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邁著七十歲的步伐站在黃山光明頂的時候,真切地領悟了「歲月不饒人」的真諦!五十出頭的時候登黃山,哪裡會有「好漢坡」前無老漢的感嘆;哪裡會有望「天都峰」而卻步的無奈;哪裡會有見「一線天」而繞路的道理呢!
黃山很美,美的讓人陶醉!
上山是風景,下山畫中行。
黃山之美,美在松石相依,天合一體:
松依黃山貴,山靠松揚名。松生黃山,八百米以上稱黃山松,以下叫馬尾松。同種不同名,證明了「松依黃山貴」是的確的。
黃山仙境,雲霧飄渺。置身其中,大有神仙聚會的悠閒感覺。
因此才有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佳話。這話演繹的出處源於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一家之言傳播之久遠,足見黃山之美深入人心;再有黃山「始信峰」的傳說,更加強化了黃山「仙山神境」的地位。
讚美歸讚美,始信才會信。
實話實說,我遊歷名山大川的感悟很簡單:三山五嶽各有千秋。因此,黃山歸來還看山,山外之山有洞天。古稀之年再登黃山實乃——封山之作。
其理由更簡單——生命之限!
登山看日出以觀滄海。泰山觀日出是佳話;黃山看日出就如買彩票中大獎。什麼意思?因為黃山難見東方紅!
夏日到廬山待上一個月是享受;到黃山上住上兩晚,足矣足矣!為什麼?因為黃山上多風多霧多雨少陽光,不適合居住生活。
名山多古剎,黃山無寺廟。如此等等,都在證明黃山上不適合居住生活。黃山的確有幾處寺廟的「遺名」,如,慈光閣、松谷庵等。但是,早已尋不到寺廟的蹤跡了;至於望仙臺、煉丹臺、神仙洞等等,都是美麗的傳說而已。
行文至此,要說明的意思有三:1.黃山雖美,不宜久留;2.三山五嶽各有千秋;3.湖南張家界的美景比肩三山五嶽。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