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葉浙江全省11府及各府所轄行政區域範圍總圖《浙江全圖》

2020-12-10 圖長河

《浙江全圖》描繪了浙江全省11府及各府所轄行政區域範圍總圖。圖中方位註記於圖沿四周,採南方為上。城池用不同顏色塗繪表示浙江境內11府所屬各縣。各區之間,連接紅線表示道路,紅線上則註記兩地間的道路裡程。錢塘江兩旁繪有海塘堤堰,沿海岸島嶼分別註記。府、州、縣城牆及山嶺地貌皆以形象符號表示。

《浙江全圖》原尺寸: 63釐米 x 101釐米

以下為部分截圖

歷史時期浙江的行政建置甚早;清沿明制,其間變革甚少。康熙三十六年(1698),舟山置定海縣,以舊縣改置鎮海。雍正六年(1728),增置溫臺玉環廳。道光二十一年(1841),升定海為直隸廳。乾隆三十八年(1773),升海寧縣為州,降安吉州為縣。領府11,直隸廳1,州1,廳1,縣75。圖中所反應缺道光二十一年的定海直隸廳。因此判斷製圖年代在清中葉(1773–1841)之間。此地圖現藏於美國國家圖書館。

相關焦點

  • 清代手繪浙江11府76縣全貌
    此《浙江全圖》作者不詳,約繪於清康熙(1662-1722)初期,距今約360年。共含青綠山水地圖88幅,畫心尺寸:37.2X48.4釐米。描繪清代浙江省全圖及州縣地圖(浙省全圖、杭州府、嘉興府、湖州府、寧波府、紹興府、台州府、金華府、衢州府、嚴州府、溫州府、處州府等),標記境內:山脈、河流、湖泊、府衙、海岸、島嶼等。地圖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四邊有位置距離標記及地圖名。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
  • 描繪清代浙江省行政區劃境內河道沿海島嶼等分布地圖《浙江全圖》
    《浙江全圖》地圖描繪了浙江省所轄11府、1直隸廳、1廳、1州、75縣等行政區劃及境內河道、湖泊、沿海諸島嶼等分布。全圖以計裡畫方的方式(每方百裡)繪製。方位標於圖之四邊。圖右下方附圖說,敘述境內若干府、州道路裡程及省會杭州府與京師順天府(北京)的方位、距離、裡程。
  • 描繪清代光緒年間廣東全省的河流分布及行政區域的地圖《廣東全省...
    《廣東全省水陸輿圖》全圖主要描繪了清代光緒年間廣東全省的河流分布、行政區畫,以不同顏色區別不同府、州、廳的行政區域。從圖的右下方能清晰的看到註記全省政(府、州、廳、縣)、軍(水師三十七營及陸路六十八營)、通商口岸(廣州、三水、瓊州海口、廉州北海、潮州汕頭)、十一處洋稅關卡及四十二處釐務局廠卡(稅務稽徵單位)。
  • 描繪浙江省沿海6府各要口的海岸地貌地圖《浙江沿海要口全圖》
    《浙江沿海要口全圖》全圖涵蓋範圍:北起自杭州灣北岸與江蘇省交界處,南至溫州府甌江口;西至錢塘江杭州府一帶,東至海,主要描繪了浙江省沿海6府(嘉興、杭州、紹興、寧波、台州、溫州)各要口的海岸地貌。(如:島嶼、暗沙、礁石、江流、城鎮、海塘、沙灘、溪澗等)並標示有航道與水深。
  • 福建現清初海防長卷《福建海岸全圖》 專家:珍貴文獻史料
    責任編輯:姜貞宇     清代初期的《福建海岸全圖》。蔣濱建 供圖   中新網寧德4月11日電 (記者 葉茂)「《福建海岸全圖》具有豐富的福建海岸軍事地理的歷史元素,是研究明末清初福建沿海地區的軍事防衛及海絲之路的珍貴權威的文獻史料。」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蔣濱建11日如是對中新網記者說。
  • 形象描繪清代浙江舟山島地理環境地圖《舟山島全圖》
    《舟山島全圖》根據其內容而定。圖中未注比例、圖例,方位在圖沿四周;採北上、南下。全圖形象的描繪了舟山島的地理環境。《舟山島全圖》原尺寸: 65釐米×55釐米。定海城在圖中偏左下方,以環狀城牆及城門表示。
  • 為何說河北省這個市,在清朝時是屬於三個省「四府一州」所轄區域
    位於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的河北省邯鄲市,轄6個區、1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共18個縣級單位,總面積12073.8平方千米。其實這樣的格局才僅僅形成50多年的時間。在清朝今天邯鄲市的一帶則分別屬於三個省四個府一個州的十五個州、縣。
  • 描繪清代江陰縣轄行政區劃地圖《江陰全圖》
    《江陰全圖》地圖名標示在圖上方。全圖屬常州府江陰縣轄行政區劃地圖。 全圖未附圖例、比例及方位,但從圖中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的分布,判斷為北上、南下。
  • 清朝直隸省包括今天哪些省、市,所轄的各府、州城池都長什麼樣?
