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題材影片的新探索——電影《血戰湘江》觀後

2020-12-25 中國社會科學網

  「堅決執行命令!」

  「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如果中國革命的成功一定要我們的鮮血鑄成,那我們必須犧牲……」

  這些聲震天地的誓言,傳遞給觀眾的是政治過硬、黨性過硬從來都是紅軍、是人民軍隊一成不變的原則。

  影片在嚴酷的環境中,被死神時時追逐的紅軍仍舊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首瑞金民歌《竹葉青》,唱出了這些貧民子弟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正月要唱竹葉青呀,家家娘姐娘家;門前花燈鬧紛飛呦,海棠花又香……」

  一曲寄託著世俗美好的鄉音給殘酷現實帶來一抹亮色。影片的創作者們,用這溫情的一筆,給緊迫、悲愴、凝重、慘烈的影片帶來了片刻的舒緩,也帶來了強烈的生活質感,瞬間拉近了觀眾和影片人物的距離。

  新的偉人形象塑造去臉譜化、去程式化,讓影片更有吸引力,更有代入感

  湘江戰役是我黨我軍的一次「走麥城」,《血戰湘江》是一部充滿悲情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觀眾熟悉的意氣風發、指揮若定的領袖,沒有叉腰抽菸、神態高瞻遠矚這樣固有的表演模式,主創們呈現的是一個「在特殊時期,行動中的毛澤東,一個有血有肉、有情緒、有情懷的偉人」。

  影片的劇本編排給了演員充分的表演和詮釋空間,而導演對主演的動作設計、表情拿捏、臺詞邏輯重音以及形體控制等等,全部有不同以往的明確要求和指導。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一些前所未見又合情合理的突出人物狀態的橋段給人留下新鮮、深刻的印象。

  戰鬥再三失利、情況危急,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的毛主席依舊無時無刻地關心、思考紅軍的戰略部署和具體的作戰安排,對於當時黨中央的一些錯誤決定,他有著不同的看法。影片開始不久,毛主席就騎馬來到中央軍事三人組所在的臨時指揮所,和當時的實際指揮者李德、博古拍桌子爭論起來,兩種觀點的矛盾激化。朱老總發言緩和雙方的對立,毛主席得以說出自己的見解,重新獲得機會的他,眼睛裡煥發出光芒,迅速地用桌上的水碗、燒水壺擺出了紅軍的局勢,急切地闡述自己的認識。即便受到博古的再次打擊,他仍然不放棄,直到一味固執、只會紙上談兵的李德要求他「毛,請你相信我。」據理力爭的努力失敗了,明明知道李德的辦法救不了中國革命,毛主席卻毫不遲疑地選擇顧全大局,維護中央,避免分裂。

  這個段落的表演和剪輯,非常出色,情緒飽滿、細膩又富有變化和層次。一個夾在時局兩難境地中的毛澤東,他的痛心、苦悶、焦急、憤怒、無奈、落寞和隱忍,他體貼溫暖,關心戰士,心繫百姓,這些感染人心的狀態,是以往的影片中未曾見到過的。

  《血戰湘江》的戰鬥場面中,很多時候,觀眾需要仔細的辨認,才能認出演員的模樣,保劍鋒、張一山,耿樂,常常是面部漆黑、聲音嘶啞,導演說,那不是化妝的效果,幾個炸點一爆,身邊的演員立刻一身焦黑。「炮火紛飛」中,幾千個人的廝殺,演員一張嘴,自己就喊啞了……

  除了要求特型演員打破固有模式,逼近歷史真實,陳力導演在另一個維度上的追求就是不用CG,不用替身,讓明星演員們褪去自身的光環和英俊的外表,在上百個炸點的現場真打實拼。異常艱苦、逼真的戰爭場面設計,讓演員們身臨其境,紅軍的靈魂融入了他們的身體。

