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罩在疫情下的倫敦中國城 店家開源節流顧客轉戰線上

2020-12-07 歐洲時報官方

【歐洲時報記者陳斯睿、田皓雪子、賈茹,實習記者劉夢璇圖文報導】正月十五前夕,倫敦城依舊張燈結彩,一排排大紅燈籠連成一片喜慶的「天空」,年味的餘韻似乎還未散去,但以往熙熙攘攘的人群卻已略顯稀疏。近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歐洲地區確診人數已上升到36人,其中英國也在2月6日確診了第3例。不少英國媒體紛紛在這時將眼光投到倫敦中國城,更有媒體稱之已變「鬼城」。如此聳人聽聞標題之下的中國城究竟如何?《歐洲時報》記者於日前探訪中國城,還原一個被「妖魔化」的倫敦唐人街。

2月7日中午遊客寥寥可數的倫敦唐人街。(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由歐洲時報記者賈茹 攝)

受影響不假 節後常態也是真的

從萊斯特廣場地鐵站下車走入中國城,最先映入眼帘的必是街邊的一家家奶茶店,馥鬱的奶香常常引得遊人駐足,一條長隊排到街頭巷尾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可幾天前門口顧客還絡繹不絕的奶茶店今日卻門可羅雀,走近一瞧顧客更是寥寥可數。記者點了一杯紫薯黑糖鮮奶,與手中動作麻利的奶茶小哥聊了起來,「最近人是少了很多啊,好多人都在家點外賣了」小哥一邊嫻熟地將紫薯芋泥抹到杯壁一邊說。「不過這也正常啦,畢竟平常主要是學生買的多,不上課大家都不出來。」

雖然店裡顧客零星,但相比之下奶茶生產線仍有幾分繁忙,奶茶小哥解釋道,大多數正在製作的奶茶都是外賣訂單,許多學生雖然足不出戶但是通過各大外賣軟體仍舊能做到「奶茶續命」。

當然,也有不少店家切實感到近日客流減少,生意蕭條。一家西餅屋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最近一周開始,店裡的客流量有明顯減少,整體來說大概減少了三分之二,尤其是中國消費者少了很多。」 在平時中午12點已經擠滿人的西餅屋,現在除了店員之外空空如也。「從春節開始,尤其是大年初二初三之後,來店裡消費的人明顯減少了,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的消費者,都是一樣。」另外一家主打粵菜的中餐店店員也向記者透露。

有趣的是,雖然中國消費者顯著減少,多數外國遊客的興致似乎並未受到太多影響,生意略顯冷清也在許多店家的預料之中。一家麵包店員工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遊客也不是特別多,雖然最近來自中國的遊客確實減少了,不過外國遊客還在繼續消費。」就在店員與記者交談之間,一位外國顧客就被看上去鬆軟香甜的麵包吸引,饒有興趣地透過玻璃看向店內。一間中國超市的經理也表示,春節期間消費高峰基本都集中在節前,那時店裡異常繁忙,大家都忙著囤積年貨和置辦食材過節,在春節過後有所冷落也屬正常。

唐人街商鋪門店外張貼的關於疫情防控的信息。

「大店大虧,小店小虧」 但中國城沒那麼容易被打倒

在中國城,除了各色各樣的中餐廳以外,最吸引人的還有一間間賣著中國特色街邊小吃的店鋪,其中煎餅鋪也是記者時不時光顧之選,繁忙之時買上一套煎餅果子,既能果腹,還可以回味家鄉的味道。「自春節之後的近一周以來,來店裡消費的客人明顯減少了,」煎餅鋪師傅一邊攤著煎餅一邊不緊不慢地跟記者聊著天。煎餅鋪的師傅在倫敦已經十幾年了,他坦言還從來沒有遇到過像今年這樣的狀況。中國城人流量減少自然會影響到在這裡駐紮店鋪的客流量和營業額,「大店大虧,小店小虧」,師傅平靜的語氣中多少帶著一絲苦楚。即便如此,他還是樂觀地告訴記者,「雖然到店客人少了,但外賣業務完全沒有受到影響,銷量反而上漲了20%。」

