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遊山西·讀歷史」活動啟動儀式在大同雲岡石窟景區舉行。山西,作為黃河文明的搖籃、華夏民族的重要發源地,被賦予了太多的歷史標籤。不到山西,不懂中國,到過山西,才知華夏。俗話說,五千年文明看山西,遊山西就是讀歷史,山西,正在向世界發出深情的邀請。↓↓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
——《人說山西好風光》
你見過什麼樣的山西?
是15.67萬平方公裡的幅員遼闊 山水相連
還是一重又一重的古城錯落 底蘊深厚
亦或是流芳萬裡的勁道麵食 陳醋飄香
......
今天,讓我們從歷史的視角
凝視這片養育著我們的黃土地
晉 之 山 河
To the west of the mountain
山西省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山區面積佔全省80%。
柳宗元曾寫過一篇叫《晉問》的文章,開篇就說「晉之山河,表裡而險固」。意思是說,山西大地,裡裡外外都是大山大河,地形險要,固若金湯。大山與大河把山西版圖圍起來,基本上沿著省界縱橫分布。東和北為橫向山脈,南和西為大山大河並行。
△太行「峰牆」
△乾坤灣
鳥瞰山西,飄落在中國「雄雞」版圖的心臟位置,一片南北走向的樹葉,四面圍繞的大山大河,構成了山西這個神奇的平行四邊形。
為什麼山西叫山西?
To the west of the mountain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萬事萬物都有一個來頭,而探尋人類文明的起源,就繞不開山西這一方厚土。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人類文明的搖籃,山西蘊育了光耀千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太行山
山西,古稱河東。為何為山西,為何為河東?簡單來說就是它位於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傳說女媧在這裡補天,後裔在這裡射日。中華文明的始祖皇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區域,這裡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長達三千年。
洪洞大槐樹為何是「祖根」?
To the west of the mountain
回溯到五千年前,也就是堯舜禹年代,山西的晉南黃河流域,曾是堯舜禹集中定都之地。
△洪洞大槐樹
大禹治水、倉頡造字、神農氏耕種……中國歷史進入了全新的時代,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山西境內。如今,這裡保存了部分後人紀念堯、舜、禹時代的歷史遺址,包括堯廟、大禹渡等等。
「要問祖先在何處?臨汾洪桐大槐樹」,其中的大槐樹公園,則是當今中國億萬人的故鄉。元末明初,受戰爭動亂影響,中原、江南一帶人丁稀少,而山西在蒙古地主統治下,風調雨順,人丁興旺。此後,明政府屢遷山西之民於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其中尤以洪桐原住民最為集中。洪洞大槐樹也就被稱為炎黃子孫的根。
△后土祠
表裡山河
古人用這句話形容山西這片山河
有太行山的雄壯
黃河水的奔騰
黃土高原的厚重
有中國最多的古建築
△黃土高原
△壺口瀑布
△平遙古城
今天,古老的土地還為現代中國
源源不斷地提供著能源和動力
△大秦鐵路
△大同光伏基地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
蜿蜒婉轉的大山大河
都在那裡熠熠生輝
……
來源:山西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