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僅剩幾天時間,對於這幾天時間,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來複習,眼前一片迷茫,
其實如果你好好利用這幾天,還可以掌握很多的知識,回歸課本,掌握答題技巧,從容面對,笑出你的自信,
相信你會在高考中取得成功,在高考前,為大家送出一份自然地理乾貨,注意收好!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日出日落的方位、晝夜長短的對應關係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日出日落的方位、晝夜長短的對應關係,是高考常考的內容,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
1.直射點位置
(1)北半球:
日出方位:東北(早於6時日出)日落方位:西北(晚於18時日落)晝夜長短: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
(2)赤道:
日出方位:正東(6時日出)日落方位:正西 (18時日落)晝夜長短:晝夜等長
(3)南半球:
日出方位:東南(晚於6時日出)日落方位:西南(早於18時日落)晝夜長短: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晝長夜短
特別注意:當極圈內某地區出現極晝時,若是北半球,則出現極晝的地區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時日出,24時日落);
若是南半球,則出現極晝的地區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時日出,24時日落)。
2.晝夜長短的計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時來求算
一個地區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反映 了該日的晝夜長短狀況。白晝以12點為界,上午與下午時間間隔相等;
黑夜以午夜(0時或24時)為界,上半夜與下半夜時間間隔相等。如下圖:
因此,已知某地某一天的晝長,可求出該目的日出、日落時間(地方時),其方法為:
日出時間=12-晝長÷2日落時間=12+晝長÷2
相反,根據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時間可計算晝長、夜長,其方法為:
某地晝長=日落時間一日出時間
=(正午12點一日出時間)X2
=(日落時間一正午12點)X2
某地夜長=(子夜24點一日落時間)X2
=(日出時間一子夜0點)X2
(2)利用一個地區晝弧所跨的經度範圍來計算方法是:
晝長=白晝弧度數/15°(單位:小時),即在日照圖上某條緯線與晨昏線有兩個交點,兩點之間在晝半球的弧度數/15°,就是白晝的小時數。
3.有關晝夜長短時間計算的三個規律
(1)對稱規律:日出日落的時間以當地時間12時為中心對稱。
已知日出或日落時間,可據此推算出晝長。若觀測到的日出,日落時間不以12時為中心對稱,
說明觀測點不位於所在時間的中央經線上。以春分日為例,如果觀測到的日出、日幕的區時早於6時和18時,
說明觀測點所在時區中央經線的東側;反之,則在時區中央經線的西側。
(2)反對稱規律:緯度相同的南北半球兩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晝長等於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長。
例如,夏至日60°N緯線上各地晝長為18時29分,則當日60°S緯線上各地夜長為18小時29分。
如下圖,在同一天中,0°N的晝長等於0°S的夜長;0°N的夜長等於0°S的晝長。
(3)等值規律: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日出日落方位會出現兩次等值。
①關於夏至、冬至對稱的兩個日期,其晝夜分布是一樣的。因為關於夏至或冬至對稱的兩個日期,其太陽直射點在同一條緯線上。
如下圖:
圖解:(a與b這兩個日期關於夏至日對稱,c與d這兩個日期關於冬至日對稱)
②關於春分、秋分對稱的A、B兩天,其晝夜分布關於赤道對稱,即A晝長等於B夜長,A夜長等於B晝長。
因為關於春分或秋分對稱的兩個日期,其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關於赤道對稱。如下圖:
圖解:(a與b這兩個日期關於秋分對稱,c與d這兩個日期關於春分對稱)
以上就是本章節的內容,希望看了對同學們的高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