是「德儂宮」,走向北翼就是「黎塞留宮」,夾在兩翼之間朝東的展館叫「蘇利宮」。三翼宮殿都是以法國歷史名人的名字命名的。羅浮宮在189個展廳中展出的珍品囊括了從中古時代至19世紀古老的埃及藝術、東方藝術、希臘與古羅馬藝術、歐洲繪畫、歐洲雕刻、珍寶及工藝美術極品。我們雖然兩次參觀羅浮宮,也仍是跑馬觀花。但無論時間多麼短暫,羅浮宮的「宮中三寶」是不能漏掉的,雖然不被允許拍攝。一是木板油畫《蒙娜.麗莎》,這是達.芬奇於1503—1506年間為佛羅倫斯的「喬空達夫人」所畫的肖像,在高77釐米、寬53釐米的畫面中,人物優雅的面容、清晰的雙眸、淺淺的微笑、雙手交錯的體態,充分體現了女子的教養和氣質,開闊的山水背景更顯出人物的大氣;此畫更絕妙之處在於無論你從哪個角度觀看,女子溫柔的目光都在注視著你。羅浮宮已將這幅不朽的傑作置於一個玻璃櫃中,加以特別保護。二是《米洛的維納斯》,這是1820年在希臘米洛島出土的公元前一世紀的雕塑,全高2.02米,從頭、肩、腰、腿到足部的曲線變化,充分展示了無比神聖純潔和富於線條與平衡感的女性美,是當今世界最為精美的一尊古典大理石雕塑。三是《雙翼勝利女神》雕像,這尊高3.28米的雕像是1883年在希臘薩莫色雷斯(Samothrace)出土的,作品大約完成於公元前190年;缺頭女神迎著兇險的海風屹立在船頭,被浪花打溼的長裙緊貼在胸前和雙腿上,隨風飄拂的裙擺似乎令人感到女神的呼吸,展翅欲飛的體態傳遞著女神勝利的喜悅。能把死寂的石頭雕成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傑作,雕刻家該有多麼高超的技藝啊!無疑羅浮宮是值得前往朝聖的世界藝術寶庫。站在玻璃金字塔旁,觀賞三面的宮殿建築,仰望宮殿牆頂屹立著的法國11—18世紀的86位名人雕像,令人感到羅浮宮這座建築本身也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傑作。羅浮宮的歷史可追溯至1190年,最初是當時國王菲利普二世所建的一座城堡;1360年查理五世將其改為皇宮,由此開啟了羅浮宮的輝煌歷史;1546年法蘭西斯一世令建築師皮爾(Pierre Lescot)將原來的皇宮改建為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宮廷建築;1589年亨利四世即位,他花了13年時間建成了羅浮宮最壯觀的大畫廊主體;此後經過路易十四、拿破崙一世和三世的重建與擴建,融盡了著名建築師的智慧。拿破崙為宮殿增建了兩翼,並盡其所能裝飾羅浮宮,最終在45公頃的面積上建成了長達680米的皇宮建築群。宮內收有幾個世紀以來歷代帝王的藏品,特別是拿破崙把當時歐洲其他國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藝術珍品都搬進了羅浮宮。羅浮宮博物館是法國大革命的產物,1793年8月10日,國民議會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宣布,昔日的皇宮將屬於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並於當年11月18日正式向公眾開放,自此羅浮宮歷經600多年的洗禮終於成為歐洲首座公共美術館。當代總統密特朗也對羅浮宮作出了新的貢獻,他面對羅浮宮只能展出10%藏品的困境,邀請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制定了羅浮宮的擴建計劃。貝聿銘以「不動羅浮宮」、「向地下要空間」為宗旨,在拿破崙庭院豎起一座鋼架玻璃金字塔作為博物館的入口和心臟、使建築各翼凝聚於一個中心;同時在地下拓出一個寬闊的接待大廳,並整修改建了曾被法國財政部佔領百餘年的側翼「黎塞留宮」,最終使羅浮宮的總面積由5.72萬平方米增至23.8萬平方米,極為有效地擴大了服務與展覽空間。熠熠閃光的玻璃金字塔魅力無窮、它與精美的宮殿相映成趣,使古老的羅浮宮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

