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旦發現關注不了「大公館」的時候,請您請移步「大公館2013"(新的公眾號:DGG-668)馬上保持同步關注。
大公館2013(新公眾號:DGG-668)會在次日清晨發布,內容基本與舊大公館的保持一致,但或也有一點內容的不同。那裡,是我們的新館,那裡,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與大家繼續保持同步交流。謝謝關注!
源自:橙子不糊塗(ID:SmartOrange88)
為何疫情肆虐,
3月27日,路透社報導了白宮正在考慮新的出口管控措施,可能會限制臺積電在內的供應商對華為進行出口。
華為昨天在年報說明會上,對此問題做出了回答。華為認為:
「如果美國政府實施這種措施,中國政府也只能實施相應的措施,對美國有關公司限制出口。在美國的管制下,華為還能從韓國的三星、臺灣的MTK、大陸的展訊購買晶片進行手機生產。
就算華為長期不能生產晶片,但是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晶片企業崛起,華為也還是可以通過這些企業和韓國、日本、中國臺灣、歐洲晶片研究廠商進行合作進行生產。如果美國政府可以直接修改外國廠商的遊戲規則,其實是在破壞全球的自由貿易。如果中國政府也採取相似的政策,這會對全球產業產生多大影響?最終,毀掉的將不只是華為一家企業。」
這段回答有3個比管制本身更為關鍵的信息:
1. 華為可以和非美國企業做生意,長臂管轄的「實際作用」有限;
2. 華為正在扶持中國國內晶片企業,而且已經看到的成效;
3. 如果美國政府的長臂管轄歇斯底裡,那麼大家一起玩兒完。
關於第1點,之後如果有必要,我會從瓦森納協議的角度詳細說明。
關於第2點,華為為什麼說「相信中國很多晶片企業會崛起」?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很多晶片企業已經不再是「渣男」,逐步成長為男神。
有很多朋友發給我昨天一張渣男、男神、Diao絲、備胎的圖片,這裡順便評論一下。很明顯,發圖的桶子很久沒有做行業研究了,因為醫藥應該明顯從男神淪為D絲,部分創新藥成為渣男,而極少數公司成為男神,此為其一。而家電,在很多人眼裡也已經成為備胎…
八字大運排盤,明年你還能否翻身
掃描、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把握每年吉兇,贏在轉折點!
更明顯的,就是忽略了很多半導體公司已經或者即將成為男神。過多的論證沒有意義,只說一點:
想必沒有多少人會覺得大基金是個笨蛋吧?那麼你覺得國家大基金怎麼看這張圖,是一笑置之,還是嗤之以鼻?真正的大規模產業投資並且最終獲取巨大財富的,都是在投資具有底層邏輯的資產,只有短期的投機資金才會在四個象限裡開啟電風扇模式。
其實,魔幻的事實是:
很多人討厭「渣男」,是因為自己不是那個「渣男」。甚至當渣男成為男神,反倒會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無趣…
要不很多人不願意持有茅臺呢?就是因為「賺錢太無聊」,無法顯示其高超的手藝。
至於第3點,如果美國政府歇斯底裡地限制所有國家的相關公司自由的和華為做生意,這無疑是穿皮鞋和光腳的死磕,腦殘行為。
華為昨天提到了一篇BCG的報告《How Restrictions To Trade With China Could End US Leadership In Semiconductors》,這篇報告發布於3月18號,其中最核心的觀點就是:
如果美國禁止中國公司採購美國晶片產品,將會使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力迅速下降,最終將被韓國、日本、中國所替代。
圖片來源:波士頓諮詢
《How Restrictions To Trade With China Could End US Leadership In Semiconductors》
目前,美國在幾乎所有大的半導體領域裡都處於領導地位,在這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強勁的實力,不可撼動。
然而很明顯的是,從2014年開始美國的市場整體市場份額持續下降,韓國快速攀升,已經達到美國的50%。中國目前只有美國的約10%。
從產業鏈角度看,美國在相當大的一部分領域裡的市場份額接近或者超過50%,除了半導體代工被中國臺灣的臺積電截胡,OSAT半導體封測被中國臺灣和大陸擠壓以外,就剩下半導體材料是個弟弟。
半導體材料基本被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等瓜分掉了市場。
這個圖非常有意思,直接揭示了半導體產業的核心邏輯——一票否決權。
各個國家都在尋求那一票否決的權力,瓦森納組織的穩定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保證自己先活著,實在不行可以跟強盜「魚死網破」,是瓦森納協議「沒什麼實質意義」的根源。
這個之後再談,總之目前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全面領先,即使在某些領域內有明顯的不足。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美國對於華為的仇視以及不擇手段?還非要以自己10倍於中國的體量和中國死磕?
