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濱路便民服務大廳
「家門口的查詢繳費、代購代辦服務,『最多跑一次』的便民政務服務,一鍵式黨員學習教育管理,一網通綜合惠民服務……」近年來,府谷縣河濱路便民服務中心結合轄區特點、街區老、人口密、老齡化嚴重、居民流動性大等問題,從創新服務載體上下功夫,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以信息化技術手段為引擎,探索開發「智慧河濱」大數據應用平臺,開啟了轄區居民「智慧服務」新體驗。
打破「困局」
智慧黨建有效連結
該中心打破過去「一對一」的線下管理模式,搭建「橋梁」將黨員和黨組織「骨肉相連」,開通了線上「智慧黨務」功能。黨員通過手機App點擊進入網上支部、共建先鋒、黨務在線、星級創建四大模塊,線上組織支部黨員收繳黨費、學習網上黨課、觀看遠程教育、開展「社區吹哨,全域報到」等工作。通過「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組織和黨員接單」線上互助互動模式,黨員幹部在大數據平臺認領居民的「微心願」,築強基層社區黨建堡壘和發揮黨員先鋒作用。
「智慧黨建平臺的成功上線,進一步實現了社區黨支部黨務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切實破解基層黨建管理『時空不暢』的問題。」該服務中心主任蘇月明說。
整合「散局」
智效服務「一網通」
該服務中心不斷探索線上線下聯動、數字智能結合智效服務新模式,對各個職能部門進行大整合,探索建立智慧河濱指揮中心、智慧服務一體機和智慧河濱App,內設黨群服務、民政優撫、衛健服務、社會治理四大模塊20個子模塊,整合城鄉居民低保、高齡補貼、臨時救助等民生業務於一體,實現一站式辦結受理;建設了「微利店」「河濱市場」「便民出行」「家政物業」等線上平臺,開啟了轄區居民「智享生活」新體驗。既為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也緩解了服務中心「人少事多任務重」的窘境。
「過去,居民總是跑腿跑路,尋求服務。現在建立了問題需求快速響應、社情民意提前研判、社區事務共同決策、工作成效監督評價和長效運行服務保障機制,暢通了社情民意溝通渠道,滿足了居民多元化服務需求,增強了社區協商共治能力,推動智慧平臺與社區建設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了零距離服務。」該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劉偉雄說。
提升「格局」
智享生活更宜居
該中心探索建立「黨建引領、區塊融合、全科共治、智效服務」城市社區治理新格局,開發建設了網格化管理平臺,將「網際網路+社會治理」深化應用,聯通社區居民、駐區單位、志願服務、便民服務商圈等,不僅突破了地理局限,也實現了網絡空間的緊密連結,真正做到社區黨建在網格中提升、社情民意在網格中掌握、矛盾糾紛在網格中化解、社區治理在網格中加強,開闢了城市社區治理新路徑,建成了社區黨建「全覆蓋」、社區網格「無縫隙」、居民訴求「全響應」、社會服務「零距離」的社區服務治理體系,讓更多居民樂享環境宜居、服務優質、生活智效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來源:榆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