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市民發現
位於中山路與太平路的交匯處
有一家「新開」的「士多店」
該店以綠色為主色調
紅色、白色為點綴的色彩搭配
整體空間布局
給人一種現代簡約
精緻優雅的感覺
(視頻來源 | 作者:Jun)
店內各式各樣的掛件和飾物
所運用的元素
都與石龍的特色文化相結合
有新昌鼓、醒獅頭、紅漆描花傳統木屐
泗州燈籠仔、竹器、煙花等「傳統產品」
以及李全和麥芽糖、糖柚皮
米粉、津威、豆皮雞等「特色美食」
.
這些都是石龍的「老字號」
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石龍人成長
承載了無數市民的共同回憶
不僅如此
牆壁上還掛著多幅有關石龍的老照片
以及櫥櫃裡擺滿了石龍傳統婚慶用品
處處彰顯龍城情懷
石龍曾是廣東四大名鎮,如今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在經年累月的文化發展過程中留下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既有「有形」文化遺產,又有主要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是從歷史印記到民間手工技藝,還是從歲時節令風俗到傳統小吃製作,這些都是石龍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
《百年中山路》是以舊式士多為造型,將石龍的傳統文化作為「商品」在店內展示,讓市民、遊客一方面能重溫以往石龍繁盛的商貿氣氛,與石龍傳統技藝、美食、老字號等元素互動打卡,另一方面鼓勵遊客購買石龍產品,刺激全鎮消費。
各位街坊請抓緊時間打卡啦!石龍的醒獅頭製作工藝傳承至今已過百年,產品遠近聞名,連深圳、廣州、香港、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的華人都慕名前來訂購。石龍醒獅頭製作技藝於2007年入選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性名錄;2009年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東莞制鼓技藝歷史悠久,其中以石龍新昌鼓製作技藝最為有名。石龍新昌鼓經歷了數代人的傳承,以精緻細膩的手工製作聞名,從鼓的選材、製作到成型等一系列工藝,都保留了傳統的技法。鼓型精美大方,音色響亮,經久耐用。石龍新昌鼓製作技藝於2010年入選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5年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在東莞、增城和博羅等地,有這樣的中秋習俗:每當中秋臨近,外婆就會給外孫送去一個燈籠仔,圖個好意頭。因為有這個習俗,自然需要有人做燈籠。在東莞,石龍鎮泗洲村出產的燈籠仔遠近聞名,製作傳統燈籠仔是泗州村婦女的傳統工藝。石龍泗洲燈籠仔製作技藝於2007年入選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過去,木屐不僅在國內非常普遍,在溼熱多雨的嶺南地區更是頗受歡迎,是最接地氣的生活必需品之一。石龍紅漆描花傳統木屐,除顏色鮮豔,圖案精美外,還有著步步高升、一帆風順、花開富貴、吉祥長壽等好意頭,是石龍民間喜慶大事的「必備品」。石龍紅漆描花傳統木屐於2010年入選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石龍作為東江流域商品主要集散地,商業的繁榮帶動手工業發展,竹器業曾經一度是石龍的主要產業,持續蓬勃發展幾百年。竹器的品種有竹梯、竹床、竹椅、竹蓆、竹籮、竹籃、魚具等數十種之多,石龍竹器業以做工精細,堅固耐用而聞名於東莞、增城、博羅等地區的鄉裡。
煙花爆竹是石龍超過百年歷史的傳統產品。石龍煙花無論是工藝、質量、燃放效果等都堪稱一流,出口的煙花爆竹供不應求。石龍煙花廠的技術團隊先後去20多個國家和地區燃放煙花,廣受世界各地的歡迎。
李全和麥芽糖、糖柚皮是石龍鎮著名土特產之一,從清道光廿八年(1848年)至今,「李全和」歷經開店、設廠、公私合營和技術革新,李全和麥芽糖、糖柚皮製作技藝得以保存、發展,目前已經傳至第五代傳承人,該製作技藝於2010年入選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米粉行業曾是舊時東莞三大經濟支柱之一。石龍「金燕」米粉作為東莞地區米粉的代表,因上乘的品質、良好的衛生規範、精美的包裝暢銷港、澳以及東南亞、歐美等28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被納入《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大典》,是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老字號。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乳酸產品開始引領潮流,成為大眾消費者追求的新消費品,石龍津威乳酸飲料正是在這個大潮中應運而生。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石龍津威公司從最初的產品單一,發展到現在擁有以生物發酵技術為依託的發酵乳酸飲料、調配型乳酸飲料、罐裝飲料三大產品系列,產品暢銷華南、華東、西南、東北等10多個省市,先後兩次通過美國FDA的合規性審查,產品出口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吃在廣東是人們的共識,東莞也以各鎮街不同風味的豐富美食而聞名遐邇,石龍則以「豆皮雞」最為有名。石龍「豆皮雞」在上世紀80年代是一道街知巷聞的美食,享譽盛名,至今仍吸引不少食客遠道而來品嘗。編 | 梓佑
校 | 秋江
審 | 雯彥
*任何媒體及微信公號若要轉載本文,應提前告知本號,獲得授權後請清晰標註出處為微信號「宜居石龍」,否則一律舉報抄襲並追究法律責任。南方號 : 宜居石龍
新浪微博:宜居石龍
● 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