「花都」中心富有歷史文化沉澱的經典旅遊區。和羅浮宮一樣,同處塞納河右岸的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道、凱旋門也是到巴黎的世界遊客必去朝聖的地標,這些地方絕不是一個普通景點,而是富有歷史文化沉澱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是經典的旅遊線路。由羅浮宮西行,穿過拿破崙1806年所建的頂端有4匹青銅鍍金奔馬雕塑的小凱旋門和靜謐的杜樂麗花園就到了頗負盛名的協和廣場。這裡最早稱為路易十五廣場、建於1757年,後更名為革命廣場,1793年大革命時期,國王路易十六在此被送上斷頭臺。之後,廣場經過重建正名為協和廣場,共佔地8.4萬平方米,中央屹立著一座高23米的方尖碑,這個已有3000年歷史、重220噸的龐然大物是從盧克索運來的,碑身上刻有埃及軍事帝國最後一個強有力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輝煌業績的古埃及象形文字,這是埃及總督1831年送給法國的禮物;方尖碑兩側各有一座仿羅馬式的噴泉水池;廣場周圍豎立著8座以法國城市命名的雕塑,這裡是法國國慶閱兵及遊行示威的地方,平時則是公眾遊覽休息的場所。從協和廣場繼續西行,便是巴黎最漂亮的香榭麗舍大道,被世人稱為「香街」。它全長1880米、寬80—120米,兩側是成行的參天梧桐和慄樹。圓點廣場將這條大道分為東、西兩段,浪漫的東段林蔭遮日、英式草坪、具有田園般的幽靜;繁華的西段名店林立、110多個世界名牌在此落戶,雍容華貴的建築仍顯帝國時代的豪華。大道附近坐落著著名的古建築——總統府愛麗舍宮、有記錄著1900年萬國博覽會時期法國榮耀的大宮和小宮,還有可以與「紅磨坊」媲美的表演場所時尚的「麗都」。這條大道沉澱著法國人1885年為偉大作家雨果送葬的悲傷、1944年為巴黎解放的喜悅和1970年為戴高樂將軍誌哀的悲痛。「陽光下,細雨中,在正午,在子夜,這裡有你熱望的一切,哦,香榭麗舍!」正如我的同事原駐法國記者鄭園園翻譯的《香榭麗舍》歌詞所吟,這是一條承載著巴黎300年演變史、沉澱著法國人感情的歷史大道,也是積澱著法蘭西文化的「香街」,更是蘊含著一個民族智慧的景觀大道。「香街」西端便是輻射出12條大道的星形廣場,又稱戴高樂廣場,雄偉的凱旋門就坐落在這裡。凱旋門建於1806—1836年間,高48.8米、寬44.5米、厚22.2米,是拿破崙時代為紀念奧斯特裡茲戰役而建,是世界上最大的凱旋門,門壁上有取材於法國戰史的巨型浮雕,其中最值得觀賞的是雕塑家路德刻畫人民捍衛國家的壯麗浮雕《馬賽曲》;558位帝國將軍的名字都刻在拱門的內牆上;凱旋門內的無名烈士墓埋葬著一位無名法國士兵,以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難的130萬法國官兵;這裡自1921年點亮的長明之火至今仍燦燦發光,烈士墓前擺滿的鮮花散發著濃鬱的香味。拱門下有拿破崙博物館的入口,登凱旋門的石階或乘電梯均可登頂攬勝,12條林蔭大道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確為歐洲大城市的設計典範。從羅浮宮、協和廣場、香榭麗舍大道至凱旋門,一路走來令人讚嘆,啊!塞納河右岸,巴黎的精華所在。

世界上最美的大橋之一,亞歷山大三世橋。這座金屬結構的大橋坐落在風景如畫的塞納河上,全長107米、寬40米的大橋連接著右岸的香榭麗舍大道和左岸的榮軍院廣場。榮軍院建於1670年路易十四時代,是為戰爭中殘疾軍人修建的一座療養院,其正門是圓形金頂的聖路易教堂,拿破崙墓就在教堂正下方的地下室裡。每天有許多遊客穿過亞歷山大三世橋往來於「香街」與榮軍院之間。因此,這座大橋特別引起遊人的關注。大橋建於1886—1890年間,是俄皇尼古拉二世贈送給法國的禮物,它是以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命名的。仔細觀察,這座大橋有許多獨特之處:橋身低沉,不影響兩岸視野;橋下未使用任何橋墩支撐、只在兩側以4根巨柱固定橋身,看來造橋技術含量頗高;大橋兩端造型生動的青銅鍍金騎士群雕、以水生動植物與花卉雕塑為主的橋身裝飾、健美有力的人物金雕、30餘組愛神鵰塑燈柱,特別是大橋兩端立柱上古典與現代法蘭西標誌性的精美紋飾,似乎都在訴說,這是一座富有文化內涵、彰顯著藝術魅力的大橋。

