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日煙光薄,郊園朔氣空。
歲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積雪連長陌,枯桑起大風。
村村聞賽鼓,又了一年中。
古稱宗廟祭祖為 「臘」,社稷祭神為 「蠟」。農業社會到了歲尾每赴野外獵取動物,連同收成之雜谷同日異祭 「神」 「祖」,表示全年最大的酬謝之意,慣稱 「臘祭」①。相傳起自神農氏,約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即農曆十二月中的某一天舉行,直到南北朝佛教興起後,與佛成道日並行,而改定於十二月八日,又稱 「臘八」。
臘日除普祭祖神外,有大儺逐疫②,擊鼓、持椒③、吃臘八粥④ 、祭花木、進香囊、浴佛⑤等俗,其中禮俗多與花事有關。
以臘八粥遍置花木果樹下祭祀,傳可來歲無蟲且茂;以花祭神者則於浴佛與祭神儀式時插花供奉,不一而足。
一般閒居的臘八插花則必如明袁宏道所說須論風日、擇佳地、尚幽情、重神趣,否則與廟堂及酒館中插花何異!主要花材有椒、蠟梅、梅、臘柳、木瓜、水仙、山茶、冬筍、臘蔥等,表現宋蘇軾「處處野梅開,家家臘酒香」及「臘鼓鳴春草生村」的節令景象。
配材有天竺、三色堇、向日葵、金魚草、雁來紅、水仙、彩葉草、風信子、天茄、忍冬花、韭葉蘭、冬青等。配飾有細腰鼓、臘八粥、臘藥(即裝有虎頭丹、八神屠蘇之香囊)、金剛面具、臘酒、臘米等。① 《物原》:「神農初置臘節。」吃剩的獸肉醃幹則稱 「腊味」。② 《天中記》稱顓頊三子俱亡,於人官室作惡驚人,人家於臘日作儺神以逐之。《荊楚歲時記》:「臘日村人擊細腰鼓以逐疫。」④ 又稱五味粥或佛粥,以胡桃、松子、蕈、粳米、粟、棗、菱、豆、果子、雜糧、桂花等(常取八種)作粥。
釋義:鐵馬鞭在寫景插花可象徵杉林喬木,開著白花近似白雪,配以小花如馬纓丹之屬,有山林雪霽之感。竹筍為臘冬重要野味,充當近景,稍編竹橋置於遠景,鋪以細石,自成雪郊,臘日插作頗有風情。
釋義:以理念花十全插法為造形基礎。三長枝為使,五柏枝為客,骨肉交湊,枝葉互生為構成原理。主花取含苞白山茶,另加木瓜花為副,用之加強色彩效果,瓶口窄小花葉濃鬱,自有香濃的聯想。本段節選自黃永川先生《中國古典節序插花》一書,編輯自花道。內容僅限交流學習,不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說明。評論功能開通,可對本期內容進行評論交流。如需了解更多消息,請添加小編微信:17605052016(木蘭)
【花道】往期精彩內容,點擊連結即可查看原文:
● 被忽視的花道禮儀
● 花道美學:池坊
● 花道美學:未生流笹岡
● 花道美學:未生流
● 花道美學:古流
● 花道美學:草月流
● 一部以插花為主題的電影,超過200多幅的古典立花盛宴
● 花道的形成
● 插花會破壞自然嗎?
● 花道美學:插花書籍推薦
● 花道的美學
● 插花者,不易插其靈
● 老了,守一牆花開
●日本人的花道精神:從「死狂」到「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