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3日,繼續在嘉興遊玩,在回滬途中前往了西塘古鎮。
嘉興月河古鎮在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建國北路22號,月河古鎮是開放式的,不收門票。
月河是運河的一條支流,河水環抱城市就像是月亮一樣,明清以來,月河一帶已經形成繁華的街市,古鎮裡面的小河、古橋、狹弄、舊民居、廊棚等都可以展示濃厚的水鄉古城風情。可惜這裡不能飛無人機。
月河街區是市區保存風貌最完整,規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鄉城市居住特點和文化特色的區域,位於嘉興市區華亭街、嘉禾北京城中心商務區內。
月河古鎮是江南水鄉的歷史文化名城。
徐老師是大理的夫人,他們都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師。
我六一班同學王黎萍和老同事袁孟苓。
月河古鎮有很多的茶館和飯店,每周日的時候小鎮上都有古玩市場,古鎮裡面的特色客棧也非常多,裡面還有私家庭院,既有歷史文化底蘊,還有民族特色,還有濃鬱的江南歷史文化。
看見這句廣告詞:「如果我有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我第一感覺的回答是:我為什麼跟你走?
月河古鎮上有一家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
提到粽子,總讓人首先想到浙江嘉興,當然也就自然想到有「東方快餐」之稱的嘉興粽子。
嘉興粽子是千年稻作文化濃縮的結晶,也是本土飲食文化的傑出代表。
粽子文化博物館展現了馬家浜文化,嘉興粽子起源、傳承等歷史脈絡。
勾勒出五芳齋、真真老老、昌記等品牌粽子的變遷。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被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才被正式作為端午節慶食品。
不過對於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端午食粽的風俗,基本都是來自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民間傳說,相傳粽子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
與傳統端午佳節紀念屈原不同的是,嘉興過端午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吳國名臣伍子胥。相傳當年伍子胥曾在嘉興一帶練兵,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
東漢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是端午節的來歷之一。孝女曹娥的故事最早被記載在《列女傳》裡。說的是在漢安帝二年,會稽郡上虞縣有個小女孩兒名叫曹娥,她的父親名叫曹盱,是一名巫師,專門負責各種祭祀活動。五月初五那天,曹盱在船上跳舞做法迎神。不巧的是他那天多喝了幾杯,腳底下沒站穩,竟然一個不小心掉到江裡,不幸溺死在波濤之中。當時小曹娥只有十四歲,她聽說父親不幸遇難,悲痛欲絕。連忙跑到江邊想找到父親的屍體。她不吃不喝,晝夜哭嚎著在江邊尋找著。一連過了七天,還是一無所獲。曹娥心想:「我怎麼忍心看著父親長眠於江中,不能入土為安。看來只有自己跳到江裡把父親的屍體撈出來了。」於是曹娥毅然地跳入江中,很快被淹沒在滾滾波濤之中。
「端午節吃「五黃」的食俗是漢族民間風俗,流行於杭州等地。農曆五月,杭州人稱五黃月,因有五種帶「黃」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端午那天,在浙江的杭州必須吃雄黃酒(以雄黃和燒酒調和,削菖蒲根加入,飲少許)、黃魚、黃瓜、鹹甲鴨蛋黃以及用黃豆飯裹的粽子,稱為「吃五黃」。
馮昌年是嘉興粽子的創始人,嘉興粽子之父。
馮昌年兒子馮月明傳承了父親的產業。
邵建國是第三代傳人。
三代「粽子傳人」勾勒出嘉興粽子產業和粽子文化的傳承發展史。
粽子博物館街頭,一位夥計挑著「真真老老」粽子走來。
夏總立即迎上前去。
人們通常知道「五芳齋」粽子,其實五芳齋是從「真真老老」品牌過來的。
滿載而歸「真真老老」粽子。
在真真老老博物館門口的八仙桌前,開吃粽子。在月河古鎮,就是這麼隨興的遊玩。
其實月河古鎮我來過多次,還曾經和朱莉一起入住了這裡的月河民宿。晚上夜景和坐船遊覽月河,都很愜意的。
遊玩了月河古鎮,看看還有時間,要不再去哪個古鎮兜兜?
