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往太平洋上的美國北馬裡亞納群島,在風光秀麗卻曾經戰鬥慘烈的塞班島上觀光,一邊是藍藍的海水,一邊是滿目的戰爭遺蹟,這樣的旅途實在讓人心靈震撼。
我乘坐的航班當晚22:20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起飛,次日04:25到達塞班島國際機場。這裡位於東經145度,北緯15度的太平洋西部,即關島北方200公裡處,菲律賓海與太平洋之間,西南面臨菲律賓海,東北面臨太平洋,是美國北馬裡亞納聯邦的首府,也是北馬裡亞納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
我的這次行程屬於自由行,不需要跟團隊跑。在酒店住下稍作休息,預約的導遊大衛劉便帶車來接我們,第一天是環島觀光,主要是看二戰遺蹟。
我下榻的酒店在塞班國際機場附近,沿著島上的一條主要公路從南向北前行,細白的沙灘、湛藍的海水、熱情的椰樹,還有熱帶植被覆蓋了的山脈,海島迷人的風情撲面而來。由於近鄰赤道,塞班島一年四季如夏,堪稱世界著名的旅遊休養勝地。
塞班島長約19公裡,寬約9公裡,面積185平方公裡,在公元前約2000年開始有人類居住。它的原始美麗被世人所認識,是在1521年著名的航海家麥哲倫環球旅行後。打那時起,這裡就成了列強你爭我奪的一塊肥肉。
1565年西班牙人登陸該島,宣布永久佔有為其領地。塞班島從1565年至1899年受西班牙統治;1899年至1914年屬德國;1920年日本佔領;1944年被美軍佔領,成為重要的空軍基地;1962年成為太平洋島嶼美國託管地的首府;2009年11月28日,美國聯邦政府接管北馬裡亞納群島的移民事務。
歷史也並非易碎品,因為它有記憶。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你很難相信這個孤懸天際、美若仙境的海島,70年前曾展開了一場屍橫遍地、血流成河的戰爭。我們參觀了島上的二戰紀念館,看了真實記錄那場戰爭的專題片。
1944年6月15日,日本軍隊和美國軍隊為爭奪該島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這個小島上,美軍投下了50萬枚炸彈,塞班島變成了汪洋中的一片火海。美軍7萬多人登島,遭到駐島日軍4萬多人的頑強抵抗,塞班島之戰成為國際軍事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雙方激戰20餘天,日軍死亡41000人,美軍損失16500人。7月6日,駐塞班島的日海軍第1航空艦隊司令南雲大將、守島司令齋藤中將自殺。大批日軍及其家屬集中投海跳崖。島上的原住民說,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鬼魂的話,那麼塞班島每2平方米就站著一個鬼魂。
軍艦島是位於塞班島西側中部外海的小島,因島上殘留著太平洋戰爭時日軍的艦隻與戰機而吸引了眾多的觀光者。從塞班島最高處的塔波加峰往北邊眺望,這個四周環繞著細柔的白色沙灘,被澄淨清澈的海水輕柔地擁抱著的小島,就像一顆跳出海面的綠色珍珠,讓人愛不釋手。
導遊大衛劉介紹說,沒去軍艦島,就等於沒有真正到過塞班島。第二天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乘船前往軍艦島。島真的很小,周長也不過2公裡,約步行15分鐘便可環島一周。島上滿是濃綠的熱帶植物,進入島中央,感覺就像個與世隔絕的小宇宙。登上軍艦島主要是去觀賞沉船及飛機,那片海域裡的大型沉船,船身周圍儘是彩色軟珊瑚,各種魚兒穿梭期間,美不勝收。
當年日軍在塞班島防禦兵力有數萬之眾,美軍必須投入優勢兵力正面登陸。馬裡亞納距離美軍在中太平洋上最西面的基地埃尼威託克有1000海裡,距離珍珠港3500海裡,距離美國本土5000海裡,後勤補給線非常漫長,而與此同時,歐洲的盟軍也在組織諾曼第登陸,短期內不可能向太平洋戰區調集更多船隻,因此,參戰部隊必須全部集結在馬裡亞納海域,快速推進,速戰速決,攻佔塞班島是此戰的關鍵。
如此規模的登陸戰役,美軍從制定作戰計劃到完成戰役準備只有短短三個月,不能不說是戰爭史上的奇蹟。當時,美軍對於馬裡亞納群島的情況知之甚少,而對日軍的設防情況,更是一無所知。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軍飛機從未到過該群島,直到1944年2月攻佔埃尼威託克時,才出動航母編隊襲擊馬裡亞納諸島。這次戰役之前,美軍特意派出了數架裝備先進的飛機,對馬裡亞納群島進行了系統的偵察。
據說強行登陸前,美軍在空中轟炸時,把塞班島附近的這個小島誤認為是一艘日本軍艦,展開了全方位的猛烈轟炸,但奇怪的是怎麼炸也炸不沉,後來飛行員在轟炸機上仔細觀察,才發現這根本不是軍艦而是一座島,之後小島便被命名為軍艦島。
由於日本在塞班島戰役中戰敗,加之同時間在中國戰區衡陽戰役中受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傷亡慘重,日本首相東條英機被迫下臺。當戰敗的消息傳至東京時,東條辭任日軍領袖職務;在1944年7月18日,東條及其全體內閣總辭職。
70多年過去,戰爭的硝煙早已消散。如今站在這反法西斯戰爭的戰場上,了解當年一幕幕慘烈戰鬥的腥風血雨之後,不禁熱血沸騰。面對眼前滿目瘡痍的戰爭遺蹟,到訪者最需要的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用每一個人的實際行動去自覺傳遞維護世界和平的正能量,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