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長卷《寶島長春圖》

2021-02-19 WM微美建築

1981年7月,由臺灣歷史博物館前館長何浩天發起,邀集張大千、黃君璧、張榖年、胡克敏、李奇茂等 10 位知名畫家,描繪臺灣的壯麗河山以及風土民情,前後花了7個月時間,終於完成了高約 2 尺,長達 215 尺的《寶島長春圖》長卷,堪稱養眼巨作!


《寶島長春圖》長卷

畫卷從基隆北海岸野柳、金山的海浪山水開始,經雲蒸霞蔚的大霸尖山、山氣氤氳的奇萊山和橫貫公路,到梨山和太魯閣,寶島秀麗的風光盡收眼底,頗為壯觀。

局部賞析

《寶島長春圖卷》之一金山海浪

金山海浪、海灣漁場 局部

在原圖上看似小黑點的原來是垂釣者。站著的,坐著的,獨釣的,三三兩兩一夥的,頭戴箬笠,手握魚竿。面對大海的蒼茫,聽海浪無休無止的吟唱。

《寶島長春圖卷》之二海灣漁場

局部放大後的海灣漁場

被放大後的海灣漁場更加壯觀,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寶島長春圖卷》之三大山連綿

北宋傑出畫家郭熙曾說:「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這裡局部放大可見坐落在山坡的小屋簡而不陋,端端正正。房屋也有風度氣質的,可以不豪華,不可以不正氣。雖然是畫中之屋,同樣給人以穩固的感覺,可以神往。

《寶島長春圖卷》之四連綿大山

局部

原圖中模糊的一片,放大後原來是一座現代化的海濱城市,是美麗的基隆港嗎?

《寶島長春圖卷》之五雲霧繚繞

崇山峻岭中的蜿蜒河流

遠看雲霧繚繞,群山像坐落在天上人間,放大後看,崇山峻岭中竟有蜿蜒曲折的河流,為畫面增添了不少生機。

《寶島長春圖卷》之六蜿蜒河道

《寶島長春圖卷》之七高山峽谷

《寶島長春圖卷》之八崇山峻岭

崇山峻岭中的泉水瀑布

《寶島長春圖卷》之九參天古樹

如果沒有遊客作參照,很難看出這棵古樹的「參天」之高,所以只有把原圖放大,找到了如螞蟻般的遊客,方才襯託出了這棵參天大樹。叫一聲「古樹爺爺」不為過吧?他見證了這塊土地千萬年的滄海桑田和人間幾個世紀的歷史風雨,依然仰望蒼天,俯看人間.

參天古樹 局部

大師的筆墨,傳世的作品,都是心血凝成。記得木心說過一句話:「好的畫可以放大,可以縮小。」 一幅好畫應整體看來不失局勢,在細微之處也能做到一絲不苟,經得起細看。《寶島長春圖》遠看可以感受天地的真實,氣勢磅礴,山河壯麗;同樣經得起近看,讓你感受到一樹一屋人間的溫馨,令人神往。

全卷欣賞(高清大圖)

(請將手機橫過來觀看)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僅供學習交流)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喜歡請分享至朋友圈


書畫交流及合作,長按下面二維碼

加入"書畫愛好者交流群"