  《血戰湘江》的戰爭美學

  戰爭片作為一個常見的影片類型已經形成相對固定的拍攝方式和套路,《血戰湘江》一片在遵守這些規律和原則的基礎上體現出自己獨特的選擇和個性表達。

  慘烈的戰爭場面國內鮮有媲美,快節奏、多戰鬥,無論從戰爭的樣態、數量、場面還是鏡頭的畫面和音效上,這部電影都稱得上是一部有硬度、有張力的優秀戰爭影片。此外,導演選取了不同的戰鬥形態來豐富畫面的可視性和信息量——陣地戰、堡壘戰、遭遇戰、巷戰——不同的戰鬥形態可以提供不同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設計,形成巨大的畫面衝擊力。

  戰爭片必然充滿了殺戮,但多數戰爭片也承擔著對「道義」、「勇氣」、「犧牲」和「情義」的讚揚。導演力求對這場歷時七天七夜的戰役進行全景式、史詩般的刻畫。影片信息量很大,編排合理,既給予三場主要戰役以大篇幅的描寫,又同樣注重其中人物的塑造。激戰既是刺激的元素,也是人物和故事衝突的背景。站在前景的,是偉人、將領和普通的紅軍戰士。

  多組富含寓意的儀式感的鏡頭設計,如林家父子犧牲前的端正軍帽,陣地上的莊嚴宣誓,戰壕上被抬走的烈士……這些蘊含著極大情感的畫面,將文戲部分塑造的「人物」、「精神」和戰爭戲突出的「拼殺」、「獻身」極好地結合起來,升華成影片的主旨,深深地印刻在觀眾的心中。

  《血戰湘江》中沒有極度暴力、血腥的鏡頭,沒有採用完全紀實的拍攝風格,可以感受到,導演陳力把影片的基調定為「貼近但不逼視」、「殘酷但不絕寰」、「哀傷但不悲觀」。紅軍的衣服全部是粗布做舊,有著真實、質樸的年代感,卻又令人熟悉和溫暖。

  兩軍指揮部的環境設置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紅軍指揮部隨著行軍不停變換中,總是處在簡陋的、匆忙的、不安定的動態氛圍中;國民黨的指揮部則是一種設施齊全的、密閉的、暗藏殺機的、凝重的氛圍。戰鬥雙方物理意義上的強弱,用這個角度又強化了一重。

  應該說,現階段,電影工作者的創造力和觀眾的感知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像《血戰湘江》這樣的主旋律作品也能夠具有從頭燃到尾的故事,潤物細無聲的情感,幫助創作者潛移默化地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相關焦點

