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白領」:「泛白領時代」的身份焦慮(圖)

2020-12-15 搜狐網

  逃離「白領」 ——「泛白領時代」的身份焦慮

  ◎文/本報記者 曲慧 張卓

  一個「偽標準」引發的全民討論

  我可不是白領

  一個話題的轟動,往往是因為跟它有關的人太多了,或者這個話題讓多數人覺得有話要說。「白領工資標準事件」就是個典型。

  事件引起熱烈討論和關注,原因就是:中國符合「腦力勞動、在寫字樓裡工作」這一基本要求的「白領」似乎太多了!大家都期待一份標準的認同——誰才是,誰不是。

以及,我到底是不是?

  但,搜狐網站在盤點整個事件之後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有79%以上的網友認為自己「根本不是白領」。原因無非兩個:月入一千的人覺得白領是收入比我高的人;月入一萬的人認為白領應該比我生活得更有品質。看來,所有人都想逃離白領的壓力、忙碌,和「白領標準」在社會快速發展中被泛化、被貶值的那部分;所有人又都在心裡給這個本用於區分工作性質的老詞,添加了太多個人期待的詞義外延。於是,到底該爭當白領,還是逃離白領,不僅是一個話題,也是一種關於身份的焦慮。

  ■一場空前的身份焦慮

  「白領工資標準」事件成了最近的熱門話題。

  11月4日至5日的兩天時間裡,標題為《社科院公布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的新聞,整齊劃一地出現在各類媒體的重要位置。當然,後來社科院的聲明證實,這是場誤會——有網友翻出了舊帖,回了一次鍋,心急的媒體把這個賺人眼球的話題放到了報紙上。接下來就是各類網站的飛速轉載……

  據某門戶網站統計,此條新聞4日五分鐘內點擊數就過萬,跟帖評論的更達到兩千多條。此後,關於此事件的主題討論就更多,有人質疑消息的準確性,有人質疑制定的標準是否有意義,有人直接發表「白領」和「非白領」生活的各種感悟,甚至有人為白領生活算起了帳,算帳的結果,通常是「白領生活遙不可及」。大家都在急於撇清關係——我可不是白領。

  截止到11月10日19:00,用「白領工資標準」在百度上搜索到的網頁有225萬個,以此為主題詞的新聞也有4310條,其中相當多內容,是在得知標準有誤的情況下的進一步討論,「你是不是白領」成了最熱門的標題。無疑,「白領工資標準」事件引發了一場空前的身份焦慮。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虛假美好」

  一個話題的轟動,往往是因為跟它有關的人太多了,或者這個話題讓多數人覺得有話要說。白領工資標準事件就是個典型。中國的白領太多了!大家期待一份標準的認同。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謝遐齡回憶說,1997年他以白領為目標做社會調查時,課題的名字還不敢用「白領」這個詞,怕有人不明白,而是用「城市裡的新興管理人員」來代替。現在,「白領」已經每天出現在媒體和網絡上,成為盡人皆知的稱呼,但標準是什麼,沒人知道。

  上海白領俱樂部接納會員的收入底線是月薪2200元,而上海一些大型國企和合資企業中,普通工人年收入也可以達到7至10萬。所以,白領到底應該怎麼算?

  「白領」在國民心目中還有另外的含義:中國始終是一個「藍領」社會。相對少數的「白領」脫離農業社會過「美好生活」的虛假概念深入人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楊河清認為,白領既是職業群體,也是社會階層。低階層的人有時用「白領」來指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而上層人士卻不承認「白領」也屬於上層。白領是這樣一個「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虛假美好。

  在沒有辦法制定任何標準的情況下,下一場關於白領標準的發布,仍將是一場熱火朝天的大討論。

  從「白領」到「白奴」

  ——20年「白領」詞義的大眾化軌跡

  據記者考證,國內最早出現「白領」一詞還是在1987年《收穫》雜誌的「先鋒文學特輯」上,「白領」成為一個新詞,用來形容在外企工作的辦公室男女。那在當時的年代是人人羨慕的工作,輕鬆、體面是它的代名詞。

