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溫暖:守望春天

2020-12-21 深圳衛視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能來臨。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的武漢,醫護人員在崗位上堅守,他們的可愛孩子在守望著父母的平安。在火神山醫院,一份份「愛心便當」傳遞著人間真情。本周日11:10《溫暖在身邊》特別節目主持人王海東、張美曦與您分享來自武漢的感動和溫暖。

守望春天·孩子

在這個寒冷的冬天

他的笑容

讓無數被疫情陰霾籠罩許久的心靈

感受到了春暖花開

2月6日,是這名小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三天。他的媽媽是一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的醫生們為新生兒的母親記錄下了寶寶每天的身體情況,並讓同事發給孩子的母親。

面對疫情,有不少正好趕在這個時候生孩子的產婦格外讓我們牽掛,因為這關係到兩個生命的健康與安危,尤其是那些已經確診或疑似新冠肺炎的媽媽們,我們特別關心,他們和孩子之間傳播的風險大嗎?孩子們和媽媽分開後都在哪裡隔離?無論對於母親還是醫生們來說,這次分娩無疑是一場挑戰。當手術室裡傳來一聲嬰兒的啼哭聲時,這或許是此刻最美好的聲音。

孩子永遠是父母們最強大的精神支柱。疫情當中,許多一線的醫生們的孩子們,也在給他們的父母帶來了許多的支持和感動。

16歲的武漢高中生陳琪,她的家深處疫情「重災區」,對於疫情也有著切身的體會,除此以外,她還是一名醫務人員家屬,因為,她的外公與媽媽都參與了這次疫情防控,奮戰在抗疫第一線。她寫了一封信給患者,鼓勵患者勇敢戰勝病魔。

她在公開信中說:「哥們,挺住,我把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了!」她還寫道「眾志成城,你的背後有多少人堅持,你的身後有多少人為你加油鼓勁!」她寫信除了給患者加油打氣外,還為了給自己73歲的外公與媽媽加油打氣,希望他們都能夠平安回家。正如她在信中寫的那樣,當得知自己73歲的外公也奮戰在抗疫一線時,一想到那個佝僂在防護服下步履蹣跚格格不入的身影,她就心疼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但是,她忍住沒有哭,因為,她知道武漢的患者需要外公,何況外公還是長江醫院退休後返聘的老專家,他肯定可以幫助更多的患者。

她還知道,外公與媽媽都是一名黨員,現在是武漢最需要他們的時候,衝鋒在前,這是他們的使命,雖然她依舊擔心他們,想他們,但是,沒有辦法,所以,她又在信中寫道,「我把外公和媽媽都借給你了!」,「媽媽外公,你們辛苦了,我在家裡,等你們回家!」。

一句句樸實又簡單的話語,道出了千千萬孩子的心聲,大家都在等著奮戰在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平安歸來,我們都在等著你們。

中部戰區總醫院腎內科主治醫生邵紫韞,因為疫情管控,家人回武漢的航班被取消,女兒川川只能跟邵紫韞留在科室值班。1月28號,邵紫韞承擔了救治任務後,9歲的川川只能被託付在同事家中。每天媽媽在醫院食堂打好飯送給女兒,隔著街道,看著女兒下樓拿飯。

守望春天·味道

將近半個月來,在袁女士和老伴盧先生的聊天記錄裡,經常能看到先生這樣誇獎自己手藝的信息。盧先生1月初因為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住進了隔離病房裡,每天的「點餐」和「點評」就是他病情的晴雨表。

1月11日早上,盧先生5點多就告訴她今天不用來送飯了,這是入院後他發給妻子的消息裡感覺最糟糕的一條。盧先生已經78歲,當時,他和家人都以為高燒不退是最大的問題,但對醫生而言,盧先生的年齡和他本身的身體情況卻是最棘手的問題。

隔離區外的袁女士並不清楚具體的治療措施,只知道老伴的胃口越來越差。焦急等待的背後是醫生的全力救治。幾天後,袁女士的手機裡,終於又收到了盧先生點菜的信息。隨著老伴的胃口越來越好,好消息也終於傳來。1月29日,在各項檢查合格後,盧先生終於可以出院了。

