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放棄濟州島?為了讓李氏朝鮮徹底離開北元

2020-12-25 李連利坐古談今

元朝雖然被明朝打敗,但其自身實力在北元時期(1368—1402年)仍然是強大的。當了一百年臣屬國的高麗,在明朝和北元之間左右搖擺。其後,李氏朝鮮(1392年、洪武25年)篡位成立,還是因為北元,李氏朝鮮繼續在明和北元見左右搖擺。

在這期間,高麗、李氏朝鮮有一個地方——耽羅(今韓國濟州島),朱元璋本來是可以收復的。濟州島的先民來源於殷商時代的山東半島移民,三國時期耽羅國先後臣屬於唐朝、新羅、百濟等,但唐高宗時期滅高句麗、百濟後,被新羅暗中襲擊丟掉了朝鮮半島北部的中國領土。

同時,耽羅也被新羅最終吞併,由此奠定了今日朝鮮半島的政治版圖。但到了高麗朝鮮建立(936年統一朝鮮半島)時,耽羅拒絕繼續做臣屬國,其後雙方交戰,兩年後耽羅屈服。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高麗肅宗將國變為縣,正式吞併了濟州島。

元朝的關係,濟州島再次於1274年回歸中國,高麗朝鮮則作為藩屬國存在。

元朝和耽羅的關係

1273年,高麗正式向蒙古政權(南宋尚存在,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年)稱臣,設立了耽羅國招討司,屯鎮邊軍千七百人。先後隸於中書省、遼陽行省、徵東行省等機構。

1274年,耽羅正式成為元朝的直轄地。

1294年(忽必烈於2月18日)後,歸還了部分管轄權,元高兩國共管。

六年後,又收歸元朝直管。再五年,又部分還給高麗。反覆在高麗與元朝之間游離著。

元朝之所以非常重視耽羅,主要出於兩大原因。

其一,耽羅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距朝鮮半島最南端約85公裡,東面與日本的對馬島及長崎縣隔海相對,西面與中國的江浙相視。

元朝控制了耽羅也就是有了一個海上基地監視三地,元朝徵伐日本的時候,耽羅既是後勤基地(武器軍姿、戰船——造了一百艘),同時也是東徵日本的出發地。

1273年直接控制耽羅,也是為了從海陸直接監控南宋政權。南宋政權覆滅之後,也是防備南方叛亂的地方。

其二,耽羅自古產戰馬,是亞洲非常適合養馬的地方,水草豐滿、氣候適宜。蒙古作為遊牧民族特別重視戰馬。為此,耽羅在至元十四年(1277年)作為蒙古的養馬場。

耽羅主要供奉的高麗產小馬,耐力比較好,這種馬被稱為「鄉馬」;蒙古送來的馬被稱為「胡馬」,但數量不多。

除了上述兩大原因外,元朝初期經常派人到濟州島(耽羅)熟練海戰。

整個元代,濟州島都是犯人流放的地方。

至元十二年(1275年)四月開始流放了百餘人、五月33人、八月四十多人。之後,囚犯流放絡繹不絕。就是宗室皇宗也有人,例如魏王阿木哥等人。

元順帝避逃濟州島計劃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二月,元順帝派高大悲來到高麗面見恭愍王王顓(王祺),告訴他皇帝準備避亂到濟州,為了回饋,濟州島重新還給高麗。同時,這次賞賜王顓極為豐厚,彩帛絹錦550匹,以前根本沒賞賜過或者幾匹、幾十匹而已。可見,交好高麗為避亂目的地做選擇。

這條史料出自《高麗史》。由此可見,有些人荒唐地展開才智說什麼明朝放了元順帝逃跑。這則史料就可以證明,對於逃離大都,已經是元順帝的既定政策。只不過,明軍速度確實比較快,在逃往何處還沒有下定決心的元順帝出乎意料慌亂而逃。

同樣,1369年九月,王顓因為要營建宮殿從濟州島調來十一名工匠,要求他們為自己工作。其中,元世告訴宰輔:當年元朝皇帝就是好興土木而丟了天下,因為,元朝皇帝要逃到耽羅,所以我們這些工匠便被派來了。時間沒兩年天下大變,我們因為被徵用來到這裡,也算是萬幸了。