  到了2007年8月,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2006年最新詞彙裡出現了「白奴」這個詞,解釋為,「白領奴隸」的簡稱。「奴隸主」可能是房子、汽車、奢侈品,也可能是人情世故、理想抱負。他們擁有自己的辦公桌、電腦,靠為僱主服務賺取報酬。

  而「白領」二字,則從先鋒文學中走出來,出現在媒體、網絡,甚至非法小廣告上。

  這些都是我們用「白領」兩個字搜索到的新聞報導,不妨用它們的集合,給現在人人躲避的「白領」畫個親切的自畫像。

  ★光棍節白領忙「找對象」 ,超過九成接受相親。

  ★年輕白領「應酬族」,營養過剩,導致胰島素每天在過度工作。

  ★一些年輕的小白領連平時都是顛倒黑白地過日子,一些中青年白領人士,常常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

  ★女白領花60萬買保險。

  ★上學深造可以使自己快速步入白領,成了白領就不會為房子發愁。

  ★為解決就餐問題,一些白領還會選擇聘請一位「阿姨」掌勺,烹製午餐,集體搭夥。

  ★某某性福商城是服務於白領階層的網上性用品商城,專門為懂得享受生活的白領階層提供最高端的性愛用品。

  ★上海的白領們流行現代陵園遊,重慶的白領們到寺院「短期出家」等休閒方式出現在浮華都市。

  ★單身白領成「負人」一族:「別提房子,我煩!」

  ★適合人群:運動量少而腰圍、臀圍過大的白領一族。

  ★外企白領劉小姐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前不久她報了一個法語培訓班,花費一萬餘元。

  ★人行道上,西裝革履、夾著文件包趕路的白領行色匆匆。

  ★有調查顯示,在上海的白領女性中,94.5%的人更願意選擇不脫髮的男性為伴侶,脫髮比較嚴重的男性,被對方拒絕繼續交往的可能性高達45.9%。

  ★一個專為男性白領排憂解難的服務網站建議:隨身攜帶一個網球、小橡皮球或是什麼別的,遇到壓力過大需要宣洩的時候就偷偷地擠一擠、捏一捏,顯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裡地撕廢紙、捶桌子要好得多。

  ★一些白天衣冠楚楚的白領麗人到了晚上,就聚在一起說髒話,講粗口,以此來排解自己的壓力。

  ★一些年輕白領沉迷網路遊戲而耽誤工作的問題,也逐漸成為普遍現象。

  ★白領帳單:深圳白領買不了房,香港白領僅夠溫飽。

  ★一項由《哈佛商業評論》公布的調查發現,高級白領中,有45%的人是每周要工作至少60個小時的「極限工作者」。

  ★我不知道大家看過《色•戒》了沒有,這個當代白領都非常關注的作品,可能會出現在我們的節目中。

  ★京城女白領興起「吃蟲風」 既美容又時尚。

  ★最近就頻頻曝出,白領選擇極端方式宣洩壓力的事件。

  ★網絡惡搞《滿城儘是加班族》,引起眾多白領的共鳴。

  ★抑鬱症已成為白領離職或跳槽的主要原因之一。

  ★白領家庭稅後收入2萬以上,每月盈餘不知如何支配。

  ★80後白領美女最愛跟哪種男人上床?

  我們是泛化之後的「大學生」、「海歸」、「白領」

  一代「偽精英」的身份貶值

  生於80年代的人通常走過這樣的軌跡:

  1999年,全國高校大面積擴招,成績不太差的都擠進了象牙塔,咱也成了大學生!但2003年起,畢業生突破兩百萬,就業率從85%以上下滑到70%。

  90年代初,少數回國創業的海歸們創造了讓人羨慕的事業和生活,2003年一年回國的海歸就超過兩萬,月薪三千招聘海歸併不難,多數海歸變「海帶」。

  90年代中期,白領還僅僅指外企工作人員。2007年,大學畢業生幾乎都上下班出入寫字樓,貌似符合原始白領的基本要求。真正看起來稱得上白領的人,又有新的名字叫做「白奴」。

