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大裂谷前世和今生

2021-02-17 愛天涯學地理


從北面的敘利亞到南面的莫三比克,東非大裂谷穿越20個國家,延綿6700多千米,差不多是地球圓周的五分之一。

這道裂口寬達100多千米,從周圍高原到谷底的峭壁高達450米~800米。東非大裂谷氣勢雄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上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
東非大裂谷其實並不是谷,因為在整條裂谷中,既有崇山,也有高原,而且在伊索比亞南部更分成兩支,直到坦尚尼亞與烏幹達邊界的維多利亞湖地區才重合起來。在這個地球上最長而不間斷的裂口內,可以找到非洲的最低點、非洲最高的火山、非洲最大的湖泊。
東非大裂谷起自敘利亞,形成約旦河谷與死海。死海海面比平均海平面低400米,是各大洲中的最低點。這個地區氣溫很高,水分迅速蒸發,含鹽量約為30%,是海水的10倍,就是不會遊泳的人也能輕易浮在水面上。距東非大裂谷起始點約800千米處,海水侵入,這道口子沿著亞喀巴灣和紅海延伸,到伊索比亞寬闊的扇形達納基勒窪地才轉入非洲大陸。這片平原被鹽度與死海相當的鹽水淹沒過,有些部分在海平面150多米以下。所有水蒸發後,留下了一層鹽層,有些地方的鹽層有5000米厚。在沿東非大裂谷形成的湖泊中,坦噶尼喀湖、馬拉威湖和維多利亞等淡水湖由於四周有乾旱荒漠阻隔,湖水裡生活著數百種其他地方沒有的魚。三個湖中最淺的維多利亞深100米,這個湖也是形成最晚的,只有近75萬年的歷史。這些湖形成時,四面的土地隆起,把數條河流的河道截斷,結果河道加深加寬,成為小湖。維多利亞湖本身也經歷變遷,在泛濫時會把原來與外界隔絕水體中的生物接收過來,在乾旱期,湖中生物又會回到與世隔絕的生活。
形成裂谷的地方都位於地殼的」熱點「上,溫差與密度的差別令熔巖升向地殼表面,沿著裂谷的軸線火山活動頻繁。非洲大陸上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與肯亞山就在裂谷的軸線上,第三大火山坦尚尼亞北部的恩戈羅山已坍塌的火山口成為非洲最佳野生動物保護區,火山口內有一個天然灌溉系統,全年水分充足。西面的塞倫蓋蒂平原可容下比恩戈羅多100倍的動物。古往今來,東非大裂谷一直引人注目:當今世界,東非大裂谷的未來命運,更是舉世關注。美國地理學家約翰·喬治,曾在1893年對裂谷進行了5個星期的實地調查。他推測:東非裂谷不是由河流衝刷而成,而是因為地殼下沉,形成了一個兩邊峭壁相夾的溝谷凹地。現在越來越多科學家試圖通過勘測東非大裂谷,尋找板塊分離的答案。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的擁護者在研究肯亞裂谷帶時注意到,兩側斷層和火山巖的年齡,隨著離開裂谷軸部的距離的增加而不斷增大,因此他們認為這裡是一起大陸擴張的中心。
2003年1月,來自美國、歐洲國家和衣索比亞的72位科學家協作完成非洲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勘測。科學家們推測,火山活動頻繁的東非大裂谷的」傷口「將越來越大,最終將變成海洋。但是,反對板塊理論的人則認為這些都是危言聳聽。他們認為大陸和大洋的相對位置無論過去和將來都不會有重大改變,地殼活動主要是作上下的垂直運動,裂谷不過是目前的沉降區而已,將來它也可能轉向上升運動,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為大洋。

【試題連結】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衣索比亞地處非洲東北部,屬內陸國,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高原佔國土面積的 2/3,平均海拔近 3000米,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圖 1為衣索比亞及周邊地區的年降水量分布圖,圖2為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降水資料。

