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西安和昆明是西部地區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
衡量一個航空樞紐城市最重要的指標是吞吐量。在西部地區,這三座城市航空樞紐地位僅次於成都。2019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5585.86萬人次,高居內地機場第四,僅次於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和廣州白雲三大機場。而昆明、西安和重慶分別排在第6、7、9位,全部進入全國十大機場行列。
成都的領先優勢太明顯,不僅僅在旅客吞吐數量級上,而且在第二國際機場建設上,成都的天府國際機場已經初現雛形,預計未來1—2年就將投入使用。短期內,重慶西安昆明這三座城市,都無法撼動成都的地位。
但這三座城市差距卻很小。其中昆明佔據連接東南亞南亞門戶地位,加之高度發達的旅遊業,在旅客吞吐量上以4800萬級別吞吐量領先。西安作為大西北中心和絲綢之路經濟帶起點,以4700萬級別稍稍落後昆明,但二者差距已經不足百萬。重慶作為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和長江上遊經濟中心,吞吐量也達到了接近4500萬人次。
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中,重慶、成都、西安被定位為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昆明則被賦予提升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無論是活力門戶樞紐還是次區域合作,航空的支撐顯得尤為重要。
三座城市也都表露了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決心,都不約而同提出了規劃建設第二國際機場的構想。
重慶2018年首次提出規劃建設第二國際機場想法,一時間引發了全城熱議。到了2019年11月,重慶市政府和國家民航局印發了《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2019-2035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了重慶將建造第二樞紐機場,計劃將於2030-3035完成投入使用。而在重慶市本地出臺的《關於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也指出要積極推進重慶第二樞紐機場的建設。
第二國際機場引發了幾個區的爭奪。去年10月,璧山區發改委在政府採購平臺上,發起了建設第二國際機場必要性及重要性諮詢報告編制項目的招標文件。而合川區也透露了爭取第二國際機場的相關工作。
到了今年,關於重慶第二國際機場一系列的傳言開始在網上傳播。根據流傳的文件,第二國際機場暫命名為正興機場,而在璧山、永川、江津三區交界之處,正好有一個正興鎮。在璧山區最新的定位中,悄然增加了航空門戶樞紐的定位。
從目前信息看,重慶的第二國際機場,很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間立項,如順利的話,大約在2030—2035年建成使用。
昆明也在今年披露了規劃建設第二國際機場的打算。疫情期間,雲南省發布了總投資達3.6萬億的雙十重點工程建設計劃,新開工項目中,昆明第二機場赫然在列,明確提出了規劃建設第二機場以分流長水機場省內航班,建設起止時間分別是十四五和十五五,也就是未來10年內。
而到了6月初,雲南省發給委進一步公布了《雲南省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工作推進方案》。根據這個方案,昆明第二機場將釋放昆明長水機場時刻,進一步拓展國際航線網絡,有力支撐昆明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而在工作目標上,昆明雲南也很務實,指出項目未納入國家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昆明第二機場將2021年爭取按4C級民用支線運輸機場先行開工建設,預留4F級樞紐或幹線機場條件,爭取「十五五」期間形成昆明航空雙樞紐格局。
至於投資概算、選址等,並沒有公布。這一切或許表明,項目還處於前期規劃策劃階段,如果順利,建成時間應該在2030年左右。
西安是較早提出建設第二機場想法的城市。早在2011年,西安方面就有專家建議開展第二國際機場建設研究。然而一直沒有得到官方的回應。
不過,西安官方更多的精力還是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改擴建上。按照《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今年將推進西安鹹陽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到2025年完成,年旅客吞吐量達7100萬人次以上。而到2035年,將完成四期改擴建工程,年旅客吞吐量達 1億人次以上,中轉比例超過 20%,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達到 16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到 150萬噸。
這是一個更加務實的計劃,相比新建第二機場,改擴建工程無疑實施起來更容易,更順暢。
面向未來,重慶、西安和昆明,三座西部城市國際航空樞紐建設中,不可避免還將面臨著更多的競爭。希望三座城市找準定位,差異發展,共同支撐起西部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