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愛贛南」遇見「客家粽」

2021-02-17 有愛贛南

西元前254年,楚人為紀念屈原發明了粽子;

2017年,菲爾雪傳承客家文化,

推出了客家粽

客家人過端午

端午在客家,又稱五月節;

贛江,是客家三江文化之一,也是客家人重要聚集地,

目前贛南居住著700多萬客家人;

這裡,有著不一樣的端午文化。

就在4月29日,菲爾雪在贛州水遊城舉行了客家粽發布會暨微電影首映禮

咦?等等,這個長相奇特的是什麼鬼?

羽毛球?公雞?還是青娃?

別逗了,倫家是小粽粽,

是由有愛贛南團隊為菲爾雪「客家粽」量身打造的卡通吉祥物

是不是有點萌萌噠感覺?

但是看似簡單的形象,可是做足了功課

先從線稿開始

換衣服 

換帽子,換表情

設計說明

表情

一組漫畫,《粽遊客家》,

有愛的小粽粽帶領你遊遍贛南,同時也向大家介紹了菲爾雪客家粽的九款口味。

我是粽粽,一個有內涵的文化粽!

生於客家搖籃的贛南紅土地,記憶中外婆溫暖而滄桑的手將我創造,淡淡的艾草香味瀰漫在端午的空氣中,那是外婆的味道,也是客家的味道。

記憶中,粽粽隨著大遷徙後的客家人來到贛南定居,他們樸實勤勞,用上好的糯米浸泡過鹼水包出一顆顆色澤金黃,晶瑩剔透,沾上細砂糖插著上筷子,當年的本寶寶素麵朝天,是客家叔伯阿姨辛苦一年的端午犒賞。

咱們客家山林居多有翠微峰、楊嶺等等,一到端午前夕漫山艾草隨處可見,柔軟清香的讓我忍不住在艾草叢中打滾,滾進細膩的紅豆沙,變成了綠色純天然的艾草紅豆粽。

快看,這裡贛州信豐安西的臍橙園,滿園的黃橙橙的臍橙掛滿了枝頭,寶寶已經迫不及待偷嘗了一個,濃甜芳香,而且汁多肉嫩,好好吃啊,家族的贛南臍橙粽據說就是來自這裡的哦

經過長途跋涉,我來到了中國白蓮之鄉的石城,不遠處一大片荷塘深深吸引了我,這裡的白蓮色白通心營養豐富而且舉世聞名,寶寶的內心要像它一樣迷人。

逛了一天了,本寶寶餓了,在外一天特別想念家裡的泡菜了,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泡菜罈子,撈出洗淨和自製的滷肉一起炒食,這道菜本寶寶最愛了,作為地道的客家粽,怎能少得了如此酸爽的口感呢

寶寶在龍南圍屋裡酣然入睡,睡夢中味道什麼那麼香呀,圍屋裡的客家妹子正在做梅菜扣肉,自家手工曬乾的梅菜與扣肉一起上籠蒸熟,香氣撲鼻,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為了招待貴客的本寶寶特意做得。

粽粽這天跑到了千裡贛江第一縣的贛縣,被一群肥美的鴨子吸引跟隨他們腳步到了一片板慄林,偷偷爬上了毛慄子樹上,看到樹下一窩鴨蛋,摘了慄子腳一滑掉了下來。蛋黃慄子鮮肉粽就此誕生……

如果要問寶寶最喜歡客家什麼,那一定是讓人兩眼發光,走都走不動的客家小鮮肉,那8塊腹肌線條優美,超高顏值撩妹無數,不好了,寶寶要流鼻血了!!!

眼睛不好的外婆心心念念著的粽粽走遍了贛南十八個縣城,終於回到了家中,外婆開心的張羅著家裡最好的各種食材,包起了最豐富的龍粽,外婆說:咱們客家人通過勤勞的雙手富裕了,要給咱們家孩子吃上這有料的龍粽。

有愛贛南

一家致力於將贛南文化變得更有趣、更有愛的機構!

