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到底起源於何處,至今仍極具爭議。
有不少科學家堅持認為,我們的祖先就是中國本土的古人類。理由是:在中國本土相繼發現了古人類的遺蹟,如距今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距今80萬~60萬年的陝西藍田人,距今50萬年的北京人,距今40萬年的山東沂源人,距今約30萬年的南京湯山人,距今20萬年的安徽和縣人……,這些古人類能獨立、連續地進化成現代人類。
而更多科學家卻認為,中國人祖先不可能是本土進化的,而是來自於東非高原,依據有三點:
一、在4萬年前到10萬年前這段時間,中國境內沒有任何古人類化石出土,這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中國版圖上可能沒有古人類存在。而在東非高原上,考古學家出土了大量的從幾百萬年前到幾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且某些化石(如:古人類化石「露西」)兼有猿和人的特點。
二、遺傳學家對女性線粒體DNA(mtDNA)研究後發現,所有人的祖先都可追蹤到20萬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身上,這位「非洲夏娃」被認為生活在東非高原。隨後,對男性Y染色體上DNA的研究表明:現代男性有一個共同的「父親」,他生活在大約15萬年前的東非。
三、分子人類學研究表明,任意兩個中國人之間的個體差異都沒有超過5萬年,也就是說其共同的老祖宗距離現在最多只有5萬年。而如果中國人都來自於元謀人或北京人等,個體之間的差異應該有50萬年到100萬年。
隨著現代考古學和分子人類學研究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人類起源於東非的觀點。但是,多源起源說提出的那些理由,聽起來似乎也很有道理。
那麼,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古人類,最終沒有單獨、連續地進化為現代人類?為什麼只有東非的古人類,才能進化出現代人類?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必須先搞明白地理上東非有何特殊之處。百度一下「東非」:
「非洲東部地區。北起厄利垂亞(約北緯15度),南迄魯伍馬河(約南緯15度),東臨印度洋,西至坦噶尼喀湖……地形以高原為主,大部海拔1000米以上,是全洲地勢最高部分;沿海有狹窄低地。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谷地深陷,兩邊陡崖壁立,沿線多吉力馬札羅、肯亞等火山和衣索比亞等大小熔巖高原……尼羅河發源於西部山地。湖泊眾多,除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外,多屬斷層湖,並順裂谷帶呈串珠狀分布,構成著名的東非大湖帶。」
簡略地說,東非在地理上有四個特點:1、地形以高原為主,沿海又有狹窄低地。2、處於低緯度地區。3、有許多規模不大的火山。4、有豐富的水源。
但是,僅憑這些地理特徵,是不足以解釋人類只起源於東非的。事實上,除了東非發現了古人類「露西」外,中國雲南發現了元謀人,北京發現了周口店人,歐洲發現了德馬尼西人和尼安德特人,還有印度尼西亞發現的爪哇人等,都說明從古猿進化到古人類有可能是多地區、同時進行的。
要解釋現代人為何只起源於東非,必須要從7.5萬年前那次超級火山爆發引起的全球大災難說起。
極地冰層對於科學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它可以反映相對比較近的地質年代的沉積特徵和氣候特徵。比如,在極地冰層的冰核中密封有當時的小氣泡,這些正是古代空氣的樣品,科學家可藉以測定空氣中各種成分的濃度。
科學家對極地冰層中保存的大氣進行成分分析,發現75000年這個階段的硫含量突然變得異常高,這意味著當時曾發生過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在對全球大型火山研究後,科學家又在全球各地均發現同一個時期同一個火山噴發的火山灰,這表明當時爆發的是一個超大火山,噴發了百倍於全球所有火山總和的火山灰,使得火山灰遍布全球,並導致大氣中硫含量劇增。
後來,科學家在印尼蘇門達臘島北部的多巴湖,找到了那個巨大的火山口,正是75000年前造成全球大災難的罪魁禍首。
據氣象學家艾倫·羅伯克創建的一個電腦模型計算結果顯示,多巴火山的那次大爆發,連續爆發了七天,三天就使半個地球上空被火山灰覆蓋,氣溫急劇下降(氣溫會比正常情況降低15攝氏度,而且持續幾年),地球進入了「火山冬天」,並引發全球性的乾旱。
而在多巴火山爆發後的一千多年裡,各大陸上的冰川不斷蔓延,甚至赤道地區都覆蓋了冰雪。冰雪又加劇了陽光反射回宇宙,氣溫繼續下降,整個地球進入了新的冰期。
多巴火山爆發,植物光合作用減少,氣溫的急劇下降,冰川的蔓延,以及全球性的乾旱,造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大滅絕。全球大約有60%的生物死亡,人類也一度瀕臨滅絕,最少時可能只有2000人存活。
7.5萬年前多巴超級火山的爆發,對處於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無疑是一次覆滅性的打擊。例如,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就此滅絕,中國境內此後再也找不到古人類化石,這些都表明世界各地的古人類,在這次大災難中基本上都滅絕了,只有東非高原上的古人類倖存了下來。
那麼,東非高原上的古人類為何能倖存下來呢?
這就與東非的地理特徵有關了。首先,地球進入「火山冬天」時,對當時的古人類來說,最大的安全威脅便是低溫,歐洲的尼安德特人就是因此被冰死的。東非處於低緯度地區,是全球最熱的地區之一。而更關鍵的是,東非還有許多規模不大的火山在活動,這些火山提供的地熱恰好能帶來溫暖,讓東非的古人類度過最寒冷的那段日子。這並不是孤例,現代考古發現,早期人類基本上都與休眠火山相依而居。
其次,對東非古人類來說,第二個要解決的是食物。東非地形以高原為主,卻又有狹窄地帶與海洋相鄰,一方面東非古人類可能從海洋中獲得部分食物,另一方面相對於平原的乾旱氣候,高原氣候條件要溼潤一些,並且東非氣溫不低,有高山上雪水融化提供了水源,這使得東非的動植物得以繁衍生長,古人類因此獲得足夠多的食物。
再次,東非古人類能夠生存下來,還可能與東非高原的高海拔有關。據報導,科學家在非洲西部的維德角群島發現了一場巨型海嘯的證據,其規模遠遠超過人類見過的任何一場海嘯。那場海嘯發生在大約7.3萬年前,據稱是福戈火山的突然崩塌導致了高達200多米的海浪,地勢較低的地方被完全吞沒。印度尼西亞的多巴火山與福戈火山都在海島上,且規模更大,如此規模的火山爆發必然引發強烈的地震,從而引發更大規模的海嘯。因此,當時的古人類無法在低緯度的印度洋地區尋求避難所。
另外,空氣中濃度很高的二氧化硫氣體對當時的古人類來說也有致命的危險,而東非高原地勢較高,二氧化硫的濃度相對較低,可能也是東非古人類得以倖存的一個原因。
還有,火山不僅為古人類提供了熱量,還提供了火和礦石資源。火的使用讓古人類對疾病的抵抗力,以及獲得熱量的效率大大提高。而火山石容易被打磨成各種石器工具,有利於他們捕食獵物。(這可能也正是早期人類文明大多與火山相依而居的原因,如我國境內的泥河灣古人類、周口店古人類也與山西大同火山群相鄰而居。)
這些地理特徵,使得東非成為當時全球罕見的避難所,讓我們的祖先在如此惡劣環境中最終存活了下來。直到後來,全球氣溫上升,萬物復甦,原始人的人口越來越多。為食物所迫,他們才最終走出非洲,在全球各地繁衍開來,成為現代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