  80後一代一直以來跟大部分人分享同一個已經退化的精英名詞,並同時覺得只有自己才是精英。每次爬到一個頂峰迴頭看看都發現是平原,自己跟大家一樣,是平凡的大多數。

  白領生活關鍵詞

  當「白領」傳說照進「泛白領」的現實

  剩女剩男 沒有愛情

  剩女剩男們有穩定的收入,體面的工作,追求高層次的生活質量,內心充滿遠大理想,卻跟愛情無緣。說通俗點,他們就是沒找到另一半的白領們。

  MSN佳緣交友頻道和世紀佳緣交友網的一項關於「中國白領婚姻交友」的調查表明,白領族中剩男剩女的基數不斷增大,超過半數的人把「落單」的原因歸結於生活圈子太小,缺少機會結識異性朋友;14.5% 的人認為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無暇顧及;另有16.7%的人則表示總是很難遇到理想的對象,寧願堅持單身。

  無論是因客觀因素戴上剩×帽子的憂慮族,還是樂在其中,享受單身的瀟灑族,無不呈現出白領對婚姻的多重註解:憂慮或恐懼。地壇白領相親會、圓桌6人約會、單身派對在城市的火爆,也在提醒我們:白領對愛情的焦慮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觀。

  偽強勢群體 沒有生活

  被妖魔化的白領是這樣的:出門打車,逛街必是國貿,吃飯去西餐廳,家具要宜家的。實際上,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白領是最焦慮的人群:工資趕不上房價,生活成本不斷升高,工作壓力無處排洩,父母、家庭、婚姻、健康……沒有一件讓人順心的事情。北京零點市場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也證明了六成白領感到「心累」。

  白領們看上去強勢,實際上卻是弱勢群體——比起那些富人,他們長籲短嘆;比起徹底的體力勞動者,他們又不滿足於對生活的原始滿足。

  所以,誰說白領是中產階級,他們就跟誰急!

  過勞死 沒有身體

  「吃得比豬少,幹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同時還要時刻費心地揣摩老闆的舉動、眼神,警惕同行的競爭。」這是新加坡《聯合早報》對中國白領族的描述。

  《中國青年報》針對白領的一項調查顯示:1218人中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的佔65.6%,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的人超過20%。大部分人樂意每日工作15個小時,因為工資獎金高。

  這就是中國白領面臨的壓力,不工作即失業。但他們同時也是亞健康的最大群體。造成過勞死的前五位因素有: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仔細想想,長期在辦公室加班,不運動,心理壓力大的白領們的確愛得這些病。

  白領民工 對工作!不滿意

  IT民工、民航民工、新聞民工,本來都屬於白領的職業統統扣上了「民工」帽子。為什麼,因為白領們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遠未達到心中的理想度。

  也許是對薪水不滿意,也許是乏味的工作讓他們不滿意,總之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民工。千龍網曾對白領的職業生活做過調查,滿意現在工作狀態的白領不到三成。排在不滿意因素前三位的分別是缺少發展空間、收入太低、個人興趣與工作不符合。

  於是白領不停地抱怨抱怨抱怨,直到因過勞而死去。

  【對話人民大學社會學院系主任李路路】

  中國白領 愛往兩邊靠

  日本在上個世紀經濟起飛時,80%的人宣稱自己是白領。中國雖然客觀已經可以界定白領的概念,但人群很難認知。

  經驗表明,發達國家的人都愛往中間階層擠,中國則正好相反。

  ■我們認知白領有誤區

  青周:前不久盛傳的「白領標準」,雖而後闢謠說並非是社科院頒布,但又再次引發了社會對「白領」一詞的關注,您對這個怎麼看?

  李:我也反對僅僅用工資來定義「白領」。我個人對白領的定義是:從職業性質來說,是非體力的;從收入上來講,是社會的中等概念;從生活方式解釋,這個群體比較前衛、潮流、有個性。這三個部分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定義白領。

  青周: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到底「白領」是什麼?似乎我們一直對「白領」認識不夠清楚。

  李:是的。我們在定義「白領」這次詞上存在誤區:大家都希望用清晰的詞語界定「白領」這個概念,但實際上,「白領群體」本身就邊界模糊。我認為,「白領」的核心成員是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行政人員,這裡包括公務員、IT人員。在核心群體的上沿和下沿又會有一些職業加入進來,比如辦公室打字員、收發室人員……所以現在有些社會學家又在白領裡劃分出「上層藍領」和「下層白領」的概念。