朱元璋不收復高麗,只為交好高麗

元朝覆滅之後,濟州島上的蒙古勢力相對來說比較強大。因為被流放人員、戰馬基地、監視中國東南日本高麗政權的人馬、順帝派來的營造宮殿的人員等,蒙古勢力(包括傾向元朝的包括漢族在內的各個民族)的戰鬥力仍在,而且這是他們最後的基地了。

從海陸逃回蒙古可能嗎?路陸北上也不可能。所以,以「困獸猶鬥」比喻更能顯示出其危險。

濟州島上的蒙古勢力和高麗國內的親元勢力合謀,擊敗過數次高麗軍隊,同時,也最終發動政變殺死了高麗王王顓。

起初,王顓請求朱元璋批准對濟州島上的蒙古人進行進攻。洪武三年,親元勢力奇氏家族被殺,宰相尹時遇令人前往問罪結果全部被殺。王顓向朱元璋表忠心,請求批准。朱元璋拒絕,要求其好好對待境內蒙古人。

但是,洪武五年嶺北戰役失敗後(王顓在沒失敗前再次請求批准進攻,七月嶺北戰役正在交戰時,王顓第三次請求,都被朱元璋拒絕要求其好好對待蒙古人),高麗王王顓又怕北元勢力強大,最終危害高麗又開始與濟州島上的蒙古人重新交好。

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則改變之前的態度,開始親自手書要求王顓對濟州島發動進攻。主要是為了試探王顓對北元的態度。第二年,王顓為了防止被明朝知道,在深夜接見了北元使者。

朱元璋為此非常生氣,再加上使臣兩次被殺事件的刺激,朱元璋發布了軍事威脅。王顓沒有辦法,思來想去自己之前把北元得罪苦了,只能抱明朝的大腿了。

洪武七年(1374年),高麗朝鮮徵伐濟州島,將濟州島上的三名蒙古首領的人頭送往南京。

即使如此,王顓於1375年被親元勢力誅殺。其後,李氏朝鮮代高麗出現,朱元璋面對濟州島這個戰略要地,出於拉攏朝鮮的目的而沒有向其索要濟州島的歸屬。

但這一問題,卻延續到了今天,濟州島不在,對中國的影響深遠。雖然,因為國力問題,朝鮮政權安安分分地做了臣屬國,但問題是,如果他成了別的強國的屬國之後呢?