    "在我國古代為了防盜匪、防兵災,在各人口集中地都建有各種各樣的城池,有京師以及各省、府覆蓋範圍極廣的城池,有縣城一級的一般城池,在一些重要的村鎮也有高大的寨牆或者「土圍子」,不過在經歷了幾百年的風吹雨打、幾經戰火以及近代大規模的拆城運動,特別是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導致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益,各地的城池不管大城還是小城,已經基本看不到了,剩下的寥寥無幾。
  • 清代臺灣地區行政區域沿革表
    清代臺灣地區行政區域沿革表 時間:2003-01-15 17:13   來源:  清代臺灣地區行政區域沿革表(一)1684年隸福建省之一部臺灣府
  • 把明清時府州所轄範圍與今天地級市相對比,河南哪些地方變化較小
    而對於河南省內,明清時的各府、直隸州所轄的縣與今天各地級市所轄縣相比變化就特別大了,這當然是由於民國初年把明清以來的府、州撤銷,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經濟發展設立新的地級市,以及和河北、山東兩省進行跨省區劃調整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 明清時期,浙江有七個以州為名的府,現僅一為縣
    浙江,因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又稱浙江而得名,作為省名始於元末。 浙江設省後,建制、區劃較為穩定,明清時均轄有十一個府,其中浙江現有十一個地級市中有十個能與其對應,這十一個府中有七個以州為名。
  • 描繪清代四川省行政區劃境內河道沿及湖泊等分布地圖《四川全圖》
    《四川全圖》地圖描繪了四川省所轄12府、3直隸廳、8直隸州、6廳、11州、112縣等行政區劃及境內河道、湖泊等分布。全圖以計裡畫方的方式(每方百裡)繪製,方位標於圖之四邊。境內河道密布,長江橫亙境內南方。
  • ...398平方公裡,範圍包括順慶區、高坪區、西充縣所轄的16個鄉鎮...
    按照批覆內容,新區規劃面積398平方公裡,空間範圍包括南充市順慶區、高坪區、西充縣所轄的16個鄉鎮(街道)所屬行政區域,分別是順慶區瀠溪街道、搬罾街道、金臺鎮、漁溪鎮,高坪區龍門街道、青蓮街道和西充縣多扶鎮全部行政區域;順慶區荊溪街道、新復鄉、共興鎮、蘆溪鎮和高坪區小龍街道、江陵鎮、走馬鎮、螺溪街道、老君街道部分行政區域。
  • 描繪清代福建省行政區劃及境內河道沿海島嶼等分布地圖《福建全圖》
    《福建全圖》地圖描繪了福建省所轄10府、2直隸州、4廳、62縣所轄行政區劃及境內河道、湖泊、沿海島嶼等分布;另附臺灣島中央山脈以西的半部及澎湖群島;臺灣西半部的行政區劃大致表達了。全圖以計裡畫方的方式(每方百裡)繪製,方位標於圖之四邊。
  • 徐永明主編:《清代浙江集部總目》
    據我所知,蔣寅先生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就調查清代詩學的文獻,張寅彭先生做清代詩話的搜集和整理,張宏生先生做清詞的搜集和整理,國家清史工程文獻整理項目做清代詩文集彙編,都有階段性成果問世。這些工作都是撰寫文學史堅實的基礎,也是清代文學研究的重要的基礎研究。
  • 新世紀,浙江這兩個縣撤銷,隸屬於紹興市
    浙江,因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蜿蜒曲折又稱之江、折江而得名,兩宋時曾有兩浙路,元朝設江浙行省,明初正式有浙江省。浙江歷史悠久,省內名城、古縣眾多,進入新世紀後省內各地市經濟發展迅速,為擴大城區面積多個縣撤銷,其中古縣數量不少,僅紹興市就有紹興、上虞兩縣(縣級市)撤銷劃為市區。
  • 描繪清代江西省行政區劃及境內河道湖泊等分布地圖《江西全圖》
    《江西全圖》地圖描繪了江西省所轄13府、1直隸州、2廳、1州、75縣等行政區劃及境內河道、湖泊等分布。全圖以計裡畫方的方式(每方百裡)繪製,方位標於圖之四邊。圖右下方附圖說,敘述省會南昌府與京師順天府(北京)的方位、距離、裡程;省內各府、州的方位及至省城的相距裡程;圖中以不同符號表示省內各府、州、縣、廳的位置及主要村鎮、山名及湖泊名稱都有註記。鄰省境外接界的州縣,也分別有標示。
  • 廣西歷史:清代廣西十一府之四,思恩府行政區劃範圍,思恩府故事
    在廣西這片土地的歷史上,曾同時存在過兩個以「思恩」為名的區域,一是之前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的文章《廣西解放後被撤併的縣十六——思恩縣:兜兜轉轉終歸環江》中介紹的思恩縣;再一個就是本文所說的「思恩府」。兩個以「思恩」為名的區域,都自唐代開始,共存了千年。一個偏北,唐時為縣,如今為鎮;一個偏南,唐時為州,明清為府,如今已消失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