相關焦點

  • 走進贛南客家文化,讀懂贛南客家風俗,深入贛南客家飲食
    客家民系在歷史上和大部分其它民系一樣,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古代中原漢族逐漸南遷,慢慢和現在的粵、閩、贛當地居民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客家,今天小編就主要講贛南客家,看看你們都知道客家的那些文化習俗呢?贛南客家文化歷史悠久,含有豐厚的內容,包含有宗族文化、飲食文化、居民文化、方言文化、服飾文化及歷史人文,今天小編主要和各位觀眾老爺們講客家文化、風俗、飲食。各位吃貨和驢友們有福啦!
  • 贛南客家端午節風俗習慣
    常用的青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白頭翁、枸杞葉等。製作方法是將需要的草藥洗淨、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過的濾幹的糯米(加適量的大米)中,用碓舂成米糰,添進紅糖拌勻,製成塊蒸熟即成,之所以每年的端午節期間有這種飲食習俗,是因為農曆的五月,客家人稱其為惡月,在傳統社會地處嶺南山區的客家地區,每到這個時期是瘴癘最為盛行的季節,也是人最容易患上各種疾病的季節。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史載,舊石器時代贛南就有居民,但地處邊陲,被視為「蠻荒之地」;漢高祖四年建贛、於二縣隸豫章郡;唐末黃巢起義,部分漢民遷居到贛南,成為第一批「客家先民」;南宋時期,朝廷南遷,一批漢民遷居到贛閩粵三角區,同畲瑤等土著居民發生血緣和經濟文化交融,形成客家民系,《府志》中「唐始有士,宋始有名士」的記載說明,贛南在唐宋以後經濟文化才有較大發展;明末清初,贛南由於滿族鐵蹄的蹂躪和瘟疫,人口銳減,閩西和粵東則因人口膨脹和
  • 贛南客家的宗族意識、傳統文藝、傳統美食你知道的有多少?
    講到客家人很多人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贛南客家人,贛南的客家文化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的。對於客家文化,小編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下。簡單的說,客家文化是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但是在客家文化中又吸收融合了畲族以及瑤族的土著文化而形成的一種多元文化。
  • 贛南客家民間藝術協會簡介
    贛南客家民間藝術協會成立於2005年,是贛南客家民間藝術工作者自願結合的群眾性民間藝術文化團體。是目前贛南唯一的一家專業從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培訓傳播演藝為一體的機構。目前擁有捏麵人糖化催糖人剪紙草編中國結roll葫蘆陶藝草編皮影變臉等項目。
  • 【喜訊】「贛南客家名人吉祥宴」榮獲 第一屆贛南客家美食文化節 特金獎!
    ,助推旅遊產業發展」為主題的 第一屆贛南客家美食文化節 在贛州舉行,贛龍大酒店參展的「贛南客家名人吉祥宴」得到大賽評委和市民大眾的高度好評,一舉奪得大賽「宴席·特金獎」!贛龍大酒店總經理吳漢揚先生代表贛州市餐飲企業在「第一屆贛南客家美食文化節」上發言!
  • 江西贛州立法保護贛南客家圍屋
    新華社南昌2月27日電(記者鄔慧穎)《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近日獲江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批准,將於3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贛南客家圍屋將獲得富有地方特色、針對性更強的法律保護。  據介紹,贛南客家圍屋是歷史上贛南居民為聚族而居建設的四面圍合、有防禦性設施的民居,極具歷史研究、文化、旅遊等價值。
  • 如果我在客家遇見你
    ————————如果我在客家遇見你,我一定帶你去梅州縣城,早早起來呼吸縣城陽光清新的空氣,穿過小巷帶你去我常去的那家老字號,吃碗梅州醃面、三及第,讓你一整天的好心情從這裡開始。如果我在客家遇見你,我一定帶你去深汕特別合作區的日月湖,遠離城市喧囂,體驗最正宗的農家樂,感受最樂趣的拓展訓練,我們一起乘上滑翔傘,像快樂的鳥兒騰空而起,縱情山水間,聆聽空氣在耳邊的歡歌,感受雲朵在指尖的停留。
  • 龍南縣省級非遺項目《贛南客家圍屋習俗》
    贛南客家圍屋習俗,是客家民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客家時節習俗、服飾習俗、飲食習俗、居住習俗、婚俗等是贛南客家圍屋習俗的具體表現。年初二,縣城和城郊,一般不走親訪友,要去只去頭一年有老人過世的親戚、朋友家「拜新臺」。客愛婚俗贛南客家屋服飾習俗秉承古樸、實惠、節儉的原則,如冬天老一輩的男人頭上會威拉得很長折起的線氈帽,穿有十幾個口袋的肚兜,褲子是「索腰褲」。天熱時,般穿背心小褂,褲腳管卷在半腿。他們長期在田間勞動,一般打赤腳,天冷穿稻草製作的草鞋和棕毛制的襪子。
  •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
    獨具風味的贛南客家美食贛南客家飲食具有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與別具風味的地域特色,體現出客家人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都與贛南客家人的生活起居和精神文化息息相關。贛南是客家人較集中的聚居地,極具代表性。只有品味贛南客家美食,才能領略客家獨特的文化背景。遺存中原風韻,兼容土著特色任何飲食文化的產生,皆與該地域的環境密不可分,地域環境因素包括地形和氣候等因素。客家人是華夏族系中獨特的一支。
  • 跟我走進贛南鄉村,帶你品味不一樣的客家民俗風情
