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今天發布了一款體脂秤,這也是跑步機繼後的第二款智能硬體。我們提前以媒體身份拿到這款售價199的產品,在對它測評之餘,特地去了一兆韋德、威爾斯、浦東市民體質檢測中心、社區小健身房專門去做了體脂率等數據的身體檢測——只為對比確認下,Keep 這款顏值在線的體脂秤,實際用起來到底精準嗎?另外除了檢測體脂,它還能做什麼?
開箱及上秤
和如今所有智能秤一樣,Keep 體脂秤設計風格很簡約,官方宣傳照大量使用了馬卡龍圖案,顯然產品定位更針對家用尤其是女性用戶。抹茶綠、蜜桃粉、氧氣紫 、氣泡藍、月光白和海洋藍……這些顏色也非常小清新範兒——編輯部小姑娘們對它的外觀都是秒贊,直男們則覺得這款月光白非常MUJI風格。
材質上,Keep 體脂秤使用了磨砂的ABS塑料,電極片是304H不鏽鋼。正面中間有個Keep logo,比較低調,實際使用中會作為提示燈閃爍。
背面四個活動秤腳和兩個安全支撐腳進行支撐。整個秤非常簡約,只有背面一個按鍵,凹陷設計,不用翻面也能很快摸到按鍵。
使用四節7號電池。電池上Keep 也用了有自家Logo的特別定製版。官方數據,每天測試4次,每次測試時間30秒,待機時間約6個月左右。
但是堪稱完美的外觀外,可能考慮到儘可能縮小佔地面積,Keep 體脂秤的表面並不大——以男性常見的42.5碼(US9/UK8.5/270mm)為例,踩在上面幾乎已經佔滿整個秤面↓↓
女性37碼(US6.5/UK4.5/235mm)↓↓
再拿其它對照一下體脂秤和電極片面積(iPhone 8/iPhone X/一元硬幣)↓↓
兩邊弧線設計,光腳站上去也不會有硌腳感。測試一下踩邊緣的晃動度,如果沒站穩或在家不小心踩到,翹起幅度尚可↓↓
體脂秤淨重為1.4kg。
總體而言,售價199的Keep 體脂秤在外觀和上秤腳感都非常出色。當然作為一款能測體脂、且能連接自家App並給出身體數據分析及飲食健身建議的智能秤,我們接下來就要看看它的實際功能表現了。
體脂秤檢測原理
家用秤主要兩類:老式的體重秤,只能測量體重;如今常見的體脂秤,除了體重外還能測量體脂率、BMI、肌肉/水分/骨骼重量、蛋白質、內臟脂肪、基礎代謝……等五花八門的數據。
無論家用、醫用體脂秤,其實都是通過測量+算法計算的方法確認體脂率,利用生物電阻抗法、即「BIA測試法」得出結果。
目前市場上有ito膜和電極片兩種材料的傳感器測體脂,Keep 體脂秤屬於後者。
原理上,人體肌肉內含有較多血液等水份,可以導電,而脂肪是不導電的。因為電流經過體內,導體是肌肉——體脂秤一般有4/8個電極片,電極片發出微小電流測出身體阻抗值,結合測試者的身高、體重、性別、年齡,從電流通過的難易度,利用某種算法模型推算出該阻抗值對應的體脂率,以及肌肉和脂肪的重量。
採用BIA測試法的儀器,結果也不會一模一樣。溫度變化、接觸面水分含量變化、運動後身體含水量變化等都會影響阻值準確性,每個品牌各自的算法模型也會有一些出入。
上秤檢測及數據呈現
與 Keep 軟體連接(連接非常簡單)後,將體脂秤放在平坦的硬地面,赤腳上秤,雙腳與四個電極片接觸,體脂秤屏幕顯示稱重數值閃爍3次就表示測量結果確認。然後體脂秤屏幕顯示從左至右依次亮「----」,Keep logo燈點亮——至此,一次體脂分析完成。
測量一次需要約12秒。
注意,兩腿不要併攏,腳底儘可能乾淨乾爽,測量之前也儘量擦拭一下電極片以確保數據準確。
測量完成Keep App內可以看到詳細身體報告↓↓
點擊每一項具體數據,會得到詳細解釋,包括對日後生活/運動/飲食的建議。
體脂率檢測數據對比
我們本想通過目前公認最準的「DEXA」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雙能X線吸收測量法檢測Keep 體脂秤數據,但DEXA只有大型醫院和科研機構才有,也極少對外開放。於是我們就找了大型健身房(一兆韋德和威爾斯)、浦東市民體質檢測中心、社區健身房(Barj健身)和Keep 體脂秤,對比數據——
兩位檢測者:
男,25歲,176cm,53-54kg,身型偏瘦,平時較少運動;女,29歲,174cm,57-58kg,身型勻稱,經常遊泳健身跑步;
一兆韋德和威爾斯都使用了Inbody 570體脂檢測儀,兩家數據基本沒差別;浦東市民體質檢測中心是隸屬市體育局的專業機構,使用的Inbody 370;另一架辦公社區健身房使用的Bodybuilding。各自數據如表:
可以看出,BMI一項,Keep 體脂秤與其它的相差並不大。BMI這項數據不直接測量身體脂肪含量,只是與體脂含量有相關性,可以作為體脂量的一個參考;
體脂率(PBF),Keep 體脂秤與Inbody兩款儀器更接近,但多次測量後發現,相對瘦弱的男性,體脂率要比其它測量顯得更低一些。而經常健身的女性,體脂率則略微偏高。這裡其實可以看到,都以BIA測試法為原則的四個測試,數據層次不齊,這也確實說明一個問題,相比更為專業的DEXA、斷層成像、磁共振等測量體脂方式,即便同樣一個人,誤差率也要更高一些。然而一般人並無可能定期去醫院檢測體脂(很多也不會對普通公眾開放),所以BIA作為當下家用最普遍的一種方式,數據可能有偏差,更合適是作為長期定期測量後對比數值,可以看出體脂率的變化,糾結具體數據是否準確可能並非是BIA能交出的答案。
體重數據上,Keep 體脂秤在數值上於這幾個中處於中間值,可以算是比較精確的。
——這裡做一個關於數據的小總結:
以體脂率為代表的數據,更多參考價值並非數值(在不同機器上測量出來的誤差較大),而在於一個人在同一時段不同時期的對比,來獲知自己近期的生活/運動/飲食對體重/體脂帶來的影響;Keep豐富的數據有助於幫助一些輕/中度運動者,來針對性的改善自己身體狀況。適合大多家庭成員使用。而且Keep自身作為一個健身軟體,針對身體存在的問題,比如體脂過高,也有對應的減脂課程,這些輕/中度運動者正好可以考慮對照著在家裡練練;對於更專業的運動達人甚至是健身/健美愛好者,如果想獲知特別精準的數據,無論一般健身房還是Keep 這樣的家用體脂秤,未必能做到。Keep 體脂秤數據更多意義在於參考,可以將它作為數據統計使用——在App中可以查看每項數據的變化趨勢。
舉個例子:
一位體重53.6kg、BMI18.9、體脂率23.5%的女性,Keep 會提供一份飲食建議(包含了早中晚餐),這會對很多想減肥又不知道怎麼吃的女生很有幫助。也會推薦訓練課程——如果沒有私教又不太愛去健身房,可以自己嘗試在家練一段時間看看體脂率等數據是否往更好變化了。
總結
199是各品牌家用體脂秤拼刺刀的價位區間——小米、榮耀、有品、雲麥等都有這個價位的產品,而Keep 體脂秤的「第一眼勝出」並不難,畢竟顏值真的是王道,也非常耐看——尤其對女生來說,如果站上體脂秤備受煎熬,這種煎熬的承載也該好看點才能挽回些心情;
我們沒有選擇同價位體脂秤相比,幾個數據上與市民體質檢測中心、一兆韋德、威爾斯的Inbody兩款儀器比較接近,當然上述所有數據(甚至包括Inbody自己的兩款儀器測出的詳細報告),我們一一對比後發現都存在一定誤差,這多少讓人很難判斷哪個數據最接近真相,又只能認為偏差不太離譜的會各有參考價值。反過來說,這些基於BIA測試法的每個品牌都有自家的算法,比較自己不同時間的變化要比比較機器之間的「準確度」更有意義;
小米們擅長在智能家居、軟硬體結合上,Keep的擅長點是基於運動生活的建議,包括如何飲食,如何運動,也給出一些可直接參照執行的細項——如果是家庭用戶尤其女性,這些確實可以嘗試一下,也是除了物理測量外,Keep 體脂秤更大的價值所在。
最後,附上Keep 體脂秤的一些參數(部分數據以官方公布為準):
體脂秤淨重為1.4kg;待機時間-每天測試4次,每次測試時間30秒,待機時間約6個月左右;體重在50kg~100kg這個範圍時,Keep 體脂秤測量的誤差值小於±0.3kg;Wifi連接和熱點模式連接連兩種形式,目前只支持2.4G的Wi-Fi;體脂秤上顯示體重以kg為單位,App端顯示有公斤,斤和磅三種選擇,默認以公斤為單位;同一個網絡狀態下,每臺體脂秤最多允許10個用戶進行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