材料二:中國在非洲建設的第一條現代化電氣化鐵路——連接阿迪斯阿貝巴和吉布地港口的「亞吉鐵路」已於 2016年10月5日正式通車。

(1)分析盛行風對阿迪斯阿貝巴降水的主要影響。

(2)若東非大裂谷演化為海洋,請說明其轉化過程,並指出該過程對裂谷內湖泊產生的主要影響。

(3)簡述東非大裂谷對衣索比亞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

(4)闡述亞吉鐵路建設對衣索比亞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意義。

 

【答案】

(1)11~4月(冬半年)受來自歐亞大陸的東北信風影響;乾燥,降水較少;5~10月(夏半年)該地受來自印度洋溼潤的東南信風北移越過赤道,轉向為西南季風的影響;溼潤,降水多;溼潤氣流受地形抬升,降水較周邊地區多。

(2)非洲板塊不斷張裂;巖層斷裂下陷;海水湧入,形成海洋。湖泊面積和深度不斷加大;與海洋相連,湖水鹽度上升。

(3)不利:區域內地質災害較多;生產建設難度增加;加劇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

利:提拱了豐富的礦產資源;獨特的旅遊資源,可以增加旅遊收入。

(4)加快資源出口,把資源價值變為經濟價值;增加產品的輸入,提高人民國內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化進程,增加就業率;便於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水平;開放程度加強,增加人口容量。

【解析】

(1)本題考查盛行風對降水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圖例判讀此地盛行東北風和西南風,冬半年東北風從高緯度陸地吹來,雖然經過紅海,但紅海海域面積狹小,所以水汽量少,乾燥;夏半年,西南風實際為從印度洋吹來帶來大量水汽的東南風受氣壓帶風帶移動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為西南風,水汽含量較大。

(2)本題考查東非大裂谷演化為海洋的過程,及其對裂谷內湖泊產生的主要影響。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東非大裂谷為板塊張裂和斷裂下陷形成。影響從兩個角度考慮:湖泊面積深度、湖泊鹽分。張裂和下陷會使得裂谷內的湖泊面積擴大,深度加大,海水湧入鹽分提高。

(3)本題考查東非大裂谷對衣索比亞經濟發展的主要影響,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影響一般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闡述。東非大裂谷屬於斷裂帶,地質條件不穩定,地質災害多發,生產建設難度大。大裂谷縱貫衣索比亞,東西經濟溝通受阻。但獨特的地貌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加上處於板塊交界處,地熱資源豐富可以用作發電,此外大裂谷兩側火山眾多,巖漿活動帶來礦產資源。

(4)本題考查亞吉鐵路建設對衣索比亞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意義,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鐵路修建帶來的積極影響主要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個方面做答。該鐵路為衣索比亞提供了進口港口,考慮資源輸出轉化為經濟收入,產品輸入提高生活水平,交通線修建可以加強經濟溝通,引進資金技術,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社會效益從增加就業,增加開放程度角度做答。

【知識點】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移動規律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世界分區地理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及其變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地質構造的形成及實踐意義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微信:591921299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QQ群:45557625