    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漢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同時在遷徙過程中還吸收了畲、瑤等少數民族的優秀民俗文化,成為絢麗多姿的漢族民俗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部分。二,贛南民俗文化的特點。贛南的鄉村民俗文化是贛南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歷史上5次重大的人口大遷移也讓客家人遍布大江南北,贛南也成為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 戲曲·贛南採茶戲|客家藝術一枝花
    贛南採茶戲,江西省贛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贛南採茶戲,俗稱「茶燈戲」「燈子戲」,有「客家藝術一枝花」的美譽,發源於江西安遠縣九龍山一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以九龍茶燈為基礎,吸收贛南其民間藝術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於贛南、粵北和閩西,一度也傳播到廣西桂南一帶。贛南採茶戲由民間歌舞發展而來,內容貼近生活,語言詼諧幽默。2006年5月20日,贛南採茶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贛南客家圍屋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春水朝暮暮,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介紹。贛南客家圍屋在贛南與閩、粵三省交界的地區,有一種帶有防禦性質的「圍屋」民居。每層圍屋共79間,共有3層,圍屋中間套有14個天井的豪華大宅,布局嚴謹,序列分明,空間院落組織豐富。定南縣幾乎各鄉鎮均有圍屋,較零散,多用生土夯築牆體,故屋頂形式也多為懸山,此為別縣所少見。全南縣圍屋基本一上採用河卵石壘砌牆體,為了爭取到多一層的射擊高度,大部分圍屋頂上四周砌有女兒牆和射擊孔,以便必要時上屋頂作殊死抵抗。
  • 客家圍屋(江西篇)——贛南圍屋
    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南邊陲的贛南客家圍屋,建於明末清初及民國,尚存500餘座,結構形式為三合土、河卵石、青磚、條石。,佔地2475平方米贛州龍南縣楊村鎮東水河邊的烏石圍,佔地約4500平方米龍南著名的客家小吃龍南珍珠湯,其中的珍珠米以紅薯粉製作而成,珍珠湯香味襲人、清爽可口,對人體有滋養的功能。
  • 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保護與發展紀實
    初冬時節,天氣晴好,贛南圍屋營造技藝的省級非遺傳承人李明華更加忙碌,正加緊修繕維護客家圍屋。李明華說,客家圍屋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建築技藝於一身,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贛南圍屋是整個客家民居的母體,它是一種把家、堡、祠三種功能融為一體的大型圍合型、防禦性傳統民居建築。
  • 品味江西丨頗具鮮明特色的贛南客家飲食文化
    贛州作為客家民系的搖籃,是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贛南客家人對飲食有其獨到的見解,並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客家飲食文化。客家飲食食品主要有以下幾類:主食類、大菜類、小菜類、小吃類等。    主食類。除傳統的花樣米飯、粥品外,各式各樣的米製品及番薯、芋頭製品異彩紛呈。如粉幹、燙皮、沙河粉、燙皮絲、薯幹、薯片等。
  • 贛南圍屋,客家文化的特殊名片
    贛南遍布崇山峻岭,南嶺、武夷、羅霄三大山脈蜿蜒交匯,構成了「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地理概貌。在這片擁有3.946萬平方公裡的贛南丘陵山區,生活著800多萬客家人。客家人的文化特色鮮明,他們的語言、建築、社會結構和風俗習慣等,保持著濃鬱的古漢遺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幹欄屋、雲南一顆印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並稱為「中國五大特色傳統居民建築物」的贛南客家圍屋,現已成為客家文化的一張特殊名片。
  • 贛南客家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感受傳統弘揚文化!
    在江西的南部地區有著一部分人他們就是贛南人,有著濃鬱的地區習俗,人情世故特別的古風古韻,魅力大方的人們而秉承中原漢人傳統的民俗文化和催生不息的生命的力量源泉,催開璀璨的民族文化之花。贛南圍屋風情是客家民系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的贛南,贛南客家文化有個人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素養,今天給各位看官說一位贛南客家人的喬遷新居。從古至今,蓋房都是朋友圈飽滿的大事,在贛南客家地區,蓋好新房後,從舊房子搬到新房子居住,要舉行隆重的搬家儀式。而這也是客家地區一代代傳承下來的風俗,被稱作「新屋進夥」。
  • 江西贛南最具魅力的客家民俗文化形式
    贛南客家先民在一千多年的墾殖生產生活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客家民間文藝。她既是對中古時期中原漢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同時融入了畲族與其他民族文化元素的內容和形式,形成了今天的贛南客家民間文藝,是客家人心底的呼聲,生命的歌唱,也是客家兒女的知音和伴侶。
  • 圖說客家:贛南古窯——植根於贛南鄉土的創造
    在贛南境內的不少地方,發現過商周時期的陶片,說明贛南在商周就有陶罐製作。明清時期,隨著大批客家人從中原南遷和從廣東、福建回遷到贛南,他們把成熟的陶罐磚瓦製作工藝也帶到了贛南。根據贛南獨特的氣候和自然環境,製作工藝也有了改進和提高,它與贛南農耕水平相適應,成了每個家庭的生活必需品、耐用品。陶罐磚瓦製作在贛南很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