你的一生 還能有多少個十年?
不靠贏在起跑線,全憑贏在轉折點
掃描、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把握每年吉兇,贏在轉折點!
這明顯是不合理的狀態,把華為毀掉,可能也就是讓中國從5%降到2%,但是美國可能從48%下降到30%。
美國的設備商場應用材料和泛林半導體,來自於中國的營收都將近30%,如果沒了中國市場,這兩家公司基本上直接虧損,因為這兩家公司的淨利潤率都是20%,損失了如此大的營收,但是成本不會下降這麼多。
現在美國半導體公司面臨的現狀是:
要麼虧損,要麼提高30%的售價。換句話說,要麼活的半死不活,要麼提價大家一起速死。
中國其實逐步也開始擁有一票否決權:巨大的統一市場+隱現的美國式全領域布局。
喪失掉中國市場,半導體設備廠商會瞬間生不如死;而且一旦中國被禁,以中國的體制和現有能力,中微公司這樣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多,只會加速中國替代的進程。
這裡要說明一點,類似於光刻機這樣的設備,暫不考慮,我更傾向於這是一種「歷史的偶然」,之後會有專門的文章介紹。
這是目前中國半導體領域的產業事實,中國和美國的產業界過的都很艱難,並非只有中國被按在地上摩擦。就像華為說的,毀掉的不會是華為一家。那麼擁有巨大利益的美國實際上受傷更深。
所以,美國一直在推遲關於華為的限制令,其實就是一張牌,一張討價還價的牌而已。我們不討論什麼國家安全,這是美國人講的便宜話。美國在敘利亞幹掉了伊朗的3號人物,全世界應該都知道自己最大的國家安全威脅到底是誰。
到這裡,已經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結論:
1. 美國看起來想弄死華為,不僅殺敵800自損1w,而且一定會便宜韓國和日本;
2. 這一年的事實說明,美國搞不死華為。
這就很奇怪,美國到底為什麼要對5%市場份額的中國這麼忌憚,而放任韓國和日本快速發展呢?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能夠對美國未來的戰略形成威脅,而且把美國套路學習的明明白白,像極了自己。
不僅戰略布局像,而且脾氣也像。不僅提倡全球化合作,還想建立共同體,這是搶了過去美國人作為班長的活兒。
美國未來的科技戰略,也就是下一代的科技革命——人工智慧以及量子霸權。在疫情之下,基本沒什麼人還記得這個東西。
但是美國人沒有忘,美國人很清楚知道自己限制中國半導體的目的是什麼。
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論文產出,在1990s進入增長期,90年代末論文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近十年來達到了每年10w篇以上的數量級,人工智慧領域的論文佔全球論文總數的比例已經達到了6%,2019年也許會更高。
而中國的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出奇的快。2018年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AI融資規模第一大國家。
這就是便宜資本的效用,讓「看明白」的人能夠藉助超級便宜的資本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
就在歐美疫情爆發前,2020年2月歐盟發布了《人工智慧白皮書》。白皮書的目的在於協助歐洲各國同「其他國家」在人工智慧與科技領域相抗衡。
八字大運排盤,明年你還能否翻身
掃描、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把握每年吉兇,贏在轉折點!