如果你也認同,請花1秒鐘時間把它放到你的圈子裡!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

看完文章,請點「在看」支持小編

相關焦點

  • 東非大裂谷和馬裡亞納海溝的成因是否相同?
    東非大裂谷位於非洲東部,北端與紅海連接,一直可以延伸到西亞的死海,往南縱貫衣索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一直延伸到非洲南部的贊比西河河口附近,全長約5800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東非大裂谷和馬裡亞納海溝看起來確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東非大裂谷就像陸地上的「巨大傷疤」,而馬裡亞納海溝就像海底的「巨大傷疤」,那麼這兩者的形成原因是不是相同的呢?這兩者的形成確實有共同點,因為它們都是地球板塊運動的結果,地球的巖石圈被許多斷裂帶分割成若干板塊,而板塊之間的相互運動,塑造了地球的宏觀地形,也形成了東非大裂谷和馬裡亞納海溝。
  • 地球傷痕——東非大裂谷
    去哪裡旅行--微刊 專注旅行攻略故事分享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去哪裡旅行東非大裂谷被稱為地球傷痕
  • 【三部曲】高登義:回憶東非大裂谷考察
    東非大裂谷考察回憶分為三部分陸續發布:1、中國科學家首次東非大裂谷考察。2、東非大裂谷考察花絮。3、壯麗的東非大裂谷。此文為第一部分「中國科學家首次東非大裂谷考察」。邀請了我國古人類、地質、動物、生態和大氣學家5人和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廣州日報和新浪網等新聞媒體參加(照片1)。中央電視臺四頻道提前一個月開始宣傳中國科學家將首次科學考察東非大裂谷。
  • 東非大裂谷裡的休眠火山
    (原標題:東非大裂谷裡的休眠火山) 隆戈諾特火山海拔約2800米,
  • 【自駕.非洲】穿越東非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東非大裂谷,地球上最大的傷疤,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的1/6。裂谷寬幾十米到兩百米,深一千到兩千米。裂谷底部是開闊的原野,林木蔥蘢,生機盎然。穿越大裂谷不是一次就能夠完成的,也不是一支筆、一個鏡頭就能記錄下來的。但是,這種驚心動魄的美一定會深刻心底。在我多次的流連之後,依然渴望著有一天再回到那裡。大裂谷南起贊比西河的下遊谷地,向北經過希雷河谷和馬拉威湖,北部分為東西兩支。東支是主裂谷,我一直認為最值得穿越的也是東支。
  • 來東非大裂谷看自然的力量!
    東非大裂谷,人們聽著就會感覺既然是大裂谷,就應該是一條狹長的陰森的斷澗深谷,然然真正的東非大裂谷,確是一條在自然力量作用下,形成的巨大的裂縫帶。就像一條巨大的地球傷疤。這個到現在都還在運動的活火山,爾塔阿累火山,據說大裂谷之前就是先火山爆發,引發的地震,地表被撕裂!現在有很多的人,來拍照,就在很近的火山口上,有個火山湖!體會大自然的力量!
  • 東非大裂谷,正在孕育一個新的海洋。
    東非大裂谷是地球陸地上最大的斷裂帶,從外圍空間照片俯瞰,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素有「地球傷疤」之稱。東非大裂谷示意圖根據板塊學說的理論,東非大裂谷形成的動力來自於非洲東部地下巖漿熱液的持續的上湧活動。大量熾熱的巖漿上湧到陸地巖石圈被阻擋後,只好分別向垂直於當前東非大裂谷方向的兩側運移。由於熾熱的巖漿十分粘稠,它對上面的陸地巖石圈有較大的摩擦拖曳作用,最終導致了東部非洲巖石圈出現分裂並形成巨大的裂谷。上述運動剛好進行到「大陸裂谷開啟到形成海洋地殼完整過程」的第二階段。因此可以這樣說,東非大裂谷,正在孕育一個新的海洋。
  • 東非大裂谷——地球上最美麗的傷痕
    其實,當你來到大裂谷,展現在你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而只有親臨大裂谷,你才能切身體驗到自然界這舉世無雙的奇秀景色我在國內曾拜讀過不少有關東非大裂谷的介紹文章那些「黑暗的斷澗深淵深不見底」之類的形容詞曾我產生了異乎尋常的敬畏和神聖感,但是當我真正親臨大讓裂谷觀景臺去俯視這一舉世罕見的奇蹟時,卻感到茫然若失。
  • 肯亞東非大裂谷的湖泊系統—肯亞景觀
    「肯亞東非大裂谷的湖泊系統」這一自然遺產是由肯亞裂谷省的三座水位相對較淺的湖泊,博格利亞湖(Bogoria)、納庫魯湖(Nakuru)和埃爾門泰塔湖(Elementaita)相互銜接,共同構成了風景極其優美的湖泊系統,遺產總面積達32034公頃,緩衝區面積3581公頃。
  • 大裂谷的前世今生,珍貴歷史照片流出!
    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武陵山大裂谷的前世今生吧到底哪些地方有了更好的改變 前  世還是「石夾溝」時,景區大門不像現在這麼高大上,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簡陋的,不知道的人可能都看不出這是一個景區,用柵欄木頭就搭建成了一個簡陋的大門。來過的朋友,是不是滿滿的回憶感。
  • 東非大裂谷是否是地球產生新大陸的暗示?