與白衣戰士一同奮戰在火神山一線的,還有很多保障人員,蘇昱亞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在他看來,一頓熱氣騰騰的飯菜、一句親切誠摯的鼓勵,就會讓患者感受到家的溫暖。

早晨6點,蘇昱亞忙碌的一天就開始了。作為助理員,他並不能像醫生一樣直接對抗病魔,但想要讓患者吃得舒心、住得踏實。蘇昱亞和戰友們也是著實下了一番功夫:除了送菜送飯,蘇昱亞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安撫患者的情緒。一有空,他就把自己的祝福寫在卡片上,醫院的很多患者都收到過這樣的小卡片。

自春節的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戰以來,街上冷清、車輛稀少,除去有職業需求的人都宅在家中,而此時外賣小哥、快遞小哥也成了一個城市的「逆行者」,平時看起來平凡的崗位職業,此刻卻做著很多讓我們感動的「小事」,成為城市運作連接居民生活的「毛細血管」。

守望春天·網課

深圳支教隊的老師們也紛紛高舉抗疫的大旗,坐在電腦前,用特殊的方式搭建了「愛的平臺」,用他們無形的羽翼保護著渴望求知的孩子們。哪怕相隔5000多公裡,哪怕家裡沒有了黑板和粉筆,僅憑一部手機,一臺電腦,一個簡易手工支架,一支筆,照樣使出了「十八般武藝」,搖身一變,成為了「網紅主播」。

深圳支教隊方曉娜老師正在為孩子們上英語課

深圳對口支援的喀什深圳特區高級中學、陽光小學、育才學校、塔合曼小學、喀什職業技術學校、喀什大學等8所學校均以多媒體方式開展「空中課堂」教學。「受疫情防控影響,儘管我們推遲了進疆時間,但是教學工作卻沒有停止。由於提前部署,防控到位,支教老師主動作為,在各對口支援的學校建起的空中課堂成效顯著,深受當地幹部群眾特別是家長們的好評。」深圳第十批援疆支教隊長、深塔中學校長李方說。

深圳第十批援疆支教隊長、深塔中學校長李方

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縣,深塔中學高三2班學生努庫牙依克,每天步行10公裡,到馬兒羊鄉迭鄉村委,為的只是找一處有穩定4G信號的地方上網課。

2020年的高考,深塔中學將培養出首屆考生,他們的高考成績無疑對塔縣乃至對塔吉克民族的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都將非同凡響。

從深圳到喀什,跨越5000多公裡,深圳支教老師與深塔中學孩子們早已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雖然,目前大家只能遠距離與學生進行互動和教學。但是,這份超視距的情感,在特殊時期,消弭了許多困難,反而讓師生之間的心更近,情更真。

喀什陽光小學張雪《致敬逆行者》速寫

喀什陽光小學張雪《堅持》書法

喀什陽光小學李汶城手工作品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本周日11:10《溫暖在身邊》特別節目主持人王海東、張美曦與您分享來自武漢的感動和溫暖,壹深圳同步網絡播出。

