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茶館看《茶館》觀眾成了劇中人

2020-12-12 環京津網

沉浸式駐場演出《茶館》現場。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記者 牛春梅

「四九城聞名的裕泰老茶館兒,大方桌兒寬條凳燙金對聯兒。銅搬壺細蓋碗兒小葉香片兒,侃西山道北海取樂兒消閒兒……」30日,通州臺湖金福魚匯溼地公園慶禮堂三層變成了茶館,地道的京腔京韻和布置擺設,讓人仿佛穿越到了老北京的茶館,看著王利發、唐鐵嘴、秦二爺在眼前穿梭往來,又像是穿越到了曲劇《茶館》的世界裡。其實,這裡是北京市曲劇團帶來的北京曲劇沉浸式《茶館》的演出現場。

劇場約有三百多平方米,錯落有致地擺放著條凳方桌。桌上放著老式的茶壺茶碗。觀眾掀開藍花布簾就進到了戲裡,有店小二引導你入座,坐在桌邊你就不僅是觀眾,還是戲裡的「茶客」。過一會兒,一群穿著旗裝、留著辮子的八旗子弟或提籠架鳥,或手握文玩核桃,端著爺的架子,徑直走了過來。然後,冷不防就坐在離你咫尺的位置,要和你共享一壺好茶了。

這部劇改編自老舍經典《茶館》的第一幕,那些我們在戲裡看到的角色,王利發、唐鐵嘴、劉麻子、秦二爺、常四爺、松二爺、龐太監都會出現在這部劇裡。故事情節雖然略有改編但大致相同,各色人等一一登場,悲歡離合如約上演,配上韻味濃厚的北京曲劇,戲味兒更多了幾分。

觀眾可以看一場京味兒戲,同時也可以體驗一把和專業演員同臺表演的樂趣。穿梭在大堂中的掌柜、夥計時不時會與觀眾打招呼,愛糊弄人的唐鐵嘴也會拉住普通觀眾,給看看手相看看面相,吹捧幾句。當然,驚喜遠不止如此。觀眾還可以與演員一起點菜、聊天、遛鳥,現場還會有演員伸手跟觀眾討「飯錢」。有的觀眾會因為緊張說不出話來,而有的觀眾反應非常快地接過了演員拋來的詞兒,背起了「報菜名」,讓沉浸式演出的現場顯得更為活躍。還有幸運的觀眾,最後會被邀請穿上旗裝跟演員一起表演。真切感受到參與感的觀眾,雖然在互動的時候顯得有些緊張,但在整個過程中都非常興奮,手裡總是高舉著手機想將眼前的一切都錄下來。

「我們所有的創新都要保證老舍原著的精髓,保證北京曲劇的韻味,保證在邏輯說得通的情況下添加很多北京民俗元素進去。比如結尾處,王利發就會跟觀眾說一說老北京拱手禮的講究,這也是一種文化傳播。」該劇導演陳志飛介紹說。

據了解,這臺沉浸式演出,原本只是北京市曲劇團一次創新演出的嘗試,沒想到自2019年亮相中國戲曲文化周后一路走紅,每場都有百餘名觀眾與演員一道聽戲、喝茶,「茶館」外總是排滿了想體驗的觀眾。

這一探索獲得了相關文旅部門的認可,鼓勵北京市曲劇團開拓一種新的市場演出模式,這才有了在臺湖溼地公園的正式駐場演出。北京市曲劇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演出將分布全年,且一天多場,滿足不同時段觀眾的欣賞需求。作為通州新添的文化休閒好去處,臺湖金福魚匯溼地公園是集休閒、娛樂、餐飲為一體的「魚」主題公園,公園內水生花草豐盛、候鳥爭相棲息。夏天能賞荷,秋天能賞蘆葦,冬天還能在屋裡賞魚,園內還建有能「吃」的魚博物館,旅遊業態非常豐富。好聽又好看,能看還能演的北京曲劇沉浸式《茶館》來到這裡,正好滿足了遊客來京旅遊既要欣賞美景又能近距離沉浸式感受京味兒特色文化的需求。據了解,未來還將帶給觀眾更全面的體驗,三樓的演出結束後,觀眾可以在二樓穿上劇中演員的服裝打卡拍照,並參觀北京非遺文化及中華老字號展覽。

