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減肥狀態很好的時候,你的身體評分也會很高,因為隨著你的水分的提升你的蛋白質的提升,包括你的脂肪的下降,那麼你的各項綜合指數來判斷之後,你的評分呢,會越來越高。
一、 BMI
BMI值,叫做體質指數,也可以理解為肥胖指數。評價18歲以上人群營養狀況的指標,反映身體胖瘦程度。但是部分內臟脂肪超標的朋友就不適用此公式。
BMI=體重(kg)/身高(m)2
參考範圍:
BMI<18.5則為體重過低
18.5≤BMI<23.9為正常體重。
23.9≤BMI小於27.9為超重
BMI≥27.9為肥胖
一般來說,超重和肥胖的人士才需要減肥
30歲以上女性體脂率標準範圍:20%-27%
30歲以下女性體脂率標準範圍:17%-24%
BMI不適用人群:未滿18歲青少年,運動員,重力訓練人群,孕婦,哺乳期。
二、 脂肪百分百
脂肪百分比,也稱之為體脂率。體脂率的高於低也取決於你這個人當前的一個體形。體脂率=脂肪重量÷體重×100%,脂肪重量與身體重量的比值,反映脂肪佔比和健康程度。
體脂率<18%,體脂易瘦體質
體脂率<20%,非常健康
20%<體脂率<25%,是不胖不瘦
25%<體脂率<30%,孕婦級別
體脂率>30%,膠囊包油
所以體脂率的高於低於通常都是能夠直接體現出這個顧客的肥胖等級。
正常體脂率:男性15%<體脂率<18%,
女性20%<體脂率<25%,
三、 肌肉率
根據人體肌肉總量和人體體重、身高相結合得到的比例值,用以評價健康狀況和身體力量。
肌肉率會跟隨著我們的脂肪的逐漸減少,而增加身體所佔的一個比例。標準35%-45%。肌肉量越高,代謝越快。
體重大,肌肉大,脂肪大,減重需要先調理再減重,前期減重不會太明顯。經常運動的人,肌肉含量正常,減重不是很快。
三、 水分
在我們整個減脂過程當中,我們是需要密切去關注的。瘦的人一般水分都會很高,通常肥胖的人群,因為脂肪的原因,就會導致這個水分偏低。要把水分補充上來,把你的水分給漲上去才能夠達到我們健康人群的一種標準。所以在減脂過程當中補充水分顯得尤為重要。加強營養吸收,加快脂肪分解,多喝熱水。
超重和肥胖人群體內的水含量低於正常體重人群。這也是為什麼體脂率下降後,在保證正常飲水的情況下,水分會升高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男性身體水分含量在60%,女性則略低,50-55%。45%以下則偏低,建議適量飲水、加強運動(因為肌肉是親水的)增加肌肉量,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
四、蛋白質百分比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約佔人體重量的16%。蛋白質過剩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蛋白質缺乏容易引發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PEM)。
通常在我們人體的16%-19%。他們這個越胖的人蛋白質才會越偏低,那麼稍微瘦一點的人呢,蛋白質都會偏高一點。
如果蛋白率偏低,可以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雞蛋、牛奶、酸奶、魚肉、雞肉、豆腐,反之減少攝入。
五、內臟脂肪
這個參數可以幫助我們直接去判斷我們顧客的一個亞健康狀態。內臟脂肪數值過大,可能出現脂質代謝異常,導致脂肪肝和肝功能損害。
7<內臟脂肪<10 偏重,微胖
12<內臟脂肪<16 輕微脂肪肝
16<內臟脂肪<20中度脂肪肝
內臟脂肪>20 中度脂肪肝
內臟脂肪<4.5 安全
內臟脂肪過多,皮下脂肪容易增多,減肥容易反彈。
六、 脂肪重量
看看體重減了多少,脂肪減了多少。這種數值會給我們的水分成反比,脂肪上升的時候水分一定是下降的,也就是說你的水降了,那麼你的脂肪一定是上漲了(喝水水沒有喝夠)。如果說你的水上漲呢,那麼脂肪一定是下降的。
