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把科普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對於長期從事科普事業的高登義而言,經歷化作內容用於傳播受眾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高登義將科學探險的點點滴滴以文字的形式記載下來,讓更多的社會公眾懂科學、學科學、愛科學。
東非大裂谷考察回憶分為三部分陸續發布:1、中國科學家首次東非大裂谷考察。2、東非大裂谷考察花絮。3、壯麗的東非大裂谷。此文為第一部分「中國科學家首次東非大裂谷考察」。
作者:高登義
中國科學家首次東非大裂谷考察
2005年8月,中國科學探險協會主辦的《中國科學探險》雜誌組織了東非大裂谷科學探險考察,我應邀參加了這次科學考察。這次考察起因於《中國科學探險》雜誌社與衣索比亞駐中國大使館的密切合作。邀請了我國古人類、地質、動物、生態和大氣學家5人和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廣州日報和新浪網等新聞媒體參加(照片1)。中央電視臺四頻道提前一個月開始宣傳中國科學家將首次科學考察東非大裂谷。
照片1.東非大裂谷考察隊部分隊友與衣索比亞多荷部落人合影留念
中央電視臺提前一個月在CCTV4頻道上每天宣傳,並在考察期間定時報導。這種「科學與媒體結合」的道路,特別有利於科學普及宣傳東非大裂谷及其與人類的關係。
這次東非大裂谷考察還為中埃兩國科學家搭起了合作橋梁。
東非大裂谷在什麼地方?為什麼中國科學家要到東非大裂谷科學考察?中國科學家在東非大裂谷中進行了什麼方面的科學考察?中國科學家在這次科學考察中有什麼收穫和科學感受……
這些都是我想告訴讀者的問題。
東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在哪裡
東非大裂谷,位於非洲東部,也叫東非大地塹。它是世界上最長大的斷層陷落帶,包括一系列由塊狀斷裂所形成的南北向裂谷和湖盆。
東非大裂谷分東西兩支(圖1)。
圖1.東非大裂谷地圖
東支南起莫三比克、坦尚尼亞和馬拉威三國交界的馬拉威湖(L. Malawi)和希雷河(R. Shire),向北經坦尚尼亞中部的埃亞西湖(L. Eyasi)、納特龍湖(L. Natron)等,再向北連接肯亞北部的圖爾卡納湖(L. Turkana),然後縱穿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的阿巴亞湖(L. Abaya)、茲懷湖(L. Zwai)等,最後到達紅海和亞丁灣。東支長約3000千米,它主要在衣索比亞境內。
西支南起尚比亞的盧安瓜河(R. Luangwa),向北經坦尚尼亞和薩伊交界的坦噶尼喀湖、薩伊和基加利交界的基伍湖(L. Kivu)、薩伊和烏幹達交界的愛得華湖、蒙博託湖。西支長約2000千米,主要在坦尚尼亞境內。
東非大裂谷不同於雅魯藏布大峽谷和科羅拉多大峽谷。它寬闊平坦,高差不大,寬度在幾十至幾百千米之間,是農牧業生產發展和人類居住的良好場地;而雅魯藏布大峽谷和科羅拉多大峽谷卻是深度達幾千米、寬度狹窄到幾十米的陡峭峽谷。
地球上的又一科學考察聖地
與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是當今世界公認的科學考察聖地一樣,東非大裂谷也是地球上的又一個科學考察聖地。
人類的起源地 19世紀中葉,英國博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查理•達爾文在經過1831~1836年五年環球考察後,於1871年在《人之由來》一書中提出「人類的起源地更可能是非洲」時,很少有人相信他。然而,直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那些最古老的人科物種化石全部來自非洲,人們這才相信達爾文所提出的「人類的起源地是非洲」了。1974年,美國著名考古學家唐納德•C•喬漢深(Donald C. Johanson)教授等在東非大裂谷中的阿瓦什河下遊(衣索比亞境內)發現了「南方古猿阿法爾種」化石,距今已有320萬年,這就是人類的祖先:露西(Lucy)(照片2)。據說,當考古學家們在發現這個化石後返回住地的途中,興高採烈,恰好收音機裡正在播放一首當時非常流行的音樂《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露西在充滿鑽石的天空中),也許由於「Lucy」在當地人的語言中是「你很棒」的意思吧,科學家們即興把這次發現的化石命名為「Lucy」(露西)。 就這樣,這位20歲的女子露西成了我們人類的祖先。
照片2.作者恭恭敬敬地與人類祖先「Lucy」合影(張波攝)
我國考古學家黃萬波教授認為:「一百多年來的研究、討論,人類起源的研究者們最終將目光停留在非洲,尤其是東非大裂谷。因而,這裡便成為科學家們爭相前往朝拜的聖地。」
[責任編輯:白璐]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