現代巴黎的標誌——艾菲爾鐵塔。從榮軍院西行,很快就到了艾菲爾鐵塔,它是昂然屹立在巴黎西部塞納河左岸最重要的景物。鐵塔建成於1889年,當年正值法國大革命100周年之際,巴黎舉辦了世界博覽會以示慶祝。博覽會上最引入注目的展品便是艾菲爾鐵塔,它成為當時席捲世界的工業革命的象徵。但當時法國不少人、包括一些藝術家並不認可這個鋼鐵怪物,然而,反對的聲浪倒激起更多人的關注,建成當年就引來200萬人參觀鐵塔;當今,這座鐵塔已和羅浮宮、凱旋門、巴黎聖母院齊名,成為巴黎四大象徵,當然,它們不僅僅是建築地標,更是文化地標。法國傑出建築師居斯塔夫.艾菲爾首次採用鋼架鏤空結構鑄造的這座高300米的鐵塔,直至1931年紐約帝國大廈落成前、它保持了42年世界最高建築的地位;當今,如計入廣播電視天線高度,其總高為320米。據介紹,建造這座鐵塔使用金屬構件1.5萬多個、鑽孔700萬個、使用鉚釘250萬個,其總重達7000噸,但其巧妙的結構使鐵塔不嫌笨重,它給予地面每平方釐米的壓強僅有4公斤、與椅子腿承受一個人的重量相當。艾菲爾鐵塔設有57米、115米和274米三個不同高度的瞭望臺,可同時容納上萬人。兩次去巴黎,我們分別登上三個不同層次的瞭望臺。第一次,先乘電梯到面積最大、服務設施齊全的低層瞭望臺,這裡商店、餐廳、咖啡館、影院、郵局一應齊全;在此北望靜靜流淌的塞納河、擁有兩棟對稱新月形建築的夏洛宮,南望碧綠的戰神廣場大草坪、古老的法蘭西軍校和毗鄰軍校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清晰如畫,歷歷在目。然後,我們又乘電梯上到高層瞭望臺,上面很安靜,可俯瞰巴黎整個市容,極目遠望,視野可及70公裡處的景色。在頂層我們看到一些勇者,他們是花了1小時、攀登了1711個臺階上來的,他們歡呼、拍照,盡情地享受著付出的快樂。第二次,我們乘電梯到115米的中層,這一層是賞景拍照的最佳高度,暗綠的羅浮宮、米色的凱旋門城樓、白色的聖心大教堂和旖旎的塞納河景色盡收眼底,色彩斑斕、景致迷人。這一層設有一個全景餐廳,遊客可在優雅的環境中進餐、賞景,在百米高空中享受不一樣的快樂。

塞納河心搖籃島上的聖母院

美得讓人心動的塞納河巴黎河段有兩個著名的小島,即莊嚴的西岱島和優雅的聖路易島。懷著欣賞塞納河兩岸精華的快樂,我們從拉丁區穿過聖米榭橋來到塞納河心的西岱島、按詞彙含義就是城島。這是一個僅長1000米、寬500米的船形小島,但它卻是巴黎的搖籃。公元前3世紀,這裡只是一個荒無人煙的沙洲,當時一批以漁獵為生的「巴黎斯」人(Parissi)逃到這裡,在此休養生息、築城開道,沙洲變為「城島」,這便是巴黎的起源,巴黎的名字就是由這個部族名稱演變而來的。在巴黎的發展過程中,一直以城島為中心向外擴展,直至19世紀巴黎地區行政長官奧斯曼任職期間,將巴黎再擴大一圈,形成今日20區的格局。城島地處塞納河心、又是巴黎的中心,2000多年來羅馬人、法蘭克人在島上留下許多古建築,其中以東端的聖母院最為著名。當然,法國文豪雨果紀念碑式的傑作《巴黎聖母院》增加了它的知名度,但這座建築自身在歐洲建築史上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聖母院從1163年奠基直至1345年建成、耗時將近200年,將教堂建成一座巍峨而又纖巧、空曠而又明亮的哥德式建築,使這座巴黎最古老的教堂成為歐洲教堂的楷模。舉目仰望,建築頂端布滿了漂亮的尖塔,其正面朝西分為3層,底層自左向右排列著名為「聖母」、「最後的審判」及「聖安娜」3座尖拱形門洞;在門洞之上的長條壁龕裡排列著28座雕像。中層兩側各有一對雙拱形窗戶,中間則是直徑達13米、光芒四射的玫瑰窗。上層在一排雕花石柱支撐的平臺上屹立著兩座60米高的鐘樓,雨果小說裡的鐘樓怪人加西莫多敲的那口13噸重的銅鐘就懸掛在南塔樓裡。進入可容納9000人的大堂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在高35米、長130米、寬48米的廳堂裡,75根石柱將其劃為5個長廊區,堂前祭壇上安放著聖母塑像,濃重的肅穆氣氛使華麗的廳堂異常寂靜,許多信眾將手中點燃的白蠟燭輕輕地放在聖母像前。

來到城島參觀聖母院的遊客都會注意到聖母院前的原點(Point Zero),這是法國計算所有距離的起點,由此更加顯示作為巴黎發源地的城島不僅是巴黎的心臟,也是法國的中心。法王路易九世安置聖物的精美聖禮拜堂、原為古監獄的司法大廈、五彩繽紛的花市、古香古色的老街巷、孩子與鴿群嬉戲的聖母院廣場、流淌著清澈河水的岸邊都是城島的景致,這是一個兼具人文與風景優勢、美得讓人不舍離去的小島。