    但是就在近些年,科學家們發現東非大裂谷出現了一條巨大的新裂縫,與原本的大裂谷斷裂方向基本一致,這是否是地殼運動產生大陸分裂的前兆呢?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非洲大裂谷,相信我們應該多少都聽說過這個大裂谷,是自從350萬年前開始形成的,並且一直到現在仍在擴張,大約長度為6000公裡,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研究人員發現在未來的時間內東非大裂谷很可能將一部分大陸分離出去形成地球的第八個板塊,並且這個新的板塊非常適宜人類生存。
  • 地球上最大的斷裂帶東非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這條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六分之一的大裂谷,氣勢宏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的稱它為,"地球上的一個大傷疤"。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人被她迷住。東非大裂谷是怎樣形成的呢?
  • 非洲的東非大裂谷和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其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在我們的地球表面,有些地方存在著深邃而綿長的峽谷,就像是地球臉上巨大的「傷疤」,比如位於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可以說是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傷疤」,還有位於太平洋西北部海底的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可以說是地球海底最大的「傷疤」。
  • 中埃肯三國科學家聯合對東非大裂谷進行科考
    應衣索比亞亞貝斯亞貝巴大學等邀請,由中科院地質與地球所、地理與資源所、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等科學家組成的科學考察團已於12月8日啟程,前往衣索比亞和肯亞進行為期20天的東非大裂谷科學考察。參加本次科學考察的科學家中既有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的老一輩科學家,如劉嘉琪院士等,也有剛剛博士出站的中青年科學家。
  • 中國版「東非大裂谷」
    說起來很慚愧,一直都在外面遊玩,自己家鄉的景點很多都沒玩過,今年端午節回老家,就順便遊覽了家鄉著名的4A景點——皖西大裂谷,又號稱中國版「東非大裂谷」。西大裂谷原名叫「避王巖」,關於「避王巖」的得名有兩種說法:其一,據《六安州志》載,明末清初,相傳有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自號「八大王」在些避難,故得名為「避王巖」;其二,傳說張獻忠殺人如麻,老百姓聽說他來了,便逃到巖內躲避他,於是後人便把這裡叫「避王巖」。
  • 世界最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
    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分為東支裂谷和西支裂谷。可以說非洲要是沒了這條大裂谷,魅力值減半!這條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1/6的大裂谷,氣勢宏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
  • [視頻][東非大裂谷科考]人類的起源——「露西人」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來看東非大裂谷科考。東非大裂谷不僅是全球構造活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古人類考古中心之一,而隨著距今300多萬年前露西人骨骼化石的出土,更將人類起源非洲的說法鎖定在東非大裂谷。
  • 東非大裂谷是地球的「傷疤」,它會造就世界第八大洲?
    東非大裂谷,曾不止一次出現在我們的地理課本上,你能想像到,未來的第八大洲就和東非大裂谷有關嗎?東非大裂谷,位於非洲北部,總長超過6500千米,北起西亞,南到非洲東南,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氣勢宏偉,從空中看異常壯觀,很多人也把它成為「地球的傷疤」。
  • 這是你知道的東非大裂谷嗎?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它在哪兒東非大裂谷從廣義上講,北起西亞」古往今來,東非大裂谷一直引人注目;當今世界,東非大裂谷的未來命運,更是舉世關注高原上的火山則變成眾多的山峰,而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為大裂谷的谷底,總長6400千米。
  • 安徽藏有兩個大裂谷,一個兩省交界處,一個「中國版東非大裂谷」
    在安徽,除了黃山之外,還有很多名山,其中大別山就是安徽人最為親近的一座山,在大別山深處還藏著一個號稱「中國版東非大裂谷」;還有安徽與浙江交界處的天目山,在其峽谷之間深藏著一個華東大裂谷。這是黃山四絕之中所沒有的山嶽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