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安徽歙縣高考補考結束,今年高考才正式落下帷幕。今早看了一下補考的作文題目,考的是圍繞新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談談對「奮鬥」的感受。我想,經歷了現實的風雨,對「奮鬥」應該有更為深刻的體會吧。
好了,既然告一段落,那麼照例對試卷點評一番,最後會有小編老師對2021屆考生的備考建議。
今年的全國1卷語文難度總體上與去年持平,體現了穩中有變、穩中有新的命題特點:
一、試卷結構和題型穩定,利於學生正常發揮
全國Ⅰ卷試卷結構與2019年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題型方面,除了語言文字運用部分第19題出現標點符號新題之外,其他版塊和去年基本保持一致。
二、在試題難度上,此次試題平易樸實,指向清晰
以古代詩歌閱讀板塊的第15題主觀題為例,題目問的是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眼於詩歌最突出的特點、最基礎的內容。考生在備考時,對於這種題型已經熟稔於心,某種程度上來說利於考生的正常發揮。
三、閱讀層面,不迴避熱點話題,選材契合考生預期
今年考試,雖然Ⅰ卷作文主題沒有跟「疫情」相關。但。全國Ⅰ卷實用類閱讀聚焦「新基建」、「5G」這些近一年最受關注的經濟話題,命題上第6題設題是——我國重點投資支持新基建與抗擊疫情有什麼關係?沒有迴避大家2020年最關心的話題,整體契合考生預期。
至於文學類閱讀,體現了注重名家作品的文本分析的趨勢。
閱讀是獲取知識信息、提高認知的基本途徑,關係著一個人德、才、學、識的完善和提升。在考查閱讀理解方面,試題重視對「讀什麼、如何讀」的引導,提升思維能力和審美水平。以全國Ⅰ卷的文學類閱讀為例,材料節選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說《越野滑雪》,小說長於對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細微的心理描寫,試題由此出發,引導學生突破傳統閱讀慣性,與作品對話,產生情感共鳴。在題目設置上,第9題還設置了海明威短篇創作經典技法「冰山原則」:的文本分析。這跟19年分析從「故事」和「新編」兩個角度分析魯迅《理水》一文的文本特徵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下是題目原話,「逼格」還是很高的:
「冰山在海面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四、寫作方面,出人意料但又「有話可說」
每年考試,大家最關注的莫過於作文了。今年全國Ⅰ卷作文題是「歷史人物評說」,有點出乎意料,材料有齊桓公、管仲、鮑叔君臣合作、共成霸業的歷史性陳述,有後人對歷史人物的不同評騭。材料語體上,故事主體是白話文,人物評價部分是文言文。考生透過材料感受歷史,品評人物,可以觀照現實,思考個人發展,也可以從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汲取人物背後精神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更可以從材料出發,把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結合起來。無論怎麼選擇,考生都「有話可說」。
備考建議
結合2020高考全國1卷考情,給2021屆考生備考建議如下:
一、一輪複習要做到全面,面面俱到,不放過每一個知識模塊和題型。
以語言文字運用為例,無論是去年全國2卷還是今年全國1卷,語用部分都出現了標點符號新題,模考當中的標點考題更是不在少數,這就提示考生複習時候要面面俱到,不要抱僥倖心理。除此之外,一輪複習階段要注重母題的訓練,比如古詩閱讀的情感題、小說閱讀的情節作用題等等,這樣考試遇到脫胎於母題的新考法時,才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熟悉名家名篇,對名家作品風格和寫作特點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語文是一門注重平時積累、厚積薄發的學科,高三階段,基本上每一位學生連完成作業的時間都不夠,更不用說有時間閱讀名家作品了。但其實,這還是時間沒分配好以及方向沒搞對的問題。高考考查小說,一般是摘選短篇作品,閱讀這些作品,學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對某位作家的風格和寫作特點有一個大致了解。語文成績要提高,通過做題訓練起來的題感,還有通過課外閱讀培養起來的語感與審美,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三、把握好全國卷應用類文體寫作的趨勢與方向。
以近兩年全國1卷為例,作文形式皆為應用類文體。今年是寫一篇發言稿,去年作文是一篇跟「勞動」相關的主題演講稿。當然,其他省市還出現了其他應用類文體,比如書信、辯論稿等等。這就提示考生在備考時,要把握好作文這一新趨勢,多積累這方面的優秀習作、文章,學以致用,做學習的有心人。
最後,祝願廣大2020屆高考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績,並祝2021屆高考考生備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