法國是個極具吸引力的旅遊大國,不僅有風情萬種的「花都」巴黎,還有迷人的蔚藍海岸和秀麗挺拔的阿爾卑斯山,人文景觀與自然風光相互融合、豐富多彩。截至2012年7月,法國已有38項世界遺產,其中以羅浮宮和巴黎聖母院為中心涵蓋上述景點的「巴黎,塞納河畔」便是這批世界遺產中最具魅力的文化瑰寶;世界遺產委員會給它的評價是:「從羅浮宮到艾菲爾鐵塔,從協和廣場到大小王宮,巴黎的歷史變遷從塞納河畔可見一斑。巴黎聖母院和聖禮拜堂堪稱建築傑作,而奧斯曼寬闊的廣場和林蔭道則影響著19世紀末和20世紀世界的城市規劃。」當然,我們在巴黎大區遊覽過的三代帝王之家「凡爾賽宮及園林」和拿破崙最愛的行宮「楓丹白露宮殿與園林」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紙短意長,難以一一寫盡,去巴黎看看吧!那是一本值得拜讀的「大書」。 (馮 霄 / 文 於世文 / 攝)

相關焦點

  • 巴黎塞納河畔文化遺產瑰寶
    讀著這段文字,不僅使近期和多年前兩次遊覽巴黎蘊藏於腦海的畫面呈現在眼前;而且令人想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1年將「巴黎,塞納河畔」整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名錄的決定是何等睿智。 巴黎 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地處法國北部的巴黎是法國首都、歐洲大陸最大的城市,也是與紐約、倫敦、東京並列的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
  • 巴黎塞納河畔文化遺產瑰寶(組圖)
    讀著這段文字,不僅使近期和多年前兩次遊覽巴黎蘊藏於腦海的畫面呈現在眼前;而且令人想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1年將「巴黎,塞納河畔」整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名錄的決定是何等睿智。  巴黎 世界歷史文化名城  地處法國北部的巴黎是法國首都、歐洲大陸最大的城市,也是與紐約、倫敦、東京並列的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
  • 在巴黎塞納河畔,享受沒有沙子的沙灘節
    7月17日,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人們在沙灘節設置的躺椅上休息。7月17日,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人們在沙灘節設置的躺椅上休息。7月17日,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一個小男孩在沙灘節設置的躺椅上休息。7月17日,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人們在沙灘節設置的躺椅上休息。
  • 巴黎塞納河畔
    會後,順便乘「歐州之星」去了一趟法國巴黎。 在巴黎,會見了羅浮宮的蒙娜麗莎,憑弔了大火燒過的巴黎聖母院,穿梭了一下凱旋門,攀了巴黎大鐵塔。 其實我最鍾情的還是塞納河。但在流經陡地時,溪水不斷奔騰,平原溪水慢慢匯聚,而到了巴黎時,形成曲河,凝聚於此。 巴黎市沿塞納河十多公裡都是石砌碼頭和寬闊的堤岸,有數多座精美的橋梁橫跨河上,高樓大廈排列於兩岸,整齊劃一,似是守衛塞納河的勇將,莊嚴,肅穆,古典,景色十分美麗壯觀。塞納河孕育了巴黎,巴黎也因塞納河邊逐漸繁華。塞納河甚至被稱作是巴黎的水上香榭麗舍大道。
  • 法蘭西的藝術寶庫——巴黎塞納河畔
    塞納河在巴黎的誕生及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與巴黎緊緊相連,渾然一體。巴黎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在城區緩慢流過的塞納河。令人嘆為觀止的眾多古典和現代建築,大都集中在長約13千米的宛如一道半弧形的塞納河畔。經過巴黎市區的這段13千米的塞納河道上橫徊著36座不同時代的橋,橋與橋之間距離僅數百米。這些橋幾乎每一座都有動人的歷史故事和傳說。橋的建造風格和用材各異。
  • 周董的一首歌叫告白氣球,塞納河畔左岸的咖啡,巴黎的美不止如此
    對於法國人甚至整個西方國度,咖啡無論是早餐,下午茶,還是加班提神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飲料,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塞納河,是貫穿整個巴黎城市的河流,被法國人稱為「母親河」,而享譽世界的巴黎也是在這起源的。所以法國主要的建築都圍繞這塞納河畔兩岸建立的,在這裡你不必擔心,因為各個景點過於分散,人生地不熟而迷路,因為你怎麼走都在圍繞著塞納河畔。