同樣的境況在平日人滿為患的龍鳳行超市也能看到,如今親自來店裡採購的顧客人數有明顯減少。「疫情對我們在店內消費的顧客流量影響很大,尤其是春節之後。但是網購快遞業務並沒有受太大影響。」一位來自英國本地的收銀員還透露,她還曾和同事們一起站在店外觀察附近其他店面,在看到幾乎所有門店的客流量都變少後,她也了解了現狀。不過在記者即將離開前,她肯定地說:「我相信這情況早晚會有所好轉,大家都會回來的!」

面對疫情要冷靜 口罩待客引疑惑

疫情的蔓延在中國境內速度快,在英國卻沒有特別令人擔憂,包括NHS在內的官方機構都沒有要求民眾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只是建議大家做好自我衛生清潔,防止病從口入。在中國城,很少能看到有人戴口罩。一家麵包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前幾天有要求過店員佩戴口罩,但由於口罩透氣性差,再加上店員一整天在室內忙碌,多少有些不方便。另外,當地居民或外國遊客看到店員戴口罩,都百思不得其解,好奇詢問其緣由。負責人稱,為防止歧視事件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過度恐慌,「在店內,我們有專門採取消毒措施,但現在口罩並不強制要求佩戴。」

另外一家西餅店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在她看來,店員戴口罩反而會讓顧客覺得有健康方面的隱憂,大家原本都很健康,更是無需戴口罩。也有奶茶店店員表示,店內基本清潔和消毒工作都和日常一樣,但在只有在顧客較多的時候他們才會帶上口罩。

雖然多家中餐廳、西餅店和中國超市銷量均受到一定影響,經營者卻普遍保持著理性冷靜的心態,並且各有各的妙招。一家中超老闆告訴記者,他們在外賣平臺上的銷量如常。麵包店負責人也說,近期為了開源節流,減少了兼職生的招聘,收緊開支挺過這段時間。同時,大宗批發生意並未收到顧客流量減少的影響,因此總體狀況依舊能保持平衡。