原標題:北京曲劇團臺湖溼地公園打造沉浸式駐場演出

相關焦點

  • 進茶館看《茶館》觀眾成了劇中人
    銅搬壺細蓋碗兒小葉香片兒,侃西山道北海取樂兒消閒兒……」2020年11月30日,通州臺湖金福魚匯溼地公園慶禮堂三層變成了茶館,地道的京腔京韻和布置擺設,讓人仿佛穿越到了老北京的茶館,看著王利發、唐鐵嘴、秦二爺在眼前穿梭往來,又像是穿越到了曲劇《茶館》的世界裡。其實,這裡是北京市曲劇團帶來的北京曲劇沉浸式《茶館》的演出現場。
  • 沉浸式體驗《茶館》 觀眾進茶館成了劇中人
    銅搬壺細蓋碗兒小葉香片兒,侃西山道北海取樂兒消閒兒……」30日,通州臺湖金福魚匯溼地公園慶禮堂三層變成了茶館,地道的京腔京韻和布置擺設,讓人仿佛穿越到了老北京的茶館,看著王利發、唐鐵嘴、秦二爺在眼前穿梭往來,又像是穿越到了曲劇《茶館》的世界裡。其實,這裡是北京市曲劇團帶來的北京曲劇沉浸式《茶館》的演出現場。劇場約有三百多平方米,錯落有致地擺放著條凳方桌。桌上放著老式的茶壺茶碗。
  • 沉浸式體驗《茶館》觀眾進茶館成了劇中人
    銅搬壺細蓋碗兒小葉香片兒,侃西山道北海取樂兒消閒兒……」30日,通州臺湖金福魚匯溼地公園慶禮堂三層變成了茶館,地道的京腔京韻和布置擺設,讓人仿佛穿越到了老北京的茶館,看著王利發、唐鐵嘴、秦二爺在眼前穿梭往來,又像是穿越到了曲劇《茶館》的世界裡。其實,這裡是北京市曲劇團帶來的北京曲劇沉浸式《茶館》的演出現場。劇場約有三百多平方米,錯落有致地擺放著條凳方桌。
  • 再看《茶館》
    一開始,《茶館》就引人注目、傳為美談。一個北京的大茶館,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進進出出,卻深刻展示了戊戌變法失敗、民國初期以及抗戰剛剛結束三幅歷史畫卷。老舍說過,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的《茶館》揭開了中國近代史到現代史的一個側面,各個階層、各種性格人物的群像,在《茶館》中得以凸顯。
  • 再看《茶館》
    一開始,《茶館》就引人注目、傳為美談。一個北京的大茶館,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進進出出,卻深刻展示了戊戌變法失敗、民國初期以及抗戰剛剛結束三幅歷史畫卷。老舍說過,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的《茶館》揭開了中國近代史到現代史的一個側面,各個階層、各種性格人物的群像,在《茶館》中得以凸顯。
  • 《父母愛情》:劇中小細節你記住了幾個?還記得衛民茶館的名字嗎
    《父母愛情》:劇中小細節你記住了幾個?還記得衛民茶館的名字嗎?《父母愛情》這部劇絕對是一部值得追很多遍的影視劇,這部劇無論是劇情的安排還是演員的演技都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很多觀眾對這部劇的評價就是百看不厭,看過之後就會念念不忘。既然大家看了這麼多遍想必對劇中的一些小細節都了如指掌了吧,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劇中的一些小細節,看看你記住了幾個。第一個還記得江衛民的茶館叫什麼名字嗎?
  • 《么妹茶館》,一部反映成都茶館文化的喜劇電影即將來襲