  • 獻禮建軍90周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在京首映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 於曉泉)獻禮建軍90周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血戰湘江》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式,並於6月30日在全國院線公映。  作為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之戰、決定長徵前途命運之戰,湘江戰役使紅軍遭到重大損失,以往戰爭題材影視作品較少觸及。
  • 影片《血戰湘江》走進英雄部隊「紅一師」
    軍地有關領導同陸軍某部官兵共同觀看了影片《血戰湘江》。長城網 張世豪 攝  長城網張家口2月19日訊(記者張世豪 通訊員張澤民)2月18日,作為向黨的十九大獻禮重點影片——《血戰湘江》,來到陸軍某部「紅一師」舉行放映活動。該影片由河北走出去的著名導演陳力執導,八一電影製片廠和河北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
  • 電影:血戰湘江
    基本信息    《血戰湘江》是由陳力執導,保劍鋒、王霙、孫維民、張一山、耿樂等主演的戰爭史詩電影。    影片講述了1934年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影片於2017年6月30日在中國上映。
  • 董勇:電影《血戰湘江》不計成本誠意足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 張淳)電影《血戰湘江》以1934年紅軍在湘江戰役為背景,講述了83年前紅軍付出巨大犧牲血戰湘江的悲壯故事,深刻詮釋了偉大的長徵精神。曾在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中飾演彭老總的董勇,此次在影片中再次飾演彭德懷元帥,再現湘江戰役這一場硬仗。
  • 電影《血戰湘江》導演陳力:真實,才能令人動容
    新華社武漢3月21日電(記者喻珮)紀念紅軍長徵史詩巨片《血戰湘江》正在湖北試映。影片主創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歷史題材藝術創作必須樹立嚴肅的歷史觀、文化觀。  影片由八一電影製片廠與湖北合作推出,講述了紅軍長徵中衝破第四道封鎖線、血戰湘江的故事,將於今年6月份正式登陸院線。  影片由女導演陳力執導,此前,她曾執導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電視劇《海棠依舊》。這是她首次執導戰爭片。陳力說,電影《血戰湘江》全景再現了紅軍長徵史上的壯烈一幕,在拍攝血戰場面時使用了大量炸藥、油料,沒有依靠電腦特效。
  • 《血戰湘江》亮相上影節 角逐上影節傳媒關注單元
    6月21日,作為上影節傳媒關注單元入圍影片,英雄史詩巨片《血戰湘江》在上海影城舉行媒體觀影專場,硬片硬漢表現的血性剛強、炸藥汽油轟出的真實慘烈無不令現場媒體動容。觀影后,在現場媒體和觀眾的掌聲中,導演陳力攜主演王霙、孫維民、王大治、作曲居文沛與現場媒體和觀眾見面交流。    電影《血戰湘江》用創新的思路、感人的情節、震撼的場面表現湘江戰役這一場硬仗。所有演員在影片中都是錚錚硬漢,在112天裡用2噸多TNT、80多噸汽油置身真實的炮火連天的戰爭,拍出了一部讓人血脈噴張、媲美好萊塢經典戰爭片的鴻篇巨製。
  • 電影《血戰湘江》主創人員「紅軍團」裡為兵服務談傳承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賈秀琰、李金昱)八一電影製片廠有關部門領導帶著影片《血戰湘江》和電影主創人員,日前來到曾參加過「湘江戰役」的中部戰區陸軍某「紅軍團」開展為兵服務活動,活躍官兵的節日文化生活,深受官兵歡迎。
  • 簡介日本戰爭題材電影的5個年代和3個系列
    日本的戰爭電影一直是一個長盛不衰的電影題材。從二戰剛剛結束到千禧年之後,眾多的日本戰爭電影就幾乎沒有間斷過。在老K有限的觀影經歷中,大概可以總結出來日本戰爭電影的5個年代:一,1950二戰剛剛結束不久,伴隨著戰後日本電影的復甦,戰爭題材電影也開始製作了。
  • 萬綠叢中一點紅——評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
    在這場關係到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大戰裡,8萬多紅軍將士與近30萬國民黨軍殊死搏鬥,奮力拼殺,並以犧牲5萬多人的代價,保衛黨中央,渡過湘江,進軍貴州,召開遵義會議,在毛主席的領導下開啟革命新航程。在歷史上,湘江戰役不但是軍事上的大突破,而且還是政治上的大突破,是中國革命大轉折的前奏。所以,它必然成為影視創作的熱點題材。
  • 電影清單:35部經典二戰題材影片推薦給大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最為殘酷的戰爭之一,也可以說是人類史上最黑暗的時刻,全球總共有超過7000萬人喪生於此次大戰中,其中包括4000多萬平民,觸目驚心的數字值得所有人類警醒。在二戰結束後,很多電影導演和編劇以此為背景拍攝出許多電影,通過這些影片或許你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戰爭的殘酷。
  • 【影視題材】八部1939年波德戰爭題材電影
    由于波蘭軍隊完全沒有防備,加上交戰之的初戰略指導錯誤,導致戰爭爆發僅幾個星期,波軍主力便全軍覆沒,首都華沙軍民在繼續堅持抵抗一周後也彈盡糧絕被迫投降。由于波蘭在戰爭中敗得不光彩,德國又不允許拍,相關題材的二戰電影也自然數量較少,筆者這次來介紹其中的八部。 1、自由之城(Wolne miasto ,1958,波蘭)
  • 抗戰題材電影三部曲之《血戰松山》9月3日全球公映