  但總體來說,白領並非是一個界限清楚的族群,雖然它以我所說的三類職業性質為核心,但在界限上很模糊,所以這才有了很多爭論。

  青周:因為界限模糊,所以「白領」不再是一個光鮮亮麗的詞,很多人不願意稱自己「白領」。

  李:這是社會認同和自我認同間有差距。中國的白領情況很特殊,很多人不想當白領無外乎有以下原因:第一是社會變化太快,中國有「白領」這詞不過才20年;第二是我們社會的中間階層不夠穩定,50年前社會分層只有簡單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現在並沒有形成未定的中間階層。另外,我們處在一個轉型社會,很多「白領」愛跟上層富裕的人攀比,愛把那些人當「白領」,所以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等過些年,中間階層形成了,社會結構穩定後,「白領」階層會明白自己無法「往上流動」,同時也認可了這個身份。

  ■白領就是中產階級

  青周:白領階層對自己的不認可,或者說認識不清,是不是因為中國沒有完全「城市化」?

  李:對。在中國最多的階層是農民和工人,白領還是少數。即使現在有數字表明白領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階層,但基數太小。

  白領的形成的確跟城市化的進程有關。西方的經驗證明,伴隨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個穩定的社會必須以中產階級為主,或者說,中產階級要佔社會階層的大多數!所以現在西方發達國家和中國正好相反,人家是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自己是白領,愛往中間階層靠。

  日本在上個世紀經濟起飛時,城市發展很快。據統計表明,80%的人認為已達到白領標準。

  青周:在《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一書裡直接把「白領」和「中產階級」掛鈎 ,這也是很多中國白領無法接受的一點,大家覺得「中產階級」離自己太遠了!

  李:這也是一個誤區。其實白領就是中產階級的通俗說法。但這個中產階級是社會的中間階層,是針對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的相對概念,而不是一種單純的財富概念。現在很多人愛把中國的中產階級和國外比,發現自己沒房子沒車,就不認同。我覺得,橫向比較沒有任意意義,比較那些生活指數也沒有意義。中產階級始終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中間的意思。

  青周:國外的中產階級,也就是白領的生存狀況是不是比我們好?

  李:其實現在他們和我們一樣,也面臨很多焦慮。國外最近流行的一種說法是「中產階級解體」——因為隨著全球化,國外的中產階級收入開始變得不穩定,開始面臨房子、競爭等很多壓力。

  青周:既然中國現在的白領階層不穩定,是不是表明:中國必須開始明確社會分層了?

  李:社會學領域一直都在劃分。比如我個人的看法是以職業和權力劃分的,有些社會學家是以另外的標準劃分。其實任何一種劃分都是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領域去劃分的。

  西方國家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明確了「中產」的概念,並作為研究主題。顯然,現在的中國人並沒有學會用「階層概念」去思考問題。至於什麼時候可以,真的是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職業結構的變化,階層概念會明晰起來。

(責任編輯:張勇)