相關焦點

  • 215尺長卷山水《寶島長春圖》巨養眼,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長卷,堪稱養眼巨作!《寶島長春圖》長卷畫卷從基隆北海岸野柳、金山的海浪山水開始,經雲蒸霞蔚的大霸尖山、山氣氤氳的奇萊山和橫貫公路,到梨山和太魯閣,寶島秀麗的風光盡收眼底,頗為壯觀。《寶島長春圖卷》之一金山海浪
  • 《寶島長春圖》:張大千最牛的一張畫!
    1981年7月,張大千先生應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在該館二樓「國家畫廊」為《寶島長春圖》長卷作開筆式,文藝界及新聞界多人前來觀禮。《寶島長春圖》是由張大千開第一筆,若干畫家共同努力完成的。此卷高約2 尺,長達215 尺,全圖從構思、構圖到繪製、完成,張大千都參與其中。
  • 《寶島長春圖》品鑑:張大千、黃君璧等10位畫家花7個月完成的215尺長卷山水
    》長卷,堪稱養眼巨作!《寶島長春圖》長卷畫卷從基隆北海岸野柳、金山的海浪山水開始,經雲蒸霞蔚的大霸尖山、山氣氤氳的奇萊山和橫貫公路,到梨山和太魯閣,寶島秀麗的風光盡收眼底,頗為壯觀。《寶島長春圖卷》之一金山海浪
  • 張大千最美的巨幅山水大薈萃!
    3、張大千《華山雲海圖》長卷張大千《華山雲海圖》長卷 46.3×568CM 1936年作此幅《華山雲海圖》長卷是張大千畫華山雲海中最好的一幅,為贈予當時被譽為「北平第一名廚」的春華樓掌柜白永吉。張大千《新安江紀遊》1945年27、張大千《寶島長春圖》
  • 海派空間|關注宋人山水長卷
    雁山觀海圖 紙本 2.44米x10.52米 王品康宋人山水的基本特點山水長卷構圖雖較特殊,但仔細品賞五代兩宋山水長卷真跡,不難發現當時山水畫家是以立軸,橫披、冊頁等同樣的審美取向和要求來創作和衡量水長卷的
  • 日本畫聖雪舟《山水長卷》的禪意
    代表作《四季山水長卷》、《天橋立圖》將中國山水畫形式注入民族感情,又用柔和的民族感情,將日本的實景山水錶現得親切動人,創造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水墨畫,即漢畫。其他作品還有《秋冬山水圖》、《破墨山水圖》、《慧可斷臂圖》、《四季花鳥圖屏風》等。1956年,為紀念雪舟逝世450周年,維也納世界和平大會通過決定公認他為世界文化名人。同年雪舟繪畫展覽在中國北京舉行。
  • 長卷山水盆景《秋山蒼翠圖》的製作過程詳解
    知道這樣的山水盆景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嗎?這就是大師「至景修行」的傑作!長卷山水盆景《秋山蒼翠圖》的製作過程詳解如下:長卷山水盆景《秋山蒼翠圖》人類的藝術審美,從遠古時期就開始不斷進化,衣食無憂後,在精神上的追求也就越多,在缺乏娛樂的古代,山水盆景的製作和養護也是文人雅士的愛好所在,很多大師都有著高超的藝術水平和技藝
  • 布局有巧趣,立意有詩風,明代陸治繪山水長卷《石湖圖卷》欣賞
    陸治明代中期著名山水畫家,是文徵明的弟子。陸治是蘇州人,江南的山水滋養了他,於是他筆下的山山水水都透著一股秀雅。他除了擅畫山水,也精通花鳥畫,是個全能型的畫家。陸治山水設色淡雅,有一種樸素雋永的風格。在整個吳門畫派之中也以素雅見長。
  • 青海省博物館永久收藏《絲路山水地圖》大長卷
    青海博物館永久珍藏《絲路山水地圖》大青海省博物館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大型綜合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最早籌建於2018年4月23日,由中國文物學會監製出品的《絲路山水地圖》大長捲入藏儀式於青海省博物館隆重舉辦。青海省博物館館長董志強,館長助理黃培培,館展覽部主任葉玉梅,館宣傳教育部主任餘玉龍,館文化服務部主任柳春誠,辦公室主任劉海峰,北京金牛勝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牛冰寒等相關負責人共10餘人參加了入藏儀式。
  • 《百蟹圖》長卷在高淳螃蟹塘畔展示
    高淳本土畫家、南京市美協會員李繼寧以高淳固城湖螃蟹為主題創作了一幅名為《百蟹圖》的長卷,該長卷長13米,寬0.45米,至少需要4個人才可同時舉起,近日,《百蟹圖》在高淳螃蟹塘邊展出。
  • 巨幅長卷的傳統與創新|王品康研究文選
    大多五代宋代山水長卷達到了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高度境界。讀馬遠的《雪景四段卷》和牧溪的《遠浦歸帆圖》卷如讀李杜絕句;讀董源《夏山圖》和夏圭《溪山淸遠圖卷》如讀唐宋八大家的千古名篇;而讀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簡直如讀曹雪芹《紅樓夢》場面浩大,氣象萬千。