  • 世界最大露天圖書館:巴黎欲為塞納河岸舊書商申遺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BFM新聞電視臺5月3日報導,在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將法棍申遺後,巴黎希望將塞納河岸的舊書商申請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據報導,當地時間5月2日,巴黎向法國文化部提出,希望將該市舊書商申請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巴黎,塞納河畔—法國不容錯過的絕美之地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同時也是法國的第75省,屬於法蘭西島大區。巴黎素有「花都」、「世界時裝之都」、「飲食王國」、「世界會議之城」等稱呼的巴黎,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擁有著法國五分之一的人口,是法國乃至歐洲最大的城市。
  • 巴黎聖母院之殤
  • 法國皇家城堡塞納古堡的前世今生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離首都巴黎很近,200公裡。所以被稱為法國的花園。驕傲的法國人,是這樣評價的:要完整領略法國風情,只需要去兩個地方,一是巴黎,一是羅亞爾河谷。巴黎代表法國浪漫而前衛的一面,她的美在於多元文化風格匯聚與此,並形成了不同文化之間的撞擊和矛盾;而羅亞爾河谷則體現法蘭西民族深入骨髓的古典主義情懷,她的美在於最甜美最純粹的法蘭西風情,她是法蘭西民族最值得驕傲和最小心翼翼呵護的部分。
  • 競賽:巴黎河畔餐廳
    PARIS RIVERSIDE RESTAURANT由專築網縷夕,楊帆編譯提交:2017年9月30日註冊: 2017年9月30日語言:英文地點:法國,巴黎獎品:詳情見下文類型:開放型巴黎乃至整個法國都以其美食而聞名世界,擁有非常詳盡的美味佳餚和烹飪系統。
  • 法國:走進塞納 - 馬恩省臨時新冠肺炎門診
    3月26日,在法國塞納-馬恩省的馬恩河畔拉尼,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在臨時設立的門診中心問診。 法國巴黎以東的塞納-馬恩省近日設立臨時門診,接收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為其進一步治療提供諮詢和轉院服務。新華社發(奧雷利安·莫裡薩爾攝)3月26日,在法國塞納-馬恩省的馬恩河畔拉尼,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臨時門診中心引導患者。 法國巴黎以東的塞納-馬恩省近日設立臨時門診,接收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為其進一步治療提供諮詢和轉院服務。法國衛生總署署長薩洛蒙26日說,法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升至29155例,死亡病例1696例,分別比上一日增加3922例和365例。
  • 你守護的不是巴黎的聖母院,是世界文化遺產
    這座建築有1000年的石頭、800年的玫瑰花窗、400年的橡樹、500多年前的藝術珍品……它是古老的符號,是千年人類歷史文化留給現代社會的瑰寶,如今這場大火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  對於這場大火,中國人民同法國人民一樣深感痛惻。因為巴黎聖母院不只是巴黎的,它是法國文豪雨果筆下的浪漫殿堂,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地標之一。
  • 剛剛,巴黎,塞納河畔又建沙灘了,好想和你一起來浪啊~