相關焦點

  • 白領生活現狀:94.9%有焦慮情緒,午餐普遍低於20元
    這不是危言聳聽,今年5月中旬,智聯招聘對28270名職場人士進行調查,發布了一份《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94.9%的白領都有焦慮情緒,焦慮已經成為生活中的日常情緒。談及原因,請看下圖:
  • 2018白領生活狀況調查:7成白領午餐花費20元以內 過半出行選公交
    資料圖/視覺中國近日,智聯招聘對28270名職場人士進行了問卷調查,並發布了《2018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7成白領薪資不理想,渴望通過跳槽改變現狀;新銳中產白領生活品質高,他們對未來同樣焦慮,擔心失去人生質感。
  • 白領生活!上海的白領生活水平怎樣?
    白領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華麗身份的標籤,辦公室吹著空調,衣著光鮮,很令人羨慕。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有很多高樓大廈,也有很多白領在此工作。那在上海工作的白領生活水平怎麼樣呢?1、住房上海的房子很貴,普通白領也很難買得起,如果是本地人沒有這方面壓力,因此基本住在自己家,如果是外地的大多是租房住。但不管怎樣,白領住的都是居民樓,只是外地的白領基本是合租,住的時候有很多的不方便。上海的交通很發達,因此,無論你住的地方距離公司遠不遠,通勤相對比較方便。
  • 逃離北上廣,只是更焦慮故事的開始
    逃離北上廣簡單,可後面的故事你知道麼?
  • 《商務白領》病尉遲-協助拍攝
    商務白領【第1幅圖】此作品由湛江攝影愛好者明先生在著名的惠州地區拍攝商務白領【第2幅圖】此作品由浙江攝影愛好者瞿先生在著名的柳州地區拍攝商務白領【第3幅圖】此作品由蕪湖攝影愛好者汪先生在著名的廣西地區拍攝
  • 「白領薪金標準」被翻番 怎樣才是「真」白領
    「月入2萬,15萬左右的代步車,至少兩居室的住宅……」新年伊始,網絡熱傳的一份「新白領標準」在網友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對照該標準,不少上班族鬱悶地發現自己「只是偽白領」。記者發現,這份看似完全虛擬的網傳文本其實脫胎於2010年11月的一份調查報導,調查得出的白領薪金標準原為5000元。  類似的事件近年也有發生。
  • 外貌改變身份證照惹尷尬盤點:白領登記摘假睫毛
    銀行機構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部門規章的規定需要核對相關自然人居民身份證的,可通過該系統核查相關個人的姓名、公民身份號碼、照片信息,從而方便、快捷地驗證客戶出示的居民身份證件的真實性。但是,雖然系統早已存在,但十幾億的人口基數,還有基層工作人員拍照時像素不夠、拍攝角度等因素,會讓部分公民的照片信息錄入有差距。
  • 女白領懷孕了如何防輻射 這些小技巧要了解一下
    女白領指的是在辦公室內工作的一類女性,她們的工作只需要在電腦上完成或者說通過電話溝通即可。這樣的工作是很多人羨慕的,因為不用外出風吹雨淋的,辦公室內還有空調,不會受凍也不怕熱。但是她們要一直面對電腦,所接觸到的電子輻射是比較多的。那么女白領懷孕了如何防輻射呢?看看下面的小技巧,幫助你保護寶寶。
  • 《正在工作的企業白領》聖水將軍-協助拍攝
    正在工作的企業白領【第1幅圖】此作品由聊城攝影愛好者樂先生在著名的廣西地區拍攝正在工作的企業白領【第2幅圖】此作品由洛陽攝影愛好者鬱先生在著名的貴州地區拍攝正在工作的企業白領【第3幅圖】此作品由南京攝影愛好者蒙先生在著名的湖南地區拍攝
  • 2019年白領生活滿意度出爐!合肥排名第一,你敢信?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了《2019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對2019年中國白領滿意度指數進行了調查。2019 年中國白領滿意度指數調查分別從白領的工作和生活兩方面進行盤點。合肥白領生活滿意度指數為2.77,全國排名第1,近3成白領薪酬「原地踏步」,超四成白領沒有休年假,還有近四成合肥白領負債纍纍……2019 年合肥白領生活滿意度指數為 2.77,相較於2018年的2.86有小幅下滑,
  • 白領午餐點菜「大數據」解密「十大菜」有你愛的嗎[圖]
    東方網8月22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滬上白領最喜愛的白領午餐是哪幾個菜?大數據來告訴你。日前,30多家企業白領食堂共同發起了「白領午餐最愛點的菜」大數據總結。   「葷粗」「實惠」是關鍵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上海優芙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發起,該企業負責陸家嘴金融城、外高橋保稅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金橋進出口加工區、漕河涇開發區等多個區域30多個白領食堂的運營。服務於博世、華為、聯想、展想、恒生銀行等著名企業,覆蓋近40萬白領人群每日用餐。