濟州島的戰略地位的三項功能(看朝鮮半島、中國東南、日本)就會啟動,為中國的戰略利益帶來很大影響。

相關焦點

  • 韓國最大的島嶼,曾是元朝的養馬場,明朝滅元後被朱元璋拱手相讓
    現在韓國最大的島嶼濟州島,也是韓國的旅遊勝地,濟州島位於韓國最南部的一個島嶼於現在的江浙隔海相望,地處太平洋亞熱帶氣候,氣候溼潤水草豐滿是亞洲最適合養馬、旅遊的地方,而且在古代開始濟州島就是盛產馬匹。濟州島在古時稱耽羅,在元朝統一天下的時候,當時的高麗王朝在遭受元朝強大的進攻之後被迫向元朝降服, 當時歸屬高麗統治的耽羅被元朝看中,蒙古族人靠的就是長期在馬背上生活才統一中國建立的政權,所以面對如此良好的天然牧場又怎會放過,而且耽羅地理位置屬於要塞向東可以做為統治倭國、日本海等地的跳板,向北又緊鄰朝鮮半島,向東又和中國本土隔海相望。
  • 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名,朝鮮跟韓國是怎麼分開的
    朝鮮李氏皇族在明朝早期,明太祖朱元璋收到了一個小國家的請求,原來是跟明朝國土相連的朝鮮,此時發生了動亂,在這一場動亂當中,李家人成立了新的政權,這便是以後的朝鮮李氏皇族。對於國內的政治局面並不算安穩,並且又擔心朱元璋擴張國土,所以李氏皇族當時在剛成立的時候來詢問朱元璋,請求朱元璋為本國賜名。既然屬國自願來投,朱元璋也沒有怠慢,並且說朝日鮮明一詞很文雅,然後此國便得名為朝鮮。李家人也算得上很是聰明,討好朱元璋一來沒了外患,二來明朝的大力支持可以穩固上層人心,新的明朝技術也有助於強大國力。
  • 朱元璋為何為後世制定了15個不徵之國,所為何意呢?
    朱元璋為何會提出15個不徵之國?朱元璋明確地說道「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朱元璋吸取了元朝窮兵黷武,導致百姓民不聊生,最終走向滅亡的教訓;還提到四方諸夷距離中國遙遠,偏居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當然這並不包括倘若四方蠻夷萬一對大明作出挑釁,這方面朱元璋也想到了,並做出了明確回答。
  • 文史宴:因為挑戰大明,王氏高麗滅亡,變成了李氏朝鮮
    崛起於江南的朱元璋原本對高麗鞭長莫及,如今拿下了北方,而元朝成為北元,威脅還未消除,自然要大力延攬高麗作為自己的打擊北元的助力。「 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朱元璋封恭愍王為高麗國王,賜高麗金印,龜紐,方三寸, 文曰『高麗國王之印』。
  • 「朝鮮」國名是朱元璋賜的,其實「韓國」這個名字,也來自我國
    大家都知道,朝鮮這個國名,是當初朱元璋賜給他們的,來自中國。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國家屬於是東方強國,周圍的很多小國,都臣服於我們國家,並且深受我國文化的影響,朝鮮就是其中一個國家。   當初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後,李成桂建立了李氏王朝,也就是李氏朝鮮,他們主動派人來到明朝,向朱元璋稱臣,請求明朝皇帝給他們賜個國民,於是老朱就以「朝日鮮明」,賜名給了李氏王朝,就有了朝鮮這個名字。
  • 中國古代,有吞併朝鮮的機會嗎?為什麼沒有成功?
    中國古代能夠把觸角伸到東北的王朝,也曾擁有短期吞併過朝鮮北部的時候。朝鮮北部在秦漢時期被統治過。隋朝三徵高麗雖然沒有成功,但也彰顯了當時的統治決心。而漢人政權變得十分脆弱,無暇顧及控制朝鮮。後來蒙古闖進來了,高麗終於不敵不得以才屈服於元,有趣的是,元朝根本不感冒,更有趣的是,最後高麗國王做了元朝駙馬,並且成了定例,所以元朝時,更談不上吞併朝鮮與否了。話雖如此,但是無形中元朝還是緊緊攥著高麗的「繩子」,高麗王經常被叫到大都,事實上高麗在元朝的統治下自主權也受到限制。
  • 朝鮮李朝很腐朽,能延續五百多年,原因很複雜
    李氏朝鮮立國於14世紀90年代,滅亡於20世紀初期,前後存在了五百多年。李氏朝鮮在明朝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被朱元璋冊封為藩屬國,到清朝滅亡前夕,才被日本吞併,可以說其存在年限,幾乎涵蓋了明清兩朝的總和。而李氏朝鮮在歷史上,也以腐朽、蒙昧著稱,但為什麼還能存續這麼久的時間?
  • 明朝時期唯一被朱元璋所放棄的領土,如今已成東方夏威夷了!
    早在朱元璋、朱棣時代,明朝的疆土就打倒了上千萬平方公裡。而到了崇禎帝時期,很多領土已經無法控制了,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後金的四處威脅和侵犯,讓明朝的國土幾乎縮小了一半!直到南明時期,大明的江山只剩下江南一半了。所有的國家都是這麼一個規律,強大的時候開疆拓土無限,一旦出現了衰敗的現象,那麼就很多地方就會鬧獨立和反叛。
  • 朱元璋為何派大將藍玉遠徵內蒙古的貝爾湖?