體重下降沒有脂肪下降快,說明在整個的減脂過程當中,脂肪的下降速度是比他體重下降速度要快的。咱們分解它的脂肪消耗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超出了他的體重。因為他的水分上升了,它的蛋白質上升了,他的肌肉上升了是不是。
七、 基礎代謝
基礎代謝率是指人在清醒的狀態下,而且是在尤其安靜的狀態下。按照每小時每平方米,我們人體體表所散發的這種熱量就叫做基礎代謝。
第一個就是了解標準數值,一般女的標準呢,是在1200/1300以上,男的標準基礎代謝呢,是在1600/1800以上。如果說低於這個數值相對代謝比較慢,那麼減脂也非常的慢。我們就要提醒一下客戶,鑑於這個基礎代謝有點低,減脂相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會慢一點。
第二個就是基礎代謝率是我們在減肥過程當中來判斷顧客是否攝入熱量過高的一種方式。體重下降,基礎代謝也會下降。數據當中,他的基礎代謝是緩緩的下降,每天體重掉一點。
減的慢的減的不好的,就會發現他的基礎代謝值,一下子撐老高一下子又掉下來,這種他的能量攝入就會偏高。
一般早上大於晚上,男人大於女人,年輕人大於年長者。
適合20-45歲的人群使用。
一般來說,會降低基礎代謝,原因大致如下:
1、內分泌系統的失調(比如甲狀腺減低、腎上腺、性腺失調);
2、年齡的增加(一般年齡越大會導致肌肉含量的損失,而肌肉的多少直接影響基代);30歲以後,每10年降低2%,60歲以後下降更多。男性比女性的基礎代謝率高5%~10%,是因為男性去脂組織多與女性。
3、體重的降低(體重越高,需要的熱量越多,所以基代越多,反之亦然);
4、患病原因,消耗的活動少了,自然降低了基代;
5、環境溫度與氣候。在舒適環境(20℃~25℃)中,代謝率最低。在低溫和高溫環境中,代謝率都會升高。
6、體格構成。基礎代謝與人體的體表面積呈正比關係。
7、其他因素。咖啡因可以使基礎代謝水平提高
八、骨質(骨量)
人體成分中骨組織的重量。骨量根據比例數據得出,反應骨骼健康程度,是否缺少微量元素。當體脂率、肌肉率、水分等達標,骨量自然達標。不少朋友以為骨量不足是缺鈣,是否缺鈣需要通過骨密度(BMD)進行測量。
九、皮下脂肪率
皮下脂肪的含量。皮下脂肪是貯存於皮下的脂肪組織,在真皮層以下,筋膜層以上。適量的脂肪可維持體溫恆定,在冬天起到抵禦寒冷的作用,脂肪也不是越少越好。
十、生理年齡
根據體脂率、水分、基礎代謝率可以判斷生理年齡,體脂率達標、水分正常、基礎代謝率達標,生理年齡會比實際年齡年輕,反之會大。
身體年齡標準與實際年齡的對比,小於3歲評價為年輕,3歲範圍內評價為正常,高於3評價為警示。
注意: 體脂秤使用注意事項:
一般是早上排便後空腹測量準確性更好。因為室內溫度、進食和飲水量、運動前後等都會對數據產生較大影響。但家用體脂稱和健身房的體脂稱原理不同,出來的數據也不一樣。
隨著測量時身體狀況的變化,如發燒、暴飲暴食、大量出汗等,隨著一天內的活動變化(生物電阻抗有著入睡時上升、活動時下降的特性),測量數值也有巨大的變化。
據醫學調查統計,在每天起床後3小時或飯後3小時進行測量,體脂數值最為精準。每日保持在同一時間、同一條件下進行測量,基本上測量數據浮動不會超過0.5個點,可以用於記錄及作為使用標準。
使用過體脂稱在使用時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1、在測量時要將秤放在平坦的地面上,這樣才能使測量到的數據更為精準
2、另外一定要光腳,不要穿襪子、穿鞋,否則是測量不到脂肪等數據的,而且為了數據的準確性,衣服也是能少穿就少穿。
3、在做過激烈運動後、醉酒後、浴後是不建議進行測量的,因為這幾種情況是會影響數據測量的準確性的。
4、有些體脂稱也是有禁用人群的:孕婦、心臟搭橋患者、骨質疏鬆患者是明文提示禁止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