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解析南方暴雨成因

2020-12-25 人民網

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已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多地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最近南方為啥會迎來這麼長時間、高強度的降雨?背後到底有哪些影響因素?藍藍天工作室記者採訪了多名氣象專家,為您詳細解析近期氣候。

上圖:7月12日,江西省廬山市鄱陽湖中的小島落星墩,僅留一寺一塔一亭露出水面。隨著鄱陽湖水位超過歷史水位,鄱陽湖區重要的自然景觀落星墩小島,全部沒入湖水之中。 (韓俊烜攝/人民圖片)

 副熱帶高壓偏強等大氣環流形勢,是直接原因

大氣環流形勢是導致南方暴雨的最直接影響因素。

今年我國南方的強降雨之所以一輪接一輪,間歇期非常短,與6月以來的大氣環流形勢密切相關。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解釋,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且持續發生。

6月上旬副高脊線位置(脊線位置是影響雨帶位置的關鍵因素)偏北,華南和江南地區水汽輻合偏強,造成6月上旬華南和江南地區的極端降水。

6月中旬以後,副高明顯北抬,江南北部到黃淮地區盛行西南風氣流,水汽輸送偏強;同時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使得冷暖氣團在我國江南北部到黃淮地區交匯,形成持續性強降水,降水明顯偏多。

6月中下旬至今,雨帶一直停留在西南地區東部到長江中下遊地區,主要是因為與梅雨相關的天氣系統相對穩定。副高邊緣暖溼氣流強盛,長江中下遊地區低渦切變系統活躍,形成長江中下遊地區長時間的梅雨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告訴藍藍天工作室記者,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也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今年江南地區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長江中下遊地區在6月9日就已經入梅。

梅雨還從其他地方獲取能量,導致梅雨鋒偏強。2019年秋季發生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副高顯著偏強。與此同時,中高緯度經向環流發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在向長江中下遊地區移動過程中爆發偏強。由此,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交匯,致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也明顯偏多。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表示,強降雨發生的具體位置、強度和影響時間,還與中小尺度對流系統活動、局地地形影響等多種複雜因素有關。

上圖: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冰川加速融化,北極熊等當地物種生存環境受到威脅。(資料圖片)

全球氣候變化是不可忽視的大背景,隨著全球變暖,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

南方多地極端暴雨發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當地時間6月20日,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測得38℃高溫,刷新了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一時之間眾說紛紜,有人甚至提出,難道災難電影裡描繪的北極冰川大規模融化、洪水滔天的場景,就要到來了嗎?

對此,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戴雲偉指出:「維爾霍揚斯克錄得38℃高溫只是偶發事件,並不是常態。而由於不是常態,北極地區生態也不會因此發生驟然的改變,這是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局地極端天氣現象。」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適應室主任黃磊表示,目前,尚無研究表明北極創紀錄高溫與我國南方暴雨有直接聯繫,也很難將單獨的一次天氣氣候事件,例如最近的南方暴雨,直接歸因於全球氣候變暖。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確實在增多增強,呈現出長期趨勢上的變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自20世紀中葉以來,已觀測到了許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包括低溫極端事件減少、極端高溫事件增多、極端高海平面事件增多,以及部分地區強降水事件次數的增加。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未來五年全球氣溫預測評估》顯示,2020年至2024年的五年間,預計全球氣溫每年都有可能比工業化前水平升高至少1℃,北極的升溫幅度可能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過去五年的全球氣溫,已經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而未來五年,除南部海洋外,全球幾乎所有地區都將進一步變暖。高緯度地區和西非地區降雨量可能增加,南美洲北部和東部地區可能更為乾旱。受北大西洋北部西風影響,西歐出現暴風雨天氣的機率大大增加。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並進一步導致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強度、空間範圍及持續時間發生改變。全球氣候變暖還會改變大尺度的大氣環流形勢,通過海氣相互作用、陸氣相互作用的變化等,影響不同區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規律。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活動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人為影響已經大大增加了一些地區發生熱浪的概率,對20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的強降水增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類活動也是我國快速增溫、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溫度和極端溫度都呈顯著升高的趨勢,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強度更強、出現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的特點。

根據科學預測,如果不控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未來全球範圍內一些極端事件的出現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將顯著增加。到21世紀末,陸地區域高溫熱浪事件的發生概率將是現在的5—10倍,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在全球大部分地區也將有所增加。