  • 從包子豆漿吃到下午茶 陸家嘴白領餐車將全天候[圖]
    東方網1月21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運營兩年半的陸家嘴白領早餐車因便捷、平價、衛生受到普遍歡迎,記者近日了解到,早餐車數量今年有望繼續增加,還將進一步升級,在早餐和下午茶品種上有所增加,將全天候方便陸家嘴白領早餐和加餐
  • 6成白領遭遇職場PUA,HR該如何處理?
    微博熱搜發酵後,鳳凰傳奇的玲花在微博上點讚了一篇diss徐明朝的文章,而徐明朝的另一個身份,是她的老公。玲花隨後表示點讚是一時手滑,對此事不發表觀點,和大家一樣在線吃瓜。今年6月份,某研究機構用8062份問卷勾勒出一幅白領生活狀況圖,發布了《2020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
  • 金領用蘋果,白領用華為,藍領用小米,是這樣嗎?
    現在可以說是手機品牌大爆發的時代,我們面對的是蘋果、三星、華為、OPPO和小米等眾多的手機品牌,買手機似乎有無限的選擇。但是也有人表示,其實我們選什麼手機只取決於我們的身份,金領用蘋果,白領用華為,藍領用小米。那麼,真的是這樣的嗎?
  • 壓力大、開銷大、睡眠差……帶你還原蘇州白領生活的真實面貌!
    >方式;一線城市中過半白領租房居住;94.9%的白領有焦慮情緒...的白領選擇開私家車上下班。9成以上白領有焦慮情緒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關於白領情緒上的一份調查報告職場白領中有94.9%的白領都有焦慮情緒,已經成為生活中如影隨形的日常。
  • 認真投入工作的白領,由深圳的須小姐拍攝
    認真投入工作的白領【旅遊景點圖--第1幅】此拍攝作品是來自紹興的冷先生在有著旅遊之鄉的滄州區域拍攝認真投入工作的白領【旅遊景點圖--第2幅】此拍攝作品是來自湖南的強先生在有著旅遊之鄉的陝西區域拍攝認真投入工作的白領【旅遊景點圖--第3幅】此拍攝作品是來自漳州的黃公子在有著旅遊之鄉的保定區域拍攝
  • 白領群體偏愛深度遊
    去非洲看動物時下正成為部分白領出遊的選擇之一    在暑期這一旅遊高峰時期,白領正成為旅遊市場的一支龐大隊伍。昨日,記者從我市部分旅行社了解到,這個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群體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遊覽,而對國外一些冷門線路的深度旅遊產生極大的興趣,旅行社也緊緊瞄準這一商機設計推出各種精品線路。
  • 「中國新白領十項標準」引熱議:月入2萬才是白領?
    無獨有偶,記者翻閱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公布的「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根據這份報告的數據,香港月入18500元,上海月入5350元,北京月入5000元,廣州月入4750元才算白領。如果以廣州為例,豈不是從2007年到了2012年後,收入需要翻將近5倍才可以「達標」?
  • 餐點貼卡路裡標籤飯菜減油減鹽 滬試點"白領輕體食堂" [圖]
    餐點將貼上卡路裡標籤(示意圖)  東方網3月4日消息:據《i時代報》報導,太鹹、太油、花樣太少?食堂吃得不滿意,市健康促進委員會來出招。本報針對白領午餐的連續報導引發相關部門的關注。記者昨天從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辦公室獲悉,今年,申城將試點推出「白領輕體食堂」,讓食堂「大鍋飯」大變臉,不僅菜單健康、減油、減鹽,餐點上還將貼上卡路裡含量標籤。「蔬菜選擇太少,燒得太油膩。」在南京西路一家商務樓上班的白領蔡小姐對公司的食堂不甚滿意。據了解,白領食堂是靜安區幾大商務樓聚集區白領午餐解決的主要途徑之一,但食堂飯菜太油太鹹讓白領們大呼吃不消。
  • 真實的謊言藍領工資超白領
    元/月;根據文章中的所列的一組藍領工資與白領工資的對比數據,竟然發現藍領的平均工資已超過白領工資。一方面,多項調研結果顯示,個別緊俏藍領的工資收入的確高於白領(但僅是絕對少數);但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把藍領和白領界限混淆的話,傳統藍領工人的工資收入普遍低於傳統白領也是不爭的事實。  換句話說,某些緊俏藍領獲得高薪,甚至獲得超過白領許多的高薪,這種情況的確存在,但純屬極端個別情況,並不具有典型的比較意義,更不具有一般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