相關焦點

  • 籠罩在疫情下的倫敦中國城,店家開源節流顧客轉戰線上
    近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歐洲地區確診人數已上升到36人,其中英國也在2月6日確診了第3例。不少英國媒體紛紛在這時將眼光投到倫敦中國城,更有媒體稱之已變「鬼城」。如此聳人聽聞標題之下的中國城究竟如何?《歐洲時報》記者於日前探訪中國城,還原一個被「妖魔化」的倫敦唐人街。2月7日中午遊客寥寥可數的倫敦唐人街。
  • 疫情下的倫敦中國城
    正月十五前夕,倫敦中國城依舊張燈結彩,一排排大紅燈籠連成一片喜慶的「天空」,年味的餘韻似乎還未散去,但以往熙熙攘攘的人群卻已略顯稀疏。    走入中國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街邊的一家家奶茶店。幾天前門口顧客還絡繹不絕的奶茶店如今卻門可羅雀,顧客寥寥可數。
  • 疫情下的倫敦中國城:保持理性,商鋪各有妙招應對
    近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歐洲時報》記者於日前探訪中國城,還原一個真實的倫敦唐人街。受影響不假 節後常態也是真的從萊斯特廣場地鐵站下車走入中國城,最先映入眼帘的必是街邊的一家家奶茶店,馥鬱的奶香常常引得遊人駐足,一條長隊排到街頭巷尾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 疫情結束,請帶我吃遍倫敦中國城
    英倫圈微博和微信,和倫敦中國城一起,向大家徵集評論啦:「我最想念倫敦中國城的xxx」 分享你和倫敦中國城的故事,並關注倫敦中國城官方微博帳號。除了以上兩個帳號【倫敦中國城官方微信】和【微博@倫敦中國城】,你還可以參加圈哥的以下兩個活動帳號,圈哥將在6月15號前在以下2個帳號抽取幸運粉絲哦!
  • 疫情來襲,線下書店轉戰線上突圍
    福州日報見習記者 賴志昌疫情來襲,餐飲業受挫,旅遊業停擺,本已脆弱的實體書店亦是「傷痕累累」。過去的一個多月,福州不少實體書店處於閉店、歇業狀態,陷入經營困境。危機之中,改變也在發生。線下傳統書店紛紛加速轉戰線上,自救突圍。
  • 倫敦封城親歷者:封城後,街上燈火通明但空無一人
    封城後的倫敦:蕭條、冷清但秩序正常「政府發布封城令前幾個小時,我還在倫敦的牛津街、攝政街等地方逛街,大街上車水馬龍,店家和行人都在興致勃勃地考慮聖誕假期怎麼過,沒想到一夜之後,除了部分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超市外,所有娛樂場所、餐館、咖啡館、酒吧等全關了,街也見不到幾個人影。」
  • 倫敦中國城重啟!中餐從業者:就盼這天 已準備好
    在經歷了長達三個月的封鎖後,倫敦中國城也要在7月4日開門迎客了。此外,中國城的一些餐廳還將在活動現場發放折扣優惠券,希望吸引廣大食客光臨解封後的倫敦中國城。中國城的商戶們已經做好準備,為了適應疫情下的新要求,力求給大家一個安全放心的就餐環境。
  • 歐洲時報:疫情下的英國各行業華人群像
    從普通人的故事裡,可以窺見英國疫情之下華人行業之一斑。  華人餐飲業重創 轉戰線上「疫」中求新  說起飲食,中餐總是在英國的美食榜上牢牢佔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但封城期間,中餐業遭到巨大打擊。在倫敦利物浦街附近的一家米粉店老闆陳先生,也跟記者分享了疫情期間餐館的經營狀況。
  • 新加坡店家賣高價不成羞辱中國顧客 硬幣倒地上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 港媒稱,近日有新加坡媒體揭露稱,一名中國周姓女遊客上月在新加坡電器鋪購買了一部iPhone6手機,沒想到竟被收取過萬港元的天價。當她要求店鋪將差價退還時,店家竟然拿出一大袋硬幣倒在地上。可憐的周只得乖乖蹲在地上,將硬幣撿起來。
  • 疫情下的倫敦唐人街: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回國,外賣餐飲遭遇重創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沉寂的倫敦唐人街逐漸復甦,但一切又不一樣了。門口擺著免洗消毒洗手液,進店先測體溫,店內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坐在飯桌前才能摘下口罩,顧客們的用餐體驗與以往大為不同。對於在唐人街餐飲業工作了十多年的施明華而言,疫情後最大的變化是缺少了人氣。有一年春節,因為路上人潮洶湧,他花了一個小時才走完短短一條街道,但如今的唐人街即使在重啟之後也今非昔比。
  • 穿越600年,疫情籠罩下的紫禁城