餘勇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既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承擔的國際責任,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內在需求,也是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的重要戰略選擇。「當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中後期,有可能加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氣象災害帶來的風險。因此,需進一步提升我國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將應對極端災害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強化極端災害的風險防範措施,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強化生態和環境氣象服務,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趙貝佳)

(責編:趙竹青、呂騫)

相關焦點

  • 為何入冬以來南方雪多北方雪少?氣象專家解析成因
    為何入冬以來南方雪多北方雪少?對於這個問題,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首席王維國今天解釋稱,要出現降水的天氣條件至少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水汽來源,再一個是冷空氣的配合。而兩次寒潮的冷空氣與水汽主要是在南方地區交匯,暖溼氣流比較弱,不能抵達華北地區,造成12月華北地方出現降水比較少。圖為行人冒雪出行。中國氣象局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元旦假期天氣、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等。
  • 2020年南方暴雨與1998年相比如何?權威專家詳解
    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  馬學款介紹,從6月2日至7月12日,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由此可見近期南方的暴雨之強」。  王永光介紹,國家氣候中心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
  • 國家海洋局氣候專家解析我國極端天氣成因及趨勢
    專家解析我國極端天氣成因及趨勢熱帶海洋對我國南方大氣的作用力偏高  未來有減弱趨勢 發生嚴重雨雪冰凍災害可能性不大       2007年底至2008年初,我國南方發生了大範圍的嚴重雨雪冰凍災害,給社會經濟和生活造成嚴重衝擊。
  • 氣象專家: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水平與國外相差10年
    1月10日到2月初,我國南方地區發生了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對這次罕見自然災害的預報預測是否準確?還存在哪些不足?怎樣進一步提高預報預測水平,捕捉極端天氣的「脈動」?記者最近專訪了3位氣象專家。
  • 2018年4月23日全國天氣預報:江西安徽等5省有暴雨 南方陸續降溫
    預計今天(23日),南方強降雨區域東移南壓,江西、安徽等5省區有暴雨,並伴有強對流天氣,需注意防範。明天全國降雨區域繼續縮減,強降雨將告一段落。氣溫方面,今明天南方將陸續出現降溫,江淮、江南、西南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8℃左右。
  • 江西87縣遭暴雨大暴雨襲擊 一人因雷擊死亡
    中新網南昌5月15日電 (記者 王劍)5月14日晚至15日,江西省全境遭暴雨大風天氣襲擊。據江西省防總數據,該省87個縣24小時內降下暴雨、大暴雨,南昌市城區部分路段、隧道出現1米左右深度的積水。另據江西省民政廳報告,新餘市渝水區1人因雷擊死亡。
  • 暴雨預警連掛23天!假期仍需謹防暴雨強對流
    將有強對流天氣攜雷暴大風光顧大數據告訴你,6月以來南方下了多少雨?統計數據顯示,自6月進入主汛期以來,南方經歷了5輪強降雨過程,南方大部地區均有涉及。截至24日,中央氣象臺已經連續23天發布暴雨預警,相當於暴雨預警幾乎天天見。5輪強降雨分別出現在6月2日至9日、6月11日至14日、6月15日至17日、6月18日至20日以及6月20日至今。
  • 各地近期頻現極端天氣 專家解讀成因
    近期,各地頻現 暴雨、冰雹、沙塵、大雪等極端天氣狀況,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本網獨家專訪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中央氣象臺強天氣預報中心高工張濤,解讀這一輪強對流天氣的成因、特點及影響。
  • 2月18-19日,北方有雪,南方暴雨,天氣溼冷,厄爾尼諾「啞」了?
    今天我們談論有關天氣,題目是:18~19日,北方有雪,南方暴雨,天氣溼冷,厄爾尼諾「啞」了?生活在農村,隨著春節告一段落,很多農民工返程帶走了很多「人氣」,農村的生活又回歸到了安靜與平淡!而在南方多地雨勢達到鼎盛,其中在華南,江南,江淮,以及湖北多地,將普遍有中到大雨的天氣!而在江西,廣西,廣東局地將出現50~80毫米的暴雨,這影響交通出行,尤其是對於很多騎摩託返程的農民工更應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早預防!