  • 《絲路山水地圖》長卷青綠山水畫收藏價值分析
    這幅《絲路山水地圖》長卷畫原名《蒙古山水地圖》,繪於絹本之上,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是一幅繪製於明代中後期的,應為內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由許榮茂先生出資2000萬美金(約合1.3億人民幣)購得並無償捐贈故宮博物院。此前,許榮茂先生還捐資8000萬人民幣,用於故宮博物院養心殿的修繕。
  • 合肥萬達茂外立面賞析:宛如一幅山水長卷徐徐展開
    天霸設計就為你帶來合肥萬達茂外立面賞析:宛如一幅山水長卷徐徐展開!從人文背景出發,從地域文化中汲取設計元素、提煉設計主題,正是我們一直堅持的,同時我們也有很多成功作品,也希望與更多需要城市綜合體設計的朋友們攜手打造將商業與藝術、文化合而為一的項目。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合肥萬達茂外立面如何演繹「展·卷」、「書·韻」、「藏·山」、「納·水」。
  • 【畫壇博覽】畫說365米山水長卷中的24項世界遺產
    這是一幅以通景式構圖將祖國名山大川繪於一卷、總長365米的國畫山水長卷《江山一統》。 畫面雄渾壯闊,氣勢磅礴,將自然山水,描繪得如錦似繡,分外秀麗壯美,是一幅既寫實又富理想的山水畫作品。 畫家在構圖上充分利用傳統的長卷形式所具有的散點透視之特點,在三百餘米的巨幅長卷中畫有中華名勝景點80餘處,每部分均以山體為主要表現對象,各部分之間或以山體相聯,或以流水溝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巧妙地連成一體,達到了步移景異的藝術效果。高遠、深遠、平遠多種構圖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畫面跌宕起伏,富有強烈的韻律感,引人入勝。
  • 《客家山居圖》60米長卷巨製首次北上中原展示
    「客從何來」畫展在河南省周口市開展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馬漫漫報導:6月13日,「客從何來——『嶺南』七人畫展暨《客家山居圖》長卷中原展」在河南省周口市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05幅,《客家山居圖》是首次北上中原展示。
  • 630米長江國畫長卷在武漢亮相 一覽6000公裡長江風情(圖)
    由130餘位畫家歷時4年創作的630米長卷《中華長江人文山水國畫長卷》,將於11月14日至24日亮相武漢會展中心,舉辦為期11天的專題展,免費向公眾開放,這也是該長卷創作完成後的首展。一同亮相的還有以180萬平方公裡長江流域面積為比例濃縮,長江自然山水為主體,通過當代世界最為流行的數字畫藝術形式呈現的《長江魂》數位化長卷。
  • 打造綠色生態走廊,溧高高速山水長卷月底完工
    溧高高速始於繁華,融於山水,途中河網縱橫,庫塘星羅棋布,道路連接著溧陽與高淳兩個獨具特色的旅遊城市,猶如一幅水墨山水長卷。據介紹,溧高高速綠化工程從設計之初便以融入自然,打造綠色生態走廊為要求,形成了形態美、色彩美、季相美等多個亮點。
  • 迤遞近千裡 三江一卷橫 十米長卷《之江攬勝圖》創作記
    《之江攬勝圖》 53cm×960cm 壽再生文 壽再生幾年前,嚴州中學幾位老同學結伴遊走新安江綠道,沿江而行,兩岸青山綿延,碧流潺湲,帆影點點,如行畫屏中,便有攬此風景入囊中之想。年前,搜集舊稿,草成《錢塘富春新安江攬勝圖》,頗得同行讚許。抗疫之際,宅家休閒,順便行走海寧鹽官,訪觀潮勝地並羈旅皖南、屯溪、休寧等地探尋新安江發源六股尖,其地因擂鼓峰六大支脈集匯而名之,山麓林巒崢嶸,溪水清流,美如仙境。
  • 灕江,這片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長卷!
    灕江就宛如一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長卷,即便是凡夫俗子,一靠近灕江,便也成半個詩人了。當你踏入灕江堤岸,碧綠的山連同碧綠的水,仙境一般展開在你的眼前,山的倒影出現在灕江蕩起的碧色的水波之中,蕩出溫柔明媚的波紋。乘舟涉水而下,但見兩岸的山峰偉岸,石峰上多有青翠欲滴的灌木和小花,青綠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