在回滬途中,經過嘉善的西塘古鎮,於是就導航過來了。
西塘相對於月河太有名氣了。西塘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亦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獲世界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
這裡正在舉辦第八屆西塘漢服文化周。
稍有曲折的經歷開始了。由於我們四輛車從嘉興按照同一個導航駛向西塘,但西塘古鎮有好多個停車場,結果我們分別停在了3個不同的停車場,再一看距離,最遠的有1.2公裡。
於是呼來喚去的聚集。
進入景區門票95元,好貴。60歲以上半票,70歲,免票。
聚集過程中,走走停停拍拍。開始對於這個漢服美女還不懂是什麼意思。
後來,我懂了,應該是配合漢服文化周吧。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鎮,界永安、遷善兩鄉,初名斜塘,後稱西塘。唐開元年間(公元713年-741年),村人在文水漾中建馬鳴庵。
西塘地勢平坦,河流密布,有9條河道在鎮區交匯,把鎮區分劃成8個板塊,24座石橋將古鎮的五塊地區連接成一片。
這些古橋大都為單孔石柱木樑橋,至今保護完整。
西塘歷史悠久,是古代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在尋找茶友們的過程中,曾經是勘察兵的王毅查看線路,說孫總他們就在河對面。
最後,我們幾路人在1個小時後,終於會合。不過大家都沒有怨言,用袁孟苓的話說,我們的尋找過程也很開心。這就是我們茶友團隊的文化——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從無怨言。
我們在西塘古鎮用了農家菜午餐。
從酒店包房看出去。
西塘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照片由王毅拍攝)
一座生活著的千年古鎮。(照片由王毅拍攝)
西塘素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
民風淳厚,櫓聲悠揚。(照片由王毅拍攝)
整座水鄉古鎮似詩如畫。
袁孟苓和姜琍珍。
大理、孫總和長寧。
酒香飄溢的街頭。
走在西塘古鎮,滿目的小吃,如果我六一班的幾位湄洲島驢友在此,一定是不知吃哪個好了,還記得在福州三坊七巷兜小吃店的場景嗎?
當然西塘正值漢服文化周。
街頭不時走來幾位穿著漢服的俊男倩女。
不懂這些年輕人是怎麼匯聚到此,加入漢服文化周的,這是他們的事業嗎?
特別喜歡王毅拍攝的這幅作品,兩位身著漢服的女孩坐在橋上,標準的的水墨畫。
至此,茶友每兩個月的相聚圓滿結束。為新塍穆益林帛畫藝術館而去,途中遊玩了嘉興南湖風景區、嘉興月河古鎮,嘉善西塘古鎮。兩天不到的時間,怎麼可以玩這麼多地方呢?尤其是大家的心情始終那麼愉悅,不分你我的互相感染。這種盡興,也只有在茶友團隊才能體會。
我們曾經是同事,是好友,但旅遊才是真正的磨合考驗。我們已經連續三年國外自助遊,那可是拖著行李乘坐火車的自助遊,非私享包車。第一年去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第二年去了義大利;第三年去了法國巴黎和瑞士。可惜今年無法走過國門,但我們約定的每兩個月相聚,雷打不動,堅持至今。本次已經把下一次聚會的地點時間定下了,是不是很有計劃性啊?!
最後要提一下。我上兩篇在嘉興的博客,被一位嘉興網友看到,並留言:「我想過蓬蓬會不會有一天來我家鄉這邊,這次真的來了」,讓我好感動。謝謝「清涼一夏」網友的關注。
目前蓬蓬博客被13000多人關注,網友應該遍布很多地方,在此一併感謝!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蓬蓬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