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欽佩,我們都自豪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因為我們的文字優美,詩詞雋永。那些平常眼中的平常景物,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卻能化身為美好的情景與細膩的情感。
文豪大家自是有這種能力,讓我們在他們的描繪之下欣賞事物的各種美好,理解事情的深邃含義。
中華文化的瑰寶當屬唐詩宋詞,無論是哪一種,對音律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音韻美好非常。
說起宋詞,不得不提文豪蘇軾。這蘇軾生性豪爽,但是太過直率,所以雖然腹中才華萬千,也曾考取功名,但是終因為性格過於剛直而得罪了小人,最終官場一路坎坷,被一貶再貶。
但是蘇軾的確非凡夫俗子,即使命運沒有給他最好的安排,他還是儘可能地去熱愛生活。他愛交朋友,愛寫詞創作,也愛喝酒吃肉。那著名的「東坡肉」就是蘇軾所發明,更是他這一生的心頭好。
從他寫的《於潛僧綠筠軒》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個率真君子蘇東坡和他對生活的熱愛。這首詞開懷清新,淺顯易懂,看起來是信手拈來之作,卻是積累的才學迸發。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這開篇第一句,就將東坡心頭好和盤託出。君子有兩大愛好,一是吃肉,一是賞竹。東坡肉傳承已久,那東坡肘子更是飯店一道名菜。蘇軾的豁達心性在這兩句表現無遺。
緊接著蘇軾用不可辯駁的語氣告訴你讀者:不吃肉你得瘦,不養竹你一定俗。這至理名言流傳至今,經典傳承,是因為完全是真理,讓人沒辦法爭辯。這詞句趣味橫生,卻也讓人意味深長。吃肉與養竹相提並論,那這裡寫竹一定是令有含義。
多少文人墨客,以竹明志,因為竹子的筆直,從來不會彎曲,寧折不彎就是講竹子的氣質。竹生多節,這也是人們所欽佩且願意以此效仿的「節氣」。
竹子中空,瀟灑挺拔,這是謙謙君子,清麗俊逸,虛懷若谷的象徵。竹子四季皆青,不懼嚴寒,萬古長青。蘇軾這詩中,講竹,實際是在喻人,做人不該失了節氣,應該堂堂正正地挺立在那裡。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這後半段的詞句裡,則除了繼續講述真理之外,還略帶有自嘲的口吻。既然不吃肉人會瘦,不養竹人會俗。
可是蘇軾又繼續論述到,人的身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因為沒吃肉變瘦了,並沒有什麼關係,畢竟還會有胖的那天。可是,如果人要是變得俗不可耐,失了氣節,那恐怕你這一生也沒有辦法再去挽回了。
這就是自古以來文人氣節,將君子之氣節看得比生命還重。古人尤其是一代文人墨客,絕對不能失了氣節,不能做小人之事,這註定會讓一生都背負著不好的名聲。這是作為古代文人一種精神執著。
即便是在動蕩的亂世,只要保住自己的心中的一方骨氣,即便深陷泥沼,精神世界也是圓滿的。這篇作品,看似作者信口說的話,卻是字字珠璣,意味深長。
因為吃肉是物質,養竹卻是為了講述精神上的境界,為後人傳遞的是一種精神主張。感染、激勵著後人,這就是所謂的「君子人格」。
蘇軾此詩是在寂照寺遊寺,看到寺中有綠筠軒時有感而發。多少文人墨客抒懷詠竹,而蘇軾這一首卻是清新雅麗之作。
全篇用詞淺顯易懂,卻講述了深刻的道理,發人深省。食無肉,居無竹,直到現在仍然是文人雅士的必然喜愛。
蘇軾到底有多喜歡竹子,又有多喜歡喝酒吃肉,不妨在這本《蘇軾詞傳》中找一找。看一看這位宋代大文豪熱愛生活的詞句是多麼的豐富多彩。這一套詞傳還包含有這套詞還有《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原價238元,現在特別優惠僅需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一張電影票就可以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了解到一代文豪們的奇聞趣事,與文化交心的機會不能錯過。
風趣史書總結:
蘇軾生性豪爽,自然是以竹之品格為榜樣,所以在這首詩詞中以詠竹議論為主。這首小詩區區幾十個字,卻講述了古來有志之人的不屈氣節,而看似隨手寫出的文字,卻讓我們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