    近日,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獲悉,為紀念首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由中國著名公益慈善活動家、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任安利個人獨立策劃、投資並擁有全部版權的抗戰題材電影三部曲《還我河山》之《血戰松山》將於9月3日全球公映。
  • 電影《血戰松山》啟動 劉向京塑造「鐵血硬漢」
    劉向京塑造"鐵血硬漢"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周偉執導,實力演員劉向京、吳樾、劉之冰等領銜主演的電影《血戰松山》在京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松山戰役是我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最具意義的一場戰爭,也是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
  • 電影《血戰松山》啟動 吳樾一聊婚事就發昏
    電影《血戰松山》10月28日在京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  搜狐娛樂訊(吳洋/文)由雲南佳畫盛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聯合投資出品的電影發布會後,主演之一的吳樾在受訪時也透露自己的婚禮開始在策劃籌備中了,但卻不願透露更多的細節。  松山戰役是我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最具意義的一場戰爭,也是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爭之一。據相關文獻記載,戰爭長達3個多月之久。談及為何會「逆市」創作重大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導演周偉表示,「松山戰役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非常大,被寫進了美國西典軍校教材。
  • 不容錯過的戰爭題材電影,總有一部能觸動你的心靈
    今年的奧斯卡提名電影《1917》《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呈現了戰爭的殘酷。而今天我們補充一些角度各不相同的高分戰爭題材電影,讓你一次看個夠。三種時間刻度什麼時候交會,什麼時候貫穿,每個角色能不能活到最後,這些未知的懸念自然的帶起我們對電影的興趣。第二部:《血戰鋼鋸嶺》影片改編自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中著名戰役衝繩島戰役。電影鏡頭對準了一個不願拿起武器的軍醫。
  • 八部淞滬會戰題材抗戰電影,有一部你肯定看過
    4、血濺寶山城(1938,中國香港)抗戰爆發前,香港和上海是中國的兩大電影生產基地,抗戰爆發後,蔡楚生、司徒慧敏等內地左翼電影人士也來到香港,並與當地其他愛國電影人一起拍攝了這部影片。該片同樣以姚子青營血戰寶山城為題材,其鮮明積極的現實意義改變了當時香港影壇以純粹迎合市民的趣味片為主的局面,但在軍事場面上略不如後來的徐蘇靈版。5、八百壯士(1975,中國臺灣)自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和中日外交正常化後,寶島影壇也開始出現了一批抗戰題材的影片。
  • 日本有哪些戰爭題材的影片?
    日本戰爭題材的電影有《在這世界的角落》、《空中殺手》、《赤色天使》、《我想成為貝殼》、《二百三高地》等。1、《在這世界的角落》《在這世界的角落》是片淵須直執導的動畫電影,由能年玲奈等擔任配音,於2016年11月12日在日本公映。
  • 推薦幾部二戰題材的電影,電影情節非常不錯,大家看過幾部?
    1兵臨城下《兵臨城下》是由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裡斯主演的電影,200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2珍珠島影片《珍珠港》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麥可·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電影講述了雷夫和丹尼這對好兄弟在參軍時結識女護士伊夫林。雷夫主動請纓參加英國空軍的作戰,被擊落掉進海裡。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萬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愛慕,最後發生一夜情。
  • 《綠色地帶》票房差 好萊塢呼籲暫停戰爭電影
    《綠色地帶》的上映結果繼續著這一題材令人失望的紀錄。  短短一周時間,戰爭為主題的電影呈現了悲喜交加的局面,喜的是《拆彈部隊》獲得奧斯卡,悲的是《綠色地帶》的票房。  美軍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美國觀眾繼續著對戰爭的厭倦,所以,好萊塢是否會放棄這一題材的電影?
  • 電影《血戰高臺》召開劇本研討會
    4月29日,由甘肅省電影局、張掖市委宣傳部主辦的西路軍題材電影《血戰高臺》(暫定名)劇本研討會在蘭州舉行。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張掖市委宣傳部、高臺縣政府、縣委宣傳部有關同志,專家代表、製片方甘肅表是文化傳播集團代表、主創團隊共同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