    四川是中國產茶大省,而成都茶館又全世界聞名。成郡茶館不僅數量多,自古以來就有「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的說法,而且地方特色濃鬱,歷史悠久,人氣火爆,喝茶的人形形色色,一個茶館就是一臺戲,長演不衰。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
  • 《么妹茶館》,一部反映成都茶館文化的喜劇電影即將來襲
    四川是中國產茶大省,而成都茶館又全世界聞名。成郡茶館不僅數量多,自古以來就有「四川茶館甲天下、成都茶館甲四川」的說法,而且地方特色濃鬱,歷史悠久,人氣火爆,喝茶的人形形色色,一個茶館就是一臺戲,長演不衰。據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
  • 《茶館》今晚落幕改結局 王利發火燒茶館不上吊
    新京報7月29日報導 (記者劉瑋)今晚,電視劇《茶館》將在央視八套落幕。在大結局中,老舍原著中王利發上吊自殺的一幕將被改寫。劇中,王利發一把火燒了茶館,和茶館同歸於盡。對於這個全劇中最大的改動,編劇之一的楊國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結局是為電視劇「量身打造」的。
  • 《茶館》落幕大結局被改寫 王利發燒茶館不上吊
    7月29日晚,電視劇《茶館》在央視八套落幕。在大結局中,老舍原著中王利發上吊自殺的一幕將被改寫。劇中,王利發一把火燒了茶館,和茶館同歸於盡。結局 王掌柜和茶館同歸於盡原著中王利發用一根腰帶結束自己生命的結尾,在電視劇中將改為他放火燒掉茶館的同時,自己也同歸於盡,一起灰飛煙滅,而這也是該劇39集中對老舍原著最大的改動。對於電視劇中「灰飛煙滅」大結局的改動,不少搶先看了最後一集的網友還是給予了認可。
  • 《茶館》落幕大結局被改寫 王利發燒茶館不上吊
    7月29日晚,電視劇《茶館》在央視八套落幕。在大結局中,老舍原著中王利發上吊自殺的一幕將被改寫。劇中,王利發一把火燒了茶館,和茶館同歸於盡。結局 王掌柜和茶館同歸於盡原著中王利發用一根腰帶結束自己生命的結尾,在電視劇中將改為他放火燒掉茶館的同時,自己也同歸於盡,一起灰飛煙滅,而這也是該劇39集中對老舍原著最大的改動。對於電視劇中「灰飛煙滅」大結局的改動,不少搶先看了最後一集的網友還是給予了認可。
  • 香港茶館劇場再現 觀眾可邊茗茶邊看大戲(圖)
    香港茶館劇場再現 觀眾可邊茗茶邊看大戲(圖) 2015-05-10 12:14:10  現在提到飲茶,人們會立刻聯想到茶樓酒館,正如提到戲曲,人們自然會聯想起戲臺戲棚一樣,卻少有人知道,原來明、清時期的戲曲表演平臺,就是專供人喝茶、吃點心的茶館,如北京內城南門「正陽門」、川劇史上重要的演出場所「悅來茶園」等。事實上,茶館唱戲在香港亦有流行過一段日子,油麻地一帶的酒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都會聘請一些戲班成員現場演唱粵曲,以吸引和娛樂茶客,但有關做法在港已逐漸式微。
  • 《茶館》資料庫
    《茶館》資料庫  1956年12月2日,老舍先生來到北京人藝,在「205」會議室親自給大家朗讀新創作完成的三幕話劇《茶館》。  1958年3月29日,由焦菊隱、夏淳導演的《茶館》在北京的首都劇場公演,反響強烈。身為北京人藝院長的戲劇家曹禺在看了戲之後,興奮地對老舍先生說:「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劇作中罕見的第一幕。」  1963年5月,本劇復排上演。當時由於受來自「左」的幹擾,在重壓之下,劇中被硬加進了所謂的「紅線」。  「文革」初,《茶館》被打成黑樣板、大毒草。