相關焦點

  • 記「疫」與守望丨歲月如新,美好常在
    ▲王先梅《珞珈山下》▲黎婭《速度與希望》▲徐澤鋒《信念.2020》▲於興財《決戰火神山》▲李雅茹《是你嗎母親》▲吉薇羲《春天在路上》▲辜振興《抗疫志願者風採》▲伍藝可《疫情大作戰》▲吳沁晗《醫者仁心-馳援武漢》▲張欣悅《盛放》▲吳柳臻《最美逆行者》
  • 【防疫日記(八)】我們一起戰「疫」,守望黎明!
    【防疫日記(八)】我們一起戰「疫」,守望黎明!這場戰「疫」,我們都沒有缺席,都在守望黎明!加油!親愛的戰友們!疫情不退,我們不撤!執行局 姚淑記原標題:《【防疫日記(八)】我們一起戰「疫」,守望黎明!》
  • 行攝商洛:戰「疫」中那些身影,溫暖而有力量!
    行攝商洛:戰「疫」中那些身影,溫暖而有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洛南縣立即啟動I級響應,組織縣鎮村幹部、醫療工作者、公安民警迅速投入戰鬥,他們克服各種困難,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忠誠和擔當譜寫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壯麗詩篇
  • 高清組圖 │ 陝西地標為戰「疫」亮燈加油 向英雄致敬
    霓虹閃爍彩燈明亮,在西安市著名景區永寧門,沉寂已久的新春彩燈紛紛點亮,「致敬英雄 守望長安」的燈牌屹立其中。暮色降臨,西安長安塔被逐層點亮,呈現出七彩夜景,在夜色中更加璀璨奪目。榆林城區「網紅橋」身著「彩妝」橫跨在榆溪河上,輝映著夜色下的高新區,也在靜待著春天裡的車水馬龍。
  • 中蒙策克邊境口岸戰「疫」記:「春天已至,春意將生!」
    在中蒙策克口岸執勤的民警們。 張偉 攝(抗擊新冠肺炎)中蒙策克邊境口岸戰「疫」記:「春天已至,春意將生!」中新網阿拉善3月3日電 題:中蒙策克邊境口岸戰「疫」記:「春天已至,春意將生!」作者 李愛平 張偉「春天已至,春意將生!」3日清晨,趙恆像往常一樣拿著抹布走到中蒙策克口岸界碑前擦拭。
  • 方城燴麵千裡送武漢 戰「疫」前線致信表謝意
    「戰『疫』連冬春,燴麵抵萬金。河南省援鄂醫療隊很多隊員不習慣吃大米,長期吃大米導致胃口不好,送燴麵比送黃金都金貴。」您戰疫,我守望;您無恙,我安好!」這是方城縣委辦副主任、詞作家、詩人任懷卿於3月7日中午聞聽方城燴麵運達武漢後,第一時間趕寫出的詩歌《家鄉的味道》,真情禮讚和祝福奮戰在武漢戰「疫」一線的河南省援鄂醫療隊全體人員,表達了方城人民的共同心聲。  河南省援鄂醫療隊前方指揮部感謝信中說,方城縣委、縣政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方城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
  • 武漢戰「疫」記:重啟駛向「春天」的地鐵
    武漢戰「疫」記:重啟駛向「春天」的地鐵發布時間:2020年03月28日 16: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重啟駛向「春天」的地鐵  中新社武漢3月28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重啟駛向「春天」的地鐵  作者 張芹 武一力  「乘客您好,歡迎乘坐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本次列車開往佛祖嶺方向……」  這是武漢久違的、卻那麼親切的地鐵廣播
  • 走在通往春天的路上 衡陽市南嶽區推出原創抗「疫」歌曲
    紅網時刻2月21日(記者 胡邦建)「在通往春天的路上,中國大地默默悲傷」「高舉火把,燒穿黑夜,志不可擋」......近日,一首由衡陽市南嶽區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原創歌曲《通往春天的路上》暖心上線,為全民戰「疫」傳遞著來自春天的明媚與蓬勃。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寒流」中,湧現出了無數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暖流」,為這個嚴冬帶來了信心與力量。
  • 倆月創作40首戰「疫」歌曲 不識樂譜老兵為抗「疫」英雄唱出大愛
    別看不識樂譜,可年近古稀的老兵痴迷音樂,把旋律哼唱出來後,請人依照旋律寫出樂譜,兩個月居然創作出 40 多首戰 " 疫 " 歌曲。每首歌都是老兵發自心底的自然流淌和情感迸發,和對抗疫英雄無私大愛的讚美。
  • 【共同行動 e起抗疫 】大愛女孩以詩戰「疫」| 你是喚來春天的...
    【共同行動 e起抗疫 】大愛女孩以詩戰「疫」| 你是喚來春天的「梅花」 2021-01-16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向迎風傲雪的戰「疫」英雄致敬
    向迎風傲雪的戰「疫」英雄致敬 2020年02月17日 10:1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照片中,某小區門口被大雪覆滿身的男子凍得雙手插袖,卻如雕塑般定格在防疫崗位上。一圖勝千言,面對這場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身體健康的戰「疫」,每一位平凡逆行者都在努力。無論是守護萬家溫暖雪中執勤的警察,還是風雪中保障民生晝夜搶運物資的鐵路職工,均織起防控大網,鑄成雪中最溫暖的畫面。  當前,湖北省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按照「一省支援一地市」原則,遼寧醫療隊在這場風雪中踏上支援湖北的徵程。
