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風口財經評論員 張亭旺
前不久,永煤債券違約事件中所暴露出的評級虛高、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給債券市場帶來持續反思。
而昨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深度關注|東方金誠高管被查引出信用評級領域系列腐敗案:量錢評級》,再度將評級「失真」的現象推到風口浪尖。
眾所周知,信用評級代表著市場參與者及各類金融工具發行主體償付其債務的能力和意願,意味著債券存在違約風險的大小程度。而信用評級機構作為金融市場中一個特殊中介服務機構,在提示信用風險為投資者提供決策參考和市場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11月信用債市場違約事件多發,從華晨汽車到永煤控股、紫光集團,一系列AAA評級的國資主體接連爆雷,讓人對評級機構公信力心生質疑。
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潘功勝曾指出,我國評級行業在統一規則、完善監管、對外開放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也存在評級虛高、區分度不足、事前預警功能弱等問題,制約了我國債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實際上,這是一個老問題。一方面,在評級機構與發行人的關係中,評級機構是靠發行人付出的佣金生存的,評級機構與發行人難免會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另一方面,評級沒有剛性衡量指標,同一企業,不同的評級機構可能給出不同的評級,使得評級不那麼「標準」。
反映在市場中,評級虛高的現象非常明顯。根據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行及合規情況通報,三季度存續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和企業債發行人AA級佔比分別為29.58%、23.38%和56.90%;AA+級及以上發行人佔比分別為68.87%、62.62%和31.90%。
「AA級」是表示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很強,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大,違約風險很低的等級。AA級以上各類債券全部接近甚至超過90%,有多少「水分」?
信用評級行業對金融市場的建設尤為重要,基於現狀,信用評級行業迫切需要補齊短板。
一是加強對評級機構在獨立性方面的監管。依據「發行人付費」模式,發行人頻繁更換評級機構會增加成本支出,而評級機構要想要持續獲得評級費用,就存在違心調高發行人主體信用級別的動力。因此評級機構要進行充分信息披露,與發行人之間的利益鏈進行切割,讓市場各方對評級機構的評級質量等作出比較和判斷。
二是加大對違法評級機構的處罰力度。對存在重大違規的信用評級機構,應明確相關懲罰措施,提高其違規成本。相對於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評級機構若出現一次類似「量錢評級」事件取消其牌照資質來說,我國對違法評級機構的處罰威懾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是要縮減評級機構數量。在國外資本市場上普遍存在的是,一個國家只有少數幾家評級機構。例如,美國有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3家,日本有3家,英國有1家。目前,根據中證協官網公示信息,我國的持牌信用評級機構有大公國際、東方金誠、中誠信國際等13家評級機構,評級機構數量多,難免造成企業債券評級領域過度競爭,使得評級機構受制於發債企業的壓力不得不給出較高的信用等級,從而造成評級失真。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