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島全圖》根據其內容而定。圖中未注比例、圖例,方位在圖沿四周;採北上、南下。全圖形象的描繪了舟山島的地理環境。
《舟山島全圖》原尺寸: 65釐米×55釐米。
定海城在圖中偏左下方,以環狀城牆及城門表示。
圖中山峰、河道、橋梁、營汛及群峰之間的紅色虛線代表的道路,清晰可見。
青壘頭
竹山門
圖中一明顯的標示為青壘頭與竹山門之間的土城牆。
康熙23年,巡撫趙士麟、總兵官孫惟統等疏言舟山為寧郡藩籬,請移定海總兵駐札鎮守;25年5月總兵官黃大來又會同督撫題請設立縣治;26年5月,康熙以「山名為舟,則動而不靜」,詔改「舟山」為「定海山」,並題「定海山」匾額。27年(1688),建定海縣(原定海縣改為鎮海縣)。隸屬浙江寧波府;道光21年改置定海直隸廳。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統率一軍、鎮守一方的武將定海鎮總兵葛雲飛(1789-1841)以「定海三面皆山,前臨海無蔽,請於衜頭築土城」。道光21年,英軍來犯,葛雲飛與前來定海協防的壽春鎮總兵王錫朋(1786-1841)及處州鎮總兵鄭國鴻(1777-1841)俱壯烈殉國。從圖上土城牆的描繪,判斷本圖繪製年代,應在道光21年後。《舟山島全圖》現藏於大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