  • 戰「疫」日記 ▏「武漢櫻花開了,大家久久盼望的春天來了!」
    更讓我堅定信念,在這場全民的戰『疫』之中,我的身後,有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強大力量在支撐。一定能度過這次難關。「武漢櫻花開了,大家久久盼望的春天來了!」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元宵節快樂,讓我們在春天相見,沒有口罩遮擋著笑臉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在疫情面前,祖國何其強大!
  • 以筆戰「疫」,春暖花開——戰「疫」優秀作文展
    壹勠力同心,戰「疫」必勝!作者:高二(9)班楊揚指導教師:徐軍2020年的到來,是新生,也是噩夢。在這一年,當大家懷著喜慶的心情迎接著新年的到來時,卻也迎來了噩耗。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新型冠狀病毒,沿著2019的尾巴將它的魔爪伸向了2020年的春天,將它恐懼焦慮的披風掩蓋在九州之上,它貪婪地妄想著把一個個無辜的人拖向死亡的深淵,再讓這個春天瀰漫著腐爛的氣息。然而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皆為戰鬥員。這場戰爭,需要我們眾志成城,鼓舞抗疫鬥志,堅定抗疫信心!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 陝西渭南:戰「疫」中的文明力量
    連日來,從文明單位到文明村鎮,從各類志願者到道德模範、標杆人物,這些遍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文明細胞」以一己之力積極主動參與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用一個個堅實有力、真誠溫暖的「文明行動」踐行著守望相助的「文明」使命,讓渭南這座文明城市處處蘊藏著奮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 國航金鳳乘務組真情微故事:戰「疫」亮身份 金鳳勇擔當
    這場戰「疫」中,國航金鳳乘務組在客艙部黨委領導下,聞令而動、遵令而行,全體組員積極應對疫情防控做出積極貢獻。發揚「愛崗敬業,誠信友善,不辱使命」的金鳳精神和特別能戰鬥的優良傳統,始終堅持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
  • 東信人的戰「疫」故事
    柳綠花紅、草長鶯飛,這是一個特殊的春天;全民戰「疫」、心系掛念,這是一個難忘的春天;2020年春天的到來,伴隨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無數的勇士同心防疫挽救生命,東信的教師登上雲端傳道授業;治病救人,教書育人,醫德師德,共戰疫情。
  • 我們翻越山海,在春天裡相見|戰「疫」故事
    抗疫一線的情人節,更特殊,也更難忘。但日子再難,愛不會缺席。>他們隔著玻璃親吻約定疫情結束後第一件事就是領結婚證△ 90後小夫妻龐振和陳美茹是北京地壇醫院ICU病房的護士這個春節從初一到十五沒能和家人團聚工作中他們相互扶持
  • 草原兒女湖北戰「疫」記:這個春天,與真情有關
    (抗擊新冠肺炎)草原兒女湖北戰「疫」記:這個春天,與真情有關  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12日電 題:草原兒女湖北戰「疫」記:這個春天,與真情有關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北疆內蒙古自治區已派出800餘名醫護和救援等人員,他們奔赴湖北武漢和荊門等地,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
  • 致敬英雄 守望長安|西安城牆南門、大唐不夜城、高新區、西鹹新區...
    大明宮遺址區用光明與溫暖,進一步鼓舞市民群眾抗疫士氣,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西安城牆景區西安城牆南門文化禮儀廣場草坪上,12個冰屏呈現出「致敬英雄 守望長安」畫面,南門南口、南門北口、南門甕城自媒體畫面播放著「致敬英雄 守望長安」「同抗疫 迎凱旋 護家園 共長安」 等活動口號,城牆5大燈區、26個特色燈組也共同點亮,在西南城角,也設置有「
  • 華天老字號「暖心」熱飲送抵社區戰「疫」一線
    每一個熱飲杯都配有暖心卡片,「暖心飲品贈一線,戰疫有您我放心」、「溫暖共享,這個冬天不再寒冷」……華天志願者張女士介紹說,這些卡片上的話都是志願者發自內心的樸素話語,大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給戰疫一線的工作者送上溫暖,為他們鼓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