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古有芙蓉國之稱,花蕊夫人給我們留下的千古吟唱至今還在文人騷客的耳邊縈繞,「雲樓閣鳳城間,花木長新日月閒。」,「翔鸞閣外夕陽天,樹影花光遠接連。」,至於《述國亡詩》由於令蜀中男兒汗顏,晦氣,在這裡就不一一道來,芙蓉花,冬月之花,寓意纖細,早熟,拒霜傲雪,當然少不了美麗。是月是時,在龍泉驛的地盤上見到這家「如花似玉」的麵館,不由寫下這段文不對題的引文。
先來看下這家麵館的臉,朦朧,色情,從白天到夜晚,一日多變,猶如朝白夕豔的「醉芙蓉」,紅牆厚案,白熾紅籠,處處設機巧,滿目調食緣。樓上閣下的設計裝飾告訴我,不是到此吃麵,而是醉面。
臊子蒸蛋給點醬油便有了拒絕騷擾的底氣,蛋肉之腥都需要有一味介質來調和,等面的時刻就是餐前打尖的小憩,舌頭自此被喚醒,味覺從此被打開。
豌雜麵在成都人面前沒有什麼要義和講究,挪過來對上各自的味口即可,他家的這款面,博採眾長,不論皂白,擅自添加了理論上的維生素,而不是味道上的哆來咪,成分複雜,味道寬泛,也算給足了回味的空間。
香菇燉雞面,青黃銜接,白裡透褐,雞汁飽滿,肉質細嫩,臻菇鮮美,面味入裡,師傅的功夫全在碗裡,湯乾麵盡,這也是面的面子。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家卻反其道而行之,「少一事不如多一事」,各種添加,各種任性,一碗回鍋肉麵,也要加上蘿蔔絲,青菜葉,簡直騷皮,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削弱了香辣的面吃到了維生素又囊個?真是脫了褲兒打屁。沒有原則的溺愛顧客,在這兒領情了。
空間是需要內容填補的,幾個面種顯然不行,他家的面譜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品種,不知哪一款才是當家立威的門神,門門懂樣樣瘟這是我的特色,因此也就不喜歡別個霸佔,特別是做小吃的店家,秋去冬來,花開花謝,等到葉子鋪滿街沿的時候,但願這家麵館還是那麼妖豔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