歐洲委員會已根據「數字歐洲計劃」提出了超過40億歐元的建議,支持高性能和量子計算。
去年6月,美國對《國家人工智慧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進行了更新。新計劃重新評估了聯邦政府人工智慧研發投資的優先次序,指出擴大公司合作夥伴關係對美國人工智慧研發至關重要。隨著新計劃的出臺,美國政府人工智慧研發戰略重點也隨之擴展至8個。
去年10月24日,谷歌的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量子計算200秒=地球最強超算1萬年的突破,谷歌為此已經悶頭幹了13年。
這個事兒大到由CEO皮猜親自官宣,論文登上了Nature 150周年紀念特刊、各大主流媒體頭版頭條,熱度全網第一。
谷歌更傾向於稱這為量子優越性,但是川普的大女兒伊萬卡直接稱之為「量子霸權」。實際上,很明顯伊萬卡的說法更符合我們的理解。
美國就是在打造量子霸權,藉此繼續領先世界100年。
中國目前在AI領域無論是人才還是發展程度,都遠遠的落後於美國。但是卻好於其他國家,包括日本和歐盟。中國的AI人才數量只有美國的約1/3,相關的水平可能連1/3都不到,但是中國是投資最大、響應最快而且最有潛力和美國抗衡的國家之一。
中國的布局和手段,和美國非常像。都是大規模的投錢+國家意志,沒什麼說的,在下一次科技革命這件事兒上,市場和自由都沒那麼重要。引導巨大的社會規模資金流向AI領域,甚至聯邦政府直接投資,引入五角大樓的訂單就是過去美國發展半導體的路徑。
這一套沒有人比中國更了解了,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中國「有錢了」,而且未來錢會更多。
至於量子霸權,其實AI一直沒有得到本質的發展,就是因為量子計算機的發展遲滯。即使是谷歌或者IBM,也僅僅是在液氮環境下造了一個「罐子」,離成熟的商用化還非常遙遠。
也就是說,是算力,制約了AI的發展。現在的AI就是大N號的圍棋軟體或者Siri,深度學習等等還處在數據統計與分析的階段,無法真正的產生質變。
直到出現量子計算,以人類目前無法理解的算力,才有可能催生出真正的AI。
量子霸權和人工智慧,才是美國人下一代的科技戰略。這個戰略不允許任何人幹擾,尤其是中國。
美國人很清楚,雖然現在中國非常弱小,但是中國的體制和這些年賺的錢,尤其是加上這次因為疫情放的大水,中國不會愁錢。如果中國把巨大的資金引入AI,那麼美國相對於中國在AI領域的領先很可能會快速縮小。
而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圍追堵截,甚至是下死手,並不是美國人的根本戰略。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美國人希望「遏制中國半導體」,而不是下決心「幹掉中國半導體」,因為自己也要發展AI,現在的半導體雖然相對於未來的量子計算機有些弱小,但是在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時間範圍內,這還是屬於最高精尖的產業。美國沒必要也不可能在實現量子霸權之前把半導體徹底幹掉,那麼也實現不了了。
所以美國最終是希望「所有人都向我申請,是否能供貨華為」,而不是「所有人都不能供貨華為」。
控制,遠比扼殺要好用的多。
真正的戰略大師,講究的是圍而不殲、圍魏救趙,拖慢中國半導體的發展速度,壓制中國在AI領域的快速做大。
對於美國人的尿性,我們從中興通訊的事件裡可以看到,美國希望中興通訊休克,而非掛掉。然後以各種奇葩理由入主中興、監管中興、控制中興。
對於華為,美國人也是同樣的想法,接管華為要比滅掉華為更符合美國人的利益。然而華為是塊硬骨頭,不僅沒垮掉,還讓美國人崴了腳。
對於華為的戰略,應該是美國這麼多年最大的戰略失誤,川普原本以為華為是中興,捏一下就休克,結果發現一腳踏進去深不見底。
到此,未來美國制裁華為、限制華為,我們都應該從3個角度看:
1. 華為很難;
2. 美國也很難;
3. 大國角力,爭取時間。
不用妄自菲薄一聽到制裁就尿褲子,也不用吹捧「厲害了我的國」,實際上雙方都是在搶時間,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中美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至於中美,希望我們能扛住美國對半導體的壓制,同時不要在AI領域的研究上落後美國太多。
美國人過分的重視半導體,這種「幹不死、自己又很受傷」的手段很可能讓我們認為這就是他們的目的,而忽略了他們真實的科技戰略。
希望華為能扛住,強烈看好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等到一切都實現的時候,我們再來看看到底誰是最帥男神。
來源:橙子不糊塗(ID:SmartOrange88)
版權聲明:「大公館」除發布原創市場投研報告以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社會時政類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添加LJZ2228微信聯繫。謝謝!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掃描或長按識別上圖中二維碼,把握每年吉兇,贏在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