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寺廟內散步,看到竹子,一首詩脫口而出,寫出了君子品格

2020-12-10 風趣史書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欽佩,我們都自豪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因為我們的文字優美,詩詞雋永。那些平常眼中的平常景物,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卻能化身為美好的情景與細膩的情感。

文豪大家自是有這種能力,讓我們在他們的描繪之下欣賞事物的各種美好,理解事情的深邃含義。

中華文化的瑰寶當屬唐詩宋詞,無論是哪一種,對音律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音韻美好非常。

說起宋詞,不得不提文豪蘇軾。這蘇軾生性豪爽,但是太過直率,所以雖然腹中才華萬千,也曾考取功名,但是終因為性格過於剛直而得罪了小人,最終官場一路坎坷,被一貶再貶。

但是蘇軾的確非凡夫俗子,即使命運沒有給他最好的安排,他還是儘可能地去熱愛生活。他愛交朋友,愛寫詞創作,也愛喝酒吃肉。那著名的「東坡肉」就是蘇軾所發明,更是他這一生的心頭好。

從他寫的《於潛僧綠筠軒》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個率真君子蘇東坡和他對生活的熱愛。這首詞開懷清新,淺顯易懂,看起來是信手拈來之作,卻是積累的才學迸發。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這開篇第一句,就將東坡心頭好和盤託出。君子有兩大愛好,一是吃肉,一是賞竹。東坡肉傳承已久,那東坡肘子更是飯店一道名菜。蘇軾的豁達心性在這兩句表現無遺。

緊接著蘇軾用不可辯駁的語氣告訴你讀者:不吃肉你得瘦,不養竹你一定俗。這至理名言流傳至今,經典傳承,是因為完全是真理,讓人沒辦法爭辯。這詞句趣味橫生,卻也讓人意味深長。吃肉與養竹相提並論,那這裡寫竹一定是令有含義。

多少文人墨客,以竹明志,因為竹子的筆直,從來不會彎曲,寧折不彎就是講竹子的氣質。竹生多節,這也是人們所欽佩且願意以此效仿的「節氣」。

竹子中空,瀟灑挺拔,這是謙謙君子,清麗俊逸,虛懷若谷的象徵。竹子四季皆青,不懼嚴寒,萬古長青。蘇軾這詩中,講竹,實際是在喻人,做人不該失了節氣,應該堂堂正正地挺立在那裡。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這後半段的詞句裡,則除了繼續講述真理之外,還略帶有自嘲的口吻。既然不吃肉人會瘦,不養竹人會俗。

可是蘇軾又繼續論述到,人的身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因為沒吃肉變瘦了,並沒有什麼關係,畢竟還會有胖的那天。可是,如果人要是變得俗不可耐,失了氣節,那恐怕你這一生也沒有辦法再去挽回了。

這就是自古以來文人氣節,將君子之氣節看得比生命還重。古人尤其是一代文人墨客,絕對不能失了氣節,不能做小人之事,這註定會讓一生都背負著不好的名聲。這是作為古代文人一種精神執著。

即便是在動蕩的亂世,只要保住自己的心中的一方骨氣,即便深陷泥沼,精神世界也是圓滿的。這篇作品,看似作者信口說的話,卻是字字珠璣,意味深長。

因為吃肉是物質,養竹卻是為了講述精神上的境界,為後人傳遞的是一種精神主張。感染、激勵著後人,這就是所謂的「君子人格」。

蘇軾此詩是在寂照寺遊寺,看到寺中有綠筠軒時有感而發。多少文人墨客抒懷詠竹,而蘇軾這一首卻是清新雅麗之作。

全篇用詞淺顯易懂,卻講述了深刻的道理,發人深省。食無肉,居無竹,直到現在仍然是文人雅士的必然喜愛。

蘇軾到底有多喜歡竹子,又有多喜歡喝酒吃肉,不妨在這本《蘇軾詞傳》中找一找。看一看這位宋代大文豪熱愛生活的詞句是多麼的豐富多彩。這一套詞傳還包含有這套詞還有《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原價238元,現在特別優惠僅需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一張電影票就可以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了解到一代文豪們的奇聞趣事,與文化交心的機會不能錯過。

風趣史書總結:

蘇軾生性豪爽,自然是以竹之品格為榜樣,所以在這首詩詞中以詠竹議論為主。這首小詩區區幾十個字,卻講述了古來有志之人的不屈氣節,而看似隨手寫出的文字,卻讓我們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蘇軾和禪師在寺廟散步,看見竹子,寫了一首詩,幾乎句句是經典
    古代有將花草「梅」「蘭」「竹」「菊」比喻為品行高古的四君子,而其中,」竹「的結構精巧完全不與其他繁花爭豔,我們似乎從未見過竹樹生花。據植物學家科普,竹子的花朵只在漫長的歲月中靜放,而在花開花謝之後其生命即將走向終結。它的生命是何等的閃耀,如焰火花千樹後迎來落幕。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讓蘇軾模仿「翻車」的詩,是來自寺廟的以為小和尚寫的。你一天晚上,月朗風清,小和尚在寺廟裡守山,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月亮實在是漂亮,突然感覺自己文思泉湧,於是,便隨手在寺院的圍牆上寫下了一首非常厲害的詩句。
  • 蘇軾被貶後,看到梨花,寫了一首小詩,最後一句寫出了豁達瀟灑
    這首詩就是蘇軾的《東欄梨花》。全詩如下:這首詩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前兩句寫東欄梨花的景色:梨花是淡淡的白色,柳樹是深深的青色。白色和青色在顏色上的對比體現了春天的美好,體現出春意正濃的場景。洋洋灑灑的柳絮帶著雪白的梨花瓣飄遍了滿城。
  • 他被後世稱為「詩虎」,一首經典的詠梅絕句,寫出了梅花高尚的品格
    筆者今天與大家分享羅鄴比較重要的一首作品,也就是這首《梅花》,在這首詩中,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通過對於梅花的描寫,表達出了梅花高尚的品格,還有骨子裡堅貞不屈的精神
  • 王陽明《君子亭記》,君子如竹子,有四種品格,你記住了嗎?
    沒多久,又在何陋軒附件建了一間軒房,起名為君子亭。為何取這個名字了,因為亭子四周種滿了竹子,陽明先生說,竹子有君子的四種品格:德行、節操、明達、姿容。因此,給新的軒房取名君子亭,並他寫下了這篇《君子亭記》。
  • 白居易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有竹!
    竹,與松、梅並稱為「歲寒三友」,又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它向來是高潔、堅韌、虛心等美好品格的象徵。在古典詩歌中,詠竹詩不在少數。王安石《詠竹》中「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陳與義《竹》中「高枝已約風為友,密葉能留雪作花」,鄭燮《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無不將竹的美好品格展現的淋漓盡致。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題李次雲窗竹》,便是一首借竹言志、別有情韻的詠竹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之手。
  • 一竹一人一畫境,一念一品能修心——竹子詩畫集
    這裡繼承魏晉風度之氣,以魏晉的名士風流來刻畫兄弟們的高雅志趣,來烘託他們超然脫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時切詩題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賢之一)的出世之志來映照自己對遁跡竹林的出世生活的無限嚮往。 從寫作方法上,此詩運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寫了竹亭集會,賦詩飲酒彈琴的和諧場面,寫出兄弟之間的友愛之情。
  • 鄭板橋這首詩表現手法高超,寫出了不一樣的竹子,同時通篇還充滿了...
    ,特別是他的這首《新竹》,更是一首難得的經典之作,整首詩寫得意境優美,從而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 竹子與別的植物也是不一樣,而且它本身也是與菊花、梅花、蘭花並稱為「四君子花」,所代表的正是一種精神,而詩人在這首詩中,也正是寫出了不一樣的竹子,同時也告訴了世人,江山代有人才出
  • 于謙路過陶淵明的故居,看到了剛剛盛開的菊花,寫下一首唯美的詩
    那麼除了這一首之外,還有這首《過菊江亭》,那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高遠,寫得也是很有趣,雖然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卻充滿了詩情畫意。古代的文人品格高尚,堅持自我,而于謙的人品和學識,那都是一流,使得他成為了後世的楷模。
  • 看到朋友美麗的妾室,蘇軾寫了一首動人的詩,感動了世界近千年
    看到好朋友王鞏漂亮的妾室,蘇軾想為她寫一首詩,感動了所有人。丈夫被降職,妾室跟隨,蘇軾問:「你為何不離不棄?」,她說我的心在哪,那裡就是我的家鄉,蘇軾說:我想為你寫一首詩。在北宋時期,蘇軾是一位文學領袖。