    路線:中線-西線-東線 2/穿越600年,疫情籠罩下的紫禁城-中線 養性齋及千秋亭 神武門,康熙之前叫玄武門 3/穿越600年,疫情籠罩下的紫禁城
  • 倫敦地標之--倫敦中國城
    在外國人眼裡,中國城充滿了喧鬧和嘈雜的異域風情,讓人仿佛穿越了時空,來到神秘的東方;在海外遊子眼裡,這裡有熟悉的氛圍和鄉音,是呼朋喚友,犒勞自己「中國胃」的好地方。倫敦中國城靠近萊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附近有著名劇院、電影院和爵士樂俱樂部。中國城是老一代華人社區的中心,匯集了餐館、超市、餅屋、禮品店、中文學校和華人活動中心。
  • 疫情籠罩下的歐洲——中世紀黑死病
    隨著新冠病毒在歐美的肆虐,全球感染人數不斷增多,全球疫情的拐點遲遲不肯到來。不知歐洲各國人民在居家隔離之際,是否會回憶起曾經席捲整個歐羅巴,致使歐洲人口銳減三分之二的黑死病。由大量欽察突厥人組成的汗國軍隊原本就比不上正統的蒙古鐵騎,外加當時軍中流行鼠疫導致軍隊的戰鬥力低下,致使卡法城久攻不下。被逼急了的蒙古人掏出了當時的病毒武器---將因感染鼠疫死亡的士兵屍體用投石車直接投入卡法城內。不需要傳統的蒙古式屠城,在短短的數月內卡法就成為了一座被瘟疫籠罩的死亡之城。
  • 新加坡店家坑騙不成羞辱中國顧客:將一大袋硬幣倒地上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新報》日前報導,一名中國女遊客近日在新加坡電器店購買了一部iPhone6手機,沒想到竟被收取約合過萬元人民幣的天價。當她要求店鋪將差價退還時,店家竟然拿出一大袋硬幣倒在地上。可憐的周女士只得默默蹲在地上,將硬幣撿起來。
  • 倫敦封城親歷者:封城後,街上燈火通明但空無一人
    (健康時報記者 李超然)當地時間12月19日,英國政府宣布,從20日起,對包含首都倫敦在內的多數地區新冠疫情防控等級提升至第四級,以應對新冠病毒變異後快速傳播的嚴峻局勢。這是今年新冠病毒在英國大肆傳播後英國政府的第三次「封城」,而此時距離英國人極為重要的節日——聖誕節,僅剩5天。
  • 英國放寬疫情封鎖措施 倫敦中國城重新迎客
    當地時間7月4日,隨著英國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率持續下降,英國政府繼續放寬疫情封鎖措施,英格蘭地區的餐館、酒吧、理髮店和電影院等場所將陸續重新開放。在長達三個月的沉寂後,倫敦市中心的中國城也正式宣布開門迎客。
  • 倫敦中國城重啟!中餐從業者:就盼這天 已準備好
    在經歷了長達三個月的封鎖後,倫敦中國城也要在7月4日開門迎客了。此外,中國城的一些餐廳還將在活動現場發放折扣優惠券,希望吸引廣大食客光臨解封後的倫敦中國城。,還是後廚的防疫條件,中國城的商戶們已經做好準備,為了適應疫情下的新要求,力求給大家一個安全放心的就餐環境。
  • 倫敦中國城重啟 中餐從業者:就盼這天,已準備好
    中國僑網7月4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7月4日,英國將啟動第三階段的解封,酒吧、餐廳、咖啡廳、電影院、博物館和美術館也將重新開放。在經歷了長達三個月的封鎖後,倫敦中國城也要開門迎客了。為了慶祝中國城的重開,倫敦華埠商會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4日中午12點,華埠商會將在現場舉行舞獅表演。
  • 疫情下的倫敦唐人街: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回國,外賣餐飲遭遇重創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沉寂的倫敦唐人街逐漸復甦,但一切又不一樣了。門口擺著免洗消毒洗手液,進店先測體溫,店內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坐在飯桌前才能摘下口罩,顧客們的用餐體驗與以往大為不同。對於在唐人街餐飲業工作了十多年的施明華而言,疫情後最大的變化是缺少了人氣。有一年春節,因為路上人潮洶湧,他花了一個小時才走完短短一條街道,但如今的唐人街即使在重啟之後也今非昔比。
  • 歐洲時報:疫情下的英國各行業華人群像
    從普通人的故事裡,可以窺見英國疫情之下華人行業之一斑。華人餐飲業重創 轉戰線上「疫」中求新 說起飲食,中餐總是在英國的美食榜上牢牢佔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但封城期間,中餐業遭到巨大打擊。在倫敦利物浦街附近的一家米粉店老闆陳先生,也跟記者分享了疫情期間餐館的經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