  • 香港茶館劇場再現 觀眾可邊茗茶邊看大戲(圖)
    香港茶館劇場再現 觀眾可邊茗茶邊看大戲(圖) 2015-05-10 12:14:10  現在提到飲茶,人們會立刻聯想到茶樓酒館,正如提到戲曲,人們自然會聯想起戲臺戲棚一樣,卻少有人知道,原來明、清時期的戲曲表演平臺,就是專供人喝茶、吃點心的茶館,如北京內城南門「正陽門」、川劇史上重要的演出場所「悅來茶園」等。事實上,茶館唱戲在香港亦有流行過一段日子,油麻地一帶的酒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都會聘請一些戲班成員現場演唱粵曲,以吸引和娛樂茶客,但有關做法在港已逐漸式微。
  • 當王利發成了女班長《茶館》被放進校園
    正式演出前,約十名觀眾被帶到演出的教室,就像是走進一個班級的日常。這大概是一個剛上過《茶館》的語文課課間,黑板上工整地寫著《茶館》的教案,投影屏幕上放著茶館的演出視頻。待觀眾坐定,《茶館2.0》的第一幕便算是開始了。
  • 京味兒《茶館》遇到法式「莫扎特」
    而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龔麗君、馮遠徵等這一代「《茶館》人」,也跟著《茶館》一起走過了二十年,不斷成長,至今每個人對這部作品仍然在繼續挖掘和學習。對於人藝人來說,能在《茶館》中跑龍套都是一件值得驕傲和感到幸福的事。
  • 《茶館》裡「莫談國事」 「京片子」品世態炎涼
    劇中整齊的「京片子」讓人聽著熟悉、地道,也得到觀眾的認可。此外,劇中人物極具北京特色的幽默感也讓觀眾感嘆該劇沒有糟蹋「老舍」這塊招牌,還原出老舍先生原著的韻味。  【語言,京味十足】  劇中幾位主創人員以及80%的演員都是北京籍,導演何群就曾說:「老舍小說的魅力就在語言,我們一定會保持這種語言上的特色。」
  • 品著花茶讓唐鐵嘴看個相 北京曲劇沉浸式《茶館》駐場臺湖
    以往在老舍先生的《茶館》中,八仙桌上茶客們杯中的茶香,觀眾聞不見更喝不著。然而11月30日,隨著「四九城聞名的裕泰老茶館兒,大方桌兒寬條凳燙金對聯兒……」的北京曲劇聲響起,一部改編自《茶館》第一幕的沉浸式曲劇《茶館》,在通州臺湖溼地公園慶禮堂首演。
  • 新版王利發更睿智 《茶館》臺詞「沙裡淘金」
    16日,電視劇《茶館》登陸央視。中國觀眾看過話劇《茶館》的為數眾多,沒看過話劇的也對老舍先生的劇本頗為熟悉。頂著巨大壓力,電視劇《茶館》和其主演陳寶國(在線看影視作品)大放光彩。
  • 《茶館》結局引爭議 回應:大米做成飯就得注水
    陳寶國(在線看影視作品)飾演的茶館掌柜王利發,雖有于是之、濮存昕等珠玉在前,仍獲得了觀眾一邊倒的叫好。而劇中那些放大的京味兒片段,更是讓觀眾回味無窮。 陳寶國對王利發的詮釋也極富層次感:在他與寡婦張秀英的訣別中,觀眾看到王利發重情重義的一面;在他與房東討價還價時,作為生意人的精明又可見一斑……相對於話劇《茶館》中王利發一口流利的京片兒,陳寶國卻並沒有刻意突出這一點,反而重點突出了老北京生意人的特性:見什麼人就說什麼話,點頭哈腰,一臉堆笑;瞧見達官貴族進茶館,趕緊吩咐上好茶;對要飯的則直斥,「要我天天都這樣賞人一碗茶喝,那我這茶館早就關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