    供人們消暑休閒和浪一浪的塞納河畔巴黎沙灘節從7月6日開始再次登場並將持續到9月1日!!!!!!!!!!!!!!!!!!!!!!!!!!!!!!!!!!」就是每年夏天的七八月份在塞納河畔的一些地方鋪上沙子做成人工沙灘這一提案很快獲得了批准並作為巴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 巴黎聖母院火災後內部曝光:座椅燒毀,玻璃花窗倖存
    上個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到今天,這場大火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近日,法國官方允許媒體進入到巴黎聖母院內部進行拍攝,人們也得以比較全面地看到火災後巴黎聖母院目前內部的景象。
  • 巴黎塞納河岸百年舊書攤艱難生存
    如今的塞納河岸有固定的227個舊書攤位超過30萬本的圖書,平均每個書攤都有1000-1200本書出售,他們被稱為「綠色車廂」,與塞納河一起,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自16世紀就存在的塞納河舊書攤,是巴黎風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從幾個月前開始,越來越多的書商離開了這裡,綠皮廂也不再被打開。
  • 塞納河畔酒店新建萬平違建與合肥城建扯皮不拆
    合肥市知名的塞納河畔花園酒店竟然大部分是違法建設?一位市民撥通12345政府服務熱線投訴,要求查處。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得知,該酒店的10000平方米新建建築均未依法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合法審批手續,經合肥市規劃局界定確屬違法建設。
  • 疫情下的巴黎沙灘節
    一年一度的法國巴黎沙灘節於7月18日正式拉開帷幕,將持續至8月30日。巴黎沙灘節始於2002年,每年在塞納河岸的部分區域設置躺椅、遮陽傘、棕櫚樹等,並開展豐富多樣的免費文體活動。新華社報導員奧雷利安·莫裡薩爾攝影報導↑7月18日,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的拉維萊特區域,巴黎沙灘節為人們提供消毒免洗洗手液。↑7月18日,人們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享受沙灘節。↑7月18日,人們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享受沙灘節。↑7月18日,人們在法國巴黎沙灘節上享受水上遊樂設施。
  • 巴黎聖母院火災後內景:座椅燒毀 彩色玻璃花窗保存
    (原標題:巴黎聖母院火災後內部景象曝光:座椅被燒毀 彩色玻璃花窗得以保存)巴黎聖母院火災後內部景象曝光:座椅被燒毀 彩色玻璃花窗得以保存(來源:)上個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近日,法國官方允許媒體進入到巴黎聖母院內部進行拍攝,人們也得以比較全面地看到火災後巴黎聖母院目前內部的景象。從畫面中可以看到,目前巴黎聖母院建築內仍有人員在對現場進行清理。教堂內部的條凳座椅被燒毀。不過所幸,教堂內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得以保存。
  • 巴黎聖母院火災後內部景象曝光:座椅被燒毀 彩色玻璃花窗得以保存
    上個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火災。到今天,這場大火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近日,法國官方允許媒體進入到巴黎聖母院內部進行拍攝,人們也得以比較全面地看到火災後巴黎聖母院目前內部的景象。從畫面中可以看到,目前巴黎聖母院建築內仍有人員在對現場進行清理。教堂內部的條凳座椅被燒毀。不過所幸,教堂內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得以保存。在火災發生一個月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表示,巴黎聖母院的悲劇,應該為全世界在文化遺產保護上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