    這位皇帝,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位大將,名叫藍玉;而朱元璋口中的「他們」,則是明朝建立後,對明朝最具威脅的北元。藍玉所說的「彼等」,則是北元皇帝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這一年,是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公元1368年,明軍殺進大都(今北京)。
  • 凝固在古建築中的首爾城史 揭秘李氏朝鮮王朝
    這三位皇帝分別是明朝開國皇帝,並賜給朝鮮國國號的明太祖朱元璋;協助李氏朝鮮王朝抵禦日本侵略者(即「壬辰倭亂」)的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可惜這座神壇沒有留存到今天,同時由於其處於秘苑中規定參觀路線以外的地區,所以其遺址難得一見。 昌慶宮是附屬於昌德宮的建築。始建於世宗(李裪,1418年-1450年在位),原本是為了奉養退位的太宗而修建,原名為壽康宮。
  • 朝鮮在明朝只是個不起眼的藩國,卻為何對大明死心塌地
    上圖_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為何李氏朝鮮急於在中華體系中尋找自我認同,因為朝鮮給自己最初的定位是「
  • 為什麼李氏朝鮮會尊崇明朝,還將「崇禎」年號用了上百年呢?
    公元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上奏明太祖朱元璋冊封,朱元璋封國號為「朝鮮」,並將朝鮮列為永不討伐的藩屬國之一。因為歷史上曾經出現箕子朝鮮、衛滿朝鮮等王朝,歷史學界為了區別李成桂所建立的朝鮮,一般稱為李氏朝鮮。
  • 藍玉立下蓋世奇功,為何被朱元璋剝皮弄死?藍玉案死了多少人?
    元朝覆滅時,逃遁至塞北,當時北元尚存不可小覷的實力,他們經常到明朝邊界搗亂,捕殺邊關官吏和百姓,順便搶個劫。所以北元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雖然他也經常派大將出徵塞北,打過一些勝仗,但是並沒有傷到北元的筋骨。
  • 3分鐘看懂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李氏朝鮮,到底是什麼關係
    古朝鮮首先,我們看看"古朝鮮"。所謂的古朝鮮,大體上指的是箕子朝鮮、衛滿朝鮮兩大時期。而被韓國學者們奉為正史的所謂"檀君朝鮮",則不過是一種沒有史實支撐的神話傳說。早在《山海經》中,就有著"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天毒"的記載。
  • 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
    導語: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文|小堅說歷史說到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從來沒有像他這麼一位皇帝,為了遷都付出如此多的精力,他耗費了十幾年和無數的錢財,來修建北京。那時他已經在南京定都,那為什麼還要將都城遷到北京,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北京,而將南京作為陪都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 存在20年的北元覆滅與韃靼、瓦剌的興起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統一中國南方,建立明朝,同年朱元璋就令徐達北伐,在徐達的北伐大軍快打到元大都(今北京)時,蒙古帝國第十五位大汗、大元第十一位皇帝也是蒙古在中原的最後一任皇帝元惠宗妥懽帖睦爾半夜率太子、後宮、臣僚倉惶北逃,4天後明軍進入大都,統治中國97年的蒙古人退出中原
  • 明朝悲情大將藍玉為何會被朱元璋誅滅三族?
    為掃除蒙元殘餘勢力,徹底解除來自北方的威脅,明太祖委任藍玉為大將,勝宗、郭英為左、右副將軍,率領15萬大軍出塞,計劃徹底殲滅北元小朝廷。他認為「肅清沙漠,在此一舉」,因此要求藍玉勿失時機,必須成功。 此時北元的皇帝是脫古思帖木兒,蒙古語意為「完全的鐵」,蒙古帝國第17位大汗,年號為天元,又稱天元帝。
  • 朝鮮國王李氏,老子李耳的後裔,遼東李氏一支,都不是外人
    公元1392年,明朝建立已有二十五年,而對於朝鮮則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時年五十八歲的李成桂在開京壽昌宮即位,次年改國號朝鮮國,由此開創了朝鮮李氏王朝五百年的基業。然而,很少人知道,這位姓李的朝鮮王卻是老子李耳的後裔,遼東李氏的一支。
  • 百年前的李氏朝鮮老照片
    點上面「容縣李氏大宗祠"加入李氏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