  • 蘇軾很經典一首詩,生活艱辛卻依然愛著,心境豁達,令人十分欽佩
    在古詩詞的海洋中,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許多與此相關的作品,詠雪詩篇更是不計其數,而且風格還很多變,不同的詩人寫出的雪景都有很大的差距,有人清麗、有人淡雅、有人哀傷……而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與雪相關的詩,詩文的作者是蘇軾。雪後到乾明寺遂宿門外山光馬亦驚,階前屐齒我先行。
  • 畫中四君子,品之君子範
    古之四君子,以梅蘭竹菊為比喻,常常藉此表達出創作者的高潔、孤傲、絕俗的思想情感。雖然四君子的象徵意義各不相同,但是文人藉此借物感懷,以物喻人,在詩中歌詠,在畫裡抒情,歷經千百年形成了具有中國文人氣質和傳統文化精神的四君子。梅,傲霜鬥雪,以「凌寒獨自開」的孤傲氣節,表達出了文人士大夫的清高的品質。文人畫梅,以其清絕高雅之氣,施以水墨作畫,而創為「墨梅」。
  • 十首寫竹子的古詩詞,願你生活節節向上
    詩面寫竹,竹之直節挺立,猶君子之風,千村萬陌,無處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樣的君子,無論到那裡都可以清高自立。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 之稱。《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 常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細談竹子為何頗受文人喜愛?
    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學家蘇軾,對竹子有著頗高的評價。而且他一生愛竹子之深也無人能比。曾有詩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竹子在他心中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蘇軾的代表作《於潛僧綠筠軒》寫出竹子的高風亮節和挺拔凌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 蘇軾最「普通」的一首千古名作,景色唯美,哲理深刻,一讀想再讀
    比如,寫廬山,蘇軾寫出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寫景,蘇軾寫出了廬山的層巒疊嶂,各有不同。而進一步,蘇軾又告訴我們局部和整體的關係,這就是意境深遠。再比如,寫古戰場的宏大,蘇軾順手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竹子不開花,花中四君子為什麼有它?
    花界F4講的是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一下竹子,為什麼算得上花界四君子中的一員。前文提到竹子是有花植物,也是會開花結種的。只是時間周期很長,有的三四十年,有的上百年。開花消耗掉絕大部分營養,一開花表示竹子就要枯了。
  • 蘇軾一首驚豔了時光的詩,你知道嗎
    東坡先生(蘇軾)一生寫出了無數驚豔眾生的詩詞,有豪放不羈的,有深情婉約的,有富於哲理的,也有詼諧幽默的。讓大家耳熟能詳,出口成誦的就有好多首。他曾任杭州通判,住到了西湖邊,西湖這樣鍾靈毓秀的地方,怎麼能少了東坡先生的筆墨呢。
  • 「花中四君子」寓意好氣質高雅,總想讓人多養幾盆
    花中四君子,寓意好氣質高雅,多養幾盆品味高花中四君子你知道是哪幾種嗎?你知道為什麼梅、蘭、竹、菊被稱為花中四君子嗎?你知道它們四個的特性是什麼嗎?如果你也感興趣就一起看下去吧。第一個講講梅花吧,代表品質是傲,唐宋八大詩人——王安石,就曾直接以梅花為古詩標題講述梅花的高尚品格,讚揚了梅花不管冬天的寒冷依舊獨自悄悄綻放著,散發自己獨有的香味。在極端的寒冷中展示出自己的高潔和高傲,也被稱為是四君子之首。
  • 梅花的君子品格是做人原則,張謂的這首《早梅》,寫得就很有韻味
    梅花是君子的象徵,寒梅傲雪,無論天氣多麼寒冷,只要一到了季節,它就自然會綻放,完全不會畏懼寒霜,這也正是梅身上最獨特的品格,而這樣的一種品格,也是每個人應當學習的榜樣;不管現實有多麼艱辛,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勇敢地活下去,而且靈魂一定要高尚;這種精神在梅花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當我們讀那些詠梅詩時
  • 蘇軾的一首詩,富含人生哲理,青壯年朋友一定要讀懂!
    《贈劉景文》是蘇軾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詩詞作於元祐五年,主要是通過託物言志來告訴好友不要自暴自棄,困難都只是暫時的,人要心存希望,千萬不能意志消沉。《贈劉景文》宋代:蘇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