  • ...瀋陽先降大雨再轉雨雪 氣象專家解釋成因:「配置好」加上水汽...
    來自遼寧省氣象局的預報顯示,預計今天我省將出現 1951 年以來 11 月最強降水過程,今天 0 時至明早 8 時,丹東及大連市區等地有暴雨,預計此次過程降水量將超過常年 11 月降水總量。對此,氣象專家解釋,這次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已經達到了常年六月份副高的位置,而且整個水汽條件非常好,造成這次降水的整體量級比較大。
  • 什麼叫「水深火熱」 南方強降雨漸收場 高溫又來襲
    △央視新聞視頻:南方遭遇入汛以來最強降雨昨天,南方經歷了今年入汛以來最大範圍暴雨過程的最強時段,湖南株洲等地紛紛打破歷史單日雨量極值紀錄
  • 暴雨襲南方 上海下冰雹
    專題:南方多省遭遇強降雨襲擊  南方大部地區遭遇強降雨冰雹等惡劣天氣 中國氣象局啟動Ⅲ級應急響應  針對我國南方大部地區即將來襲的大範圍強降雨過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7日上午宣布,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 四種降水成因類型
    雷雨雲進一步發展,雲內出現下沉氣流,上下氣流相遇撞擊,就形成了暴雨和雷電。而這種「雷雨」其實就是一種強「對流雨」。其實,對流雨不僅發生在赤道地區,其實我國南方地區的春夏季午後也會有對流雨,不過我們的叫法多樣,有雷陣雨、過雲雨等。
  • 高溫持續「霸屏」福建 氣象專家一探究竟
    高溫持續「霸屏」福建 氣象專家一探究竟 它的成因又是什麼?未來高溫還有完沒完?福建省氣候中心副主任蘇同華帶你一探究竟。 今年高溫過程概況 蘇同華介紹,今年以來,我省經歷了8次高溫過程,目前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溫過程是6月11~25日,達15天。
  • 每年五六月份江西暴雨最多 省氣象專家解讀暴雨天氣
    14日,南昌局地將出現暴雨,贛北贛中局地大暴雨,局部伴有短時強降雨、強雷電等強對流天氣。17~18日,江西省還有一次較強降水過程。那麼,江西暴雨高發期一般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南昌是否出現過特大暴雨?13日,江西氣象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 一周天氣——南方暴雨周
    本周(6月17日-23日),南方暴雨橫行,北方有高溫,也有對流。具體來說:1、本次暴雨過程,先北上,後南下,再東移,100毫米+範圍可能更大。這次暴雨過程不僅在本周,可能延續到下周前段,周后期雨帶比周前期偏南,而且周后期的降雨比前期可能更強。和6月6日-13日的暴雨過程比較,本次降水累積100毫米雨量的範圍可能更大,超過百萬平方公裡。
  • 氣象專家解讀成都近日暴雨天氣:不是四川的暴雨中心
    8月12日,成都氣象局官方微博發文,氣象專家解讀成都近日暴雨天氣。近兩日,網上廣泛傳播了中國氣象愛好者微博發布的幾條信息,對此廣大網友對此十分關注,紛紛就「強颱風」「灌水」「暴雨中心」等對@成都氣象提出疑問,針對近日暴雨天氣,@成都氣象工作人員特地請教了成都市氣象臺相關專家。首席預報員張葵予以解讀:
  • 沒等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輪暴雨安排上了……
    擁有一杯熱騰騰的奶茶無疑是在秋冬季節裡很好的選擇不過只憑一杯簡單的熱飲不足夠治癒你的「寒冷」接下來大家還需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注意及時添衣保暖,做好低溫陰雨天氣防範25日開始,南方新一輪降雨過程再度開啟具體預報9月25日08時至26日08時,西南地區大部、江南西部、廣西北部、廣東西南部、海南島東部、臺灣島東部、西藏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50~70毫米);內蒙古中西部、新疆北疆東部和南疆盆地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4~6級風,陣風7級。
  • 「你在南方的暴雨裡漂流,我在北方的驕陽中煉油」
    作者:郎朗南方上空的「水龍頭」進入6月份以來就沒關上過,暴雨不斷;北方則驕陽似火,最高氣溫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網友形容:「你在南方的暴雨裡漂流,我在北方的驕陽中煉油。」南方暴雨 泥石流等災害多發多地多部門啟動應急響應6月1日以來,中國南方地區發生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江南大部、華南中北部及西南地區東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100至250毫米。
  • 未來十天南方將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預計未來十天,我國南方地區將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4至8成,部分地區偏多1倍以上,並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具體來說,5月31日下午至6月1日,貴州、四川盆地南部、江南中南部、華南北部和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但以分散對流性降雨為主。6月2日至6日,貴州中南部、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等地將有持續性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並伴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